XX市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规划区域封山育林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101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规划区域封山育林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市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规划区域封山育林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市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规划区域封山育林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市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规划区域封山育林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市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规划区域封山育林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规划区域封山育林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规划区域封山育林项目建议书.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2009年度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规划区域封山育林项目计划建议书 根据省林业厅关于报送2009年度林业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和计划建议方案的意见的要求,按照国家防护林工程建设有关技术标准,我局组织15名工程技术骨干,对境内长江滨湖区域、主干河流、中型水库周围及京珠高速、京广铁路、107国道等主要交通干线等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段进行调查规划,结合我市基本市情、基本林情编制本建议书。1、基本情况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XX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西北与湖北省洪湖、监利隔江相望,东南与湖北省蒲圻、崇阳、通城搭界,西南与岳阳市、岳阳县毗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31511345,

2、北纬29102952,南北长72公里,东西宽31.6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260.94万亩。 1.1.2自然条件本市地处幕阜山西北余脉与江汉平源过渡地带,东南部为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貌,中部为丘陵岗地,海拔多在50500米之间,西北濒临长江,属平原湖区,海拔50米以下。整体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全市最高点药菇山主峰海拔1261.1米,最低处海拔21.7米,相对高差1239米。全市水系、河港密布。共有流域面积大于3平方公里,干流长大于3公里的河流和溪港9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1条,按河流、溪港的流向和注入,大体可分为桃林河(游港河)、坦渡河(新店河)、沅潭河和滨湖(界

3、牌河)四条水系。总集雨面积1394平方公里,干流总长度248.9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1290千瓦。西北部长江斜贯,境内全长38.5公里。其中长江(界牌河)沿线治理区、桃林河流域是拟定项目治理的重点之一。 本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边缘,属大陆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全市年平均气温16.8,年均日照1792小时。年均无霜期261天。年均降水量1450毫米,相对湿度80%。 本市成土母质母岩主要有板岩、页岩、花岗岩、红色砂砾岩、石灰岩、第四纪红色粘土、河湖冲积物等七种。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潮土、水稻土等五种。PH

4、值4.56.5范围内的面积占91.5%。 1.1.3森林植被 根据中国植被区划,本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人工杉木林、松林、经济林和毛竹林以及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樟、梓、湿地松、毛竹、板栗等。主要灌木有杜鹃、盐肤木、白栎、化香等。主要草本有五节芒、蕨类、铁芒萁、白茅等。主要植被类型有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竹林、灌木林、灌丛等。1.2社会经济概况1.2.1人口土地情况全市行政区别分为22个乡(镇、办事处)、4个国有林场、1个国有苗圃。313个行政村和城镇居委会,3406个村民小组,14.85万户,

5、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户11.0万户,农业人口36.3万人。全市土地总面积260.94万亩,其中耕地44.22万亩,人均近1亩,林业用地面积132.07万亩,人均2.75亩。1.2.2经济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和优化,我市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工农业产值51.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8.0亿元,农业产值13.1亿元(林业产值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1.5元,全市粮食总产量20.4万吨,人均426.8公斤。 1.2.3交通信息状况 我市水陆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和107国道横贯东西,京珠高速公路境内全长

6、54.5公里,穿越7个乡镇。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81公里,其中达到四级以上公路366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客车,村村有公路。西部紧靠长江黄金水道,境内全长38.5公里,经陆城码头可与武汉、上海、重庆等大城市通航,水路、陆路运输初步构成了全市内部和对外的交通运输网络。此外,广播、电视、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较好的交通信息、基础建设条件为我市人民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3林业资源及生产情况 1.3.1林业资源概况 全市土地总面积260.9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32.07万亩,占50.6%,林业用地中有林地93.07万亩,占70.5%;疏林地3.5万亩,占2.7%;

7、灌木林地24.22万亩,占18.3%;未成林造林地6.25万亩,占4.7%;苗圃地0.028万亩,占0.02%;无林地4.98万亩,占3.77%。全市活立木蓄积量172.63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167.92万立方米,占总蓄积97.3%;疏林蓄积1.58万立方米,占0.9%;散生木蓄积1.38万立方米,占0.8%;四旁树蓄积1.75万立方米,占1.0%。另林地中有竹林21.03万亩,4200万株。从分类经营划分看:商品林79.31万亩,占60.1%,生态公益林52.76万亩,占39.9%。全市森林覆盖率45.7%(以上数据均引自XX市“十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汇编)。 1.3.2林业生产情况

8、 主管全市林业工作的林业各级机构设置比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完善,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林业生产与管护体系。全市有国有林场4个,乡村集体林场185个,森林病虫害防治站22个,护林防火指挥所27个,中心林业站7个,乡镇林业站22个,国有苗圃1个,中心苗木繁育基地3个,拥有林业科技人员11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5人。 本市属湖南省重点林区市(县)。广大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落实“三年灭荒,五年绿化”的决定,向荒山进军,大搞造林绿化。据“十五”森林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与1995年相比,林业用地增加了5.03万亩,活立木蓄积增加了46.35万立方米,这表明我市林地面积变幅较大,林种

9、结构得到调整,也反映我市十年林业建设成就。同时,为了做好“山”字文章,办好绿化产业,我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中德合作造林、退耕还林等一批重点工程造林项目,据统计,20012007年,全市累计造林近30万亩,累计完成封山育林30万亩,楠竹低改20万亩,这些都为我们搞好全国重点防护林工程区域封山育林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人为和自然等条件的影响,我市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影响较大。据水利部门资料,全市水土流失面积626.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4%,全市流失总量241.7万吨。经过多方面努力,已完成治理面积110平方公里。然而,总体上看,我市水土流

10、失治理工作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路南乡镇项目区,需要上级部门支持,统筹安排,上下联动,实行综合治理。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各项林业方针政策,林业生态示范项目要充分结合农业主产区建设,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自然生态良性循环。2.2基本原则2.2.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把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避免空间上的重复。2.2.2生态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化经营之

11、间的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生态、经济、社会同步发展。2.2.3项目区实行集中连片治理。在加大建设规模的同时,各地要遵循项目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治理的原则,在区域内实现完整的防护林体系。彻底改善地区生态恶劣的状况,增强项目的示范性,形成规模效益。2.2.4点面结合、突出示范性。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示范性强的项目,要充分体现其示范作用。3、目标任务、布局及技术标准3.1目标任务项目议实施封山育林3万亩。3.2项目布局以长江滨湖区域、主干河流、中型水库及京珠高速、京广铁路、107国道等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乡(镇)场为重点,分为长江沿线、桃林河两岸、龙源水库周边、团湾水库周边、坦

12、渡河沿岸、京珠高速沿线等六大片。在这些重点区域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通过5年的时间,使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3.3技术标准项目实施执行GB/T15163封山育林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4、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4.1投资概算 4.1.1 护林员工资(5年):30000亩10元/亩5年150.0万元 4.1.2建封山碑牌:30000亩2元/亩6.0万元 4.1.3抚育管护费(5年):30000亩20元/亩5年300.0万元以上共需投资456.0万元。4.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56.0万元,申请中央政府投资228.0万元,申请省、市、县地方财政配套136.8万元,自筹资金91.2万元(主要是投工投劳)。

13、 5、效益分析5.1效益分析依据通过全面封山育林,5年后,每亩达到5立方米蓄积。5.2直接经济效益30000亩5m360%400元/m320年160万元/年 5.3社会、生态效益 该工程建成后,能加快我市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发展山区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增加社会纯收入,同时能控制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此外,还能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6、保障措施 6.1组织措施6.1.1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工程项目的领导,项目区各乡镇要健全工程领导班子,党政领导为项目负责人。6.1.2 健全护林队伍建设,项目区每3000亩应确立一名专职护林员。6.1.3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各项目区的主要进山要道要设置固定的碑牌,以扩大其影响。6.2管护形式在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市、乡、村等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从而使项目的实施从制度上得到保障。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管理,可订立管护公约,形成上下齐抓,干群共管的格局。 6.3技术措施6.3.1 严格按GB/T15163封山育林技术规程实施技术管理。6.3.2 项目实施全封后,禁止一切人畜破坏,禁放牧,禁砍柴,禁一切野外用火。6.3.3 以乡为单位,各项目区乡(镇、办事处)建立虫情测报站,及时掌握项目区内森林病虫害的变化情况。6.3.4 为解决林农的烧柴难题,可适当扶持项目区内林农发展小能源、小水电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