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625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doc】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doc】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doc】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doc】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第19卷第3期2011年6月呼伦贝尔学院JournalofHulunbeierCollegeNo.3,o1.20Publishedinjune2011旅蒙商对呼和浩特的影响以大盛魁商号为例鲍海燕(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摘要:从清朝以来,在内蒙古西部商贸中心归化城(呼和浩特市旧城),有一家闻名遐迩的商号一一大盛魁.它是清代至民国初年北方规膜最大,历史最悠久,营业范围遍布内外蒙古广袤草原的旅蒙商.大盛魁商号的历史是旅蒙商历史的缩影;由于设柜在归化城,亦对呼和浩特的政治,经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并在呼和浩特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

2、文以大盛魁商号为例,通过对其基本情况的介绍,进而探讨旅蒙商对呼和浩特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带来的影响.关键词:旅蒙商;大盛魁;呼和浩特;影响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4601(2011)03-0010.13大盛魁这个内蒙古的民族贸易老字号,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它有过许多辉煌,曾是近代最大的旅蒙商号.在它经营的极盛时期,总资本约有一亿两银子.对于大盛魁的财富,当时人们这样形容:可以用50两的元宝,铺成一条从库伦到北京12000华里的路.在茫茫蒙古草原,居然出现这样一个延续时间如此之长,规模如此之大的商号,在我国商业史上是罕见的.其独具特色的经营之道给呼和浩特,

3、中国北方商业史,民族贸易史带来深刻的影响,值得当今企业进行经验上的借鉴.一,旅蒙商蒙古族一向以游牧为主,所需的生活用品,所生产的畜产品,多赖以人与汉族商人交流,因而蒙汉之间的贸易活动南来已久.所谓旅蒙商是l7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活跃在中国北疆蒙古高原地区,从事边境贸易活动的商人,商号和商帮的通称.在清代特指来自内地各省.专或主要从事蒙旗地区商业贸易活动的汉族行商.康熙中叶,清军行兵卫拉特蒙古,作为军需,商贩开始随军作营中贸易,在随军过程中,商人们还与沿途所遇的蒙古人进行交易.南于有利可图,旅蒙贸易就开始发展起来.尔后,山西,河北等地的一些商人来到草地与蒙古人做生意,随着资金的增多,规模

4、的扩大,贸易范围Et渐广阔.旅蒙商人中以晋商居多.他们把蒙古封建王公贵族,上层喇嘛所需要的奢侈品及牧民所需的大量生产和生活用品贩运到北方蒙地区,采取或以物易物,或折合现金,或赊销等方式进行不等价交换,将牧民的牲畜和畜产品收购在销往内地.从中赚取高额利润.年久日常,这种不等价交换引发旅蒙商人与蒙古牧民及王公贵族,寺院喇嘛之间的利害冲突,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尽管如此,清朝认为旅蒙商人深入蒙地贸易有利于蒙古生计,继续鼓励内地商人赴蒙开展商业贸易,提出:嗣后凡有领票前赴(乌里雅苏台)贸易人等,所过喀尔喀各旗,仍照旧随便交易,俾内地及各部落商货流通,以俾生业.旅蒙商在蒙古地区主要有两种经营方式:一是行商;

5、二是坐商.行商为商.有lll西,直隶等地来的小商贩以车载杂货,周游蒙境,或用骆驼驮些杂货,甚至是肩挑货物(蒙民称之为丹门沁),前往草地与蒙民交易.旅蒙商最初就是以这种小行商形收稿日期:20Il一0319作者简介:鲍海燕(1990-)女.蒙古族,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丈化学院历史系2008级历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近现代史式出现的.后来,旅蒙商在多伦,归化城,库仑,乌里雅苏台,恰克图等地都设有商号,这些地点是他们固定性的商品集散地,以此将销往内地的商品和从草原地区收购的商品集中起来,然后再转销各地.坐商即为贾.资本日趋扩大的旅蒙商人,在归化,多伦诺尔,包头,海拉尔等地定居下来,开设铺面,由行商转为

6、坐商,雇佣大批从业人员携带商品深人草地和牧民交换牲畜产品.他们进行贸易的特点是先售货,后收账,采取赊销办法进行交换.在蒙古经商的旅蒙商商号林立,以归化城为基地,出现了有名的三大号旅蒙商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稍小的有一善堂,三合永,庆中长,天裕德,大庆昌,永德魁,元升永等.归化城流行着三大号走货,带动各行各业.大盛魁,上自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走的说法.首屈一指的大盛魁年代久远.资本雄厚,创造了草原商贸劲旅的传奇.二,大盛魁,大盛魁究竟创立于何年,没有确切记载.呼和浩特市舍力图召(延寿寺)佛殿前有一面横匾,正中写着:阴山古刹四个大字,右端第一行写着:大清雍正甲辰上春吉日,第二行靠近下边写着:大

7、盛魁敬献.匾左边第一行靠近下边写着:榆次王用慎书.末后一段写着:光绪甲辰,大盛魁财伙等.因见先年敬献之匾,凋朽将坠,恐泯忱迹,遂为重书重刊,葺而新之,谨书数言,以志重修之岁时云尔.根据这一记载,大盛魁在雍正二年(1724年)已经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号了.到1929年(民国十八年)宣告歇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205年.而大盛魁实际存立的年数,却要更多一些.字大盛魁的名号出现之前,还有一段吉盛堂时期;在它宣告歇业后,至1934年段履庄被开除出号,启用陈严甫当经理,经营三,四年之久.所以,一直到1947年,大盛魁才真正倒闭.因此,大盛魁实际存立的年数,可能在240年左右.大盛魁商号是清代1I1西人

8、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其创始人是lII西太谷的王相卿和祁县的史大学,张杰康熙年间,费扬古部队在杀虎口(今西右玉县)驻防时,i人在费扬占的军队中当厨夫或服杂役,同时也为费扬古部队采购一些生活日用品.由于他们经常出入于边关的集市,特别是为费扬古部队采买食用牛羊,同蒙古人进行交易,因而逐渐学会了简单的蒙语,懂得了一些蒙古人的礼仪和生活习惯及相互交易的方法.费扬古的部队进入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时候,三人也肩挑货物随军前往,成为以丹门沁家的商人.不久,他们在杀虎口开了个商号,称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为大盛魁.作为清代北方最大的旅蒙商,其经营特权受到了清朝政府的保护:清光绪年间,由于张家口至北京的路上,

9、农田很多,羊路窄小,农民怕毁坏禾苗,阻挡羊群通过,为此,清廷曾下令把羊路开宽3丈6,给大盛魁的进京羊群放行.一个商号,为何能让清廷给其经营特权?笔者认为:这需要从大盛魁自身所有的特质来人手进行分析.(一.)身份属性:亦官亦商大盛魁业务以放印票账为主.因此成为最大的一家印票庄.所谓印票是指外蒙古王公或札萨克向旅蒙商赊销货物和借贷银两,出具的盖有王公或旗署印信的借据.放印票账的基本作法是:经营者向借贷者放贷银两或赊销货物时,该和硕的王公札萨克,代表全和硕(旗)向经营商号开出借据.王公们开出的盖有公章的借据(即印票),不仅是对借贷者负责任的证明,而且是对贷款负担保的责任.上面印有蒙汉文:父债子还,夫

10、债妻还,死亡绝后,由旗公还,这样就使收贷有了可靠保证.印票借贷利润高,手续简便,无风险.在封建王公特权的保护下,大盛魁的经营居于垄断地位.随着清朝对外蒙的统治进一步加强以及大盛魁的发展.大盛魁为清朝军政服务的范围就更为广泛.除清朝驻前后营的大员和大小部门的军需供应,均由大盛魁经办外,外蒙王公向北京纳贡,值班和引见.也由大盛魁予以协助,并以高利贷的办法,贷给所需的一切费用.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大盛魁的经营范嗣进一步扩展,为征税戍边在归化城设立塞北关.向旅蒙商征税.大盛魁占总税额的3(卜-40%.此外.清政府还把外蒙的税收也包给大盛魁.道光年间.外蒙的驿站经费和兵站供应也F1大盛魁包办.如此一来,

11、大盛魁成为清政府在外蒙的税收代理人,其身份也有了亦商亦官的特点.但大盛魁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满足于军需供应的生意,也不想成为官商,而是抓住机遇,在占领外蒙市场的同时拓展国内市场;利用官方担保做起了放印票账的贸易,而政府在其中担任了双重角色,即是债务人,又是还款的监督人和担保者.这种将商业金融与政府金融相融合的业务,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了大盛魁的发展壮大.(二)贸易方式:广泛经营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大盛魁采取机动灵活的贸易方式,本着利大大干,利小也干的原则,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业务.其经营范围无所不包,它经营的商品,上自绸缎,下至葱蒜,应有尽有.下面是大盛魁在春节时张贴的一副对联:集

12、廿二省之奇货裕国通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步千里之云程披星戴月方能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从这副对联看来,它除了大量地购销主要商品外,对小商品经营也并不放松.大盛魁的实际经营范围,大致可分为四类:印票部分;日用百货部分;牲畜部分;皮毛,药材部分.而大盛魁对外蒙古地区的贸易,是依靠骆驼,组成商队进行流动贸易,它每年由归化城销往外蒙古甚至远达莫斯科的货物主要有:茶叶,绸缎,布匹,烟丝,白酒,食糖,炒米,糕点,铁器,银器,木桶,木碗,蒙靴,马鞍,药包等;从外蒙古运回的主要有:马,羊,骆驼,皮毛,珍贵兽皮,药材,金砂等,还有俄国的哈喇,毕图呢,羽翎缎,毛毕叽,毛呢,大绒,毛毯等.这些物资数额巨大:一般年份统计化砖

13、绸布蒙木毕:马羊羊物茶缎匹靴碗皮数l11lO2署万万万万万220100银银万万万箱匹口张子子,通过上表简单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大盛魁物资周转的范闹,数量都是巨大的.在手T业和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它能采集和运销如此巨额的物资.戚非易事(三)经营模式:股份制从性质上看,大盛魁是一家典型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大盛魁的经营模式,它在管理上实行了两权分离的模式,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大盛魁为代表的归化商业集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股份制企业群.在它的极盛时期,人员达到七千多,就开了股东大会.清末民初,一般商号均由投资者(财东)和经营者(人伙)组成,按照投资的份额和人伙的情况,设立若干财股和身股(也称人力股),

14、来分取利润(称作红利).而大盛魁却是一个没有财东的人力合伙性质的商号,从其创立起就实行伙计制经营.大盛魁内部有两种人:从业人员和雇佣人员.股份人员,无股份人员和学徒人员通称从业人员.有股份人员包括经理,坐任掌柜和其他顶生意的掌柜.有股份人员中,又分为两种不同的身份和待遇:一是称己的人员;一是不称己的人员.这两部分人,在万金账上的写法有区别.称己的人员可参加号内重要会议,查看万金账及过问号内的公存.这部分人员是大盛魁最核心的骨干人员.因此,其内部流行一句话:生意好顶,己字难得.无股份人员被称为吃劳金的人,他们是商号内学徒期满后留在号内的人,他们只领工薪,不参与分红利,处于无权的地位.大盛魁的人权

15、与财权全部集中在总号大掌柜的手里,大掌柜有号事的处置权,对后继经理的任用也有着决定的权力.别家商号的财东是字号赚钱的时候财东按股份分红,字号赔钱的时候财东也要按财股清偿亏损的数额;大盛魁的掌柜则是不管字号赔赚,他们照例分红,并不承担任何风险.这成为造成大盛魁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大盛魁的财东不同于其他商号.创始人之一王相卿一生辗转蒙古草原,最后病逝在漠北乌里雅苏台分号内.为纪念这样一位终生劳碌的功臣,经商号伙计公议,定为永远身股.其家眷子孙可以继承,按年分收红利.大盛魁自此有身股制(也称顶身股),俗称为顶生意.身份股是大盛魁两卡义分离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改变了大盛魁的资奉构成.当时位创始人

16、的股份为i股半,股金有七千多两银子:而伙友们占到-卜多股.占有股份的人员达到九十多个,占有很大的优势.大盛魁有效地实现了两权的分离,而这也正是300年后的今天人们努力在做的事情,其富有现代公司管理模式的严密而有效的管理办法在今天仍具有启发意义.(四)人事管理:学徒制度对人才的重视和严格的用人制度同样是大盛魁制胜的法宝.大盛魁的大小经理和顶了生意的伙计,都必须是本号学徒出身.录用学徒的标准十分严格,大盛魁对学徒的要求:年龄不超过l3岁,体格健康,能吃苦耐劳,认字,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进入商号后,先指定年资较深的伙计负责初步培训.包括学习打算盘,练毛笔小楷字,记账簿,背诵,抄录函稿,学写商业信件

17、等.并要求学会背诵客商规鉴论,买卖机关等经商理论要略.在职业道德方面,要求做到重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表忠诚等十要.经商业务技能是对商人的基本要求,大盛魁十分重视对员工这方面的培训.商号新招收学徒,必须学会讲蒙语,懂得蒙古风俗习惯,并学会骑马,赶车和识别草原,林区的方向等技能.同时还要求学习掌握测看评估牲畜膘情,重量等技术.旅蒙商在收购牧民的牲畜时,往往不需要过称量其体重,单凭一看二摸,就能正确估量出每只羊的膘情重量,上下不差一二斤.另外,还要掌握在千里草原上赶马羊时,边赶边运边放牧,运回内地的牲畜不但不能途中调膘,而且还要增加膘情和重量.在由内地往草原各地长途贩运货物时,还要掌握已瓷

18、器盘碗,茶,布,烟,酒等包装发运技术.大盛魁还十分重视员工实践经验的积累.大盛魁等旅蒙商号要求学徒进商号后,头三年在归化城总号学习做生意的一般知识.从第四年开始派到漠北乌里稚,科布多等分号学习经商和走草地路技术.此外,学徒人号,必须学满整整十年才允许第一次回家探亲四个月,第二次缩短为六年,第三次缩短为三年,以后每i年回家探亲一次.职员放假回家不得于财东家闲坐,以防某些号员为一己私利与财东勾结干涉号事,进而破坏经营权独立.字号规定号内人员如遇婚丧嫁娶和其他喜庆,南字号统一庆贺送礼,职员不得相互送礼,以防号员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触犯主要号规者,不论资历深浅,地位高低一律开除.号规规定财东只能在结账期

19、间行使他的权力,平时字号不接待财东食宿.也不借给财东财物.财东不得随意指使号内人员为自己做事,不得对外代表字号.字号不接受财东的子弟进号学徒.如此严格的用人制度,保证大盛魁商号各部分能够高效运作.(五)组织机构:总号小号大盛魁建立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处处表现出浓厚的封建家长制的气味.二百多年里,大盛魁形成了庞大的组织机构.它在外蒙,内蒙和全国许多地方建立了分支机构;有许多流动贸易的房子.在广阔的外蒙草原上,出资开设了若干小号,管理这个庞大机构的中枢,则是它的总号.总号是它的总部,大权完全掌握在总号手里.众多小号的开设在开设地点影响同样很大.大盛魁开设的着名小号详见下表:名称资本银(两)开设地点

20、大盛川票号lO万山西祁大玉川茶庄lO万山西祁县巨盛川茶庄.5万山西祁县天顺泰绸缎庄2万归化城鼎盛新绸缎庄不详归化城东盛昌货店2万归化城德盛魁羊马店5()0o归化城东升长茶布店不详归化城协盛昌2万北京.协盛公2万北京协盛裕2万北京裕盛厚钱庄2万归化城通盛远银号4万归化城这些小号除为大盛魁的收购销售业务服务外,自身也有很大发展,成为当地相关行业中殷实的商号,资本总额超过原资本的几倍或十几倍,也曾分过巨额的红利.如大盛川票号是III西帮着名的银号之一,在全国许多地方设有分号和庄口,最盛时,全号20个人,财股份,每股分过12000两红利.大盛魁还有小号之小号.如设在内蒙古西部达尔罕旗召河的鸿记六陈行,

21、就是大盛魁的小号协盛昌京羊庄开设的,后来鸿记发展得比协盛吕的规模还大.I3.总号出资开设小号,固然是为了自身的业务,但总号同小号并不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是一般投资家和它投资商号的关系.小号往往不依赖总号给它进货和销货,但小号所进的奇货(大盛魁所能经营的货物)必须先卖给大盛魁总号,也能卖给其他商号.小号是自负盈亏的,实行单独的盈余分配,不同于总号在一起进行统一的盈余分配.所以,大盛魁总号和小号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契约关系,并非组织关系.大盛魁通过众多小号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也形成了一个遍及全国,自成体系的庞大的商业网.(六)经营作风:信誉至上在长达二百多年的经营活动中,大盛魁展示了它昌盛不衰的经营

22、风貌,它的成功也与崇尚信誉的经营作风密不可分.大盛魁承袭晋商的勤俭与注重信义的商德,在营业服务方面,千方百计地取信于顾客,建立和发展了信用贸易,永恒主顾的关系.以农牧业为基础的蒙古社会,必须以自己的牲畜来换取所需的东西.大盛魁根据蒙古游牧民族这一特点,采取了以物易物,信用交易的方式.每年春夏之际,大盛魁派出若干有上百辆勒勒车和上百峰骆驼组成的流动贸易商队即所谓的出拔子,带着帐篷和各类商品,深入草地.他们到达选定经营区域的盟旗王府,寺庙附近,支起帐篷,将运来的商品陈列出来,首先供应王公及上层喇嘛,然后由广大牧民选购.但牧民购买不付现钱,而是将所购货物当面立下字据(由商人代写),讲明待秋后用牲畜和

23、畜产品抵还.商队通常在一个地方停留10天,再移向他处.这种贸易方式,很受牧民欢迎.待到秋来冬初,运来的货物已销售完,商人便向购买货物的牧民结算收账.他们将赊欠货物价值,折算成马牛羊等牲畜和毛皮等畜产品,分等论价抵还货款.商人们为了与蒙古顾客建立永久的信用关系,对牧民赊购货物所欠债务,当年不一次收清,往往要留下一部分,折合成牲畜,待下年来再偿还同时,有些蒙古王公和牧民,为保障其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在秋季畜牧业丰收时,将多余各类牲畜,先不换取,丰1收购的商人出具一张商号自制的钱帖,写明收购牲畜折合银价数目,交南蒙人收藏,到次年.商号出拔子商队到达时,凭此钱帖可以任意选择他所需的商品.这种钱帖在蒙古

24、草地信用颇高,即使毁坏,丢失,经查属实,商号仍重新发给.大盛魁还根据用户的要求,积极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适应消费人群的心理,奉行用户至上的经营方针.如蒙民以肉食为主,喜用砖茶,大盛魁便自设茶庄加工三九砖茶;牧民喜欢用结实耐穿的斜纹布制衣,便大量购进,以满足牧民需要;对于蒙民和喇嘛专用的物品,大盛魁则实行专门订货,绝不随意采购.如蒙靴,马毡,木桶,木碗和喝奶茶使用的器皿以及寺庙喇嘛用品,都是选择技术精湛的工匠特别订制,从而保证了商品品种齐全,质量过硬.受到蒙民的喜爱.蒙民说:别家商号有什么卖什么,大盛魁是买什么有什么.为了多做买卖,他们还精心研究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尽力迎合消费者心理.蒙民不擅长

25、于算账,他们就把衣料和绸缎裁成不同尺寸的蒙古袍料,任蒙古人选购.蒙医治病习惯用72味,48味,36味,24味4种药包,大盛魁就将中药按此分包,药包上用蒙,汉,藏三种文字注明药名和效用.甚至每年冬至以后,用白面和羊肉加工大量饺子,经过自然冷冻,运往蒙古包销售.大盛魁了解到蒙古人手中没有大量现银,于是采取赊销的办法,到期也不收取现金,而以牧民的畜产品折价偿还.农村老主顾春季换季缺钱,急需整修农具时,商号尽量赊给以解燃眉之急,使其感激,但决不作价.老主顾间的关系长年不变.对于新顾客,他们采取的又是另一种方法.大盛魁收货人员发现对方怀疑商品质量,例如怀疑布鞋鞋底内用的是草纸,店员就当众用刀将鞋底砍为两

26、段,借以宣传,扩大影响.以至蒙古人购买商品,只认商标,不问价格,凡是大盛魁的商品,绝不怀疑质量.大盛魁通过信用交易方式,与许多蒙旗王公贵族,喇嘛,牧民结交成朋友和永久交易关系,生意LI渐兴隆,逐渐垄断漠北商业.但那又是一种风险极高的易货贸易,那样长距离,长周期,完全以信用为基础的赊销,似乎早晚要出乱子而成功解决这个问题,正是大盛魁雄踞草原的秘密.(七)对外关系:跨国集团将大盛魁奉为跨国公司的鼻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其经营地区之广阔.在大盛魁的鼎盛时期,南至福建,北至西伯利亚,有600ff-7000员工,16000-20000匹骆驼,活动地区包括蒙古的喀尔喀四大部:唐努乌梁海,科布多,新疆乌鲁木齐

27、,库车.另外还有乌里雅苏台,库伦,恰克图,内蒙古盟旗,伊犁,塔尔巴哈台以及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大盛魁运输货物有一支庞大的驼队,从而可以进行规模很大的流动贸易,并开辟出一条茶叶之路,从而进行驼帮对外贸易.旅蒙商先从南方采购茶叶汇集到归化,然后经乌兰巴托,恰克图,科布多等地,直至圣彼得堡,开辟了着名的茶叶之路.正是凭借着这样一支有力的驼队,大盛魁把经营地区拓展到国外,将国外与国内形成一个庞大的贸易网络,深刻影响着民族贸易史中跨国经营的历史.(八)企业精神:草原文化大盛魁与其他晋商有不同之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它的企业制度和文化中,特别是对财富的分配,吸收了草原文化.在广义上,草原文化就是在草

28、原上形成的文化以及有关草原的文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是能够充分转化和体现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天然的巨大使用价值的文化.当我仰头朝着天空望去的时候,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片云彩,而是他的伟大和宽容因为是你给了我生命,造就了我的生存.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故谓长生天.与汉族不同,蒙古民族有着朴素而开放的财富观念:我的牛羊是长生天赐给我的,我们只是替长生天管理这些牛羊.蒙古民族朴素而开放的财富观根植于草原特殊的自然环境:草原上缺少货币,财富即牛羊,当白灾(雪灾)来临时,富人一夜之间就会成为穷人.大盛魁在经营中,不轻易放过任何机会,而且具有企业的忧患意识,这些和长mj-r

29、5与草原人民打交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综上,大盛魁商号两权分离,责权分明,人身顶股,严格管理,精简机构,慎重选拔,加强培训,制约互利,酌盈济虚,加强联系,重视信息,预测行情,灵活推销,用户至上,维护信誉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技巧,充分调动了经营管理者和一般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人员素质和办事效率,凝聚了商业集团力量,灵活调度了资金,掌握了商场行情,赢得了客户信任,从而使自己盈利丰厚,不断发展,雄踞测匕草原长达240余年,创造了民族贸易史上的神话.三,大盛魁对呼和浩特的影响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这就是归绥(今呼和浩特)三大号的名称.其中大盛魁一家,尤其有显着的代表性,元盛德,天义德两家虽与前者分享鼎足

30、声名,但实力不如其雄厚,触须不及其广泛.所以,辛亥革命时期两家相率倒闭,如烟消烬灭,没有引起当时社会及商业上的任何波动.而大盛魁则比那两家多延长了大约2O年才歇业,在这最后20年间,它虽然已成强弩之末,但对全市商业,却仍起着一种大树庇猢狲的作用,至于它歇业后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历史上的西口(原为杀虎口,后来改为归化城),以及被民间称为东口的张家口,自清代以来就是塞外东西往来,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也是旅蒙商的重要基地.归化城是清朝设置的对蒙古贸易的中心点之一,是全国各地商人同蒙古和新疆进行贸易的一个重要的渠道.随着大盛魁生意的红火,归化城日渐繁荣,成为大盛魁商号的重要基地.

31、归化城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大盛魁的总号最初设在乌里雅苏台,后迁驻归化城.大盛魁从全国各地贩来的货物,都经过归化城,在这里缴纳了税款,领上票照,以骆驼队为运输力,分向外蒙各地各和硕销售.它从外蒙各和硕贩来的牲畜,皮毛和其它产品,也都是经过归化城,再转运到全国各地进行销售.大盛魁的贸易额在归化城的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相当大.l893年3月起,俄国旅行家阿?马?波兹德涅耶夫一行深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探险.后来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由于这个城市对中国与其塞外的各个领地进行贸易的所有商品来说,是个极为重要的转运站和仔放货物的地方.还说:在我即将结束对归化城的描述时,我还应提一下.这座城还是一一个买卖鹿茸的主要

32、市场.这些鹿茸有的来自俄.J5.国的维尔年斯克,比斯克,米努辛斯克,有的来自恰克图有的则是来自伊犁,塔尔巴哈台,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古城,哈密,宁夏及其他地区.归化城市场上的几种重要商品,都有大盛魁来做开盘行市,如果大盛魁的货物未运进来,就必须推迟开盘.大盛魁从此以归化城为根据地,挺身深入到漠北草原,为开发漠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出现,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草原地区中小城镇的出现,带动了城市周围牧区的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和变化.牧区有了分散的小型的贸易文化中心城镇.内地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便通过这一个个城镇,得到了更加深入广泛的传播.蒙古牧民不

33、仅得到了城市之惠,而且他们在城市的活动加速了城市的多方面发展.中国古代就有无商不镇的说法,旅蒙商在蒙古地区的商业贸易活动,沟通了内蒙古与边疆地区的物资交流,许多商品交易的场所后来演变成商业店铺林立的草原集镇,几大塞外名城如归化城,多伦诺尔,包头就是在旅蒙商的发迹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大盛魁的兴起是山西人通过走西口而找到的商业契机,从此发展壮大.它不仅带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也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移民人口随之增多,给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从而扩大了城市的规模.作为大盛魁商号的重要基地,归化城在货物的集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大盛魁成为北方第一大商号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带动了城市自身的

34、发展.商品经济的辐射作用,将周围村镇紧密地联系起来.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这两方面有力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为日后呼和浩特市成为商业中心城市做好了准备.,(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1921年5月1日,京绥铁路全线建成,9月lH正式通车.京绥铁路的开通为归化城的经济发展i丰入了巨大的活力1922年1月.大盛魁在北京交通系所属蔚丰兴业公司的参与下,与归化城大商号集股3000股.总额达3O万银元,成立西北第一个电力公司,即绥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归绥电厂于当年5月建成发电,装有62千瓦发电机组.归绥电厂建成投产后不久,因搬迁被迫停业,复于1924年开工新建,次年发电,不久又以机器故障未果.1929年冬

35、,大盛魁大掌柜段履庄,以锐意繁荣市面为己任.不借助外国资本,独立办电为宗旨,亲自主持绥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l1月下旬,绥远省政府对电灯公司进行接收改组,改称绥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归绥主要马路上安装上了l5瓦路灯,取代了部分煤油路灯.1949年底,电灯公司又改称地方国营归绥电厂,1954年改为地方国营呼和浩特发电厂,并筹建了2000千瓦发电机组.大盛魁为兴办内蒙古近代电力工业,三起三落,耗资巨大,而经济效益却微乎其微,商号亏累太甚,不堪重负.为筹集大量资金,城柜调取分庄小号的大量周转资金,导致许多小号难以维持正常经营.大盛魁为内蒙古近代民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它仍不失为近代

36、民族工业的先驱,为今后民族工业的振兴提供了经验上的借鉴.(四)交通网络的发展大盛魁有一个庞大的贸易网络,其商路从北京安定I-JF的外馆开始,中途经过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二连浩特,库伦,直到中俄边境的中国买卖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归化城为核心,辐射南北,连贯中俄的庞大根系.旅蒙商行走的路线.大致有以下几条:以张家口为出发点的有:张家口一库伦一恰克图或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张家口一多伦一贝子庙一-j匕部旗;张家口一四子王旗等.以归化城为出发点的有:归化城一库伦一恰克图;归化城一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古城;归化城一向西横亘沙漠到新疆.此外,还有满洲里一赤峰一经棚和卜魁(齐齐哈尔)海拉尔等路线.这些路线在

37、商人的长期行走中,逐渐变成重要的交通线路,交通线上的城市也发展起来.(五)丰十会生活的改变随着旅蒙贸易的发展,商品品种由少至多.直接供应牧民生活的各方面需要.而牧民对旅蒙商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旅蒙商不仅给牧民带来了商品,也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影响.一部分蒙古人开始从纯游牧的自然经济中分离出来,从事运输业.有的替商人运输货物,有的把本地所产的盐,碱等土产运到张家口或多伦去卖.清政府为了保证蒙古人的利益,亦曾规定蒙古人对盐的专卖制度,禁止汉人前去采挖.蒙古人也开始从事商业买卖,如库伦的露天市场,有160个蒙古人被指定为肉商,但更多的是出资让旅蒙商代为经营,或加入旅蒙商的股分.这些人多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喇嘛

38、.在这种趋势下,蒙古人渐渐改变了单纯的以放牧和靠天吃饭的生活,他们从事的领域扩大了,有利于改变牧民的生活条件.(六)民族和谐的典范大盛魁的学徒要充分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掌握为人畜治疗常见疾病的本领.他们的生意做到了每个游牧的帐篷,不仅取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和好感,也把信息和温暖带给了每个游牧帐篷.蒙古地区信奉喇嘛教.大盛魁不仅多次为修缮寺庙捐资,而且与喇嘛相处得十分融洽.大盛魁一方面为喇嘛提供奉品及生活用品;另一方面也配合喇嘛治病,为其提供处方中药包.大盛魁此举赢得了蒙地喇嘛的信任,在蒙民中享有相当高的声望.这些行为不仅让商人可以毫无阻碍的在蒙古地区开展贸易,拥有一批老顾客.保证客源,

39、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民族间的和谐,为中央王朝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事务营造了良好的氛嗣.(七)促进文化交流旅蒙商在输入商品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把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传人了蒙古草原.如一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小旅蒙商.把熟皮子,拐汗毡子等技术带到牧区,促进了畜产品加_T业的发展.清朝统治者规定,严禁蒙古人随便人关南下,进入汉区,因而蒙古人对于外界相对处于封闭的状态,他们只能通过旅蒙商及出口种地的农民来了解汉族的生活,生产和文化.而旅蒙商就成了牧民群众接触汉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草原文化和汉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接触.汉族文化对蒙古牧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蒙古人的传统观念中,是很蔑视经商的,但受

40、旅蒙商的影响,很多蒙古人开始从事运输业,商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进步.旅蒙商要深入草地经商,必须学会一些蒙语,有的商人还学会了蒙古文字,他们和蒙古人生活在一起,了解并尊重蒙族的生活习惯.同时很自然地把汉族文化,生活习惯介绍给蒙古人民.许多旅蒙商不仅习蒙语,行蒙俗,而且人蒙籍,娶蒙妇,与蒙古族融为一体,客观上起到了加强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的作用.在输入商品的同时,旅蒙商还把草原上数以万计的牲畜,皮毛及土特产品运送到长城边缘的市场以及中原地区,这满足了内地群众对牲畜,畜产品和土特产品的需求.长期以来,草原游牧经济与中原农业经济已形成了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蒙古地方马驼羊只皮张等

41、货,为内地资用甚广.矫健的蒙古马不仪为作战所必需,而且远销江南,补充了内地农民耕畜和运输用马的不足.骆驼成了大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陕西,河北等地普遍使用的运输工具.牲畜及畜产品的大量输入内地,改善并丰富了内地人民的生活,牛羊肉己成了北方地区许多人必需的食品,皮毛盐碱为手工业者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原料,而鬃毛编织品早在明末就已成为内地人民习用的产品.草原上所产的蘑菇以其特有的清香为内地人民所喜爱,甘草,鹿茸,苁蓉等药材行销内地.为内地人民所服用.互通有无的经济关系,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不同民族间的来往,促进了双方文化上的交流.(八)精神文化的遗留大盛魁为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商业帝国的传奇故事,更重

42、要的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遗产和无形的遗产.所谓有形的遗产,就是大盛魁造就的牧区草原和召庙文化景观.以及街道.呼和浩特市北8O公里处有一处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希拉穆仁草原,又因希拉穆仁河畔有座历史久远的席力图召,故又名召河.清朝至抗H战争之前,大盛魁对促进这里的繁荣起过很大的作用.自清康熙年间,归化城同外蒙古和新疆通商日趋频繁以来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召河一带逐渐成为大盛魁蓄养羊,马,牛,驼的重要牧场,也是牲畜交易的最大集散地.大盛魁每年从外蒙古赶运回来的热羊热马,冬羊冬马,以及一部分骆驼和牛,都集中在设并地(即召河牧场)蓄养放牧.大盛魁与内

43、地羊马商贩的羊马买卖,大都是在设并地一带成交的.为了经营,放牧,运销好羊马,大盛魁经销羊马的分支或小号,经常要雇佣牧工和杂工上千人乃至一千几百人.在这一带,也有其它商号的类似人员,还有为商牧服务的铁工,木工,毡匠,熟皮匠等各行各业的人员.使以往人烟稀少的设并地一带一度成为六畜兴旺,商贾丛集,商运发达,各业繁盛的草原闹市,成为大盛魁牲畜交易的重要根据地.大盛魁歇业后,召河牧场也随之衰落下去,但作为富有特色的草原文化和召庙文化流传下来,昭示着大盛魁曾经的辉煌.外蒙古科布多有一条大盛魁街;呼和浩特有定襄巷,宁武巷,德胜街.根据史料的记载,大盛魁总号旧址在德胜街上,这些老街都是大盛魁商号的遗迹.以商号

44、命名的街道是历史的保留,我们通过这样一条条老街才能唤起曾经的记忆,毕竟曾经的辉煌已经烟消云散,留给人们评说的只有实物以及文字的记载.大盛魁亦是如此,无论曾经规模多大,财产多么丰厚,也终究随着清王朝的覆亡走向了历史的终结.曾经辉煌的一页早已翻过去,人们对它渐渐淡忘,老街的保留是一个凭证,告诉人们曾经在这条街上,有着一家令人骄傲的企业,它为这个城市,为这个城市的人们带去了福音.无形的遗产,就是大盛魁的精神.大盛魁,一家旅蒙商号,靠着一种精神,一股灵气,一腔热血和一片赤诚,头顶塞外风沙.脚踏无垠大漠,驾驭悠悠驼队,远涉漫漫蒙,俄.驮去的是魁字老酒,川字青茶,换回的是千群牛马,万驮皮毛.其内经外贸,蓬勃发展;金融商业,相辅相成,银号林立神州,钱庄遍布蒙,俄.尤其在对外贸易上所做出的贡献.被后人誉为继盛唐丝绸之路后的茶叶之路.今I:t大盛魁的后人这样描述昔日的大盛魁.大盛魁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商业传奇,极大程度上由它内在的精神所决定.大盛魁整体体现的就是勤俭,守信,吃苦耐劳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