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2654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X 页数:12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课件.pptx(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一、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二、利用婴儿心理特点进行婴儿关键期的潜能开发三、儿童时期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四、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上的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各年龄阶段所特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特点,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

2、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是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来认识世界的,并通过语言把这些认识固定下来,相互交流,使个人的认识成为大家的认识。所以,心理学常常把运用上述心理过程和语言去反映世界的活动一起,统称为“认识活动”。而人在认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称为“认识能力”,毫无疑问,人是综合运用各种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来了解世界的。当代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视为一个信息的接受(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输出)和使用的过程的同时,把它看作是一个由感知(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学习、记忆等)、控制(兴趣、思维、内部语言等)、反应(表情、动作、外部言语等)四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整体结构。,

3、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子系统内部的组成成分是不一样的,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对成年人来说,思维是认识过程的核心,主宰着整个认识活动;对感知过程输送来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以保证对事物的认识正确、深刻,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而对婴幼儿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感知觉:感觉和知觉在心理学上合起来叫感知。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如物体的冷、热、声音、颜色、软硬等并形成一种反应。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他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4、,是对感觉的一种解释,感知觉能力的发展,1.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新生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其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感知觉能力的发展,2.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中占主导地位两岁以后,儿童陆续出现了言语、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结构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力量仍十分不均衡。由于感知觉出现的最早,发展得也最快,其力量相对大于后出现的几种认识过程。虽然从长远来看,“后来者居上”,但在整个幼儿期,感知觉在其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思维活动,也摆脱不了它的制约和影响。,感知觉能力的发展,a.

5、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有人估计,约有80%左右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脑的。心理学中称之为“视敏度”指的是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上最小差别的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视力上的问题越早发现、早纠正,其效果越好。,感知觉能力的发展,b.听觉。听力是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等特性的感觉分辨能力。听觉也是积极重要的感觉通道。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不仅新生儿具有明显的听觉能力,就是尚未出生的胎儿,也有了明显的听觉反应。婴儿不仅能辨别不同的声音,而且表现出对某些声音的“偏爱”表现为对某些声音能更长时间地注意倾听。,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研究者发现,12

6、个月婴儿似乎已经偏爱乐音(有规律而且和谐的声音)而不喜欢噪音(杂乱无章的声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说话的声音;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而不喜欢强烈紧张的音乐;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儿童听觉的敏感性(听力)随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十二三岁以后开始稳定。,感知觉能力的发展,c.味觉。新生儿出生就有。对不同味觉物质已有不同反应,半个月左右时对甜味作吸吮动作,露出愉快表情,对苦、酸、咸的物质则表示不安、皱眉、闭眼、恶心。4月5月味觉发育关键期。,感

7、知觉能力的发展,d.嗅觉。新生儿对有气味的物质已能发生各种反应,第2个月末和第3个月内已能对不同气味进行分辨。嗅觉和味觉之间有微妙的交互作用。口欲期多让孩子接受各种食物,婴儿出生时就已具备灵敏的嗅觉和味觉,但孩子是否愿意品尝食物,则跟他的信任和习惯有关系,,感知觉能力的发展,e.皮肤觉。是最早出现的感觉。探索世界的开始。触觉探索能力是肤觉、压觉和运动觉综合而成的感知能力,是皮肤与物体接触时的运动所引起的。婴儿的触觉探索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手的探索 利用口腔进行探索活动是小孩子的“专利”,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家长和育婴师要特别注意:(1)不给孩子过小的、可以放进口中的物体或玩具玩,比如小珠子、小

8、盒子、小积塑粒(片)等,以免在放进嘴里后不小心吞咽下去或卡在咽喉部位。(2)不给小孩子,特别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诸如筷子、长柄汤勺之类坚硬的物体玩,以免他们噙在嘴里四处走动时,不小心跌倒。这都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3)不给小孩子不卫生或含有毒素的东西玩,以免病毒细菌进入口中。,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感知能力开发的方法与途径1.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让婴幼儿的各种感官都获得有益的刺激。2.经常进行互动游戏,启发婴幼儿与外界主动的交流,进行自主的感知经验积累。,记忆能力的发展,若无记忆,人类永远只能停留在新生儿时期。记忆力和感知力一样,也是人最早出现的认识能力。出生不久的婴儿能养成一些“习惯”,几个月的

9、孩子特别愿意亲近自己的妈妈,这些习惯、态度的形成,都是记忆的结果。,记忆能力的发展,1.幼儿记忆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人的记忆分成很多类型,如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等等。,记忆能力的发展,(1)运动记忆:是指对自己的动作、身体运动及其系统的记忆。儿童学会各种动作,掌握各种生活、学习、劳动及运动的技能,都要依靠运动记忆。儿童最先出现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如对吃奶时身体运动姿势形成的条件反射。运动记忆不仅出现得早,而且保持的时间比较长。,记忆能力的发展,(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当某个情境或事件引起人强烈或深刻的情感体验时,这个情境、事件和与之

10、相关的情感,会同时被深深地埋藏在记忆之中。,记忆能力的发展,情绪记忆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记忆。幼儿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依恋谁,害怕谁,往往都和他们早先的情感生活经验有关,是情绪记忆的结果。情绪记忆对幼儿行为的倾向性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记忆能力的发展,(3)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形象记忆的内容是生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类材料(如图画等);词语记忆的内容则是语言(如儿歌、故事等)儿童掌握语言之前,其记忆内容基本是具体事物的形象(如父母的形象、奶瓶的形象等),随着语言活动的形成和发展,词语才逐渐成为记忆的内容。,记忆能力的发展,2.幼儿记忆的特点(1)目的性:3岁前儿童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意图,他们头脑中

11、储存的信息基本是无意之中获得的。3岁左右,带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的有意记忆开始出现。但幼儿的记忆仍以无意记忆(即没有目的的记忆)为主。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多数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活动中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记住的,记忆能力的发展,(2)牢固性(持久性)记得快、忘得也快,是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然而有趣的是,他们记得快,忘得也快(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除外)。良好的记忆不仅要记得快,更要保持得持久。保持和遗忘是一对一矛盾,要使记的材料保持得牢固,就要防止遗忘。而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基本方法。,记忆能力的发展,有效的复习应该按照遗忘的规律进行 心理学家发现,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识记一种

12、材料之后,遗忘便开始了。最初,遗忘的速度特别快,以后则逐渐减慢。根据这一规律,刚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尽量抢在遗忘之前。否则,就等于又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另外,复习的时间安排应该先密后疏。开始复习时,间隔时间要短些,次数要多些。随着遗忘速度减慢,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拉长。,记忆能力的发展,(3)精确性:记忆不精确是幼儿记忆的另一显著特点,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完整性较差。幼儿的记忆常常支离破碎、主次不分,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明显。他们回忆学习过的语言材料时(故事、儿歌等)常常漏掉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语,只记住那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环节。二是容易混淆。幼儿的记忆有时似是而非,常常混淆相似

13、的事物。更有甚者,还可能真假不辨,把想象的东西和记忆的东西相混淆。当想象的事物为幼儿强烈期盼的事物时,这种情况便时有发生。,记忆能力的发展,记忆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博学强记”“过目不忘”这些词汇也常常被用来形容聪明人。但记忆力不是机械地训练出来的。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真正理解学习材料,才是培养记忆的关键。,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发展经历一个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变化过程。他们从发生到发展、成熟,大约要经历1820年的时间,思维能力的发展,01岁是婴儿思维方式的准备时期。凭借手摸、体触、口尝、鼻闻、耳听、眼看,

14、发展起感觉、直觉能力,并在复杂的综合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萌芽状态的表象。正是这种表象的产生,并在语言的参与下,开始产生萌芽状态的思维现象。,思维能力的发展,13岁阶段主要产生的是人类的低级思维形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实际是“手和眼的思维”。一方面,思维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另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思维能力的发展,感知动作思维是指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感知的事物和操纵事物的动作的思维方式,婴儿只有在直接摆弄具体事物的过程中才能思考问题。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靠事物或情景的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活动。,思维能力的发展,无论是直觉行动思维还是具体形象思维,都是一

15、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这就使得他们均带有一种“自我中心”的特点,想象能力的发展,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类的想象活动总是借助于词汇实现的,对已有的表象所进行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分析综合活动。新生儿没有想象力。周岁之前的 婴儿虽然可以重现记忆中的某些 事物,但还不能算是想象活动,想象能力的发展,12岁的婴儿,由于个体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已存的表象有限,而表象的联想活动也比较差,再加上言语发展程度较低,所以只有萌芽状态的想象活动。他们能够把日常生活中某些简单的行动,反映在自己的游戏中。,想象能力的发展,3岁左右的婴儿,随着经验和言语的发展,可以产生带有简单主

16、题和角色的游戏,能够反映婴儿模仿成人社会生活情节的想象活动。,想象能力的发展,3岁以前的婴儿想象的内容比较简单,一般是他所看到成人或其他大孩子的某个简单行为的重复,属于再造想象的范围,缺乏创造性。这个年龄阶段的想象经常缺乏自觉的、确定的目的,只是零散、片段的东西。,注意特性的变化,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而非独立的心理过程。通常总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表现出来,例如,注意听、看、全神贯注地想或记。注意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即非认识能力,但它却直接影响着幼儿认识活动的效果和认识能力的发展。,注意特性的变化,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17、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为了保持这种主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但还需要一定的年龄。,注意特性的变化,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比较集中注意于某个感兴趣的新鲜事物,56个月时能够比较稳定地注视某一物体,但持续的时间很短。13岁时,随着活动能力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接触的事物及感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多,无意注意迅速发展。如2岁多时对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对别人的谈话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据天津和平保育院的调查,对有兴趣的事物,1岁半的婴儿能集中58分钟;1岁9个月的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的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2岁半的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注意特性的变化,3岁前的婴

18、儿有意注意刚刚开始发展,水平较差。由于言语的发展和成人的引导,开始把注意集中于某些活动目标。例如,注意看少儿电视节目,如果节目引不起兴趣,他们的注意便会转移。在整个03岁阶段,无意注意占有主导的地位,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状态。,注意特性的变化,孩子不专心怎么办?充分利用无意注意,使之转化成早期开发其智力因素的优势。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的无意注意,来加强他的有意注意。在给孩子看画片的过程中,可以制造出一些惊奇和意外来。鲜艳的色彩,有趣的形象,都能激发他的好奇心。在他的注意力即将发生转移时,你要马上转换形式,不能硬摁,那样会适得其反。要用新鲜的刺激,激发他的新的无意注意,循着他幼小

19、爱玩的天性,科学地对他进行早期的智力启蒙。在培养孩子注意力持久性上,要根据幼儿特点,选取适合他的心理特点的场地、氛围、内容,让他在感兴趣的环境中,抓住孩子专注去做事的时机,把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接受愉悦的教育。,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婴儿的人际交往关系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首先发生的是亲子关系,其次是玩伴关系,再次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群体关系。03岁阶段主要发生的是亲子和玩伴交往关系。0-1岁阶段主要建立的是亲子关 系,即婴儿同父母的交往关系。,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亲子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从社会学的意义上看,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在这里看,幼儿和父母或老师

20、一样,都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并不因一方弱小、一方强大而有所改变;,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关系又不是对等的,是成熟的人和幼稚的人、养育着和被养育者、保护者和被保护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纵向”关系。与父母和教师的交往以及交往中形成的亲子、师生关系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1.与成人的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意义:(1)帮助幼儿认识世界,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2)稳定幼儿的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3)教给幼儿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指导社会行为。,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2.成人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父母在教养儿童

21、的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同。,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儿童的关心、爱护程度,二是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这两方面的结合,便构成了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的类型。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在社会性和个性发展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父母的教养方式类型,(1)民主-权威性: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他们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坚定地实施规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而对其良好行为表

22、示支持和肯定。这种中等偏高程度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这些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多数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比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父母的教养方式类型,(2)专断型:属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态度方面,与上一类型有明显不同,父母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儿童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否定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父母往往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规则,但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他们常常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方式下教养的儿童大多缺乏主动性,容易胆小、怯懦、畏缩、

23、抑郁,自尊感、自信心教低,不善于与人交往。,父母的教养方式类型,(3)放纵型(或容许型):这类父母和权威性父母一样对儿童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他们甚至不对孩子提出任何的要求,而让其自己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一切行为,对孩子违反要求的做法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纠正孩子。这种方式下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而缺乏责任感,不太顺从,行为缺乏自制,自信心较低。,父母的教养方式类型,(4)忽视型: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亲子间交往很少,父母对儿童缺乏基本的关注,对儿童的任何行为反应都缺乏反馈,且容易流露厌烦、不想搭理的态度。这种教养

24、方式下的儿童也容易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顺从,且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这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作用,(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会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2)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同伴交往类型,不同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其行为方式有很大差异,同伴对他们的反应也有许多不同。有的孩子提出的建议得不到响应,有的孩子却能“一呼百应”;有的孩子不受欢迎,别的小朋友都

25、不愿跟他玩,有的孩子却被许多同伴所邀请,受到众多同伴的欢迎。由此在幼儿同伴中间存在着不同的交往类型。幼儿交往的不同类型是依据他们在同伴关系中的社会地位(即受欢迎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同伴交往类型,(1)受欢迎型:受欢迎型幼儿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因而受到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喜爱,在同伴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同伴交往类型,(2)被拒绝型:被拒绝型幼儿和受欢迎型幼儿一样,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玩具、大声叫喊、推打小朋友等等,攻击性行为较多,有害行为较少,因而

26、常常被多数幼儿所排斥、拒绝,在同伴中地位低,关系紧张。,同伴交往类型,(3)被忽视型:与前两类幼儿不同的是,这类幼儿不喜欢交往,他们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他们既很少对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既没有多少同伴主动喜欢他们,也没有多少同伴主动排斥他们。他们在同伴心目中似乎是不存在的,被大多数同伴所忽视和冷落。,同伴交往类型,(4)一般型:这类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行为表现一般,即不是特别主动、友好,也不是特别不主动或不友好;同伴有的喜欢他们,有的不喜欢他们,他们既非为同伴所特别的喜爱、接纳,也非特别的忽视、拒绝,因而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自

27、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它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自我意识的发展,婴儿1岁左右,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我感受逐步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从第2年到满3岁,婴儿在不断扩大范围,不断在不断扩大生活范围,不断增长社会经验和能力,不断发展言语的帮助下逐步把握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我。,情绪和情感的发展,0至3岁婴儿的情绪和情感,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绪和情感也是激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会激发婴儿积极的探求欲望与行动,寻求更多的刺激,获得更多的经验。,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人类在

28、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情绪,大约有810种。基本情绪四种:快乐、愤怒、恐惧和悲伤。他们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随着个体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的,其诱发因素也各不相同,可详见表。,情绪和情感的发展,0至3岁婴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冲动、易变、外外露,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婴幼儿的情绪更多受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不是被稳定的主观心态来左右。,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婴幼儿的情绪、情感特点主要有以下3点:1.易变性 2.易感性 3.冲动性,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心理学家还提出10条值得家长参考的建议:1、满足宝贝的生理需求 2、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 3、引导宝贝学会换位思考 4、教给宝贝缓解压力的方法 5、给

29、宝贝自由选择的权利,情绪和情感的发展,6、为宝贝营造与人融洽相处的环境 7、引导宝贝不重物质追求的生活,并提供给宝贝均衡、全面的营养,确保宝贝生活在安全、卫生的环境。8、培养宝贝广泛的兴趣爱好 9、为宝贝营造快乐幸福的家庭环境 10、给宝贝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氛围,意志力的发展,新生儿的行为主要受本能的反射支配,没有意志力,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在1至12个月阶段,开始产生一引起不随意运动,进而有随意运动,即学会的运动。例如,玩弄玩具,摆弄物品,向着某个目标的爬行或走动等。初步运动能力的掌握和运动的目的性,为婴幼儿意志力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意志力的发展,13岁阶段,随着语言能力的飞速发展,各种

30、典型动作能力的形成以及自我意识的萌芽,婴儿带有目的性的、受言语调节的随意运动越来越多。开始时由成人用言语调节婴儿的行为,诱导婴儿做某些事情,禁止做某些事情。以后是婴儿自己用言语来调节婴儿的行为,“我要”干什么,“我不要”干什么,这种具有明显独立性的行为更多在23岁阶段发生。,意志力的发展,当婴儿开始能在自己的言语调解下有意地行动或抑制某些行动的时候,这就出现了意志的最初形态。这时的意志力水平极差,只处于萌芽状态。虽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但时间极短,意志力的发展,宝宝的需要很多,有合理的、有突发的,有的甚至是宣泄的或者要挟的需要。有的需要应该及时满足,比如说他要大小便这样的生理需要。但是对于

31、一般的需要,比如要某个玩具一个心理过程,要到户外玩等,就要延迟满足。,意志力的发展,过度满足宝宝的需要,会使宝宝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就是一切应该以我为中心,我有需要了,你就应该让我得到满足,一旦需要的不到满足就会大声哭闹。这对宝宝今后性格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家长要从现在做起,不要过分及时地满足宝宝的需要。,气质特征,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此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初步发展起来,性格、能力方面也表现出稳定的倾向性和独特性。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真诚地接纳每个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儿童,尊重他们,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待他们,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位教育者的责任。,幼儿的气质和性格,1.幼儿的气质差异

32、:儿童一出生,就明显表现出某种气质上的差异。儿童气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水平,指在睡眠、进食、游戏等过程中身体动作的数量。(2)生活规律性,指吃、喝、睡、醒、大小便等生理机能活动是否有规律可循。(3)接触新环境、新刺激和陌生人时的态度,是主动接近还是回避退缩。,幼儿的气质和性格,(4)适应性,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环境、新事物和新变化的能力(5)反应程度。(6)对各种刺激进行反应的敏感程度。(7)大部分时间心境的倾向性,是积极、快乐,还是不快乐。(8)注意力集中或分散的情况。(9)坚持性。,气质特征,综合每个儿童在上述方面的不同特征,便可了解其气质类型。有人把气质类型分为

33、四大类: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并无好坏之分,气质特征,多血质的人反应性高,活泼、敏捷,情感丰富、外向,容易适应新环境,但敏感性低,注意力不够稳定,兴趣容易转移。胆汁质的人反应性高,耐受力强,主动、迅速,容易兴奋,但抑制力差,缺乏灵活性。粘液质的人反应性、主动性和稳定性都比较高,但兴奋性低,内向,刻板,反应速度慢。抑郁质的人非常敏感,情感细腻、观察力敏锐,但耐受力差,易感疲劳,反应较慢。,气质特征,儿童的气质受其神经类型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和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尽管气质无所谓好坏,但

34、对儿童的活动、人际关系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往往有一定的影响。对此,父母和老师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学会因材施教。,气质与早期教育,比如,气质可能会影响儿童学习的速度和学习的效果。又如,儿童的气质特点可能影响亲子关系,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之形成良性或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儿童今后的个性特征。再如,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来说,同样的教育方式和 可能会引起十分不同反应,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应该仔细分析每一个儿童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注意帮助他们发扬气质中的积极方面,克服、改造其消极方面。比如,对胆汁质的儿童,应该针对他们好冲动,易激怒、脾气暴、少耐心等弱点,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安静、需要仔细、认真的活动,锻

35、炼他们的自制力,培养他们的细致、耐心、沉着、冷静的品质;对于抑郁质的孩子,则要多发现表扬他们的优点,多支持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幼儿的性格,气质在相当大程度上受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影响,这些特性是出生时已具备的。而性格则主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在出生头几年逐渐形成,并表现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儿童性格的萌芽,儿童的性格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在婴儿的环境中,最主要的是经常照顾他的成年人。一般来说,亲子关系在婴儿性格的萌芽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良好照顾和爱抚,使婴儿从小得到安全感,形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有助于为以后良好性格的形成打下基础。,儿童性格的萌

36、芽,气质差异对婴儿性格的萌芽有所影响。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性格的初步形成,幼儿期,性格已初步形成。虽然还没有定型,但它却是未来性格形成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性格比较容易沿着最初的倾向发展下去。一些对儿童性格发展的长期追踪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性格因为处于开始发生和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儿童性格的最初养成,重视婴幼儿最初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并注意对性格的培养,幼儿的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和任务的保证。任何活动和任务的完成都不可能只靠一种能力,而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可见,能力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人的

37、能力系统有着复杂的结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能力结构是不完全相同的,幼儿的能力,幼儿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运动和操作能力;2.认识能力(即智力);3.交流与沟通能力(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与沟通);4.人际关系能力(包括合作、组成和协调能力等)。此外,不少特殊才能(如音乐、绘画、舞蹈方面的才能)也是在婴幼儿期有所表现的。,幼儿的能力,人的能力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在幼儿期就已经有所表现。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量的方面,即能力的大小、发展的快慢、显现的早晚(早熟早慧或“大器晚成”)的不同。(二)质的方面,即能力结构类型(占优势的能力种类)的不同。,幼儿的能

38、力,儿童能力的个别差异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明显。能力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人的能力不是生来就具有的。儿童生儿具有遗传素质对其能力的发展和个别差异的形成有不可否认的作用,是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遗传素质只是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通过儿童个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发展成为能力。,幼儿的能力,(二)知识技能的影响。能力(包括智力)和知识技能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尤其是智力)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表现和发展,能力又是获得知识技能的条件。一般地说,儿童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技能越多,他处理和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缺乏某方面的必须知识

39、和技能,就会妨碍相应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能力,但是,掌握了知识技能到形成能力之间有一个过程,儿童可以在不同水平上掌握知识,如技艺水平的掌握,理解水平掌握和应用水平的掌握。只有在能灵活运用水平上掌握知识技能时,能力才会得到发展。所以,填鸭式、机械训练式的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的。,幼儿的能力,(三)兴趣和性格的作用。能力的发展与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活动的重要内部动力。对某一领域活动的兴趣会促使儿童积极主动地从事该方面的实践,从而在实践中发展起该方面的能力。能力的发展也与良好的性格特征不可分割。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地形成的。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克

40、服困难的勇气、勤学苦练的精神,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的能力,气质是儿童神经反应的特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及指向性上。气质是由个体先天的生理机能决定的,从个体出生起就有气质,但气质也会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发生变化,受环境、人际关系、接受刺激和活动条件的影响。气质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气质只表现个人特点,并无好坏之分。在出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表现得最充分。,言语的发展,言语是人类特有的机能活动,它有人的意识起源和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有了言语,人不但能直接感知具体的事物,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而且还能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逻辑

41、思维,从而使人的认识可能由感性水平上升到理性水平。,言语的发展,言语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之一。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会的。03岁阶段,是言语发展的早期阶段,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01岁为言语的发生期;包括呀呀学语,开始听懂别人说话和自己说词的三个阶段。,言语的发展,13岁为言语的初步发展期。包括词汇的发展,句式的掌握和口语的表达能力等三个阶段。,言语的发展,幼儿口语发展中的两个特殊现象:1.“口吃”。口吃是一种语言的节律性障阻,其表现为说话过程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常常出现在24岁。有几种因素会导致口吃:,言语的发展,(1)生理原因。由于24岁儿童的言语调节机能还不完善,造成连

42、续发音的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有所缓解。(2)心理原因。即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的。(3)模仿。,言语的发展,矫治口吃的重要办法是消除紧张。成人千万不要已发现儿童口吃就加以斥责,或操之过急地要求他改正,而应和颜悦色地提醒他们不要着急,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话。教育儿童不要模仿更不要讥笑,大多数儿童的口吃是会很快得到矫正的。,言语的发展,2.“自言自语”幼儿在独自活动时,常常边做边说,“自言自语”。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所谓的“游戏言语”,一种是“问题发言”。,言语的发展,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问题言语是在碰到

43、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当儿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反应出来,言语的发展,综合上述,幼儿活动时的自言自语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维和想象的有声表现。因此,我们不应该加以干涉和限制。23岁的儿童开始与成人交谈。他们喜欢听成人讲话,并基本能够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动作能力的发展,随着大脑皮质功能逐渐发育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婴儿运动发育渐趋完善。儿童动作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是按照以下严格的方向和固定的顺序进行的:,动作能力的发展,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在儿童的

44、各类动作中,手的动作的发展与思维的关系最为直接。半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眼手协调动作。它的表现是准确地拿取物体。这是儿童最早形成的有目的的动作。眼手协调动作出现以后,儿童手的动作逐渐灵活、复杂起来:五指分工动作、双手协调动作陆续产生并迅速发展,儿童用手来摆弄、操作物体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动作能力的发展,眼手协调及其它手的灵活动作的发展,使儿童的手开始成为认识的器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开始,他们拿到任何物品(包括勺子、碗等),总是敲敲打打,扔仍捡捡,似乎在探究物品的性质,以后,不仅探索性动作更加频繁、复杂,而且开始把物体作为“工具”或“材料”使用,出现了实际操作探究的活动。,动作能力的发展,我们

45、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环境的创设,多为幼儿准备可)操作、摆弄的材料,理解、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对活动中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新的麻烦(如弄乱了刚刚收拾整洁的环境等)持谅解、宽容的态度,并尽自己的可能给幼儿的操作探索活动以方法上的指导。,利用婴儿心理特点进行婴儿关键期的潜能开发,智力通常也叫智能或智慧,它是人的大脑的功能,是一种心理特征。它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它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方式表现出来。,利用婴儿心理特点进行婴儿关键期的潜能开发,智力超常婴儿的基本特征1、认知兴趣浓厚,

46、求知欲旺盛。2、有思维敏捷,独创性。3、感知觉敏锐,观察力、强。4、注意力集中,记忆力优进异。5、性取心强,自信,有坚持,儿童时期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1.一岁半左右是人类有意识注意开始萌芽的关键期;2.两岁左右是人类分解性观察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3.两岁半左右是幼儿计数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4.三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5.三岁至三岁半是人类永久性记忆开始发展的关键期;6.三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儿童时期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7.三岁半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8.三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47、;9.三至四岁左右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10.三至五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11.四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六至八岁是学习外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儿童时期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12.五岁左右是幼儿学习与生活观念开始掌握的关键期;13.五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14.五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15.五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语,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16.五岁半左右是幼儿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期;,儿童时期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17.五岁半左右是幼

48、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18.六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19.六岁左右是幼儿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20.六岁左右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期;21.六岁左右是幼儿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于三四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开始“闹独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不必奇怪。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当,可能加剧逆反心理的现象,诸如:1、家长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不尊

49、重孩子,管教孩子时往往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孩子情绪上的对立。,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2、唠叨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喜欢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这个要这么做,那个要那么做;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总是没完没了地嘀咕,这种“敲木鱼”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孩子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3、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要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电插座、煤气开关也是他们探究的对象,一点不懂其危险性,有时好好的玩具也要拆开来看看,甚至会损坏贵重的家用电器。如果此时父

50、母仅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许或不予理睬,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而产生逆反心理,解决方法,做父母的应尊重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改进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解决方法,其次要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解决方法,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