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看道德修养之方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689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周易》看道德修养之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周易》看道德修养之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周易》看道德修养之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周易》看道德修养之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周易》看道德修养之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周易》看道德修养之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周易》看道德修养之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周易看道德修养之方法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大多数人一提起周易就会想到算卦、算命之类的街头术士。说到周易与修养的关系恐怕许多人会摇头,但仔细研究周易就会发现,在周易卦爻辞中有大量的关于君子修身养性的论述;孔老夫子在周易系辞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专门谈论道德修养之方法,且层次分明、方法明确;这些论述对今天的人仍具有非常切实的参考与作用。关键词: 周易 道德  修养方法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国古代儒教五经之一,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数目。在中国中的地位和价值自不待言。按照周易系辞中的讲法,周易的成书经历了三位圣人,历时千百年,即所谓:伏羲画卦、文王演易、作传。圣人之道,一言以蔽之,即“仁”

2、。周易系辞中孔子讲:“作易者,其有忧患乎?”那么什么是圣人的忧患呢?论语述尔篇中孔子讲:“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由此可见圣人担忧的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担忧的是人类道德水平的沦丧。这正是圣人“仁爱”之心的体现。圣人之道一以贯之,不论是论语、孟子,还是大学、中庸,以至周易,圣人都在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教导世人积善修德、提高道德修养,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周易64卦中有29卦谈到君子德行修养,系辞下传中又有九卦专门论述道德修养之方法。可见在孔子心中道德修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国民道德水平之高低,关乎国运兴衰,关乎复兴,天下太平,不可小视。易经系辞下传第七章讲:易之兴也,其于中

3、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下面就易经系辞中所提到的九卦,结合笔者个人的理解与体会谈一谈道德修养的方法。1、履(天泽履)为鞋、为踩,引申为实践、实行。道德修养入手之处在于身体力行、亲身实践。修身养性在于修理自己的缺点、弱点,努力实践圣人

4、的教诲。履卦还有“礼”的意思,即孔子所讲的“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礼”,这是君子道德修养的基础。礼记曲礼上中讲:“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故孔子云:履,德之基也。履卦(天泽)的错卦为谦卦(地山),内心谦和、心平气和才谈得到有修养。同时也只有心平气和才可以实行、实践圣人之道。故曰:和而至,以和行。 2、谦(地山谦),心中容得下大山才称得上谦虚,即人常说的虚怀若谷。孔子云:谦,德之柄也。柄者,权柄、方法、手段之意。没有虚怀若谷的境界,难以学习美好的品质,难以吸收别人的优点,当然也就无法增益自己的道德水准。谦虚的人能够获得别人的尊敬,能够与人和平共处。故曰:

5、尊而光。 谦卦初六象辞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在基督教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节的登山宝训中耶稣讲:“虚心的人有福,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由此更可以看到,修道的人必定是一个谦卑的人。 3、复(地雷复),回归、回复、反省之意。道德修养的根本在于能够随时反躬自省,不断的检讨自身的缺点错误。故复卦初九爻辞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论语中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赞叹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不迁怒、不二过。”知错即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具有高度的自制力、警觉性的体现,是内在精神境界时时刻刻处于清醒状态的体现。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没有反躬自省的精神是无法修身养性的。知

6、错不改,甚至文过饰非,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那就非常危险了。那就失去了道德修养之根本。故此,孔子讲:复,德之本也。小而辩于物。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小的过错,对自己真诚,才能够反躬自省,不断的进步。中庸讲:“诚者,勿自欺也。”就如同现代人所讲的,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故曰:复,以自知。进步不进步,我们自己心里最清楚,最明白。 以上履、谦、复三卦所讲的道理是因果递进的关系,宋代陆九源讲:“得罪于履,得罪于谦,难以言复矣。”没有履卦的“礼”与“践行”,无从考察是否谦虚;没有谦虚与实践的功夫又如何谈得到反躬自省,如何做到知错能改。 4、恒(雷风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思。恒,德之固也。好的

7、行为、做法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能使道德稳固,意志坚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谈何修道?杂而不厌正如同刘备在遗嘱中对刘禅所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修身养性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事无巨细,都要能认真对待。这也是有没有恒心、有没有德行的方法。恒,以一德古人云:君子立常志,小人常立志。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恒卦的卦辞讲: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讲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5、损(山泽损),损上益下,损外益内。道德修养在于清静为本、淡泊物欲;如同今人所讲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为了内在境界的进步,外在的物欲、牵挂越少越好。故曰:损,德之修。孔子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这句话正是圣人超然物外、安贫乐道境界的写照。孔子在赞叹颜回时讲:“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淡泊物欲、安贫乐道,不愧为孔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之首,堪称圣人。外在的物欲实际上都是在损害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使我们远离内在清净、和平、快乐自在的境界。所以说: 损,以远害。在道德经第48章中讲:“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正如同上面所讲过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6、益(风雷益),卦辞讲:风雷,益;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改正错误、修理缺点要坚决果断,雷厉风行。这也是检验人有没有修道的诚心的方法。有了错误不立即去改正,反

9、而借故拖延,找借口掩饰,那一定不是道心高强的人。孔子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地向比自己德行高的人学习才能增益道德,提高道德水平。故曰: 益,德之裕也。同时一定要有自省的精神,要有改过的精神。论语学而篇中孔子的门徒曾参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过则改才可以增益道德,提高修行水平。故曰:益,以兴利 7、困(泽水困),困难、困苦。德之辨也。君子以致命遂志。在困境中才能显出人的道德修养,没有考验如何了解道德修持的水平。逆境出人才,正如孟子所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正因为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各种磨练,而后才可以降大人

10、与斯人。所以孔子讲:困,穷而通。困卦中各爻用酒食、金车、官位、世俗繁杂琐事来说明各种情况的困扰,来考验君子的心性。在各种困难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都能坚持自己的志向,顶着压力、勇敢的面对困难,方可谓真君子。故曰:困,德之辨也。 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还讲:“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穷困是对君子心志、德行的考验,在困苦之中能够保持心平气和、坚守正道是非常不容易、非常难得的。因为“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忧人” 故曰:困,以寡怨。 8、井(水风井),通也,下水上达。德之地也。井是用来汲水的,人的生活离不开水的滋养。井应当稳定、不可以迁移,周易以此形象来告诫人们一定要有道德修养,强调道德修养对于人的重要性。如

11、果到了必须变改的时候,也要坚守正道,善始善终。因为人活着不单依靠饮食,还要有道德,否则虽生犹死。如同基督教圣经中耶稣所讲的:”人活着不单靠食物,乃是要靠神所说的话。”(马太福音第四章第四节)。神所说的话就是诫命,也就是儒教所讲的道德仁义。故曰:井,德之地也;井居其所而迁。井卦象辞讲:君子以劳民劝相。井者通也,下水上达。通者,通民意也,将民意上通于治国者;治国者要尊重民意,顺应民意,这样才能够恒久保有天下。所谓“劳民劝相”即今人说讲的移风易俗,改变社会风气,要顺应民意、合乎时代潮流,才有可能收到效果。故曰:井以辨义。这里说讲的“义”即深明大义的义。 9、巽,同“逊”,谦逊、随顺、退让之意。如同古

12、人说讲:随遇而安。巽卦教人遇事不要主观意识太强烈,要顺其自然。当然随遇而安并不是一味的谦让、随顺,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则,那就成了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了。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问题上还是要有自己的主见,做事要合乎潮流,合乎时宜,但又不被外界牵着走,这样才合乎中道。即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所讲的:“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故曰:巽以行权,德之制也。 以上九卦从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有道之士的行为表现、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考验道德水平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变通原则等关乎道德修养的各个方面谈论道德修养的方法,是孔子一生修身养性、致力于道德修炼的经验,诚为过来人的见解。这些论述对有志于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水准的人有非常具体和切实的参考、指导作用。以上粗浅、简略的谈了一下我个人对周易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认识,希望能够对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有所帮助,有助于加深对圣人作易之目的的理解。本人学识浅薄,文中牵强、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祈望高明之士赐教、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