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同位角移步技术提高实心球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oc
《体育教学论文:同位角移步技术提高实心球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同位角移步技术提高实心球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同位角移步技术提高实心球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摘要:主要以教学实验法对同位角移步技术(筒称“新教法”)在投掷实心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传统教学法(简称“惯用法”)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新教法”的效果更佳;“新教法”在控制球的落点方向、发挥斜抛球的出手速度、两脚站位的标准要求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惯用法”; 而且新教法使学生更容易形成脚步动作的动力定型、保证投掷实心球完整技术动作的发挥、练习上有一个度量标准,符合初中学生运用。关键词:同位角移步技术 ;投掷实心球;教学效果;实验研究投掷实心球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被我市连续两年(2008 与2009)选为中考体育考试项
2、目。根据2009年我市的有关统计,投掷实心球成绩比另外两项选考项目(立定跳远和跳绳)要低,况且也是较少学生选考的项目。从这种情况分析,投掷实心球的在我市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投掷实心球运动项目技术复杂,对学生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要求高,造成大部分的学生难以掌握完整技术,而影响实心球成绩提高。因此,深入研究投掷实心球教学技术,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实心球的技术教学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广东省1997年初中升学考试体育手册中,对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规定是:“投掷前,原地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正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一些教学书对实心球技术要求是这样
3、:“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这些考试规定与教学书的技术,即是传统教学法(简称“惯用法”),没有对两脚前后开立如何站位投掷实心球有明确规定的标准,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脚步站位不稳定,影响整套投掷动作的协调性和最后用力,使成绩大受影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本文作者总结出一种同位角移步法(本文简称“新教法”),为两脚前后站位提供一套量度标准。这种新教法技术,要比两脚没有明确规定标准的移步站位方法, 即是“惯用法”,在蹬伸、发力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方面更合理,教学更明确,提高投掷实心球成绩更有效
4、果。本文主要以实验法,对两种教学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图为中学投掷实心球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1研究方法1.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发行,有关实心球投掷技术方面的书刊,认真钻研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本文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1.2 实验法1.2.1 实验时间: 2009年9月至2009年11月。1.2.2 实验对象:本校初三级A班男生23人(实验组),B班男生23人(对照组)。1.2.3实验条件控制(1)前测:对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不限方法双手前抛、投掷实心球的测试成绩(要求两组水平相当,结果见表1)。(2)引入自变量:实验组采用“新教法”训练(对照组采用“惯用法”训练。
5、(3)训练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同(3个月,4天/周,1次/天,1小时/次,强度相当)。 (4)后测:两组投掷实心球成绩。1.3 数理统计法采用常规统计及差异检验对两组实验前后的差异进行检验。1.4 理论分析法结合生物力学、训练学等有关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2研究结果与分析2.1 实验前两组差异分析 表1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在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双手前抛实心球、投掷实心球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实验前,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方面的起始水平相当,按照实验研究法的有关原理,可以继续进行实验。表1实验前两组身体形态、素质数据分析表(
6、n=23)体重身高50米跑立定跳定双手前抛实心球投掷实心球实验组47.36+5.191.66+0.067.34+0.402.32+0.138.58+0.697.79+1.27对照组47.48+4.941.68+0.057.43+0.412.27+0.148.67+0.627.81+1.11差值T-0.08-1.10-0.741.16-0.48-0.67P0.940.280.460.250.640.9472.2 对照组实验前后差异分析 表2的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传统的“惯用法”在教学中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能显著提高教学成绩。这也许正是一般常见的教科书甚
7、至考试指南中都推荐“惯用法”的原因。表2对照组前后投掷实心球成绩分析表对照组前对照组后TP7.81+1.118.74+0.79-5.9660.0002.3实验组实验前后差异分析“新教法”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呢?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本文设计的“新教法”在教学中也有显著的教学效果,也能显著提高教学成绩。接下来的问题是,两种方法相比,到底哪种教学法更具优势呢?表3 实验组前后投掷实心球成绩分析表实验组前实验组后TP7.79+1.279.51+0.88-14.4170.0002.4 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分析两组在实验后的成绩差异检验结果表明(表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教学 论文 同位角 移步 技术 提高 实心球 教学效果 实验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2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