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2718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母語、再雙語 不必急著搶頭香1.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先母語、再雙語不必急著搶頭香全球掀起中文熱,中文的重要性已不言可喻,但台灣瘋狂的英語環境,你的孩子該怎麼教?語言暖身操要怎麼做,才不會因操之過急而骨折? 全球中文熱,但在台灣,孩子們的中文能力卻日漸下降。二七年國中基測作文第一次計分,全台三十一萬考生,有六千一百七十二人零分,而大學學測更有高達二千一百零四人拿零分。 在實施九年一貫教育後,小學生的國語課不但沒有增加,還由原來的十堂課變成五堂課,遠不及香港、中國的一半。不僅不固本,反而弱化中文。 美國大力推動中文教學的專家學者,聽到台灣國語課時數縮減,第一反應都覺得不可置信。 台 灣社會長久以來有輕漢語,重英語的氣氛,這與多數父母本身英語不好,而

2、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彌補的心態有關。對他們來說,利用孩子的課餘時間,多學一項 外語,是一種加值。因此,坊間的全美語幼稚園、安親班均須標榜No ChineseJust English,才能達到為孩子贏在起跑點的訴求。 迷思一:學外語越早越好?掌握關鍵期,學母語比外語重要 然而,這卻犯下一大迷思:語文起跑點的迷思。語言學界公認,孩童的第一語言習得(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即所謂母語,存有所謂的學習關鍵期。 孩子在這個特定時期內,必須大量暴露在這個語言環境之下,大量學習,並利用語文的鍛鍊,建構其思考力;語言能力六歲前為顛峰期,之後遞減,到了青春期後就很難補救。一旦錯過這關

3、鍵期再開始學母語,都無法學好。 例 如真實發生的故事,狼孩在狼群餵哺中長大,日後學習人類語言,並不成功;而美國女童Genie的紀錄片secret of the wild child(野孩子的秘密)中,她從小遭父親禁絕與外界接觸,不會走路、說話,後來被營救出來後,她在句法和拼字上,都有無法復原的學習缺陷。這兩個例 子,說明了母語學習有關鍵期。 至於母語以外的第二種語言學習,則沒有關鍵期。換言之,不管任何年齡,只要透過適當的操練,即使是年紀大的歐巴桑都能學得好。在外文的學習上,搶頭香意義不大。 迷思二:中文熱就免學英文?全球化時代,中英文通才最搶手 第二個迷思是,全球中文熱,是否意味孩子只要把中文

4、學好,就不必學英文? 當然不是!如果以大中文主義自居,其他語言文化一概不顧,在全球化的年代,將一步也跨不出去。 以在美國教中文的教師為例,維吉尼亞大學的教授曾妙芬、梁新欣,以及在印第安那大學教中文二十多年的劉力嘉博士,他們都非中文系出身,而是中英文俱佳的人才。 中文好,同時精熟英文的人,才是最炙手可熱的跨文化溝通人才。就像一座橋,必須扎實搭建在兩岸,才成其為橋。 既然中英文都不能偏廢,那孩子的學習有怎樣的先後、輕重? 最近,大學英文學測成績公布,這屆考生是第一批提前在小學五年級就學英文的學生,但老師們閱卷後發覺,成績不如預期,連I am sorry都會忘掉最基本的be動詞。這代表,孩子提早兩年

5、學習外文,並未收到成效。 長久以來,我們將英文發音跟語言能力畫上等號,更是完全錯誤。美國哈佛大學語言教育學家史諾(Catherine E. Snow)教授就說,學外語最不需要擔心口音的問題,即使美國各地也有自己的腔調。 如果只是因為要讓孩子的發音好而提前學英文,不但沒必要,也不實際。 師大翻譯所教授周中天分析,台灣不像新加坡、印度有英語殖民的歷史,若要做到百分百的全美語,等於在沙漠用人工方式建造一個綠洲,要成功並不容易。 因此,儘管孩子提早學外文,但周邊環境並非全美語,成效也就不顯著。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系副教授張湘君指出,原本孩童快樂的唱跳學習語文,磨尖耳朵,沒有壓力,不用評量,就

6、像岸上暖身運動再跳下水,並無不可。但台灣瘋狂的英語環境,原本要暖身,操之過急,卻變成骨折。 迷思三:學外語不會干擾學中文?顧此失彼,兩頭學習難兼顧 第三個迷思是,學外語不影響中文學習。 張湘君指出,英語既是外語,文字、聲音等符號都要記憶與練習,學習本來就費力耗時。尤其,學校又有眾多學科競逐可貴的時間資源。 英語要學得好,就會偷走時間,排斥中文等其他科目。 教英語三十多年的周中天觀察,很多四、五歲的孩子,因為壓迫式的英語學習,已經對中文造成了排斥。台灣家長要孩子的英語聒聒叫,卻不想想中文有多差。 迷思四:中文會講就不用學?會聽說不會讀寫,只是語言半吊子 家長的第四個迷思則是:中文不用學,反正都會

7、講了。 語言學習是聽說讀寫四種歷程。會聽會說,並不等於會中文,如果沒有閱讀和寫作,語言能力永遠停留在表層,無法深入,遭遇就如同在美國成長的華裔學生,雖然會中文,但布滿缺陷,有如瑞士乳酪一切開,裡面一個洞又一個洞。 張湘君就遇過一對雙胞胎,從幼稚園就念全美語學校,結果到了國小五年級,老師卻告訴他們的爸媽:你的孩子英語程度很差。父母親嚇一大跳,我都投下三百萬元培養他們的英語能力,怎會這樣? 原來,說說唱唱雖有助提升學外語的興趣,但語文要學得深,還是倚賴大量的閱讀和書寫造句。她強調:父母覺得英語好,就直達天堂,哪知卻是悲劇的開始。 最慘的情況是,孩子資質一般,但卻被趕鴨子上架硬學雙語,犧牲中文灌溉英

8、語的結果,往左、往右都是半吊子。英語沒有好到可以直接上美國的初中、高中學校,中文也差,無法在台灣通過升學考試,無路可走之下,最後進入留學班,只好補強英語,準備去做小留學生。 經歷女兒小時上全美語幼稚園,後來卻不會說中文的慘痛教訓,張湘君認為,在台灣這種環境,家長要務實,很少學生可以兩者得兼,學中文最易駕輕就熟,不要捨近求遠,拿得輕鬆的(指中文)就要多拿。 她強調,中文的地基打得好,表示孩子也建立出一套學習的態度方法,有更強的思考力、組織力,這些都可以用在學習外語上。 現在,台灣一般由小三開始學,是不錯的時間點,小三較有學習方法,比較能夠從容學習。 雖然雙語雙好是很多父母期待子女的理想,但在資源

9、有限之下,寧可固本,先學好中文。周中天也認為:不要丟棄自己原有的優勢,去競爭別人已經很強的東西,那會兩頭空。 誠如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所說:當我們孩子自己的母語尚未掌握好,對自己的文化尚未有認同時,就接受很多其他不同的文化,很容易迷失自己。 在李安色戒一片中擔任語音指導的樊光耀,形容自己從小抱著收音機,聽很好的聲音長大的他,能改掉梁朝偉一口港腔中文,也糾正中國女星湯唯的發音,出口便是細緻如白瓷的標準國語。 他隨時帶著字典,遇到不懂的字,就立刻翻查。他說:一字千金,敝帚都要自珍啊,何況我們有的是寶貝兒。 在這波中文熱下,全球菁英在競爭中文力時,台灣的孩子正站在一個絕佳的起跑點,掌

10、握關鍵期的中文學習,先母語、再雙語方是制勝之道。 簡體當道,繁體也有利基 全球中文熱,不得不牽涉到一個敏感議題:繁、簡體的爭議。全世界繁體字人口,台灣、香港總共不過三千萬人,中國卻有十三億人。三千萬對上十三億大軍,很多人擔心繁體字邊緣化,變成存放在博物館的寶物。 國外學校多以簡體字音為主,包括開辦逾十年的漢語水平考試(Hanyu Shuiping Kaoshi),全球有約三十個國家採用;考試引導教學,簡體字及漢語拼音,自然成為主流。 但其實簡體字不過二千二百四十九個,因此,曾妙芬認為:不需要過度誇大繁體的差別。在全部十多萬字的漢字裡,簡體字不到三千字,占比其實不大。 但對有些人而言,文字不只是

11、筆畫的問題,還有深厚的文化意涵。在美國教中文三十多年、東吳中文系畢業的沈葆,就自掏腰包,在美國開課講授中國經典。她稱繁體字為正體字,她認為,隨著中國經濟揚升,對文化加深了解,正體字或遲或早一定會回來的,會復興的。 這幾年,中國也有由簡轉繁的趨勢。中國耗時十餘年完成的二十四史全譯,全套八十八冊,六千萬字的白話文,全部都以繁體字排印。而一九六年代出版大陸中華書局的二十四史點校本,自出版至今都採用繁體。 師大華研所所長曾金金說:正因為我們和簡體字不同,所以我們才有價值,這也是台灣語文教育的利基。 澳洲總理陸克文 用中文當外交利器 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是西方第一位能說流利中文、堪稱

12、中國通的國家領導人。 七年雪梨舉辦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會上,他直接以一口標準中文問候胡錦濤,令眾人眼睛一亮。語言,變成一種比任何力量都要強大的外交利器。 總理大選前,陸克文接受中央電視台(CCTV)長達二十分鐘的越洋專訪,主播用英語發問,他反而用著道地北京味的中文,侃侃而談。他回憶在澳洲國立大學念書時,取了中文名字陸克文,有了名字,就有了第二種身分認同。 他修了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文學及中國哲學等課,成績優異,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他的三個孩子也學漢語,女兒甚至嫁給香港華人,大兒子曾到上海復旦大學讀書。 當時他說,不論是否當選總理,中澳關係肯定到一個新的層樓(更上層樓)。他帶著笑意

13、,散發一股文化自信。他精通中英文,正是一個面向世界,跨文化溝通的領袖典範。 不禁絕母語,第二語言學得更好 目前美國教育體系讓孩子學習中文,係採取沉浸式(Immersion)語言教學法。這是一種最新的外語學習方式,源自六年代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語教學。其利用第二語言,教授特定學科,如數學、自然、甚至社會等。 老師可用視覺圖片輔助,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如有必要,也可運用學生母語補充說明。學生透過內容學習,達到自然學習語言的目的。老師鼓勵孩子學中文,沒有用強制手段,也不禁絕母語使用。 對比台灣just EnglishNo Chinese的全美語幼稚園,強調通通用英文,強制孩童不准說中文,易造成兒童學習障礙。 公共電視曾播出導演朱賢哲拍攝的紀錄片童話劇場,探究幼兒英語學習的問題,其中一位王媽媽指出,她把女兒送到全美語的幼幼班兩年後,發現女兒拒絕上學,無法用英語表達,積壓學習壓力,最後竟咬人發洩情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