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模课程设计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2752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冲模课程设计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冷冲模课程设计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冷冲模课程设计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冷冲模课程设计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冷冲模课程设计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冲模课程设计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冲模课程设计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2级冷冲模课题毕业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二、原始数据:1、冷冲压件零件图(包括零件尺寸、精度、材料等)。2、生产批量为大批大量。三、设计要求:1、保证规定的生产率和高质量的冲压件的同时,力求成本低、模具寿命长。2、的冷冲模必须保证操作安全、方便。3、模零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即制造装配容易、便于管理。4、便于搬运、安装、紧固到冲床上并且方便、可靠。5、保证模具强度前提下,注意外形美观,各部分比例协调。四、设计图纸1、模具总装图一张。2、全部模具零件图纸(其中至少有一张电脑绘图)。说明书1、资料数据充分,并标明数据出处。2、计算过程详细、完全。3、公式的字母含义应标

2、明,有时还应标注公式的出处。4、内容条理清楚,按步骤书写。5、说明书要求有计算机打印出来。目 录一、罩壳的工艺分析二、冲裁力、卸料力、顶出力的计算三、初选压力机四、凸模的结构设计五、凹模的结构设计六、刃口的尺寸计算七、压力中心的计算八、定位装置的设计九、卸料装置的设计十、顶料装置的设计十一、冲模的导向选用十二、其它零件的设计十三、模架及其零件选用十四、模的安装和安全技术十五、整个模具的动作分析十六、计体会及致谢十七、参考资料1 罩壳的工艺分析1.1 零件图 图1.1 护罩壳1.2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冲压件工艺性是指冲压零件在冲压加工过程中加工的难易程度。虽然冲压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备料冲压加工工序必

3、要的辅助工序质量检验组合、包装的全过程,但分析工艺性的重点要在冲压加工工序这一过程里。而冲压加工工序很多,各种工序中的工艺性又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零件,由于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工艺装备情况及生产的传统习惯等不同,其工艺性的涵义也不完全一样。这里我们重点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冲裁件的结构要素,其要素包括:(选自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P45)(1)、冲裁件的内、外形转角处应避免尖锐的转角,应有适当的圆角。一般应有R 0.5t(t为板料厚度)的圆角,否则模具寿命将明显降低。(2)、冲裁件上应尽量避免窄长的悬臂和凹槽。最好b 2t、l 0.10.50.52.52.56.56.50.060

4、.0750.0450.0550.040.050.030.040.020.030. 10.0650.0500.0450.0250.140.080.060.050.03黄铜、紫铜0.020.060.030.09铝、铝合金0.0250.080.030.07那么: =0.0430144 =1205.76(此卸料力为单孔卸料力)2.3 顶件力的计算根据选自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采用经验公式; =.2.3式中: 为顶件力为顶件力系数,其值见表(1-7)为冲裁力那么; =0.0630144 =1808.642.4 计算总冲裁力 根据选自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采用总冲压力的计算公式: =+2.4式中: 为

5、总冲裁力=8=301448=241152为总卸料力=4=1205.764=4823.04为总顶件力=4=18080.644=72322.56那么: =2411852+4823.04+72322.56 =318297.63 初选压力机3.1 压力机的选取原则根据总的冲压力选取大于总冲压力的压力机冲裁。选择合适的压力机型号,使之与模具行成合理的配置关系,可提高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安装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和模具寿命。选择压力机型号主要是使其技术规格能符合模具成型工艺的要求,主要考虑公称压力、闭合高度、滑块行程以及工作台垫板尺寸等。根据所要完成的冲压工艺性质,生产批量的大小,冲压的集合尺寸和精

6、度要求等来选择设备的类型。对于中小型的修边件主要采用开式机械压力机。虽然开式冲床的刚度差,在冲压力的作用下床身的变形能破坏修边模的间隙分布,降低模具的寿命和修边件的表面质量。可是它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操作条件和非常容易安装的机械化附属装置的特点,使它成为目前中、小型冲压设备的主要形式。根据冲压件的尺寸、模具的尺寸和冲压力来确定冲压设备的规格。1、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必须大于冲压所需要的总冲压力,即:2、机的行程大小应适当。由于压力机的行程影响到模具的张开高度,对于修边等模具,其行程不宜过大,以免发生凸模与导板分离(导板模)或滚珠导向装置脱开的不良后果。3、冲模的闭合高度相适应。即满足:冲模的闭合高度介

7、于压力机的最大闭合高度和最小闭合高度之间。4、压力机工作台的尺寸必须大于模具下模座的外形尺寸并还要留有安装固定的余地。但在过大的工作台面上安装过小尺寸的冲模时,对工作台的受力条件也是不利的。3.2 选取压力机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查表选用开式压力机(冲模设计手册表C-1)开式冲压机的重要参数如下:吨位: 行程: 模柄孔: 4 凸模的结构设计4.1 凸模选取原则为了保证凸模能够正常工作,设计任何结构形式的凸模都必须满足如下三原则。4.1.1 精确定位凸模安装到固定板上以后,在工作过程中其轴线或母线不允许发生任何的移位,否则将造成冲裁间隙不均匀,降低模具寿命,严重时造成啃模。4.1.2 防止拔出回程时

8、,卸料力对凸模产生拉伸作用。凸模结构应能防止凸模从固定板中拔出来4.1.3 防止转动对于一些截面比较简单的凸模,例如长圆形、半圆形、矩形等,为了使凸模固定板上安装凸模的型孔加工容易,常常将凸模固定段简化圆形。这时就必须保证凸模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否则将出现啃模现象。4.2 凸模的结构 根据冲孔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图形如下) 13.2压入式模柄13.5 固定板的选择凸模通常用固定板固定在模板上。凸模固定板有圆形和矩形两种,其平面尺寸除保证能安装凸模外,还要考虑到螺钉和销钉孔的设置。其外形与尺寸通常与凹模板相同,厚度一般取等于凹模厚度的0.81倍。固定板与凸模采用过渡配合(H7/m6),压入后将

9、凸模尾端与固定板一起磨平。13.6 垫板的选择垫板的作用是直接承受和分散凸模传来的压力,以降低模板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在凸模固定板与上模之间加一块淬硬的垫板,可避免硬度较低的模座因局部受凸模较大的冲击压力而出现凹陷,致使凸模松动,垫板的形状与尺寸应与固定板相同,其厚度一般取610。13.7 紧固件的选择 冲模上的紧固件包括连接螺钉和定位销钉。受力较大的连接螺钉一般采用内六角螺钉,其特点是用45号钢制造,并淬火3540HRC,因此可承受较大的拉应力,而且这种螺钉紧固牢靠,且螺钉头埋在凹模内,使结构紧凑,外形美观。螺钉的位置尽可能对称,以使零件受力均匀。销钉起定位作用,防止零件之间发生错移,其本身受

10、剪应力。销钉一般用两个,多采用圆柱销钉,与零件上的销孔采用过渡配合,若零件受到的错移力大的时候则选用较大的销钉。当零件采用窝座定位的时候,则不用销钉。13.8 限位圈的选择根据凸模的伸出高度设计,其图如下:图13.3限位圈13.9 模具主要零件的尺寸规格及闭合高度综上分析,确定本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尺寸规格为: 上模座 下模座 上模垫板 下模垫板 上凸模固定板 下凸模固定板 卸料板 凹模 限位圈 橡胶工作压缩后高度 模具闭合高度: 14 模的安装和安全技术冲模的使用寿命、工作安全和冲件质量等与冲模的正确安装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冲模在压力机上的安装程序是首先上模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根据上模位置固定下

11、模。冲模安全技术包括人身安全技术和装备安全技术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保障操作者的人身、特别是双手的安全,也包括降低冲压噪声,后者主要是防止装备事故,保证模具或压力机不受意外损伤。压力机所采用的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a) 装设固定防护罩,不使操作者接近危险区。在踏脚板上装防护罩,以免重物坠落冲击踏脚板而意外开机,从而造成滑快下降而引起工伤事故。b) 使操作者因进行操作等必要动作而离开危险区。如采用双手操作装置,装设互锁操作系统等各种安全装置。对于双手操作装置,只能是双手同时按下按钮时,才能使离合器工作。这样,当模具进行动作时,双手必然离开危险区。c) 采用机械和电器的方法使压力遇到危及人身安全时

12、实现紧急停车并予以排除,如采用微动开关、光电安全装置、电容式保护装置等。d) 使用防止由于操作者误操作而造成连冲的装置及防止由机械、电气故障所造成滑块下落的紧急制动器。e) 不使操作者的手进入危险区。如采用自动送料装置、半自动送料装置及各种手工工具等。在取件和清除废料等也常用机械手等自动装置及气动排除装置。15 整个模具的动作分析此模具的总装配图如下:图16.1 模具装配图该模具一次对称冲两件,工作平稳,两个凹模7从侧压入凹模体12内,并由销钉13定位,凹模体12由两导柱5进行精确导向,不工作时由弹簧4顶起,并由卡圈15限位,因此凹模7是浮动的,随上模的下行,在固定板8与卸料板30之间的橡胶1

13、9压缩到极限、凹模体12与限位圈27相互抵住之前,可由上下冲孔凸模完成上、下两孔的冲裁,回程时凹模体由弹簧顶起使下冲孔凸模与工件脱离,弹压卸料板压紧工件,可使上冲孔凸模脱离工件时,减小孔周边不必要的变形冲孔废料顺凹模的锥面排出。16 计体会及致谢在毕业设计之前,我也完成过冷冲模设计、塑料模设计以及液压课程设计与机械设计。经过这些设计之后,使我对模具这门专业有了浓厚的性趣,对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提高。使我对设计的过程和前期的准备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也为我这次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其础,经过老师的指导,我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虽然经过这么多次的设计,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经总结归纳有以下几点:一、

14、没有设计经验:虽然完成过多次设计,但是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实在在的设计经验。在设计过程中,有许多零件尺寸取值不会,因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这门专业实践性比较强,许多知识都是从经验中总结而出的,比如说凸模一修模余量一般取410mm,凸模与卸料板之间一般凸模缩进卸料板0.1mm,公差的配合选用,各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等等,都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一点在学校可能是得不到提高了,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二、知识还非常的欠缺:机械、模具这个行业知识面是非常的广泛,它涉及到力学、热处理学、电学、化学、数学、经济学等知识,尤其是力学、数学和热处理学最为突出,常常要计算凸模等零件的刚度、强度,弹

15、簧、橡胶的弹性等。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就是因为力学知识欠缺才使我的毕业设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是对于我们从事模具设计这行业的人来说是很不利的,因这时间就是金钱,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花费时间越多就会使生产周期加长,就会导至生产效率低。其次,当今社会的竟争也是时间的竟争,谁抢先在前,谁就先占有商机、占有市场。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加强自身的能力,我现在只是学业毕业了,但是我的学习永远没毕业。三、软件知识不足:我们在学校虽然学习了CAD、Pro/ENGINEER软件,但是我们的学艺还不够精,所学到的知识只是皮毛而也,还不足也应用,还得有待加强和提高,市场上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而

16、对我们从事模具设计这行业是必备的工具。如果我们没有学好这些软件知识,就如同我们没有脚一样,将来寸步难行。而且软件的更新非常的快,我们还跟着改进。除了CAD、Pro/ENGINEER之外,还有别的软件要学习,如:UG、CNC等,像这些软件都是我们专业必须要掌握的辅助工具,供我们很好的从事这门专业。所以软件知识也得需要好好的学习。四、借助软件知识将模具仿真化: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知识,是在学好软件的基础上提升的,模具的仿真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及时发现设计的问题所在,及时的更改、修正,减小经济的浪费和损失,缩短生产周期。 这项技术是目前领先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有待我们不断的开发

17、。总而言之,我们所学的知识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甚至要创新、超越。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也不能眼高手低,还得扎扎实实的学好基础知识,此外,所学的知识要用到实践中,为人类、为社会创造利益,才能达到学为所用,人尽其才的效果,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此离别之际,我真诚的感谢各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三年来,我在学习上,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为人处世上,我学会了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缺点,用明亮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在社会活动能力锻炼上,我觉得自己相比刚入校时懵懂的我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为我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

18、我可敬可爱的老师们。在外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感触良多。感觉自己在学校的时候,没有沉下心去踏踏实实的学习。老师授予我们的知识,我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巩固,去举一反三。以至在工作当中遇到一些问题必须回过头来复习。老师教导我们要谦虚谨慎,学海无涯。我却学了点皮毛,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当在生产实际中碰到难题时,方才恍然大悟。做学问要严谨,要勤奋。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是我永远的楷模。活到老,学到老。这是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一句经典。我会牢记在心的。在这里,我也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曾主任和我的班主任郭雪娥老师,他们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给我辅导,及时纠正我毕业设计当中出现的错误。两位老师爱岗敬业的精

19、神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对模具专业有了深厚的基础知识,对模具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希望能有所成绩。同时也要感谢在我三年学习以及毕业设计完成过程当中给予了我无私帮助的同学们,是你们给了我集体的温暖和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我将带着一份感恩的心离开母校,牢记恩师的教诲,扎实工作,为母校争光!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17 参考资料1、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刘心治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万战胜主编 铁道出版社 3、冲模设计 吉林人民出版社4、实用冲压技术 机工出版社5、冷冲压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 机工出版社6、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冯炳尧等编 上海工业出版社7、冲压工艺模具设计实用技术 郑家贤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8、实用板金冲压工艺图集 梁炳文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9、新编机械设计手册 学苑出版社10、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