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交友要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786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人交友要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文人交友要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文人交友要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文人交友要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文人交友要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人交友要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人交友要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文人交友要旨人生在世,不仅需要家庭的亲情,还需要朋友的友谊。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鸟犹嘤嘤求友,不失其群,何况我们人呢!真诚的友谊可以把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可以增进人的智慧,涵养人的德性;可以分担人的痛苦,共享人的欢乐。没有友谊,人将终身孤独。古代文人非常重视交友问题,留下很多宝贵的言论和思想,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古代文人关于交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训:一、 交友的原则茫茫人海,各态纷呈,千差万别。交友为人生大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要有仔细甄别,择益去损。古典小说枕上晨钟有诗云:“识人容易识心难,鱼目珠真混满盘。错认巨憝当辅弼,

2、误将顽石作琅玕。处世尽凭欺世法,千人唯有媚人丹。只因俗尚皆浇薄,致令妖魔易入奸。” 这首诗是说世上知人甚难,辨心不易。天下的奇珍玩器,定有人识得真假,辨出高低;独有人之善恶、美奸,却一时识辨不出来,全仗这些明眸具眼去识辨他。朋友有好有坏,友谊有真有假。与不同的人交往,对人生的影响和作用迥然不同。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明苏浚将朋友分为四种:“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遂,昵友也;利则相合,患则相倾,贼友也。”(鸡鸣偶记)。恶友有四:一为饮酒时为友,二为博戏时为友,三为淫逸时

3、为友,四为歌舞时为友。善友有四:一是止非友,恶事相止。二是慈悯友,苦事相怜。三是利人友,益事与人。四是同事友,好事相助。与正直、诚实、见闻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虚伪奉承、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钱德苍在解人颐(择友要言)中说“与贤于己者处,则自以为不足,自以为不足,故曰益。与不如己者处,则自以为有余,自以为有余,故曰损。”张潮在幽梦影云: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书。对谨饰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立太子少傅箴);“近贤则聪,近愚则聩”(皮日休耳箴);“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爱延列传)。清冯班认

4、为:“气习相染,师不如友”(钝吟杂录)。这些古训都说明交友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学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气习相染、潜移默化的,久而久之就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钱德苍在解人颐(择友要言)中说:“名节至大,不可妄交匪类,以坏名街”。因此,交友要选择,多交益友、畏友、密友,不交损友、昵友、贼友。劝世良言交友篇云:交友亦有善恶分,竹兰相投是真君。桃投李抱各进益,兰金之友换真心。最忌贼友与昵友,大祸临头各自奔。诤友知已从来少。人生百岁逢几人。2、要以情为根,重德义轻名利。“种树莫种垂杨枝,结交莫结轻薄儿。杨枝不耐秋风吹,轻薄易结还易离。君不见昨日书来两相忆,今日相逢不相识!不如杨杖犹可久,一度春风

5、一回首”。这篇言语是结交行,言结交最难。古典小说珍珠舶有诗曰:“谁云结交易,结交苦不深。结金罕结义,结面难结心。羊左久不作,范张莫望今。平时酒肉眼不白,才遇孔方心便黑。纷纷翻覆似波澜,多少良朋变仇敌。请君满泛手中觞,听我新编畅胸臆。”这一首诗,是说那人心叵测,交友最难。交游广阔对增长见闻,了解信息,成就事业都有好处,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也不可滥交。申涵光说:“交游太广,不止无益,往往多生是非。逢人班荆,到处投辖,然真知己果是其多乎?不过声气浮慕,共为豪举耳。”实际上人情冷暖,自古皆然。顺境招来朋友,逆境考验朋友。在顺利得势的时候,人人都是你的朋友,在困难失意的时候,许多人会远离而去,真正的患难

6、知己不多了。 友谊的基础是理解和感情,不能用权力和金钱去换取。古人这方面的规训很多:“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寡则散。”(文中子礼乐篇)“以名交则无诚,以气交则或同恶,以利交利散则绝,以势交势去则解。”“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势相交者,势倾则绝。以利相交者,利寡则散。”“交游须慎:交功名者,则权贵之声入。交市井者,则货利之声入。交术数者,则吉凶之声入。交刻薄有机谋者,则利己防人之声入。凡此皆不可与游。”钱德苍在解人颐(择友要言)“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格言联璧接物

7、)“内非真诚,外徒狡伪,一关利害,反目相视。此世俗交,吾当屏弃”。克雷洛夫也有同样的见解:“在你有权力有名望的时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了你一落千丈的时候,显示最大的毒辣的是他们。”(克雷洛夫寓言)我们怎么能把这种势利眼当朋友呢!财富的作用也是这样,靠金钱、靠酒肉引不来真诚可靠的朋友。李白赠友人诗云:“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李白以亲身的经验道出了人生的真理。有句谚语说得好:“酒肉朋友容易找,患难之交难逢”。因此,古人注意从贫困患难中识别人。“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汉刘向)当你倒楣时愿意和你交往的人是真朋友,在你飞黄腾达时

8、才和你拉关系的人多半靠不住。古典小说有诗曰:“结交须结英与豪,劝君君莫结儿女曹。英豪际会皆有用,儿女柔脆空烦劳。”三言两拍有右调满庭芳云: 居必择邻交择友,贤圣格言当遵守。堪恨世多轻薄儿,容貌堂堂心内丑。交财财尽两开交,倚势势无各自走。急难之中无一人,酒肉兄弟千个有。 交友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开始是结识和初交,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了解以后,才由初交成为熟悉的朋友。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嗜,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从学习、工作的需要出发,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有益的。如果不仅志同道合,而且感情深厚,心灵相通,这样就可以从合

9、作共事的朋友变成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知音知己。白居易曾说:“以德义立身者,必交于德义,不交于险僻;以正直克己者,必交于正直,不朋于颇邪”。白居易规训曰:“乃知择交难,须有知人明;莫将山下松,结托水上萍”。全唐诗补遗有诗云:“结交须择善,非时莫与心。若知管鲍志,还共不分重”。3、要有知人之明,亲君子远小人。朋友有君子,有小人,交友也有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礼记说:“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礼记表记)庄子也有同样的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君子之间的友谊平淡情纯,但真实亲密而能长久。小人的友谊浓烈甜蜜,但虚假多变,经

10、不起时间的考验。如果我们把君子看作思想品德好的人,把小人看作思想品德不好的人,那么,上面礼记、庄子所说的就颇具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君子之交以互相抵而道义、切磋学问、规劝过失为目的,友谊是建立在互棺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之上的,故虽平淡如水,但能风雨同舟,生死不渝。小人之交是建立在私利的基础上的,平时甜言蜜语,信誓旦旦,一旦面临利害冲突,就会交疏情绝,反目成仇。这就是孔子家语中说的:“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区别在于“同道”还是“同利”。小人之交因为是为了私利而互相勾结,所以见利就争先,利尽就交疏。这样

11、的朋友是假朋友,或者是暂时的朋友。君子之交是坚持道义的原则和社会的使命,所以能够相益共济,始终如一。这样的朋友才是可靠的真朋友。我们要交志同道合的真朋友,不要交追逐私利的假朋友。古典小说中有诗单咏小人负心道:附势趋炎曰世情,山川瞬息路难平。荼璟花好偏藏刺,钩吻毒多莫作羹。门冷自然忘霍卫,义深何处觅程婴。松边莫种藤萝树,枝老根枯叶转荣。有诗以戒交结小人: 食客场中定死生,悠悠安得岁寒盟。虎狼分肉呼知己,鹤獭成群号弟兄。 春到桃花偏有色,秋来杨叶自无情。托孤门下冯罐少,狗盗鸡鸣不足评。 4、要先淡后浓,取平淡而忌多变。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之道也。在交友方式上也要宁取平淡而持久,勿取甜

12、蜜而多变。孔子提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通过文字结交朋友,是知识分子交友的常用方式,通过交流作品互相切磋学问,研究问题,来增进友谊和感情。”“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不必过分讲求形式和礼节。古人说:“情相亲者礼必寡”(林逋省心录),“礼貌过盛者,情必疏”(申居勋西岩赘语)。巴尔扎克也有类似的话:“亲爱的朋友,切忌轻信,切忌平庸,切忌殷勤,这是三大暗礁!”(幽谷百合)巴尔扎克说的“切忌殷勤”,颇合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中国古训。”人的生活环境不断变化,朋友圈子也会随之变化。既有旧友,也有新知。我们要接交新朋友,又要不忘老朋友。一个人在地位升迁、富贵显达后,不忘贫穷患难

13、时的老朋友,是中国人推崇的美德。对故旧之交态度更要热情,不要因为双方地位条件的变化而中断友谊。这样的友谊就会更加纯真动人,如果一阔脸就变,就有悖于中国的传统美德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朋友在中途分手,这也是正常的事情。但“君子断交,不出恶声。”(史记乐颜传)当友谊无法继续维持的时候,要好合好散,互道珍重,各奔前程;不要谩骂攻击,反目成仇。这是交友中应该注意的另一个问题。二、朋友相处的艺术 古人说及的处人艺术很多,这里只谈四点:一曰精明练达,浑厚温和;二曰和而不同,和而不流;三曰责人勿刻,责己勿宽;四曰善待君子,善处小人。精明炼达,浑厚温和,是讲处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待人接物既要有正派方严、宽厚平

14、和的涵养,又要有精明练达、灵活圆通的智慧。这就是古人说的“方其中,圆其外”、方圆结合的处人原则。一个人既能持身方正,又能灵活圆通地对待他人,才能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只有方正的原则性,没有圆通的灵活性,就不能团结、影响多数人,使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复杂化。吕坤说:“方严是处人大病痛。圣人处世,离一温厚不得”,“只凭踽踽凉凉,冷落难亲,便是世上一个碍物。即使持正守方,独立不苟,亦非用世之才,只是一节猖介之士耳。”(呻吟语)的确如此。脱离浑厚的方严,会成为不近人情的严酷苛刻,成为协调人际关系的障碍。以这样的态度立身处世,虽然为人正派公道,也只能洁身自好,不能影响和带动他人,成为改造社会,成就事业

15、的有用人才。社会是复杂的,我们接触的人形形色色,贤愚不等,性格各异。其中固然好人是大多数,但也有思想品德不好、甚至阴险刁诈的人。面对人情多变、人心难测的现实,如果只讲待人浑厚包容,就会吃亏上当。因此又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防人之心不可无”是针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提出来的。现实生活中有美好的东西,也有丑恶的东西。丑恶的东西常常披着美丽的外衣。甜言蜜语的后面可能是阴谋诡计,功名利禄的诱饵后面可能是圈套陷阱。因此,善良的人们要育自我保护的防卫心理,要有冷静的思考,机敏的警觉,要有洞察世态人情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对奸诈之徒的阴谋诡计及时采取预防处置措施。防人之心过甚,也会成为人

16、际交往的障碍。因为人人互相戒备,互相猜疑,人际关系中就会充满紧张冷漠的气氛。如果离开浑厚,防人之心便成为尔虞我诈,离我们要求实行的处人原则就更远了。为了避免无根据地互相猜疑而破坏人际关系的亲密和谐,孔子提出“不逆诈”的处人原则。他在论语宪问中说:“不逆诈,不亿(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孔子认为,不事先琢磨别人是否欺骗自己,不随意猜测别人不守信用,却能及早察觉出来,这样的人才是贤者。孔子“不逆诈”的思想比较全面、实用。我们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善良可靠的,要以温厚的态度对待他们,不要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同时我们又要有足够的警惕性和机智,及早察觉少数人的欺诈行径。孔子还提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7、以正直报答别人的怨恨,以恩德报答别人的恩德)。即使别人有错误,有过失,也不妨以德性感化之。用这样的态度待人,既可避免上当受骗,又可保持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上面说的精明练达、浑厚温和相结合的处人艺术。和而不同也是孔子提出的处人艺术。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从苟同。他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与人亲近和睦,但不朋比为奸。中庸里面也有“君子和而不流”的话,认为君子应该随和,与人和睦相处,但不同流合污。这和孔子的意见差不多。“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周而不比”,也是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的处人艺术。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18、,我们接触的各式人物,不可能都合乎自己的理想和要求。对于生活环境中的不健康的东西,对于人群中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和作风,我们不能盲目附和,而要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品格。这是原则性。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适应环境,善于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协调和睦地相处,这是灵活性。只有原则性,没有灵活性,就会脱离现实,脱离群众,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只有灵活性,没有原则性,和坏的思想、行为、作风同流合污,就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品格,不能达到祛邪扶正、改造环境、改造社会的目的。洪应明说:“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似淡月之映轻云。”菜根谭)洪氏的

19、观点虽有掸者随缘就事、随遇而安的味道,也合乎孔子“和而不同”的主张。“随时”也可解释为顺应时代之潮流去适应生活,参与生活;“脱俗”则要求在世俗生活中保持超越流俗的品格。“随时”如果是积极的处世态度,则有利于把握现实,参与补救时弊的现实变革,并为日后的成功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如果脱离现实环境,怨天尤人,就会白白地浪费时光,最终一事无成。“脱俗”如果不是自命不凡,故意标新立异,则可以避免无原则、无主见地去赶时髦、赶潮流、丧失自己的个性和本色。从处理人际关系来说,“随时”、“脱俗”,“和而不同”,也包含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感情,要了解别人的感情,尊重别人的感情。只考虑自己

20、,一切从自己的要求、愿望出发,就会对什么人都不顺眼。即使别人真有缺点过失,也要“养其体面,体其情私”,不要伤害别人的感情。如果能以随和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注意尊重别人的感情,这样,批评别人的缺点的时候,就会如春风拂柳,细雨润苗,使人感到舒畅可从。如果脱离群众,甚至伤害别人的人格尊严,批评的意见即使正确,也会使人反感对立。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顺应人情。凡是不近人情的做法,都是违背处人原则的。善待君子,善处小人,是说如何对待性格、品质不同的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也说到这个问题:“休与小人仇雕,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馅媚,君子原无私惠。”这虽然有“明哲保身”的味道,但区别待人的思想可

21、供我们参考。勿媚君子的道理是很清楚的,君子有处人的原则,低声下气地去讨好君子,只会引起反感,自找没趣。为什么不要和小人结仇,是因为小人胡搅蛮缠,和小人争论是非,往往白白浪费精力。洪应明还谈到一点,“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不恭,而难于有礼。”这“不恶”和“有礼”也讲得很育意思。一般人常常是以小人之道对待小人。如以谩骂对谩骂,以攻击对攻击。这样,就把自己也降为小人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对小人要注意“不恶”,以凛然正气压倒小人的邪气,以冷静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揭露小人的攻击和诽谤,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对待君子,则不仅要尊敬他们,还要以礼相待,按照君子之道立身处世。要学

22、习君子的品德学识,使自己也成为君子。只尊敬而不学习,不能算是对待君子的正确态度。清代金兰生所编格言联壁中讲到如何对待君子与小人时说:“小人固宜远,然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对小人不亲近,也不公开结为仇敌,对君子既亲近,又不曲意逢迎。这合乎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的待人之道,和洪应明说的“勿仇小人”、“勿媚君子”差不多,在正派中带有消极回避的味道。倒是这本书中的另一条格言值得注意:“小人亦有好处,不可恶其人并没其是;君子亦有过差,不可好其人并饰其非。”这条格言主张对君子、小人要一分为二,小人也有对的地方,不可一概抹杀。君子也有过失,不要代为掩饰。这是颇有见地的观点,可补洪氏观点的

23、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思维方式仍然流行,以致评人论事主观偏颇,颠倒是非,可见这条格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清人申涵光的荆园小语中多处谈到如何对待小人的问题。例如:“小人当远之于始,一饮一啄,不可与作缘。非不我恨也,泛然若不相识,其恨浅。若爱其才能,或事势相借,一与亲密,后来必成大仇。”从择交的角度考虑,申涵光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与小人交往,交浅恨浅,交深恨深。如果因为爱小人之才,或者办某些事借小人之力,与之亲密交往;一旦发生利害冲突,就必然结成大仇,遭到小人的疯狂报复。申涵光还说:“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这是心中清楚、外存浑厚的态度,但未免失之消极。供应明说的“恶人未可

24、轻去”可以作补弃。离开恶人,揭露和除掉恶人,需要有准备,并且要等待适当的时机。如果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就仓促行事,不仅恶人除不掉,反而会被恶人陷害。这是历史上好人与恶人斗争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记取。君子与小人,好人与恶人,不过是各色人物中的两极。在这两极之间,还有缺点突出、脾气古怪、性格特殊的人物。对这些人也要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申涵光说过:“奸人难处,迂人亦难处。”“好便宜者不可与共财,多狐疑者不可与共事。”(荆园小语)迂腐的人不是坏人,但固执而又刚愎自用,有时断情绝交,比奸人还厉害。对这种人要预先有所准备,采取妥善的处理办法。至于贪财的人,好疑神疑鬼的人,完全不和他们来往、共

25、事是不可能的,但要心中有数,预先估计到可能发生的矛盾,想好处理的对策。骄做自满的人也不好相处。斯威夫特曾提出应付的办法:“要一个骄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脸,只有用别人的骄做给他做镜子。倘若别人向他卑躬屈膝,不过增长了他的气焰,徒然自取其辱罢了。”(书之城)这是以骄做对骄做的办法。莫里哀的悭吝人中谈到一种人是天生的死脑筋,听见真理就踢蹄撩蹶,遇到正理的平直大路就挺直了身子不肯上前。那种人就只能绕着弯儿把他们引到我们愿意他去的地方。除上面谈到的几类人以外,还有性情急躁的、拖拉的、暴烈的、懦弱的人,和这些人相处,也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三、朋友交往的戒律 交往中需要引为戒律的问题很

26、多,择其要者如下:1、戒锋芒毕露。与人相处要谦虚谨慎,不要锋芒毕露,到处炫耀自己,这是儒家和道家都谈过的交往戒律。老子说:“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老子第七十二章)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现,自爱自重而不自以为高贵。孔子说:“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要求人们少说多做,不要锋芒毕露,夸夸其谈。礼记中也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无。”(大戴礼记曾子立言)精明的商人把财富深藏起来,好像没有财富一样。有盛德的君子不炫耀和表现自己,和普通人一样。吕坤说:“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呻吟语人品)把心满气盛、卖弄才华,视为待人处世的大忌。洪应明说:“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

27、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君子的胸怀应该光明磊落,君子的才华应该深藏不露。古人反对锋芒毕露,炫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主要有两种考虑:一是为了明哲保身,一是教人谦虚谨慎。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品德贤良的人容易遭到名利之徒的猜疑和非议;才华学识出众的人,容易遭到平庸之辈的嫉妒和打击。杨修因才华过人,为曹操所忌,招来杀身之祸。韩信自矜其能,自伐己功,说刘邦只能将兵数十万,他自己则多多而益善,最后落个夷宗灭族的下场。满招损,谦受益,是每个人都应该记住的古训。在现代社会里,妒贤嫉能的社会心理仍然存在,遭到别人的非议、责难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要注意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处世不要锋芒毕露,咄咄

28、逼人,否则就很难被别人接受,甚至于遭到别人的猜忌和打击。“上智者必不自智,不愚者必不自愚。”(陈确集瞽言)最聪明的人不自以为聪明,最愚蠢的人不以为愚蠢。因而自我炫耀、锋芒毕露,往往是浅薄幼稚、盲目自满的表现。炫耀学识的未必真有学识,炫耀才华的未必真有才华。有超人的才智而不自我炫耀,有突出的成就而不自满自足,这是自我修养的高尚境界。2、戒趋炎附势。趋炎附势虽然是自古以来的社会流行病,但一直为正直的人们所不齿。一是因为趋炎附势者人品卑下。他们没有原则性,没有廉耻心和是非心,只要能获得名利之类的个人私利,不惜对有钱有势的人阿谀逢迎,溜须拍马,什么事都能做出来。他们见风使舵,有奶便是娘,一旦形势变化,

29、便树倒猢狲散,去投靠新的主子。他们也没有自尊、自信、自强的观念,而是靠投机钻营,靠有钱有势的人过寄生生活。这样的人不可能真诚待人,是败坏人际关系的腐蚀剂。其次,趋炎附势者必然招辱招祸。依靠别人的权势,一时也许能春风得意,青云直上。但这种建立在依附关系上的功名富贵,如苍蝇附骥,茑萝依松,捷则捷气,高到高矣,难免遭到世人的耻笑;不可能像那些自尊自强的人,可以享受成功的荣誉和欢乐。而且人事变幻,世事沧桑,是不可避免的事,一旦靠山倒台,趋炎附势者就会随之身败名裂。人际交往要讲自尊自重,平等待人。古人说:“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读。”(周易系辞下)和地位高的人交往,不要巴结逢迎,而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和

30、地位低的人交往,不要轻傲怠慢,而要平和谦虚,一视同仁。如果以势利眼光处理人际关系,就会沾污自己的品行,在别人眼中成为势利小人,这样,当然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自己不要趋炎附势,不要只想攀高枝,专门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拉关系。即使是旧交故友,对方地位变化以后,也要慎重对待。申涵光告诫他的子弟:“公门不可轻人,若世谊素交,益与自远”;“亲交中有显贵者,对人频言,必遭鄙诮”;“故人仕宦者,贻书见招,以不赴为正。或久别怀想,在外招摇,妄有关说。一贫一贱,交每不终,未必尽贵人之过也。”(荆园小语)要注意的另一点是,警惕那些趋炎附势之徒,不要把他们当真朋友。这种人在你行时的时候

31、,便围在你的周围,尊敬你,奉承你;在你倒楣的时候,就会翻脸不认人,离你而去,有的人甚至落并下石,墙到众人推,这种人“饥则附,饱则飏,燠则弃,寒则弃”。他们奉承的不是你本人,而是你的地位、金钱和权力,如果对此心中有数,就不会因世态炎凉而伤感,也不会错把他们的假意当真情而受骗上当。 3、戒纵情使性。纵情使性就是放纵自己的感情,不加约束。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也是推动人工作、创造的重要力量。但感情要受理智的约束,如果丧失理智,感情用事,就会闹出许多乱子来。一个人在大怒的时候,在狂喜的时候,在急躁的时候,都容易失去理智,对人对事不能冷静地分析判断。这就是古人说的“激则有失,怒则无智。”因此,我们要克

32、制自己的感情,保持冷静平和的心境。这样待人处事就可以从容不迫而合乎事理。在高兴得意的时候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因为在这种时候,情绪兴奋冲动,容易说一些错话,犯一些不该犯的过失。如不冷静考虑,就对别人作出某种承诺,结果办不到,便犯了轻诺寡信的过失;或者胡言乱语,得意忘形,闹出笑话来。抵署盘桓数日,款款道故,不及他事,切勿在恼怒激动的时候,更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因外来刺激而激动恼怒的时候,要克制忍耐。如果在小事上不能克制忍耐,就会耽误大事。孙子兵法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不可因怒而兴师,也不可因怒而行事。

33、克己以制怒,是一条重要的处世经验。在人际交往中,有了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反而尖锐激化,常和当事者情绪激怒有关系。吕坤说:“两个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呻吟语)两个君子在一起不会争斗,因为他们能互相忍让。一个君子,一个小人也不会争斗,因为君子能宽容小人。凡是争得不可开交的,因为双方都是气量狭窄、思想境界不高的人。平和的气氛是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我们不仅要自己克制感情,还要注意不去激怒对方。“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一个人被激怒以后,情绪失去控制,什么事都会做得出来。用温和的言薛去说服对方,不讲道理的人也没有机会发作;用过激的言辞去刺激

34、对方,明白事理的人也会激动、反抗,我们千万不要图一时痛快招来这样的结局。4、戒诿过掠功。人间恩怨多和功过是非有关。工作、事业成功以后,功归于谁?工作、事业失败以后,谁来承担责任?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反映每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并引起人际关系的变化。“诱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金兰生格言联壁)这里提出了几种对待功过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几种不同的人品。品德不好的人推诿罪过,争夺功劳。一般的常人掩盖罪过,夸耀功劳。有道德的人谦让美誉。把功劳归于别人。主动分担怨恨,和别人共同承担错误的责任,则是最有道德的了。诿过掠功,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

35、人必然留下丑恶的名声,为世人所不齿,因此应该引为交往戒律。掩盖过失,夸耀功劳,虽然是常人的心理,也不应该原谅和提倡。有错误应该承认改正,有错不改,反而掩盖,不仅错误仍然存在,又增加了新的错误。有功劳应该由别人去评说,自己夸耀,并不能增加光彩,反而有了自吹自擂的坏名声。增广贤文说:“凡是自是,便少一是;有短护短,更添一短。”这是朴素实在的真理。在功过的问题上,应该采取让美归功、分怨共过的态度。把美誉和功劳让给别人,并勇于承担错误的责任。这样的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乐于和他合作共事。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一个品德高尚、有成就有功劳的人是不会被长期被埋没的。诿过掠功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历史最终会还他本来的面目。居于领导地位的人,主动让美归功、分怨共过是很重要的。因领导者有地位、有权力,可以利用地位和权力去掠取功劳,推诿罪过。中国人又有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历史传统,名人和领导者的错误不容易被揭露,而获得功劳的机会则很多。因此名人和领导者要有更高的自觉性,时刻提醒自己,有了功劳和荣誉,自己少得一点,有了怨恨和过失,自己多承担一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后辈和部属的爱戴和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