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2790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浪县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古浪县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古浪县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古浪县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古浪县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浪县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浪县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概要5l 1.1 项目背景5l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7l 1.3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l 1.4 项目效益8l 1.5 项目组织领导和管理9l 1.6 项目提出的依据10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12l 2.1自然概况122.1.1地理位置及范围122.1.2水文气象122.1.3地形、地貌及土壤132.1.4水资源15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152.1.6自然灾害16l 2.2社会经济状况162.2.2土地利用现状172.2.3农业生产水平172.2.4科技服务体系状况18l 2.3基础设施19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l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

2、发展的制约因素21l 3.2开展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5l 3.3开展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8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31l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31l 4.2项目区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324.2.1现状水利工程可供水量324.2.3供需平衡分析35l 4.3设计水平年2010年供需水量平衡分析364.3.1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364.3.2设计水平年需水量36l 4.4项目区节水量分析42第五章 规划设计44l 5.1指导思想44l 5.2选项原则45l 5.3建设标准46l 5.4建设规模50l 5.5规划布局51l 5.6建设期安排52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53l

3、6.1开发任务53l 6.2主要建设内容546.2.1渠道工程546.2.2机耕道工程566.2.3林业措施566.2.4科技措施60主要内容为科技培训4期8场800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2个、新技术2项,示范面积200亩。60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3l 7.1投资估算637.1.1估算依据637.1.2定额依据647.1.3费用依据657.1.4材料、施工机械价格编制依据65l 7.2资金筹措方案69l 7.3群众投工投劳70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71l 8.1 经济效益71l 8.2 社会效益71l 8.3 生态效益72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74l 9.1组织机构设置74l 9.2实施

4、管理75l 9.3运行管理与维护78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86l 10.1环境现状分析86l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87l 10.3对策及措施88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89l 11.1结论89l 11.2问题与建议91第一章 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土地沙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土地沙化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沙区贫困,而且吞噬国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沙治沙工作高度重视,温家宝同志指出:“治沙工作很重要,如何治理,要统筹规划,研究提出

5、具体办法和项目”。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预防土地沙化,加快沙化土地的治理步伐,尽快遏制沙化土地不断扩展的趋势,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规定,国家林业局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编制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作为全国防沙治沙工作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对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东部以及朝鲜、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等地的大气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古浪县由于深居欧亚腹地、远离海洋,水汽不易输入,冬季受西北部冷高压的控制,形成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的荒漠性气候特征,加上腾格里沙漠丰富的

6、沙源和大陆性气流作用,土地沙漠化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灾害之一。全县风沙线长达132公里,沙化土地面积235.7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1.1%,流沙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向南推移。沙漠前沿的792个村庄、40万亩耕地、70多公里铁路、170公里公路受程度不同的风蚀和沙埋,粮食减产总量达80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万元,包括清理渠道、路面流沙及改良沙化土地间接投入,实际损失超过2000万元。土地沙漠化加剧了干旱和沙尘暴的发生,风沙危害及其形成的各种自然灾害十分严重,被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国家荒漠化监测中心和有关技术部门共同确定为沙漠化重点县,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

7、“瓶颈”因素。位于沙漠沿线的国有农林场和当地群众,从未间断过治理沙害的历程,但由于治沙工程投入大,周期长,范围广,经济效益低,出现治理面积越大,经济负担越重的倒挂现象,从整体上来看治理效果并不明显。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与沙化土地的扩张使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沙漠化蚕食沙区居民的生存空间,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治理沙漠,防治土地沙化,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古浪马路滩林场将土地沙化综合治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沙区自然资源状况,申请实施甘肃省古浪县2010年黄花滩乡土地沙化治理项目,本项目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极大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可明显改

8、善项目区的经济状况。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项目范围项目选择在地处古浪县黄花滩乡的马路滩林场及马路滩移民区。(2)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涉及马路滩林场及马路滩移民区的1400亩沙化土地,其中马路滩林场900亩,马路滩移民区500亩。(3)项目建设内容通过水利措施(衬砌井渠10km、修建渠系建筑物100座);农业措施(修建机耕路10km);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科技推广措施(科技培训4期8场、800人次),科技示范品种2项、新技术推广2项。(4)项目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2010年1月-12月)。1.3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70万元。其中:中央财

9、政资金1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8%;省级财政资金3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2%;市级财政资金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自筹资金30万元(其中投工投劳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6%。1.4 项目效益通过项目建设,治理沙化土地0.14万亩,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0.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5万亩,年节水量7.4万m3,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14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1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12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2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12万元。项目区农田防护林覆盖率由目前的14.6%提高到15.8%,提高1.2个百分点,灌

10、溉水利用系数由0.59提高到0.63,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周边地区农业稳产、高产和渠、路畅通,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1.5 项目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了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以及项目实施计划的执行、资金的落实等工作,并且负责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工作,以保障项目按设计方案实施。同时,严格执行“四制”即招投标制、监理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项目法人制。1.6 项目提出的依据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计划的通知(甘农发办2009144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

11、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项目区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情况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重点治理总体规划;古浪县2001-2010年防沙治沙总体规划;甘肃省古浪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黄花滩乡位于古浪县城东北部40km处,东邻西靖乡;南靠黄羊川镇;西连土门镇、永丰滩乡;北靠腾格里沙漠并与凉州区接壤。辖区总面积280km2,项目选择在古浪县黄花滩乡马路滩移民区及马路滩林场。2.

12、1.2水文气象古浪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象因素受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呈现出干燥少雨,蒸发强烈,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春夏多风沙,冬季寒冷少雪,气候变化剧烈,区域性差异大。古浪县因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随海拔和地貌从北向南分别呈严重干旱,干旱和半干旱气候。项目区因受蒙新荒漠、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环流的影响,属温寒干旱区,年平均气温7.5,昼夜温差15,无霜期164d,年日照时数2852.34h,日照百分率64,年平均降水量300mm左右,干燥度为3.77。其气候特点是:光照丰富辐射强,温差大,干旱连年风沙多,不同灾害年年有。2.1.3地形、地貌及土壤古浪县地处青藏、蒙新、黄土

13、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分带现象明显。由于第三纪以来山地交替上升和沉降运动以及第四纪强烈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南部山区周期性剧烈隆升,形成地垒式的山地,进而成为南部为祁连山亚高山、中低山丘陵沟壑地带,中部为倾斜的冲洪积平原,北部为荒漠区。根据地貌形态及成因可将全县划分为平原、台地、丘陵、中山、高山、沙漠六种地貌类型,项目区属于沙漠区,海拔介于16401900之间,地势由南向北平缓倾斜,多为流动性沙丘地和半固定沙丘,纵深地带为类型相似的新月型沙丘链,与农耕地交错分布的零星沙包和小片流沙地,对当地农业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项目区内土壤以风沙土为主,类型为沙地灰钙土,有机质含量低,并易

14、于水解,平均含量0.75%左右,含氮0.045%,含磷0.131%,速效钾146ppm,养分状况是氮少磷缺钾丰富。沙漠前沿及内陆流沙为风力搬运和吹蚀堆积形成,沙地较平缓,沙粒细小,持水量相对较高,有利于旱作造林和土地改良。2.1.4水资源根据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水系和水文地质等情况,在地下水资源评价划分上,该项目区属古浪县西部平原流域区,地下水埋深105140m,矿化度小于1g/L,是农田灌溉的理想水源。地下水静储存量69.65亿m3,可利用的储存量为3057.3万m3。区域内综合可利用开采量6356.3万m3。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黄花滩乡与马路滩林场共有耕地面积3.45万亩,其中

15、水地2.05万亩,山滩旱地1.4万亩,年产粮食9528t,区内以风沙土为主,类型为沙地灰钙土,单产水平低,产出效益差。但通过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推广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2.1.6自然灾害黄花滩乡由于深居欧亚腹地、远离海洋,水汽不易输入,冬季受西北部冷高压的控制,形成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的荒漠性气候特征,加上腾格里沙漠丰富的沙源和大陆性气流作用,土地荒漠化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灾害之一。土地沙漠化加剧了干旱和沙尘暴的发生,风沙危害及其形成的各种自然灾害也十分严重。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黄花滩乡辖12个村民委员

16、会,107个村民小组,2918户13308人,城镇人口124人,农业人口13184人。2.2.2土地利用现状辖区总面积42万亩,耕地面积3.45万亩,其中水地2.05万亩,山滩旱地1.4万亩。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黄花滩乡是一个靠井水灌溉为主,河灌为辅,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经过多年的改造大多数耕地仍属中低产田,近年来农民群众积极投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群众节水意识增强,逐步建立了以玉米为主的制种业、以麻黄草为主的草产业,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农业效益进一步凸显。2.2.4科技服务体系状况科技示范推广以武威市林业技术服务中

17、心为依托,古浪县马路滩林场组织实施。古浪县马路滩林场为事业单位,现有职工33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中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以下技术人员94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以治理腾格里沙漠南缘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营造沙漠生态防护林,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封沙育林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56万亩,形成了外围有封沙育草区阻挡风沙侵害,流沙前沿有人工造林区固定流沙,绿洲内部有农田林网庇护下的新建果园、葡萄、苗木、蔬菜基地等相对合理的沙区治理格局,总结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大力推广林业科技提供了保障。2.3基础设施黄花滩乡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全乡已基本上形

18、成了渠道衬砌化,田间配套化,土地平整化的目标,现有各类渠道275km,配套机井101眼,山区人畜饮水窑和“121”集雨节灌水窑1500眼,共营造农田防护林65万株3000亩,在沙漠化活跃和重点防治区黄花滩村、马路滩村、白板滩村、麻黄台村营造以花棒、柠条、榆树、沙枣等树种为主的防风固沙封育区2100 hm2,铺压麦草沙障87 hm2,土沙障30 hm2。全乡村村通电话的格局已经形成,乡内设有电信服务站和移动发射塔各一处;乡内建有供电所一处,供变电容量12000KVA;建成“村村通”微波网点2个,有线电视覆盖。川区8个村,信息覆盖面100;干(干塘)武(武威)铁路、308省道横穿东西,马(马路滩)

19、永(永丰滩)公路纵贯南北,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本项目建设范围为马路滩移民区和马路滩林场,该区现有渠道8km,其中3km为简易土渠,其余为U型槽衬砌渠道,渠道经过多年的使用,破损严重,造成水资源大量流失;项目区现有简易机耕道5km,均为天然土质结构,建设标准低,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现有农田防护林130亩,主要以杨树为主,受近年来天牛等病虫害的影响,树木老化、死亡严重,防护功能减弱。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3.1.1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偏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经济效应首先,古浪县农业基础薄弱,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尤其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地带,生态环境脆

20、弱,年降雨量较少,水资源短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大,见效慢。其次是资金投入方面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古浪县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投入在逐年加大,但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需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资金投入的不对等;第三是条块分割,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由于传统农业的条块分割,以及农业特有的投资大、投资收益周期长、受气候和市场双重风险制约、对未来预期不明确等因素影响,使部分农户在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时持观望和不合作态度,农业综合开发总体上依然呈条块分割布局,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因此,在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化经济效益难以充分体现。3.1.2生态农业

21、发展滞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古浪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建设水平还不高,规模不大。当前制约古浪县生态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破坏生态的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基层干部群众还存在“先发展、再治理”,重农村经济效益、轻农业生态效益的错误认识,对生态不够重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民的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化肥、农药使用严重超标,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散养放养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部分企业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二是环境污染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有一个自然的无污染的良好外部环境。从目前情况看,古浪县地表灌溉水源质量堪忧

22、,有些农村的苗田甚至用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的污染,根本无法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环境要求。三是体制不顺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由于部门之间工作上缺乏协调,职能上存在交叉,有利的多头执法,无利的推诿扯皮,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四是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生态农业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尤其在起步阶段。古浪县虽然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与先进县区比还有较大差距,规模还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五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发展生态农业,农民需要优质种苗、肥料、技术和信贷等多方面的服务,但目前看还缺少为农民服务的良好环境。如荒

23、山开发、退耕还林、土地沙化治理等项目往往要在实施几年后才能得到回报,但农民贷款难度还很大。3.1.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传统农业依然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升级困难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受自然环境、气候制约较大,耕作方式效率低,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与所消耗的农业资源不对等。目前,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粗放经营问题突出,产业升级困难,传统农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由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支撑,同时需要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改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目前,农业的增长基本上还是依靠低技术含量的要素投入的不断追加,尤其是劳动的积累来维持的,劳动的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5%,技术进步的

24、贡献份额仅占30%左右。另外,农业科技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也不相适应:一是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常规技术多,重大关键技术和生物技术少;二是科研与市场脱节,未能形成面向市场、服务生产主体的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三是农民科技素质尚有待于提高,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较低,加上古浪县农民还处于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状态,且一家一户在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上又是小而全,形不成规模效益,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困难。3.2开展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是推进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的需要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指出土地沙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25、土地沙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导致沙区贫困,而且吞噬国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因此,治理沙漠,防治土地沙漠化,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3.2.2是加强古浪县生态建设的迫切要求土地沙化是古浪县首要的生态问题,是制约古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在土地沙化治理上取得快速突破,古浪县的生态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这将直接影响到古浪县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影响到古浪县招商引资、人才吸引,甚至会使古浪县经济发展的目标落空。因此,土地沙化治理是加速古浪县生态建设的根本和切入点。3.2.3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环保

26、意识的需要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较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环保意识薄弱。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稳产高产,达到土地绿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项目实施中,把科技人员和专家教授请到田间地头,给农民传授技术,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上、跟着干,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创新创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3.2.4是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需要古浪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中部,是石羊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受气候变迁、超载放牧、人为破坏、投入不足和保护建设手段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态功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

27、分有限,已危及到中下游绿洲、沙区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城乡居民安全,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项目实施对恢复与扩大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显得非常紧迫和十分必要。3.3开展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交通通讯便利项目区有马永公路通过,交通便利,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物资运输需要,通讯信息覆盖项目区,工程建成后管护条件良好。3.3.2苗木供应充足古浪县种苗基础力量雄厚,苗圃设施基本健全,现有苗圃7处,全部为国有苗圃,育苗面积达2000亩。年供应、级以上苗木1200万株,主要有针叶林树种,乔木树种新疆杨、毛白杨、国槐、白蜡、沙枣、白榆,灌木林树种梭梭、柽柳、花棒、毛条以及经济林树种

28、。项目区所产的种苗除满足本地各项生态建设所需外,可以满足本项目种苗需用量。3.3.3地方政府重视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摆在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织协调,县上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区检查指导工作,研究分析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3.3.4管理制度健全近几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乡村组干部及相关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县农发办成功采用并完善了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项目监理制、资金报帐制等制度和措施,总结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经验,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3.5群众积极性高

29、。近年来,县上通过冬春农闲时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集中培训,使农民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实现了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靠科技增收的意识越来越强。项目区农户自愿召开大会,同意投工投劳,积极配合技术人员进行勘察设计工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创造了条件。综上所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项目是适时可行的。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古浪河是古浪县最大的一条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毛毛山北麓,上游主要有三条支流,一条为黄羊河,一条为龙沟河,另一条为萱麻河。三条河流在十八里堡汇合为古浪河,主河道全长75km,流域面积877km2。古浪河为山区河流,春季以冰雪融

30、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降水补给为主,具有春汛、夏洪、冬枯的特点。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据分析计算,46月来水量占总量的29.8%,79月来水量占总量的43.3%,103月来水量占总量的26.9%,河川径流年际变化大,根据实测,最大年径流为15263万m3,最小年径流为3879m3,二者相差近4倍,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7279万m3。4.2项目区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4.2.1现状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可供水量由地下水可供水量组成,地下水年资源量4450万m3;现状可供水量为10148万m3。4.2.2现状需水量(1)现状灌溉制度现状灌溉制度为灌区多年实行的灌溉制度,根据灌溉区现状作物种植比例,作物

31、种类,灌溉方式,净灌水定额,灌水时间,项目区现状灌溉制度,灌区综合净灌定额为283.55 m3/亩,最大净灌水率为0.213 m3/s万亩,详见下表。表4-1 现状灌溉制度表作物种类种植比例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定额起止日期天数灌水率(%)(m3/亩)(m3/亩)起止(d)(m3/s万亩)小麦60012028010.511.55300.2131505.75.31250.1392606.16.25250.1673506.257.20250.139胡麻1501102553.103.29200.0951455.175.31150.0522556.267.14190.0503457.157.30160.

32、049洋芋1001102703.103.29200.0641557.218.9200.0322558.108.24150.0423508.259.8150.039糜谷501102653.103.29200.0321507.218.9200.0142558.108.24140.0383508.259.8150.019带田5012045010.511.55300.2131505.75.31250.0122606.16.25250.0143556.267.20250.0134607.218.9200.0175558.108.24150.021650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8.259.8150.019蔬

33、菜瓜果301103753.103.29200.0191506.16.25250.0072506.267.20250.0073607.218.9200.0104558.108.24150.0135508.259.8150.012林草10601203.103.29200.00316010.511.55300.213果园10502105.75.31250.0021506.267.20250.0022608.108.24150.00535010.211.15450.001综合灌溉定额:283.55m3/亩(2)农业灌溉用水 项目区现有灌溉面积2.05万亩,净灌溉定额为283.55m3/亩,灌溉水利用系

34、数为0.59,由以上参数计算出灌区农业毛灌溉用水量为581.28万m3。(3)工业及生活用水项目区现有人口1.3万人,生活用水定额40L/人d,大、小牲畜10.93万头(只),大牲畜用水定额30L头d,小牲畜用水定额15L/头d,年用水量0.53万m3,灌区内工业年用水量56万m3,合计用水量66.9万m3。(4)总需水量根据以上计算,灌区现状需水量总计648.15万m3。4.2.3供需平衡分析按保证率P=50%供需平衡见表4-2 表4-2 现状水量供需平衡计算表单位:万m3 可供水量需水量平衡结果保证率(%)地下水灌溉用水工业及生活用水小计余缺502059581.2866.9648.1514

35、10.85 现状水供需平衡结果为:水平年(P=50%)时,余水1410.85万m3,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项目区现状地下水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的需要。4.3设计水平年2010年供需水量平衡分析4.3.1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 P=50%天然来水量5698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892万m3,各行业总需水量648.15万m3,设计水平年灌区余水1410.85万m3。4.3.2设计水平年需水量(1)设计水平年灌溉制度根据古浪县2008年水资源配置和初始水权分配方案,结合灌溉试验成果,充分考虑灌溉技术进步因素,通过田间配套逐步完善,降低灌水定额,调整作物种植比例,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小麦泡地定额由现状

36、的120m3/亩减为100m3/亩,小麦净灌溉定额降低30m3/亩,林草净灌溉定额降低到160m3/亩,每亩降低20m3/亩。现状灌水时间基本合理,对于各种作物关键时间的灌水,尽兴可能的予以满足,对于林草地,因受灌水时间影响较小,主要避开农田灌溉高峰期进行灌溉,作物的灌水次数基本与现状数相同,据此拟定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灌溉制度,确定灌溉定额为240 m3/亩,最大净灌水率为0.193 m3/s万亩。灌溉制度见下表。表4-3 设计水平年灌溉制度表作物种类种植比例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定额起止早期天数灌水率%m3亩m3亩起止dm3s万亩小麦50010025010.511.5300.1931505.75

37、.31250.1062506.16.25250.1063506.267.2250.106胡麻150902153.13.29200.0781405.175.31150.0462406.267.14190.0373407.157.3160.043洋芋501002353.13.29200.0291457.218.9200.0142458.18.24150.0193458.259.8150.019糜谷50901903.13.29200.0261507.218.9200.0142508.18.24150.019塑膜玉米4010028510.211.15450.0131455.75.31250.00824

38、56.16.25250.0083456.267.2250.0084508.18.24150.015瓜类501003503.13.29200.0121506.16.25250.0052506.267.2250.0053507.218.9200.0064508.18.24150.0085508.259.8150.008蔬菜301003503.13.29200.0171506.16.25250.0072506.267.2250.0073507.218.9200.0094508.18.24150.0125508.259.8150.012林草40601203.13.29200.03516010.211.

39、15450.015果树20501805.75.31250.0051406.267.2250.0042408.18.24150.00635010.211.15450.003大麦7010021010.211.15450.0261505.75.31250.0162506.16.25250.016综合灌溉定额:240m3亩(1)农业灌溉用水项目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项目的实施,使田间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主要以防渗节水为中心,考虑优化种植结构和调整灌溉制度,普及常规节水灌溉技术,使灌区内农田净灌溉定额降低到240 m3/亩。每亩降低43.5 m3/亩。通过渠道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使改建后灌溉水利

40、用系数由0.59高到0.63,由以上参数计算出灌区农田毛灌溉用水量573.85万m3。(2)工业及生活用水根据古浪县水资源规划报告,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人畜饮水及乡镇工业用水合计为66.9万m3。(3)总需水量根据以上计算,灌区设计水平年需水量总计571万m3。设计水平年保证率P=50%,供需平衡见表4-4。 4-4 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计算表单位:万m3 可供水量需水量平衡结果保证率(%)地下水灌溉用水工业及生活用水小计余缺502059573.8566.9640.751418.25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对灌区改造完成后,灌区总余水量由现状年的1410.85万m3变为1418.25万m3。4.4项

41、目区节水量分析节水量指节水改造工程措施实施后,主要包括灌溉定额的降低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两部分。项目区灌溉水的综合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9提高到0.63。综合净灌溉定额由现状的293.55 m3/亩,降低到240 m3/亩,减少灌溉定额43.55 m3/亩,灌溉定额的降低和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后,年节约水量7.4万 m3/。 灌溉定额降低年节约水量:(现状农业灌溉定额-调整后农业灌溉定额)灌溉面积=(283.55-240)0.14=6.1万m3; 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后年节约水量:调整后农业灌溉定额(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调整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面积=240(0.63-0.59)0.14=1.3万

42、m3。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1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总体部署,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调动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项目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2选项原则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43、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计划的通知、武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拟申报项目考察筛选工作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市、县经济发展战略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设内容,在抓好土地沙化治理的同时,配套完善渠、路、林等基础设施,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推广节水灌溉,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效益。坚持部门扶持、村民为主的原则。从项目区实际情况出发,在保证项目实施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造福项目区农民为目的。 坚持科学合理、节约资金的原则。设计要做到方案合理,预算科学,保证质量,立足当地,尽量节约建设资金,减轻农民负担,并对今后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基础。5.3建设标准本项目严格执行以下标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计划的通知(甘农发办2009144号);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林木种子质量等级DB33/176-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