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思想综合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2800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思想综合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周易思想综合分析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提要:本文以思想分析为主要方法,结合史料考证,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周易思想、作者及成书年代作了综合考察,提出易经是西周卜筮官员们汇集的卜筮记录,经殷商草创、西周渐成、编定;易传是对易经的义理发挥:象是纯粹之作,彖是儒道融合奠基作,系辞和说卦是儒、道和阴阳思想综合作。易传各篇作者为:曾子作大象,子思作小象,子弘作彖,田何作系辞,丁宽作说卦,杨何作文言,田王孙作序卦和杂卦。周易思想的性质判定问题,是易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在60年代初的易学讨论中,冯友兰先生的“易传的思想”和“易经的哲学思想”两文对该问题作过总体探讨, 80年代初张岱年先生“论易大传的著

2、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和余敦康先生“从易经到易传”等文又作了总体研究,在朱谦之、金景芳、张立文、朱伯昆等的易学专著中也可看到对该问题的独到见解。同时,周易成书年代及相应作者问题,也是易学史上争辩已久但仍无公认定论的重大问题,相传“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传”,而后衍成“易林三千”,但自宋代欧阳修易童子问揭证“系辞”、“文言”诸篇非孔子所作以来,历代考证不断,近现代康有为、梁启超、顾颉刚、余永梁、郭沫若、闻一多、李镜池、高亨等从史料、训诂等角度深刻研究过该问题,70年代香港蒙传铭的“周易成书年代考”和80年代王开府的“周易经传著作问题初探”等也颇有创见。显然:任何思想必定与特定的作者相联系,特定作

3、者又必然与一定的时代相对应,因此,周易思想,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同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以思想分析为基本方法, 结合史料考证, 即通过将周易思想与诸经、诸子思想相比较,兼取尚书,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中的史料和考古发现为证,在前人时贤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周易思想及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再作一次综合论证。一. 易经思想及其作者1. 易经非周公所作、也非出自孔子通观易经(卦象及卦爻辞),不能否认其为卜筮之象和占断之辞,其占断的范围涉及当时生活各个侧面,表现出一些朴素的思想,包括何种情形为“吉”,何种为“凶”,何时“有利”,何时“不利”,等等,其中贯串全经有一种对“君子”、“大人”和“小人”无向性的

4、总体思想值得注意,如:“利见大人。”(乾等)“君子吉,小人否。”(遁)“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大壮)“小人无咎,君子吝。”“君子无咎。”(观)“小人吉,大人否亨。”(否)“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师)< 这决不是站在帝王立场能说出的话,象周公站在君主立场强调“重小民”、“敬德保民”的思想就与此不同,试看尚书中记载的周公思想:“呜呼!小子封,恫乃身,敬哉!天畏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民。”(尚书康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徽柔懿恭,怀保万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

5、则皇自敬德”(尚书无逸)显然与易经总体思想有异,综合尚书中记载的周公言行和周公本人从未提过易且继承了殷人龟卜传统“乃卜三龟,一习吉。”(尚书金滕)可以认定周公本人未作易经。同样,易经中“开国承家”类思想也不会出自底层平民。这样,易经就只能是既非君主、又非平民的中层人士所作,孔子和后来通称的士阶层就是这类中层人士的代表。但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思想却有抬举君子、贬抑小人的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6、(论语子路)这些思想及其风格也都不同于易经,故易经也不会出自孔子。2.商代无易卦爻辞是否会成于周公之前呢?由于尚书商书中找不到易的记录,箕子传授武王“洪范九畴”(见尚书洪范)时也只字未提易(如商代有易,则作为纣王亲戚的箕子必知易。箕子能将包括五行说在内的“洪范大法”传给武王,有易的话也无必要保留。),加上甲骨文中无“卦”、“筮”、“蓍”、“或”、“国”等字,故可以判定通行本易经不是出自商代。考虑到周人应低于殷人文化的推定,“文王拘而演周易”就不足信了。然而殷商卜筮之风很盛,考古发现的甲骨卜辞和数字卦显示着殷商文明与易经有或多或少联系从现今已有发现看:商代的数字卦多为六位一组,与易经卦象六爻同构

7、,故易卦源于筮数之说是合理的;同时,因龟壳裂纹确似卦象, 故卦象出自龟卜之说也是合理的(关于这一点, 如果条件和养龟繁殖允许, 甚至可以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实验验证)。卜象和筮数应是产生卦象的两大实践源泉。卜辞与卦、爻辞之间存在一些类似, 如:卜辞卦、爻辞利;不利利;无不利;无攸利吉;大吉;弘吉吉;大吉;贞吉若;弗若若;如;不如贞我旅吉。旅贞吉。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由此推知:尽管商代无易经,但盛行于殷商的以龟卜成象、筮数成卦的卜筮实践确实奠定了卦象的基础,卜辞已经开始为卦爻辞作资料积累,是卦爻辞的初始形态。汉代郑玄之后,历代都有人

8、引周礼春官宗伯大卜证明有夏易连山、商易归藏,这实在是误会,请看周礼春官宗伯原文:“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王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明明是说连山、归藏、周易为三种方法,怎么就会因后来有周易之书名而推出有三种易经呢?既使有三种易经,也都是周代共存的三种易,决不是夏、商之易。更有孔安国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中国文字至商代甲骨文、金文才较为成熟,夏代陶符似还不足以记典,何来三坟五典?纯属托古崇古之为。至此,说明周代以前也不存在易经。3. 周代卜筮史官作易从周礼春官宗伯中可知:西周设有大卜、龟人、占人、筮人等卜筮官职,其官种之繁、人数之多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些卜筮官员的工作任务应该就是将卜筮结果及应验情况记录下来,其最后成果自然应该就是易经,现存易经卦爻辞中有些占断显然不是一次卜筮记录而成,例如:“坤: 元亨, 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