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全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808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天全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天全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天全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天全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天全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天全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天全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一篇 总 说 明前 言天全河发源于金棚山东侧,由北向南流至两河口与源出二郎山的新沟河汇合后始称天全河,向东流经南坝、锅浪跷、紫石、沙坪、天全、始阳,在飞仙关与荥经河合流后于右岸注入岷江一级支流青衣江。天全河落差大,淹没少,开发条件较好,锅浪跷水电站是天全河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锅浪跷水电站建设迫在眉睫。锅浪硗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紫石乡境内,距雅安市约87km ,距天全县约37km,为单一发电站工程。锅浪硗水电站建成后正常蓄水位高程为1280.0m,枯水位为1260.0m,库区蓄水面积为936km2。库区G318线天全县境内的部分路段,喇叭河旅游公

2、路两河口至昂州河段受淹。天全县锅浪跷水电站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在2006年5月由四川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计划近期进行建设。川藏公路天全段部分路线位于水库淹没线,为保证川藏公路畅通,根据四川省交通厅、雅安市交通局的要求,需要对水库淹没区范围G318线及喇叭河旅游公路进行还建。1 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1 任务依据(1)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2)四川省川交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11月8日关于“天全县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公路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意见”;(3)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2011年3月11日“省扶贫移民局关于印发雅安市天全县锅浪硗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审查

3、意见的通知”(川扶贫移民规安201182号);(4)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6月24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核准雅安市天全河锅浪跷水电站项目的批复” (川发改能源2011794号);(5)交通部2007年10月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6)国家及四川省的法律、法规,相关会议纪要、协议及函电。1.2 测设经过本项目初步设计评审通过并完成初步设计修订本后,2011年1月项目总体组在初设批复路线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并开展外业勘测细则和施工图设计原则编写等施工图设计准备工作;2011年2月8日,项目总体组路线及地质专业于进驻现场开展前期工作;2011年2月19日

4、,项目勘测队进入现场全面开展路线勘测工作。路线测量按照部颁勘测规范及我公司勘测技术要求,对路线线位进行全线实地中桩放样、中桩水平测量、横断面测量,并展开路基路面、地质、水文、桥涵、隧道、交叉、筑路材料及工程经济、环境保护、交通工程方面的测量、调查、资料收集、地质勘察工作。2011年5月8日完成G318线起点至长河坝大桥段的勘测工作,随即公司总工办对该段进行外业检查,项目总体组各专业人员在对其余段落外业工作的同时于2011年5月13日起对该段开展施工图设计;2011年6月5日完成喇叭河旅游公路全段的勘测工作;(不含地勘)。2011年6月12日完成G318线长河坝大桥至终点的勘测工作(不含地勘);

5、2 技术标准天全县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还建公路工程包括G318线二级公路和喇叭河四级旅游公路还建,根据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G318线按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米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复建;喇叭河四级旅游公路按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6.5米的标准进行复建。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相关规定,本次初步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1-1: 主 要 技 术 标 准 表 表1-1序号指 标 名 称推荐指标备 注1公路等级G318线喇叭河旅游公路路二级四级2设计速度(km/h)40203平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00

6、30极限值6015平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200100最小值7040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205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600150横坡2%6路基宽度(m)8.56.57车道宽度(m)23.523.08最大纵坡(%)799最小坡长(%)120601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700200极限值45010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700200极限值45010011竖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最小值)90/3550/2012停车视距(m)402013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100大中桥1/1001/50小桥涵1/501/2514设计荷载公路-级公路-级15桥涵宽(m)9.07.0

7、其中长河坝大桥宽为12.0m16隧道建筑限界 (m)一般地段(高宽)5.09.0紧急停车带(高宽)5.012.253 路线起迄点、中间控制点、原路概况、项目特点及工程规模3.1 路线走向及中间控制点(1)G318线G318线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向西,过新沟河后折向西南方。路线设计起点K0-140位于紫石乡大仁烟村(-K0+140K0+060段模拟既有路平纵面),设计高程为1092.030m,利用既有G318线对原路作路面改造前行约K0+100之后路线沿靠山一侧逐渐爬高偏离既有路,在K1+742.5处设桥跨越磨房沟。路线顺山腰前行,分别设桥依次跨越一道沟、二道沟和三道沟,经南坝子在K4+553K5+

8、543.5段以990.5m隧道穿越猪杠山,出洞后采用主跨为(78+142+78)m连续刚构桥直接跨越新沟河至左岸并设置平面交叉与喇叭河旅游公路连接。路线在新沟河左岸基本沿1290m等高线布设,在K8+380K8+750段以370 m隧道穿越海子沟山咀,在K10+432K10+805段设373m前碉隧道,出洞后顺山腰前行约300m设桥跨河至新沟河右岸后接上既有G318线,设计终点里程K11+409.617,终点高程1304.680m,路线总长11.470Km。路线主要控制点:起点倒插木、大仁烟村、磨坊沟、一道沟、二道沟、三道沟、猪杠山、长河坝、水獭坪、前碉。(2)喇叭河旅游公路喇叭河旅游公路总体

9、走向由西南向东北。路线设计起点位于长河坝,设置平面交叉连接G318线与旅游公路,接线里程为LK0+000(=K5+936.683),平面交叉位于长河坝大桥康定岸桥头。路线行进在喇叭河右岸,沿等高线1290附近傍山布线,经两河口在LK2+461LK2+750段设275m一煤厂隧道,出洞后跨兰花沟,过漏子山, 于昂州河顺接既有路,路线设计终点LK7+190.508,路线全长7.191km。路线主要控制点:起点与国道318接线点、一煤场、兰花沟、漏子山、路线终点昂州河。3.2 原路概况(1)G318线 改建起点至前碉段为8.5m,水泥混凝土面层厚24cm, 前碉至改建终点段7.5m,水泥混凝土面层厚

10、20cm。由于此道路重车较多,路面破损严重,主要为断板、错板、开裂、坑槽、沉陷、面板托空、翻浆等严重病害。 路堑边坡坡率及高度:路堑上边坡坡率为1010.3,最大边坡高度38m,由于岩层节理发育,据当地道班工人及老百姓反映路堑边坡掉块现象时有发生(特别在大风及雨后)。 路基病害:由于公路左(右)侧临天全河、右(左)侧为陡峻山坡,地势险要,受陡坡及河水浸蚀,冲淘影响,全线发生严重坍方地段6处,总长195m,造成临河侧或陡坡外侧半幅路面悬空,主要原因为斜坡堆积层失稳,形成表土坍滑。路堑上边坡基本未设防护工程,边坡基本稳定,仅在改建终点段发生表土溜坍现象(目前已采取喷锚支护措施)。本设计对应既有道路

11、全长12.805km,平曲线64处,最小平曲线半径45米/1处,平曲线总长5511.729米,平曲线占路线总长的43.045,直线最大长度365.584米。(2)喇叭河旅游公路 路基宽度:全段长约7km,路基宽度6.58.5m不等,多数地段为6.5m,个别地形陡峻地段宽度仅有44.5m(2处长约150m),顶上有危岩倒悬,形成半山洞,路面为沥青混凝土厚5cm,基层为厚820cm未筛分碎砾石,目前路面基本完好,仅发现轻度破损5处,总长约80m,主要表现为路面开裂、下沉。 路堑边坡坡率及高度:路堑上边坡坡率土质10.7511.25,岩质1010.3,由于岩层节理发育,土质路堑地段多为岩堆的中下部,

12、边坡失稳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边坡坍滑及危岩落石,目前在危岩落石地段均设有23m高的拦石墙,墙顶宽1.21.5m,浆砌片石圬工,但圬工质量很差,在土质边坡及岩堆地段设置有被动防护网,边坡采用了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 路基排水不畅,道路左侧靠山,由于边坡岩石风化严重,既有道路边沟堵塞,严重影响路基排水。3.3 项目特点(1)项目建设遵循库区淹没区复建工程“三原原则”原规模、原标准、原功能;(2)项目临近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优美,植被茂盛,破坏后不易恢复;(3)病害发育,治理难度较大;(4)项目所在地形陡峻,项目对既有路行车影响较大;(5)本项目是政治路、国防路、民族团结路、旅游路、经济发展之

13、路。3.4 工程规模(1)G318线G318线复建起点里程-K0+140,终点K11+409.617,路线全长11.546km,全线设隧道3座,长1694.5m;大11座,长2221m;中桥9座,长630.4m;涵洞37道;全线路基土石方529598m,其中挖方447763m,填方81835m。(2)喇叭河旅游公路喇叭河旅游公路复建起点里程K0+000,终点K7+190.508,路线全长7.191km,全线设隧道1座,长277m;大5座,长707m;中桥9座,长597.6m;涵洞26道;全线路基土石方356546m,其中挖方259088m,填方97458m。4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外业验收意见执

14、行情况4.1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本路为复建公路,结合原路现有平、纵面状况,按照库区淹没公路赔偿的“原规模、原标准或恢复功能”原则,根据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之规定,国道G318线按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8.5m的二级公路标准,喇叭河旅游公路按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6.5m的四级公路标准进行复建是恰当的,桥涵设计采用的汽车荷载等级G318采用公路I级、喇叭河旅游公路公路级,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G318线主要工程有路基土石方451.104千m3,平均每公里土石方为38.33千m3/km;路基防护与排水圬工82228.7m3;桥

15、梁有大桥2593m/15座、中桥774m/11座,总长3367m/26座;涵洞327.4m/28道;隧道1794m/4座;桥梁及隧道占路线总长的43.9%,占地380.2亩。喇叭河旅游公路主要工程有路基土石方263.165千m3,平均每公里土石方为34.61千m3/km;路基防护与排水圬工52863.2m3;桥梁有大桥526m/4座、中桥313m/5座,总长839m/9座;涵洞169.1m/19道;隧道275m/1座;桥梁及隧道占路线总长的15.7%,占地148.72亩。(2)路线a)专家意见:起点与原路未衔接顺适,K0+420中桥纵坡达6.39%,且K0+450+530挖方达32m,建议起点

16、前移,通过延长路线长度优化纵坡,桥梁纵坡宜按4.0%控制,K0+450+530路线外移,减少挖方。 执行情况:中桥纵坡以做修改,桥梁纵坡按4.0%控制;对路线起点向前移动,但无法避免约32m的挖方段,纵坡受前一桥梁纵坡限制、平面受路基横断面限制,无法调整。b)专家意见:K5+865大桥止点JD19采用直角不合理,建议引桥增大圆曲线半径R=30m进行控制。 执行情况:已进行修改,此处圆曲线半径已达R=61m。c)专家意见:K10止点段,前碉一号隧道进出口平、纵面线形不满足“3S”设计速度行车长度范围内的一致性要求,应优化调整;前碉二号隧道R-150和R-233.236反向S型线形,超高达5%和4

17、%,并需设置弯道加宽;建议增到圆曲线半径250m为宜,止点与老路纵面衔接不良,建议抬高K11+200大桥高度优化纵面线形,结合以上意见对该段平面线形优化建议见图中示意,请参考。执行情况:施工图已取消前碉一号隧道;前碉二号隧道(施工图为前碉隧道)已修改;止点处纵坡已做调整。(3)路基、路面a)专家意见:从运营安全角度出发,坡口应增加被动防护网以拦挡坡面的落石。执行情况:根据审查意见增加了被动防护网。b)专家意见:为了道路路容与景观协调,坡面防护尽量不用喷射混凝土防护。执行情况:根据审查意见取消了挂网喷混凝土防护,增加了被动网防护。c)专家意见:坡比1:0.1偏陡,有条件的地段尽量采用1:0.30

18、.5的较缓坡比。执行情况:为尽量减少深挖方地段的挖方量,初步设计对边坡高度大于20m的硬质岩挖方路堑边坡率采用1:0.1并结合坡面土钉墙防护;按专家意见,施工图设计对硬质岩挖方路堑采用1:0.3边坡率结合光面爆破开挖并酌情采用主动、被动网防护以达到安全、经济、美观的效果。d)专家意见:国道318线K8+950.25K9+139.75左侧路肩桩板墙工程规模大,应结合路线优化,进一步优化设计。核查工点图与工程数量表的起止桩号。执行情况: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本段路线已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并结合路基工程措施进行了优化。工点图、工程数量表已按现工程措施具体段落反映。e)专家意见:旅游线1K0+5101K0

19、+570右侧、1K3+0501K3+115右侧、1K3+5751K3+690右侧等三段桩基托梁挡土墙,应有基本的结构布置图和标注桩基的基本尺寸,在数量表(C3-11-K)中应计入挡土墙墙身圬工,桩基和挡土墙不应分列。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对线形进行了优化,以尽量控制路基工点工程措施高度、工程量。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已对桩基及托梁的结构进行了细化及针对性设计,纳入了“高填深挖路基设计图” ;在本阶段,对于桩基托梁挡土墙的桩基、托梁、上部挡土墙、桩板墙的数量均纳入了“高填深挖路基设计表”中计列;对于一般衡重式挡土墙纳入了“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中的专项计列。f)专家意见:路基土石方数量,路段弃方偏大

20、,下阶段应进行平纵面优化,尽可能减少弃方。执行情况: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路线平纵线形进行了优化工作,G318线、旅游公路挖方量较初步设计均有减少。g)专家意见:为提高路面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考虑施工的便利,建议底基层由厚20cm的级配碎石,调为15cm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与厚度不变,底基层厚度计算确定。执行情况:根据审查意见,经检算,底基层由级配碎石调整为水泥稳定碎石,厚度调整为18cm。(4)桥涵a)专家意见:大、中桥按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应有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桥型布置图中立面图上应有地质分界线、钻孔位置及编号;特大桥应有桥位工程地质平面图、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上述图纸

21、需补充。执行情况: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详见地勘分册。b)专家意见:桥型布置图中在图的下部设计要素栏目中缺直线、平曲线要素,建议补充。执行情况:缺少直线、平曲线要素部分桥梁平面布置图已按审查意见进行修改。c)专家意见:本项目桥梁大多数横坡较陡,设置锥坡较为困难,这些桥位桥型布置图中立面图上应示出左、中、右三条地面线,以便控制桥台高度和选择桥台形式。设计文件中有的桥位地面线、地质界线标注不清,有的只有中地面线,无法判断孔跨布设的合理性。执行情况:根据审查意见,已补充部分桥梁漏标左右地面线、地质界线。d)专家意见:部分桥位跨径选择不恰当,如DK10+508墩高43米,设计采用16米跨小箱梁。执行情况:

22、结合更加详实的基础资料,下阶段综合选定桥梁孔跨。e)部分桥位下部结构形式选择不不尽合理,初步设计总说明中对一般桥梁结构方案选取原则是“当桥墩墩高H大于40m时,桥墩一般采用薄壁空心墩”。但设计文件中所有大桥桥墩不分高矮全部采用双柱式圆墩,本项目位于7度地震区,建议按设计说明中确定的原则进行修改。执行情况:根据审查意见,对部分高墩桥梁下部结构进行修改。f)部分桥的锥坡设置不正确,有的桥位两岸桥台的锥坡已交叉到沟心,这明显是不妥的。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桥台锥坡的坡比都是1:1.5或1:1.75,U形桥台顺桥向的锥坡坡比应为1:1,而且锥坡坡脚不超过前墙位置。执行情况:根据审查意见,对部分桥梁设置

23、不合理的锥坡进行修改。f)专家意见:本项目许多桥梁位于小半径圆曲线内,而其中一些桥位墩高达3040米(如DK10+508大桥),对于这类桥墩较高的桥,首先应从路线和总体设计上考虑,尽可能调整平面线位,增大曲线半径,方便桥梁设计时能采用合理高跨比,减少下部构造数量,同时也不至于过大的跨中弓高值和弯道加宽值增加上部结构的设计、施工难度。若部分桥墩较高的桥位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实不能调整线位,也不能加大平曲线半径,桥梁设计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弯道变宽和跨中弓高问题。墩高在1525米以内时可采用搭架现浇连续梁,跨径可采用2030米。墩高在2540米时采用30米跨径预制T梁,梁体整体向弯道外侧平移1/2

24、单跨跨中弓高值,根据最大弓高值(梁体平移后只考虑1/2单跨跨中弓高值)和弯道加宽值确定梁片数,利用两侧护栏形成设计平面线形,这样作虽然在墩台处梁体宽度部分超宽,但方便了施工,同时避免了采用小跨径带来的增加下部结构数量的后果。执行情况:根据审查意见,在下阶段设计中,路线专业将对部分高墩小半径桥梁线形进行局部修改、优化,以方便桥梁合理设计。g)专家意见:应补充天全河和喇叭河的水文分析计算成果资料。执行情况:本项目为天全锅浪跷水电站库区淹没复建工程,故桥梁控制水位非设计洪水位,而是库区蓄水水位;根据审查意见桥梁已补充库区控制水位:1280m。(5)隧道a)洞口浅埋、偏压段建议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5、执行情况:本隧道不存在偏压,根据地质详勘,按审查意见将本隧道洞口浅埋段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b)补充水文地质相关描述。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补充水文地质相关描述c)洞口仰坡均较陡且本隧道进出口均较正交,建议不开挖仰坡进洞,洞口宜适当接长明洞。执行情况:设计中进口考虑接长明洞,但鉴于本隧道出口紧接桥梁,条件受限,故设计中适当开挖仰坡进洞。d)内轮廓:无仰拱地段宜取消墙脚处小园,直接采用大圆落底即可。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修改无仰拱段衬砌断面。e)路面设置开口水沟施工复杂,建议统一采用埋管的方式(由于本路段隧道等级低且隧道附近人烟稀少,隧道也较短采用混合排水方式影响不大)或路面水直接排入电缆沟(隧道

26、较短,电缆也不多)。执行情况:取消开口水沟,路面水排入排水沟,在隧道上部限界外设置电缆桥架过电缆。f)防水板建议厚度采用1.2mm,同时比较自粘与热焊的造价,相应选择造价较低的方式。执行情况:自粘型防水板能达到皮肤式防水效果,防水效果更好,1.5mm的防水板有更强的防刺穿能力,故维持1.5mm厚。g)各隧道照明总体布置图中,建议标注隧道进、出口桩号,以便于文件的识读。执行情况:增加桩号h)本项目隧道照明标准不高,洞口照明仅设置入口段、过渡段即可,设置过渡段意义不大,建议取消。执行情况:根据规范,应有过度段,以缓和视觉疲劳。i)设计中缺少中、长隧道紧急停车带(照明标准为7 cd/m2)的照明设计

27、及工程数量。执行情况:本标段无长隧道,按照规范不用设置紧急停车带。j)建议所有隧道照明灯具均采用中间单排布置方式,以便于照明电缆的集中敷设和接线。执行情况:采用单排布灯在加强段灯具过于密集。不利于布设和施工,维持原设计。k)仅有“照明控制回路元器件表”,没有“照明控制原理图”,应予以补充。执行情况:照明控制原理图在施工图中细化出来。l)鉴于本项目各隧道均为单洞双向行车隧道,建议消防设备箱在隧道两侧洞壁交错设置。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修改,消防设备箱在隧道两侧洞壁交错设置。m)建议设计中估算并计列隧道供电架空外线的工程量。执行情况:架空外线是由当地供电局设计;n)本设计采用TN-S供电系统,隧道内

28、设有镀锌扁钢作为专用接地线,建议供电电缆均采用4芯等截面电缆,取消PE线,以节省工程造价。执行情况: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低压供电线路应采用三相五线制;o)鉴于各隧道照明灯具功率因数均在0.9以上,且变压器容量均不大,建议各箱变取消低压电容补偿装置。执行情况:灯具功率按0.85计算,还不符合要求,维持原设计;p)本项目隧道机电设施设置标准较低,设施配置较少,设置检修插座用处不大,建议取消。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修改,取消检修插座;q)建议取消电缆沟内的型(型)电缆支架(照明电缆均敷设于隧道上方电缆桥架内,电缆沟内没有敷设电缆)。执行情况:取消电缆桥架。(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5 沿线

29、自然地理特征与公路建设的关系5.1 地形地貌、气象本工程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区,属雅安市天全县境内。复建G318路线起于天全县的紫石乡大仁烟村,终于天全县的两路乡大柏牛,区域地貌上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西面的二郎山和东面的邛崃山纵贯其中。区内山脉走向受地质构造控制,以近南北及北东向为主。天全县地处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之滨。工程区内地形崎岖,山峦叠嶂,地处中高山峡谷河段,海拔高程11202650m,相对高差6001500m,属峡谷 “V”型地貌(图1),为构造剥蚀中高山区。复建G318路线起点至新沟河段,河谷以宽“V”型为主,两岸地形坡度多为3255的陡坡或陡崖,局部为30左右的斜坡,其

30、中两河口至新沟河水獭坪段以“U”型谷为主,两岸零星发育有级阶地,路线一般沿坡麓崩坡积堆积层地段通过。喇叭河旅游公路两河口至昂州河段河谷形态以“V”型为主,两岸谷坡基岩多裸露,坡度一般4055该段路线终点段谷底地形相对较缓,以“U”型谷为主,两岸零星发育有级阶地,部分路段沿级阶地崩坡积堆积层通过。沿线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处于二郎山东麓,气候湿润,西麓(大渡河谷)干燥的特点。天全县竟内因山地多,高差大,森林覆盖广等特点,气候差异大,具有地区性和垂直变化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 151,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5.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3.9,1月平均气温5,8月平均气温23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

31、2.4mm,降水量由东到西随高度递增,雨季长达半年以上, 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4%。平均日照数964小时。常年平均蒸发量最大是5月至8月,在105mm以上,其中7月份蒸发量为138mm,最小是12月份为298mm,平均蒸发量为9226mm,年降水量是蒸发量的19倍。平均风速0.9m/s,最大风速为25m/s。多年平均雷电日数29.4d。灾害性天气主要表现为低湿、阴雨和洪涝,时有冰雹、大风、干早出现。5.2地层岩性路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e)、滑坡堆积层(Q4del)、坡残积层(Q4dl+el)、冲洪积层(Q4al+pl)、坡洪积层(Q4dl+pl)、崩坡积

32、层(Q4dl+c),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基岩为元古界澄江-晋宁期四期花岗岩和三期闪长岩。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粉质黏土(Q4del):灰白色;软塑;层厚1.0m;局部缺失。角砾土(Q4del):灰褐色,灰黄色,灰色,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层厚0.57.4m;局部缺失。 碎石土(Q4del):局部为角砾土。灰褐色,稍湿潮湿,松密稍密,碎石约占50%,块径一般610cm,块石约占1020%,块径一般2050cm,余为角砾及黏性土。碎石、块石呈棱角状,无分选,分布不均,石质成分多为花岗岩、闪长岩,厚220m不等。属IV级软石。粗圆砾土(Q4al+pl):灰褐色,潮湿饱和,稍密中密,粗圆砾约

33、占70%,粒径一般25cm,卵石约占10%,粒径一般610cm,余为砾砂及砂性土。分选性较差,分布不均,石质成分多为花岗岩、闪长岩,一般厚215m。属级硬土。分布于磨房沟沟槽中。卵石土(Q4al+pl):灰褐色,潮湿饱和,稍密中密,卵石约占50%,粒径一般610cm,漂石约占20%,粒径一般2060cm,余为砾砂及砂性土。漂石、卵石呈次圆状,分选性较差,分布不均,石质成分多为花岗岩、闪长岩,一般厚28m。属级软石。分布于磨房沟沟槽中。粉质黏土(Q4dl+el):灰、灰黄色,硬塑坚硬,夹含2030碎石角砾,一般= 18cm,石质成分为较坚硬的花岗岩、闪长岩。厚02m,主要分布于山坡上平缓地带,属

34、级普通土。碎石土(Q4dl+el):灰、灰黄色,稍密、稍湿,夹含2030角砾及粘性土,一般= 615cm,石质成分为较坚硬的花岗岩、闪长岩。厚02m,主要分布于沟左侧山坡地带,属级普通土。角砾土(Q4dl+c):灰、黄褐色,稍密,稍湿,角砾含量约60%,石质成份以花岗岩为主,粒径1050mm,余为粉质黏土充填,厚2m,分布于挑水沟中桥雅安端,属级普通土。碎石土(Q4dl+c):灰、灰褐色,稍密,稍湿,碎石含量约5060%,石质成份以闪长岩为主,粒径615cm,块石含量约1020%,余为角砾及粉质黏土充填,厚02m,分布于一道沟桥桥址坡面,属IV级软石。块石土(Q4dl+c):灰褐色,稍湿潮湿,

35、稍密中密,块石约占50%,块径一般20150cm,碎石约占2030%,块径一般620cm,余为角砾及黏性土。碎石、块石呈棱角状,无分选,分布不均,石质成分多为花岗岩、闪长岩,多堆积于坡面表层,一般厚28m。属IV级软石。卵石土(Q3al):灰褐色,稍湿潮湿,中密密实,卵石约占5060%,粗径一般620cm,漂石约占1020%,粒径一般2050cm,余为砾砂及砂性土。卵石、漂石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分布不均,石质成分多为花岗岩、闪长岩,质坚。厚220m不等。属级软石。元古界澄江-晋宁期四期花岗岩(24)全风化层灰红、肉红色,岩芯呈中粗砂状,散粒,含泥质,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级硬土。元古界澄江

36、-晋宁期四期花岗岩(24)强风化层肉红色,岩芯呈角砾、碎石状,局部为粗砂状,石质较坚,属级软石。元古界澄江-晋宁期四期花岗岩(24)中风化层灰、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致密质坚,性脆,多裸露于陡坡地段,属级坚石。元古界澄江-晋宁期三期闪长岩(2 3)强风化层灰、灰褐色,岩芯呈碎屑细角砾状,手可掰碎,属级软石。元古界澄江-晋宁期三期闪长岩(2 3)中风化层闪长岩:灰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致密质坚,局部夹花岗岩脉,多裸露于陡坡地段,属级坚石。5.3 地质构造及地震5.3.1地质构造本线位于华夏构造体系中。路线西临南北向构造带,东接新华夏构造带。东侧为中坝高宝顶断裂带,西侧为龙门山活

37、动断裂带,下接二郎山断裂带,南段为香炉山弧型构造带,西翼的三合断裂带,下接滇藏“歹字型断裂带。在三大断裂带中。路线南侧为长大百余公里的宝兴背斜,路线紧邻该背斜核部及北西翼,均由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和闪长岩组成。宝兴背斜轴向N45E,经宝兴县城、白沙河至天全县两河口一带,延至二郎山一带。由于测区自元古代以来长期隆起,经历次构造运动,成为长期遭受剥蚀的蚀源区。未发现断裂,岩体破碎,岩体节理发育,主要节理有三组:N6580W/1825NE,N1060E/90,N3572E/6578NW。节距0.10.4m,相互交义切割,镶嵌紧密,地表节缝多张开,缝宽0.10.5cm,泥质充填。5.3.2 地震在沿线区

38、域内历史上曾发生过2次Ms4.7级的破坏性地震,总体的中强地震活动频度均不高,近代弱震活动多在近路线范围以外的数条断裂及其附近密集成丛、成带展布,沿线地震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沿线区域基本位于NWWSEE向水平主压应力为主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测区震感强烈,房屋有掉瓦现象,部分民房产生变形、出现裂缝,据调查访问,工区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现象,影响到沿线的烈度为(根据国家地震局公布资料)。本线位于天全7.0级潜在震源内,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和四川省天全县锅浪跷水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

39、报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根据长河坝大桥桥址下方锅浪跷水电站厂址场地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厂址场地地面设计地震动参数见下表:厂址场地地面设计地震动参数表 谱参数 超越概率 T1 (秒)Tg (秒)m12PGA(cm/sec2) 50年63%0.10.452.40.90.021.05210%0.10.452.40.90.021.01653%0.10.452.40.90.021.0276本路段采用上表设计地震动参数。5.4 水文地质5.4.1地表水本区水系以二郎山为区域分水岭,西面为大渡河流域,以东即本路线所在区为青衣江流域,属岷江水系。河流呈树枝状,河谷狭

40、窄,滩多水急。沿线主要河流为天全河。起于两河口,向东流经紫石、天全、始阳,在飞仙关镇与荥经河、灵关河合流后注入青衣江。本段既有公路沿天全河河谷右岸行进。在两河口上游分为两条支流:喇叭河为天全河主流,发源于金棚山东侧,流向为S32E,河床平均比降1325,现代河谷谷底宽为1575m,喇叭河主库回水长约6.5Km;新沟河为天全河右侧支流,源于二郎山,流向为N35E,河床平均比降1020,现代河谷谷底宽1580m,新沟支库回水长约8.4Km。段内地表水主要为天全河主支流喇叭河及新沟沟河水,为常年流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地表迳流的形式排泄。5.4.2地下水路线地处二郎山东侧,高山垂直气候分带显著,区域

41、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河谷地带以大气降水为主,高山地带以地表水如雪水为主。区内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为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途径短,溢出后转为地表水。1、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发育,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孔隙中形成含水层,受隔水层顶板阻挡而溢出形成下降泉,排泄至地形低洼处及河沟谷中。区内第四系土层多为块碎石土,是孔隙水的主要含水层,因出露部位较高,一般含水量甚少。河床级阶地的漂卵石、砂砾石及砂层是孔隙水储存的富水区。由于路线通过区堆积体面积狭小,厚度不大,地下水赋存条件差,枯期泉流量一般小于0.11m3/s,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

42、水形式集中排泄,随季节、降雨动态变化大。2、 基岩裂隙水:裸露地表或近地表岩体受风化作用,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各类裂隙,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裂隙中,部分沿新鲜隔水层基岩顶部溢出,部分停滞在裂隙中,路线区内岩浆岩的全-强风化带,裂隙极发育,是基岩裂隙水主要的贮水层,含水不丰,以下降泉排泄于沟谷。6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6.1 筑路材料(1) 路基填料沿线可用做路基的填料较多,斜坡花岗岩风化的坡残积土、附近山丘或相邻挖方路堑段的全、强风化花岗岩等,均可作路基填料。由于沿线植被覆盖较好,风景秀丽,应禁止乱挖、乱取土,破坏环境。全线应合理设置弃土场。(2) 砂石料、集料经调查

43、沿线石料资源丰富,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次为辉绿岩,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都大于50MPa,均可加工成碎石、片石、块石等,作为工程石料用。但应尽量利用路基挖方的石料和隧道弃渣,减少不必要的开山。河砂料路线附近缺乏,可在天全河下游天全县城郊的下村村采运,运距2040km。同时还可利用花岗岩自作机制砂。石灰石在青石、小河两乡特别丰富,有大量的石灰供给。6.2 施工用水路线沿天全河右岸、新沟河左岸及喇叭河右岸地带展布,雨季流量较大,枯期流量稍小,沟内有常流水。因此,该段地表水体较丰富,施工用水方便。根据定测全线采取27组水样的分析结果,工程区地下水、地表水水质类型一般为HCO3- SO42- K+Na+

44、Ca2+型,矿化度145.2207.3mg/L, PH值6.47.9,按JTJ 06498标准评价,无侵蚀性CO2,一般地下(表)水对砼及其制品均无腐蚀性,仅磨房沟大桥附近DZ-1990HP-05钻孔DSH-01-11水样PH值6.4,对砼及其制品有弱酸性腐蚀,其余地方地下(表)水均可直接作为施工用水,作为饮用水应进行相应的检测。6.3 施工用电该项目全段用电较方便,全段沿线均有居民用电线路,施工单位可利用沿线或当地电力线路搭接。7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本项目为电站库区还建工程,电站的大坝位于两河口天全河下游200 m处,距还建G318线中线约700 m,电站的支洞、采石场、生活区等

45、电站设施基本上分布在天全河的左岸,仅在天全河右岸K1+120、K1+760、K1+980分别设电站的1#施工生活区、弃渣场、拌合楼,因距路线中线较远,且本工程为电站的前期建设项目,在完成本项目后,电站才能开展大规模施工,因此项目的建设对电站的设施无影响。沿线的村落较少,主要沿既有G318两侧分布,无大的环境敏感区。工程地紧邻二郎山国家级风景区,植被茂盛,路线穿越地区不在风景保护区境内,将占用部一定数量的山林。但工程总体占用土地破坏的植被数量占区域植被数量的比例很小,不会对区域生物环境产生明显的改变和影响。在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7.1 路线布设尽量绕避高填深挖路段,做到对现

46、有自然环境最小程度的破坏。7.2 路线通过重点病害路段,根据地质、地貌特征进行综合协调处理,对治理与绕避的综合分析,使病害对道路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7.3 本项目路基填筑材料基本采用移挖作填方案,无需设置取土场,减少对既有自然植被的开挖破坏。7.4 桥涵位置选择、形式选择尽量与周围地形相适应,其孔跨、孔径根据河流、沟谷形态、设计流量、施工技术及后期养护条件等因素确定。避免破坏原有天然沟渠及河流流态。8 山区公路复杂路段局部路线方案的优化及比选论证情况8.1 磨坊沟线位优化路线方案简介及示意图磨坊沟整体地形呈“n”字形,其端部为一滑坡体。初步设计中为争取高程而顺沟展线,将线位布设于滑坡后缘,考虑以桥梁辅以挡防工程措施通过,本方案处于陡峻斜坡上,地面局部出漏闪长岩强风化层,根据钻探资料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