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2820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方案一、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

2、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1.采取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标准预防的

3、具体措施包括:(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3.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着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当接诊疑似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时,按照隔离病房个人防护要求执行。三

4、、收治疑似或确诊病例时个人防护要求(一)病例和接触者管理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病人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对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进行单间隔离。患者的活动应限制在隔离病房内,不设陪护。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在病区内进行。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在实施

5、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与飞沫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内,有条件安置在负压隔离病房内。(2)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3)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严格的清洁和消毒。(5)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6)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1.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1)穿

6、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屏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2)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

7、脱摘防护用品,在脱摘防护用品时要特别小心,应避免潜在的感染性材料接触工作人员的眼睛、口腔黏膜和工作服等;(2)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3)医用防护口罩最多可持续应用6小时至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4)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时,戴双层手套、过膝防水防污染鞋套;(5)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6)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7)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8)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9)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防护用品,对于复用防护用品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消毒隔离技

8、术规范进行清洁并消毒后方可使用。2.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时,应当在以上防护基础上,加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此外,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尽可能使用安全型针头和留置针,在为患者实施穿刺等诊疗活动时要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范,所有的针和锐器毁形后应放入密封的利器盒内,处理过程要特别小心,防止针刺伤。四、消毒技术(一)消毒方法1.喷雾消毒法:(1)空间、表面、地面联合气溶胶喷雾消毒:对病房内空气、内壁、门窗、物体表面及地面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工具:选用小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喷出的雾粒50微米的占90%以上,喷距:68米,喷幅:1米,流量:250ml/min)。过氧乙酸溶液气溶

9、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5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原则是均匀喷湿而不流水。方法:关闭门窗、先表面后空间、从外向里循序而进,表面及地面以喷湿为度。喷雾完毕,密闭1h,再开窗通风。经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通风后,消毒员方可对仪器进行消毒。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60g/L过氧化氢水溶液,参考用液量: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条执行。二氧化氯溶液气溶胶喷雾消毒:使用药液及浓度:2000mg/L二氧化氯水溶液,参考用液量

10、:空间处理为20ml/m340ml/m3,物体表面及地面为100ml/m2;喷液量及消毒处理方法按上述第条执行。消毒剂亦可选用卫生计生委批准的既适用于气溶胶喷雾消毒又对救护车腐蚀较小的其它高效消毒剂,按消毒剂说明书操作。(2)表面喷雾消毒:喷药量以喷至污染内壁、门窗、表面、地面均匀潮湿为度,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对光滑与粗糙表面进行喷雾,参考用液量范围为100ml/m2,观察表面均匀湿润而无液体流出即可。消毒剂可选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时间不少于60min,充分通风后再用清水冲洗、擦拭和拖擦。 2.擦拭消毒法:(1)应用范围:适用于污染内壁

11、、门窗、物体表面、设备表面及地面等的消毒等。(2)消毒方法:擦拭消毒选用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不遗漏的擦拭,地面进行拖擦,擦拭和拖擦消毒应行两遍;30min后用清水擦拭和拖擦。(3)消毒用具处理:对污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的抹布和墩布,使用后不作回收,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可用有效氯浓度10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min后归入医疗垃圾。(二)医疗器械及其用品的消毒1.使用后的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氧气管、吸痰管、袋等装入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管道、容器等使用后,清洗,然后用5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60min以上消毒或灭菌。2.体温计、血

12、压计袖带、氧气湿化瓶可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3.听诊器、仪器表面、导联线及诊疗箱可用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2遍消毒;不耐腐蚀的仪器表面可用75%乙醇消毒液擦拭2遍消毒。4.监护仪、心电图视屏及除颤仪电极板应以75乙醇擦拭消毒或70%异丙醇溶液擦拭2遍消毒。5.不能采取以上消毒方式的用品(手机、精密仪器等)用透明塑料膜、袋密封,每次更换。其它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三)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消毒对粘稠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处理,用5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如84消毒液用原液)2

13、份加入1份上述污物中;对稀薄的上述污物则按1份消毒液与2份污物的比例进行混合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的则需加等量消毒液。以上消毒处理均需混匀后作用2h,再做下一步处理。同时,对上述污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物体表面则需用10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浸泡、擦拭消毒,作用60min以上。(四)手与皮肤消毒 取适量快速手消毒剂(75%乙醇或70%异丙醇或醇的复合制剂3ml5ml),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洗手方法揉搓至手部干燥。(五)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1.可以重复使用的工作服等纺织品及防护用品,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特殊情况可选用更高浓度)浸泡30min后再送洗衣房高温清洗消毒。

14、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使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30 min后,清洗干燥后备用。亦可用2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使用后的工作鞋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清洗干净并晾干。(六)物体表面消毒可选用2000mg/L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不耐湿、不耐腐蚀物品不使用浸泡法),作用30min后再对易腐蚀的物品用清水进行清洗或擦拭。五、医疗废物的处理为防止医疗废物引起的疾病传播和流行,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遵循以下

15、原则:1.医院应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2.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放置于防渗、防漏、防锐器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有明显的中英文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收集点应设在病区的污染端,利于废物的收集。3.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袋口。不得使用影响密封性能的器具或方法进行封口。4.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

16、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5.医疗废物应每日由专人使用专用转运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及时清运,就近转送到医院医疗废物专门暂存场所,定期集中焚烧。运送工具、暂存场所等需及时清沽,遇污染时及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消毒。6.病原体的培养物、菌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就地灭菌、消毒后再按医疗废物处理。7.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卫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8.对外运的医疗废物必须做好交接工作,并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集中处置单位以及经办人签名

17、。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两年。9.医院内产生的污水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消毒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剌激性。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剌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医用防护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钮扣位于背部。手套: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鞋套: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