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动物实验技术平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894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动物实验技术平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动物实验技术平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动物实验技术平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动物实验技术平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动物实验技术平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动物实验技术平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动物实验技术平台.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95%的实验动物为啮齿类动物,其中90%为小鼠和大鼠。选择小鼠作为实验模型的原因:易于饲养;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背景知识较为清晰、全面;与人类有相同的器官,并发挥相似功能;可作为人类疾病模型;大量自发基因突变品系,;成熟的规模化培育技术。常用近交系(inbred strain):BALB/c白色毛发,红眼C3H杂色,深棕色毛发,毛发末梢有黄色条纹C57B1/6黑色毛发DBA棕色毛发,最老的近交系129,FVB常用于转基因操作常用远交系(outbred strain)ICR

2、白色毛发Black Swiss黑色毛发Swiss Webster白色毛发基因型鉴定小鼠尾尖( 50%),通常无临床症状。2. 病变:引起慢性鼻炎,间质性肺炎。 3. 控制:使用剖腹产及良好的屏障系统。(四) 鼠痘Mouse pox(缺肢畸形ectromelia病毒) 1. 属正黏液病毒属。宿主为小鼠。鼠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具高度传染性及死亡率。传染途径:直接接触和媒介物:如小鼠组织,小鼠血清,转移性小鼠肿瘤。2. 有抵抗力的品系(明显的感染):C57BL/6和C57BL/10;易感染的品系(表现明显临床症状):BALB/c、DBA/2、CBA和C3H。3. 临床症状:可呈现急性、慢性或隐性等型

3、。包括面部水肿、皮下丘疹、脚、面部、耳和尾巴皮肤糜烂,或者是四肢和尾巴坏死腐脱。急性会导致小鼠死亡。4. 控制: (1) 对引进的小鼠和小鼠组织作隔离及检测。 (2) 消除感染的小鼠和组织,以及消除房舍内的污染。 (3) 停止繁殖,怀孕期间子宫内的感染,导致剖腹产可能无法完全避免污染。(五) 乳鼠流行性腹泻(Epidemic Diarrhea of Mice,EDIM)1. EDIM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为双链RNA病毒,其外壳上具有区别于其它轮状病毒的特异性抗原。EDIM病毒对热敏感,pH39条件下稳定,无血凝素,对乙醚、氯仿、脱氧胆酸盐和胰酶有抵抗力。EDIM病毒不能在鸡胚中生长,

4、也不能在体外细胞培养中传代。2. 小鼠是EDIM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小鼠对本病的易感程度随日龄的增长及免疫力的提高而下降,一般15日龄内的小鼠最为易感。C3H对其敏感,而C57BL则具有相对的抵抗力。EDIM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3. EDIM主要高发于第一胎15日龄以内的乳鼠。乳鼠感染后早期腹泻、脱水、消化不良、皮肤皱缩、肩背皮肤上有干燥白色痂皮,有时皮肤发绀,透过腹壁可看到胃内充满白色乳汁,身体粘附黄色稀便。后期粪便变干而阻塞肠道,可能引起直肠嵌塞而死亡。乳鼠可正常吃奶,但因消化不良而积于胃中。症状轻微时25天可自行康复。成年小鼠呈隐性感染并不断向外排毒。4. 预

5、防采用剖腹产技术可建立无EDIM病毒的种子群。饲养室应安装高效空气过滤装置,进入饲养室的垫料、饲料、用具等应彻底消毒。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淘汰整个鼠群,焚烧尸体。饲养室应彻底消毒后重新引种建群。(六)淋巴球性脑膜脉胳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 1. 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属沙状病毒科(Arenaviridae),为单链RNA病毒。2. 病毒会由尿液、唾液及乳汁中排出。被病毒感染的动物所污染的垫及其他的病媒(如寄生虫等)为潜在传染源。3. 小鼠感染多为隐性无症状,发病小鼠出现伴随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脑脊髓膜炎和肝炎。4. 感染LC

6、MV会干扰实验结果:(1) 造成生化物质的污染(肿瘤,细胞系,病毒种株白血病和狂犬病);(2) 造成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下降;(3) 在感染初期诱发天然免疫细胞的活性;(4) 增加其它病原体的感染力。5. 预防:(1) 针对新进无症状动物以及内部具感染风险的动物族群进周期性的血清学监测。(2) 尽量避免过密饲养,给予良好的饲养环境。 (七) 其它小鼠也容易受到其他病毒感染,如K病毒、泰氏脑脊髓炎病毒、小鼠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在健康小鼠体内呈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这些病毒仍会对研究造成影响。一般应做定期血清学ELISA检验或病理学检查。二、霉浆菌性和细菌性疾病 (一) 霉浆菌症(Muri

7、ne mycoplasmosis) 1. 又称慢性鼠类肺炎。为革兰氏阴性菌,在啮齿目常见菌种有Mycoplasma pulmonis。感染大鼠、小鼠。在开架饲养区动物中常见,在SPF屏障系统内饲养动物则可能有非显性感染。单纯感染本病为中高患病率、中低死亡率。2. 感染途径:飞沫传染,子宫内垂直感染。3. 临床症状包含弓背、皮毛粗糙、体重下降、活动力下降等。严重发病时呼吸急促、鼻音明显、歪头、大鼠眼窝外与鼻部周围有红色分泌物使毛色呈微红。4. 唾液腺泪腺病毒、仙台病毒、呼吸道杆菌或巴斯德杆菌等对呼吸道有亲合性的病原体会加重霉浆菌感染的症状。空气中氨浓度过高也可能促使动物发病。室温太高、动物过度拥

8、挤、通风不畅也可能增加发病的几率。5. 预防:控制饲养环境,增加笼盒更换频率;降低饲养密度以降低氨浓度。(二) 葡萄球菌感染(Staphylococcal infection) 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通常存在于鼻咽喉、下消化道,毛发和皮肤上,在开架与屏障系统饲养的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及人类中都有。2. 致病性依宿主状况、卫生状况、皮肤和黏膜有否创伤等不同因素而异。可以引起小鼠皮肤炎及化脓,尤其是裸鼠的皮肤脓疮。在免疫系统完全的品系C57BL/6Bd中可引起脸部脓疮。引起裸鼠眼眶和脸部皮肤脓疮。引起C3H/HeN品系包皮腺(preputial glan

9、d)脓疮。造成年轻有攻击性的公鼠自体阴茎切断(毁损)。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可能会造成宿主免疫反应的改变。4. 控制方式: (1) 改善卫生状况。 (2) 消除可能造成皮肤伤害的设备。 (3) 降低饲养密度。 (4) 减少公鼠交配的母鼠数。 (5) 治疗效果不佳,因定期检查并淘汰感染小鼠。 (三) 链球菌症1. 链球菌(Streptococcus dermatitis)可以引起局部坏死性溃疡性皮肤炎与全身系统性的感染。可以在颈部两耳间,耳下与耳翼处见到溃疡。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及心内膜炎。2. 改进动物环境卫生或使用系统性抗生素疗法,可以避免感染的机会。 (四) 泰瑞氏疾病(Tyzzers

10、disease) 1. 梭状杆菌(Clostridium piliforme)引起。常发生在恶劣环境或免疫缺陷的小鼠中。2. 传染途径为经口传染(芽胞,粪便等)。临床症状为水样下痢、脱水及食欲不振或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3. 预防: (1) 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降低饲养密度。 (2) 食物和垫料用高温高压灭菌锅消毒。 (3) 用0.3 %的次氯酸钠清毒房舍以杀灭芽胞。(五)与纤毛相关的呼吸道杆菌1. 天然的宿主为大鼠、家兔和小鼠。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通常在感染霉浆菌的动物身上被发现。微生物依附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2. 临床症状:无症状或轻度呼吸道症状。肥胖小鼠有时有轻度啰音。(六)沙门氏菌症(Sa

11、lmonellosis) 1. 有2种血清型,常见于小鼠和大鼠(S. typhimurium和S. enteritidis)。属于人畜共同传染病原。2. 感染途径:粪便污染的垫料、食物及饮水,由口摄入感染。 3. 临床症状:哺乳期的小鼠或限制食物和饮水时易导致感染而发病。 4. 预防与控制: (1) 隔离受感染的操作人员,清除受感染的动物,实施剖腹产。 (2) 定期做健康质量监控,维持良好的屏障系统。 三、寄生虫 蛲虫(Pinworms) 1. 可感染大小鼠的蛲虫有三种,大鼠蛲虫(Syphacia Muris),鼠蛲虫(Aspiculuris tetrater)及小鼠蛲虫(Syphacia o

12、bvelata)。后两者在小鼠中常见。2. 蛲虫寄生在盲肠与结肠。轻微感染时无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生长迟缓、下痢、肠套迭和脱肛等现象。3. 控制: (1) 定期的健康监测。 (2) 严格的环境消毒,饲料与垫料充分灭菌。 (3) 定期给药。 (4) 增加换笼次数。 (5) 感染严重时,可将比较珍贵的感染动物实施剖腹产,再隔离饲养。(6) 使用有滤网的笼盖可防止笼间感染。 四、其它疾病 (一) 环尾症(Ring Tail) 1. 一般实验动物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70 %,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当湿度降至40 %以下而温度较高时,易发生环尾症。2. 环尾症出现于大、小鼠,但小鼠较常发生。尾巴

13、出现圆形环状纹,初期呈现水肿,出血,皮肤坏死及脱皮。严重者尾根及尾巴成坏疽病变,留下永久性环形纹。(二) 其它1. 外伤:常发生于同笼的公鼠互相攻击。 2. 脱毛:可在全身各处发生,原因很多。理毛行为、打斗、外伤、过密饲养、内分泌异常等都可能引起脱毛。小鼠饲养记录所有在养小鼠必须建立详细的饲养记录,并准备随机抽查。必须及时更新小鼠饲养的详细、准确记录。详细的小鼠饲养记录将帮助实验动物平台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确认动物实验操作程序是否按照制定的标准程序实施。管理记录:包括房间登记本可以帮助跟踪此房间在养动物种类、动物来源、室温、湿度、换笼时间、饲料级饮用水更好时间、房间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标准操作程

14、序:所有人员都应可在任何时候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完成同样的操作。标准操作程序应放置在饲养间的指定位置,以备实验动物平台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随时查阅。治疗记录:所有在养动物都必须建立治疗记录,包括品系、性别、出生日期、健康状况、用药情况、手术类型、术后护理及其它相关信息。实验动物使用记录:各实验室应建立详细、准确的实验动物使用记录,并及时更新。实验动物使用记录包括品系、性别、出生日期、交配情况、处死时间、处死方式、处死后尸体处理方式、在养期间实验动物健康状况、用药情况、开展实验类型、是否实施手术、手术类型、术后护理及其它相关信息。实验动物安乐死所有实验动物平台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仅可使用以下方式在必要时

15、对实验动物处以安乐死。CO2(推荐使用此种方法。只应使用压缩CO2钢瓶。小鼠小于2周时,因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无法使用此种方法。)过量麻醉剂麻醉后放血麻醉后灌注颈椎脱臼(必须对动物实施麻醉)子宫脱位(必须对动物实施麻醉)断头(必须对动物实施麻醉)小鼠基本生理数据基本数据血液成年小鼠体重血压:收缩压133-160 mmHg雄性20-40克舒张压102-110 mmHg雌性18-35克体积:血浆3.15ml/100g体重体表面积体重(g)2/39104全血5.85ml/100g体重体温36.5-37.7 C心跳310-480bpm饲料摄取量15g/100g体重/天潮气量0.18 (0.09-0.3

16、8)ml 饮水量15ml/100g体重/天每分输出量24 (11-36) ml /min 繁殖每搏输出量1.3-2.0ml/beat性成熟期血浆: pH7.2-7.4雄性28-49天CO221.9mmol/l雌性28-49天呼吸频率163 (60-220)bpm怀孕期19-21天O2消耗量1.69 ml O2/克/小时 (1.63-2.17)假孕10-13天产后易孕期24-48小时内血液学产仔量4-12白细胞8.4 (5.1-11.6) 103/ml出生体重1-1.5克嗜中性粒细胞17.9 (6.7-37.2)%移植4-5天淋巴细胞69 (63-75)%受精交配后2小时单核细胞1.2 (0.7

17、-2.6)%幼鼠睁眼12-14天嗜酸性粒细胞2.1 (0.9-3.8)%幼鼠毛发2-3天嗜碱性粒细胞0.5 (0-1.5)%幼鼠耳朵张开3-4天红细胞8.7 -10.5 108/mm3断奶21天(10-12 g)血色素13.4(12.2-16.2)g/dL交配起始50-60天红细胞比积44 (42-44)%交配期:雄性1年红细胞寿命40-47天雌性6-12个月(6-10胎)血小板600(100-1000) 103/ml血液凝固时间2-10分钟尿液0.5-2.5 ml/天凝血时间55-110秒尿液pH7.3-8.5比重1.058 (1.30-1.070)血尿素氮(BUN)12-30 mg/100

18、ml葡萄糖124-262 mg/dL胃饲量5ml/kg蛋白4-6 g/dL最大单次取血量1.25ml/100g体重肌酐0.3-1 mg/dL推荐采血位点胆红素0.1-0.9 mg/dL上颌窦后眼眶静脉血清白蛋白2.5-4.8 g/dL足底静脉心脏穿刺血清球蛋白0.6隐静脉颈静脉胆固醇26-82 mg/dL尾静脉/动脉断头常见小鼠健康问题实验动物的使用必须遵循“3R”原则,即尽可能使用其它的替代实验手段(Replacement),使用实验动物的数量尽可能地保持最小(Reduction),尽可能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开展研究工作(Refinement)。除了这“3R”原则外,研究人员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实

19、验动物免受不必要的不适和疼痛。研究人员(不仅仅是实验动物平台工作人员)有义务密切关注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保证实验动物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对实验动物进行及时的护理和治疗。这是所有研究人员必须遵循的第四个“R”原则,即责任(Responsibility)。同时,精心护理的实验动物将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包括:更加准确地掌握实验动物的表型,更加明确、准确的实验指标,减小实验误差,及时发现预期之外的表型,并可以使用更少的实验动物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节省科研经费。实验动物安乐死时机的选择如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预期将可能遇到任何的不适,在实验动物研究方案中研究人员应明确对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的时机

20、选择原则。正确选择对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的时机不仅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实验动物承受的不必要的痛苦,同时有利于研究人员获得更好的实验结果,减少科研经费的浪费。在实验动物安乐死时机的选择中,应明确描述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避免使用含糊、笼统、不明确的表述,如“不适”、“垂死”等。脱毛:小鼠在理毛过程中经常会导致脱毛现象,这通常是无害的。但打斗、皮肤疾病等引起的脱毛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打斗:同笼饲养的雄性小鼠有时会发生打斗现象。打斗导致的伤口通常发生在尾根、背部、阴茎、肛门,或足部、肩部。打斗导致的伤口常常伴随流血和结痂。在笼具中放置玩具等可吸引小鼠的注意力,避免打斗现象。打斗现象严重时,

21、应对受伤小鼠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将攻击性强的小鼠(通常没有伤口)移出。一些品系的小鼠,如FVB、BALB/c、SJL攻击性较强。牙齿咬合不正:当小鼠体重增长明显慢于其它同窝出生的小鼠时,应检查该小鼠的门牙是否咬合不正,包括上下门牙是否咬合、下门牙是否过长、上门牙是否弯曲向内生长。对此类小鼠,可用消毒后的剪刀对其门牙定期进行修剪。除为动物模型可能的表型外,偶发性的牙齿咬合不正的小鼠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肿瘤/肿块:肿瘤或肿块可在小鼠身体的任何部分发生。应定期观察小鼠的体态是否平滑、对称。自发性的或外源接种的肿瘤或肿块,其尺寸超过小鼠身体的10%(1cm直径),或出现溃烂时,将影响小鼠的饮食、

22、行动等行为,并影响小鼠的身体状况。在此类情况下,建议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皮肤溃烂:小鼠皮肤溃烂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打斗、抓挠耳标、寄生虫等。当小鼠的皮肤溃烂持续难愈,或皮肤溃烂超过体表面积的10-20%时,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直肠(肛门)脱落:在一些品系的小鼠中常见直肠(肛门)脱落,其原因不明。通常对此类小鼠应定期(每月)观察。当直肠(肛门)脱落部分过大、出现坏死或小鼠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子宫脱落:小鼠生产后,有时会出现子宫脱落现象。应注意区分子宫脱落与直肠(肛门)脱落。子宫脱落通常导致小鼠的极度不适,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小鼠行为:每次打开笼具时,应观察小鼠的行

23、为,特别应注意比较同笼饲养的小鼠之间行为。包括小鼠是否活跃,是否表现出迟钝或昏睡;或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小鼠是否表现出弓背或呼吸困难;是否表现出过度的抓挠等现象。出现上述现象,应对小鼠做进一步细致的观察和检查。贫血:应定期检查小鼠是否患贫血。检查小鼠足底的颜色是检查小鼠是否贫血快速、有效的方法。如小鼠足底呈现苍白或无血色,应进一步检查小鼠是否患有贫血症,并相应补充营养。脱水:脱水的小鼠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眼睛凹陷,面部毛发杂乱,触碰后毛发不能很快恢复正常状态。皮下注射电解质后,一部分脱水小鼠可能会恢复,但大部分情况下,小鼠的状态会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建议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如脱水小鼠

24、的体温过低(触碰有冷的感觉),这些小鼠的健康状况尤其恶劣,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腹泻:腹泻小鼠通常不伴随流质样的粪便,其粪便通常较为湿润。判断小鼠是否腹泻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观察笼具:垫料是否与粪便粘附在一起,或粘附于笼具壁上。同时应观察小鼠肛门附近毛发是否被粪便染色,或粘着粪便。小鼠腹泻通常由传染性病原体引起,应由兽医给予相关治疗。腹泻的小鼠应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脱水现象和/或体重的明显变化。体温过低:当小鼠体温过低(低于36.5C或触碰有冷的感觉)时,应引起重视。严重情况下,小鼠会表现出行动迟缓甚至丧失知觉。如不能对其提供保温措施,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黄疸:小鼠出现黄疸(或皮肤发黄)通常是由

25、于肝脏和/或胆囊功能的异常,或红细胞的不正常破坏引起的。耳朵因毛发覆盖较少,是观察小鼠黄疸较理想的位点。尿道/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或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肿瘤可能会导致白色或带血不正常尿道/阴道分泌物,应提请兽医关注,并予以相关治疗。呼吸异常:如小鼠存在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啰音,通常提示小鼠存在较大健康问题,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行动异常:小鼠的运动性共济失调、转圈或无力通常是严重疾病的前兆或表征。应密切观察小鼠饮食、饮水及体重的变化。眼部疾病:小鼠眼睛浑浊、瞳孔的异常放大或缩小、眼球的外凸或内陷常常是严重疾病的前兆或表征,特别当小鼠有其它异常健康状况表征时,应引起充分重视。角膜的发炎、溃烂,经

26、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头部偏斜:小鼠的头部偏斜(头部持续偏向一侧)由多种可能的因素引起,应密切关注小鼠健康状况。头部偏斜严重时,小鼠将不能站立、行走、饮食、饮水。在此情况下,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异常活跃:小鼠行为的异常活跃由多种可能的因素引起,应密切观察。小鼠行为的异常活跃有时可能暗示神经系统的异常。行动迟缓:如小鼠表现出行动迟缓、昏迷、弓背等症状,通常提示小鼠存在较大健康问题,应及时对其实施相应护理或实施安乐死。麻痹/瘫痪:如小鼠表现出虚弱、无力支撑其体重,但仍可移动其四肢,应密切关注小鼠健康状况。小鼠的麻痹可能最终导致其瘫痪。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小鼠失去运动能力而瘫痪。一部

27、分小鼠可能可以从瘫痪中恢复(如脑脊髓炎模型等),在此情况下,应对小鼠提供特别护理,如保温、更易获得食物、饮水等。小鼠通常不能由病理因素(如癌细胞侵入脊髓)引起的瘫痪中恢复,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瘫痪小鼠如存在极度丧失体重、褥疮或自残行为,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毛发散乱:如小鼠毛发散乱,通常是疾病的前兆或表征。应密切观察小鼠饮食、饮水及体重的变化。颤抖:频繁、严重的颤抖通常是疾病的前兆。应密切观察小鼠饮食、饮水及体重的变化。常见实验动物病原体包括小鼠、大鼠、兔在内的实验动物可能感染一种或多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在多数情况下,实验动物感染病原体并不会导致明显的疾病。但需要强调的是

28、,即便不引起实验动物明显的病理反应,许多病原体将显著影响实验动物正常的生理过程,从而为实验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极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病原体的污染在很多时候可以通过药物处理得到一定的控制,但需要指出的是,许多药物本身对实验动物的生理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了解常见实验动物病原体的种类,建立规范的实验动物饲养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实验动物饲养和操作习惯,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病原体的检测,将为动物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呼吸系统病毒鼠肺炎病毒(Pneumonia virus of mice)鼠肺炎病毒是单链RNA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鼠肺炎病毒在免疫完全的小鼠和大鼠

29、中存活期短,一般不会导致明显的病理现象。免疫缺陷的小鼠感染鼠肺炎病毒后将导致慢性肺炎,并导致免疫缺陷小鼠的死亡。不同品系小鼠对鼠肺炎病毒的免疫反应有明显的区别。虽然正常小鼠感染鼠肺炎病毒一般不会导致肺炎的发生,鼠肺炎病毒的感染可能改变肺部的结构和小鼠的免疫反应,将严重影响肺和免疫学的研究。仙台病毒(Sendai virus)仙台病毒是小鼠和大鼠最常见和重要的病毒之一。仙台病毒是单链RNA病毒。仙台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幼鼠断乳后易感染仙台病毒,129/J和DBA小鼠易感染仙台病毒,而SJL/J和C57BL/6J小鼠不易感染仙台病毒,大鼠中,LEW和Brown Norwa

30、y (BN)大鼠比F344大鼠更易感染仙台病毒。感染仙台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生气管啰音、怀孕期延长、生长减慢和幼鼠的死亡。感染仙台病毒导致末端肺泡内炎症反应和间质性肺炎。感染仙台病毒对动物实验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包括影响小鼠胚胎发育,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免疫系统细胞的功能,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以及肺的功能等。细菌肺支原体(Mycoplasma pulmonis)肺支原体是感染小鼠和大鼠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并导致鼠呼吸系统支原体病(Murine respiration mycoplasmosis, MRM)。肺支原体极易在动物房内流行。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主要通过飞沫和子宫内

31、垂直传播。肺支原体易感染鼻咽部和中耳,特别是远端气道呼吸道上皮的腔面。动物通常表现出呼吸困难、体重减轻、弓背、无活力等症状。肺支原体感染模型是较好的研究呼吸道支原体宿主反应的模型,但一般情况下实验动物感染肺支原体将严重影响动物生存质量,及多种实验系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方面的工作。C57BL品系较不易感染肺支原体。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在自然界中分布 广泛,常生活在正常人的鼻腔中,多数不致病或致病力很弱,少数致病力较强,其能否致病与荚膜有密切关系。人来源的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小鼠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肺炎链球

32、菌主要引起肺炎以及气管炎、中耳炎、胸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小鼠表现为呼吸困难、打喷嚏、食欲不振、弓背等症状。克雷白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克雷白氏肺炎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于小鼠、大鼠及其它啮齿类动物的肠道中。克雷白氏肺炎菌易传播,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因其它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克雷白氏肺炎菌往往成为主要的细菌类病原体。克雷白氏肺炎菌主要通过排泄物和飞沫传播。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打喷嚏、子宫颈淋巴结炎症、食欲不振、弓背、毛发散乱。纤毛杆菌(Cilia associated respiration (CAR) bacillus)纤毛杆菌是一种革

33、兰氏阴性菌,主要感染大鼠,但也可感染小鼠和兔,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纤毛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与肺支原体感染较为相似,包括弓背、呼吸困难。除此之外,纤毛杆菌感染还会引起细支气管扩张、肺部脓肿以及肺不张。真菌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卡氏肺孢子虫仅对免疫缺陷的小鼠和大鼠表现出致病性,主要通过吸入孢子进行传染。不同品系对卡氏肺孢子虫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发病的免疫缺陷小鼠和大鼠表现为消瘦、呼吸困难、毛发散乱、身体发紫,并将导致动物死亡。死亡动物的肺呈现肿大、有弹性、发黑。消化系统病毒1型小鼠细小病毒(Mouse Parvovirus type 1, MPV-1)1型小鼠细小病

34、毒是一种单链DNA病毒,在动物设施内极为常见,主要影响快速增殖的细胞。1型小鼠细小病毒主要通过排泄物(尿液、粪便)传播,也可能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并在包括胰腺、小肠、淋巴器官、肝脏等在内多种器官内扩增。1型小鼠细小病毒感染的小鼠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在免疫缺陷的小鼠中更易传播。1型小鼠细小病毒影响T细胞的功能,从而极大影响肿瘤生物学和其它异体移植实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小鼠轮状病毒(Rotavirus)小鼠轮状病毒是一种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us)的双链RNA病毒。小鼠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灰尘、垫料及与患病小鼠的直接接触传播。小鼠轮状病毒通常影响肠上皮细胞,但对肠隐窝细胞影响不大。

35、新生至两周龄的小鼠更易感染小鼠轮状病毒,SCID小鼠更易感染小鼠轮状病毒,感染了小鼠轮状病毒的小鼠更易感染其它的病原体。通常只有两周龄前感染小鼠轮状病毒的小鼠才表现出明显的腹泻等症状。感染小鼠轮状病毒极大程度上影响肠道功能,从而影响多种,尤其是有关营养、代谢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可信度。3型呼肠病毒(Reovirus type 3)3型呼肠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3型呼肠病毒是呼肠孤病毒中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病毒,主要来源于注射细胞等时携带的污染物。感染3型呼肠病毒通常没有明显的表征,但可能导致膀胱肥大、肝细胞坏死等。常被用来建立肝炎、胰腺炎等的小鼠模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在野生小鼠中常见,常发现于下颚唾液腺中,并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并可能垂直传播。巨细胞病毒除了感染唾液腺外,还可以感染肾脏、前列腺、胰腺、睾丸、心脏、肝脏、肺、脾脏、大脑皮层、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