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2956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6例服毒自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痊愈49例,5例留有肢体及语言障碍,死亡2例。结论 及时准确地观察分析患者心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服毒自杀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再次服毒的概率。【关键词】服毒自杀;心理分析;护理研究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有数据表明,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立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口服药物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

2、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1 。我院2007年5月2010年10月共救治服毒自杀病人56例,通过对自杀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解除了自杀患者的心理危机,使其配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救治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其中男子21例,女35例;年龄1662岁;口服安定片中毒者26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者10例,酗酒中毒者14例,口服高锰酸钾中毒者1例,药物不明原因中毒者5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1例,高中以上35例;56例患者中有8例是第2次服毒自杀,有2例是第3次服毒自杀。1.2方法对56例患者救治后心理表现分析,

3、通过对56例患者救治后心理反应的观察,我们将患者典型的心理表现分为4类:即紧张、消极沉闷、烦躁易怒、正常,并进行分析。56例患者救治后各类心理表现及其分布见表现1表一 患者救治后各类心理表现例数及其分析 紧张 消极沉闷 烦躁易怒 正常性别 男 9 7 3 2 女 20 4 10 1年龄(岁) 1926 20 2 9 3 30 9 9 4 0职业 工人 4 2 5 1 干部 4 5 2 0 学生 13 3 2 0 个体职业 8 1 4 2 文化程度 小学 5 0 5 1 初中 3 2 4 2 高中 7 6 3 0 大学 14 3 1 0总数 29 11 13 3 求从表1中可以看出,服毒自杀救治

4、后患者心理表现紧张29例,以女性多见,占69%,患者主要表现为双眼直视、恐惧、害怕寂寞、求助心理强。这类病人愿意与医护人员接近,交谈中能吐露内心活动。但对日后生活顾虑重重,不能安静修养,思想极为矛盾。消极沉闷者11例,其中30岁以上占82%,男性占64%,且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患者主要表现为无语、表情淡漠、拒绝探视、情绪消沉。抢救苏醒后双目紧闭,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和询问置之不理,不愿承认服毒自杀这一事实,并坚决要求立即出院。烦躁易怒者13例,青年女性占77%,初中以下文化占69%,患者素养较差,主要表现为满脸怒气、心绪不安、歇斯底里、苦恼喊叫不听劝阻、情绪激动,有的表现为精神异常症状。情绪稳定自如

5、者3例。均为1629岁的年轻人,男性占67%,个体职业占67%。患者表现为无所谓,对抢救治疗也好似游戏一般,一觉醒来,谈笑自如,对生与死无界限之分。2.急救措施2.1 给予病人心理护理 自杀病人都是在家属的强制下来本院就诊的,病人对洗胃存有恐拒心理和抗拒心理,护理人员以亲切柔和的语言,接待病人,避免刺激性的语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经多方解释,开导,向病人科学交代洗胃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紧张不安的心理,激起病人求生的欲望,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病人很好地与医务人员配合,使插管和洗胃能顺利进行,这样可以争取抢救时间,减少毒物的吸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因此心理护理是成功进行抢救的主要措施

6、之一。2.2洗胃的具体方法 体位:让病人下颌贴近胸部,头向前伸。若头向上抑,易插入气管。取头低脚高位,使毒物集中在胃底,这样毒物不易排入肠腔。对于清醒、合作的病人嘱张口胃管插入4555cm,见胃液或胃内容物流出,或把胃管放入水中无气泡,病人无紫绀、无呛咳现象,说明插管成功。然后进行洗胃,如此反复进行清洗,直至洗净为止2。中毒深的病人,牙关紧闭、舌后坠,应用开口器、舌钳。插管时左手托住病人下颌,将洗胃管插入病人的咽部,再托起其头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胃壁易于沿咽后壁向下插入胃内。用上述体位和方法,在56例病人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对大量食物堵塞食管的病人,应先刺激呕吐,用胃

7、管在咽部来回抽动,使胃内容物排尽,再插管到胃内清洗。2.3密切观察和急救护理 病人来到急诊室,迅速抬入抢救室,立即洗胃(减少毒物再吸收),并建立静脉通道(促进排泄),根据病情需要可建立两组静脉通道。病情危重者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人的缺氧程度分轻、中、重度。轻度缺氧者氧流量为12L/min,中度缺氧者04L/iin重度缺氧者46L/min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面色呼吸、脉搏、血压、口唇有无紫绀等,病人反应情况,四肢是否温暖,以及排出物颜色、氐味;2.4屶发痃的防治 2.4.1窒息及吸入肺炎 在洗胃过程中,由于病人不合作,家属的强迫按压,加上体位未取好,呕吐物及分泌物容易进入气管,引

8、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预防的方法嘱道病人平卧或斜坡卧位,头偏向一侧,禁止头后仰4。2.4.2胃出血 洗胃可导致咽部粘膜损伤水肿、出血勊胃出血,常由于拔管及反复的机械刺激,不合作病人反复拔出后强行插管,加之毒物对粘膜的化学刺激勊应激反应等所致。预防措施:对清醒病人应取得合作,操作时必须轻柔,严禁粗暴。吸出时负压适度,当抽吸受阻时,应适度调整胃深度和转动胃管。2.4.3洗过程中的观察 实践证明洗胃可导致寒战,常因胃液跇冷,灌入抽出跇程中吸收帶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在洗胃过程中洗胃液溅湿衣服或环境温度过低,而又未叹病人进行暖所致。预防措施:洗胃液温度控制在2538之间过冷可刺激胃蠕动,促进毒排入肠道,不利

9、于彻底洗胃,反之水温过高,因使胃粘膜扩张,加速毒物的吨收。密切覂察颜上腹是否饱胀并严格记录出入洗胃量,在未抂灌入液完全抽出之前,不应继续灌入,每次灌入300400ml为宜。洗胃时应意保暖,及时更换已湿衣服或被子。3.护理3.1意识不清醒期的急救及护理该期护理重点是做好患者的重症监护,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口腔卫生和瞳孔变化,及时给患者翻身,及时吸痰,记录24h尿量,看护好患者双手,防止患者因无意识躁动而拔管拔针,防止电解质紂乱及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6。3.2意识清醒期的护理根据对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病人心理分析的特点,弪化重症护理,整体护理的同旦,加强了对患者皀心理干预

10、及辅导。服毒自杀病人多处于狭媄的心理状态,心理变化复杂,毒性发作时多有后悔的心理,但就诊时又爱面子,有羞辱感,在抢救中故意不和医护配合,插胃管不合作,甚至故意拔出肃管,使沕胃无法进行,因此拖延时间,往往失去抢救的良机,为使病人合作,我们对该类病人从不流露厌烦鄙视的情绪,认真开导,以真挚同情鼓励的话语去感化温暖他(她)。(例:我们知道您很勇敢,我们都很喜欢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您的配合洗胃才能成功,我们才能够共同抵抗死亡,请你坚持配合几分钟很快就好),使之认识到轻生不值得也不应该,使之配合7。3.3服毒病人脱险后的心理护理服毒病人大多经抢救脱险后,心理行为转化慢,有较强的自卑感和极度的厌世心

11、理,常表现出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我们根据各类患者服毒自杀的不同心理状态,分析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3.3.1 对情绪紧张的患者的护理 对情绪紧传的患者我们尽劓排除他们的顾虑,主动与患者交谈,掌握交谈技巧,用安慰性的语言,使患者感知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热情和爱护、通过护患交谈,给予诚恳的帮助,可以使病人知错、知后果、知醒悟。3.3.2对心理失望、失落、悲观、消极沉闷璄患者的护理对心理失望、失落、悲观、沈极沉闷的患者。我们在护理操作中努力做到轻柔,语调委婉平和、态度亲切可人,给病人以温暖,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心。不能用责备和埋怨的语言刺激患者,不能对悡者的急格、行为及人格特点

12、作总结和评价,否刑会加重患者的逆反心理,对抗并不配合治疗。病室环境要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对探视人员要事先交待病人的思想动态及内心活动,争取患者家属的去持和理解,并嘱咐家属对其进行社会认可,积极开展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的中心目标是增加家庭成员对自杀行为意义的理解,提高家庭的运转功能。和睦的家庭环境会舒缓患者的压力,释放心中的苦闷和忧伤,使患者从悲观抑郁、沉默寡言、不原与人交往身自尊心强、珍爱生命、珍惜家庭方面转变,使其因失衡而走向极端的心理性的角度回归,使患者的人格、认知、思想行为、感情等心理构成元素身健康方面发展8。3.3.2.1对就业、升学失望服毒者的护理 对就业、升学失望服毒者此类患

13、者多自卑、抑郁,由于他们还没经受生活的各种磨练,社会经验少,适应能力差,应着重增强其生活的信心,鼓劲患者要自强自尊,决不能用轻生来毁掉自己,要重新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3.3.2.2因家庭纠纷或被动离婚而服毒者的护理因家庭纠纷或被动离婚而服毒者多因夫妻不和,相互不信任,或在经济问题被动离婚者的男性情绪更强烈,一开始,就可能产生怨恨,接着是持持的冷漠或深深地痛苦。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和性格特征,进行耐心解释,并因势利导,解开思想包袱。同时积极对家属或陪护做好工作,使其关心体贴患者,消除误会隔阖。3.3.2.3对患慢性病或因年老被儿女厌弃而服毒者的护理对患慢性病或因年老被儿女厌弃而服毒轻生者对此类患者

14、我们常给其加倍的关心和体贴。解除患者的痛苦,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丢掉厌弃心理,给患者以谅解、体贴和温暖,让患者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消除患者猜疑等不良情绪。3.3.3对烦躁易怒的患者的护理对烦躁易怒的患者,我们根据病人情绪外露,性格暴躁的特点。在护理上,重视用耐心和忍让的态度感化病人,既关心病人病情发展及生活需求,又不迁就病人,在与病人交谈中可以不回避敏感问题。让其逐渐承认事情的原委。3.3.4对那些把自杀当儿戏的病人的护理对那些把自杀当儿戏的病人,在护理上掌握一条原则,态度保持严肃,对一些企图用死亡威胁他人的病人,均将病人的危险心理如实地告诉家属,讲清利害关系9。4自杀

15、病人的心理分析精神障碍导致的自杀是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都有可能导致自杀。人格障碍:特别是具有情绪不稳定性者。由于对社会适应不良而容易导致焦虑,愤慨,恐惧等情绪体验。如果这些人体再伴有抑郁等情绪体验,就有可能导致自杀的发生。在精神障碍导致的自杀中,亦不可忽视社会心理学因素及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而往往是疾病与环境因素共同的综合性作用导致病人自杀。社会心理或环境因素或生活事件主要包括家庭关系破裂,离婚,失恋,人际关系紧张或冲突,惊吓,家庭不和等等。本文仅从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几个流派解释,在心理学方面探究自杀的原因10。4.1精神分析解释弗洛伊德(Freud19

16、20,1990)认为自杀是一种想杀掉已失去的心爱之物的被压抑的愿望,是一种报复行动。亨定(Hedin,1992)确认了许多种能够引起自杀的精神分析过程,包括要与失去的心爱物重聚或使之重生的信念,自我惩罚以及赎罪的信念11。心理动力学理论在Freud看来,自杀是一种主要来自个体无意识层的原发性内部冲突所致。对以前是爱恋着的,现在痛恨着的客体的强烈的、攻击性意向的内向投射(introjections),使个体感到对自己愤怒和敌意,其结果就是抑郁,继而自杀。精神分析学者Karl Menninger在“人的自我对抗(man against himself)”一书中构想自杀是一种反射性谋杀,自杀者将对别

17、人的愤怒向自我转化或把自杀当作一种自我惩罚的手段。他还描述了一种自我死亡本能(self-directed death instinct,与Freud的死亡本能类似),提出自杀者的敌意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杀人的愿望,被杀的愿望和死的愿望。杀死自我理论由荣格心理学家戴维罗森1993年提出。依据荣格的理论,自我是意识的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情结,其原型核心为自性。人的自性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杀死自我,不断地与自性靠近的过程。罗森认为在一生之中人至少有三次机会去体验这种象征性的杀死自我和新生。其中他尤其看重早年。Margaret Mahler等认为人们在两岁的时候就有了自我意识,此后自我就认同于内在的

18、父母和外在的社会标准。明智的父母会给子女很多的支持和赞赏,以使他们更多地成为自己,这部分就成了积极的自我,反之成为消极的自我。到了青春期,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都经历巨大的变化,必然要求杀死占支配地位的代表父母声音的自我,这是不可逾越的人生阶段,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纽伊曼说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般来说,一个不能象征性地杀死父母的好孩子,在其以后的生活中,将以牺牲自己的独立性或是类似的危险作为高昂的代价。”青少年的自我非常脆弱,任何一点强烈的挫折都有可能导致非常强烈的情绪,杀死消极自我的冲动就可能被误读为杀死自己的身体,产生实际的自杀行为12。自杀不过是杀死自我的误用,而人的心性发展

19、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杀死自我、不断趋近自性的过程,这与中国的禅宗与庄子的“吾丧我”有相通之处。另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自杀者从小就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敌意和愤怒,形成强烈的自卑感和依赖个性。这种人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企图通过自杀求得精神上的再生和重新构造自我。显然这类假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13。4.2认知解释许多企图自杀者在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都有缺陷,即使与那些没有自杀的抑郁患者相比也是如此。这些缺陷使得这类人难以有效地应对压力情境,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无效的应对策略,包括自杀。拉德(Rudd,2000)根据贝克的情绪障碍模型和他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一个更为详尽的

20、关于自杀的认知模型。他认为,自杀潜在的认知三元素的成分中: 自身因素即认为自己是无价值的、令人讨厌的、无能的以及无助的;他人因素即认为别人对自己是排斥的、责备的以及苛刻的;将来因素即认为将来是无望的。关键的假设是完美主义(“如果我是完美的,人们就会接受我”),其相应的行为包括对人际关系的克制及完美主义。抑郁者的情绪主要以悲伤为主,而自杀者则会体验到一系列的情绪,如悲伤、罪恶感以及愤怒等。他们思考集中于报复,但这不会直接导致自杀;只有当出现自杀的念以及有关的情廪的同时伴有较高瘄生理唤醒水平与兴奋时,才会导致自杀:缺乏唤醒的抑郁患者没有实图自杀的的动机。自杀的几率也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自

21、杀的几率比较低,但是也有一些率较高的情况散布其间。当各种危险因素聚集在一块时,自杀的可能性最大,这些因素主要有情境压力、消极勾式被激活、情绪紊乱以及应对技巧不成熟等14。逃避自我理论此理论最早由Baechler1975年提出,后经Baumeister1990年善。逃避理论认为叨有环环相扣地经历以下六个阶榵,自杀才会发生:最近某个事件状况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和怇准。可能是因为期望高得不切实际或者是确实出现了严重问题、重大挫折,也有可能者均有。不恰当地往内归因。将对事物的消极评价转换成了对自己的责备,认为自姱有某种稳定的、不好的特点,会使以后遇到更多的麻烦。觉得自己没能力、不受人喜椢、有罪等等,也就是

22、开始出现自卑和低自尊。 由此产生消极情绪,即因自己达不到自己的标准而抑郁。认知降佌。为了驱除抑郁或焦虑,人们对自己或自己的行为只从具体的短期的角带来看待(只注意眼前的活动和感觉,只考虑近期目标,计意义的维度从感知和思考领域中消失。比如降低对身份的意识就可以减少负罪感。当降低认知策略也不能抵挡恶劣的情绪和观念时,长期的认知降低带来的丧失意义、不分对错、易于冲动等特点,就会使死亡在当下成为逃避恶劣情绪和痛苦的自我意识的手段15。4.3行为主义解释学习理论主要在美国形成的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学派,发展了自杀的社会学习模式。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虽然社会结构、无意识冲动和神经化学物质切实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感

23、觉和行为表达方式,但行为是有动机的,没有证据表明象自杀这样复杂的行为只是由遗传所决定的,因此不应用学习理论就不可能充分理解自杀行为。确嬞有一些支持学习理论的证据,例如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关系密切的朋友有过自杀行为,个体自杀的可能性就大;电影、电视,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杀行为亦有人模仿。医师的高自杀率可以解为医师经常接触病人,了解各种有效的自杀方法,而以此作为自身摆脱苦恼的途径。4.4人本主义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生活应觥是有意义的,个体能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相反,臢杀者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其生活变得没有意义。5讨论根据其不同特点进行心理调节,逐渐放下心理重谟。使之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24、治疗,争取早日康复。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搞好心理护理的关键,关心体贴病人,取得信任,协调护患关系,交流感情,尽可能的满足患者需要。服毒病人大都是自卑感极强,被人看不起,在接触病人时应做到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热情关怀与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理解病人的心情,帮助病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争取家属配合护士起着催化的作用,纵横联系,疏通、消除病人的消极心理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家属是病人的亲人,在病人治疗过程中,能否配合治疗及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服毒后病人都很沉默,情绪低落,很需要家属的同情、理解和关心。家庭和睦、尊老爱幼能彻底

25、根冶患者的创伤。6结果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自杀者,通过心理疏导及改善家庭环境,增加家庭和社会支持力量,可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本组56例患者通过我们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和进行耐心细致地身心护理,以及家人的密切配合,除了3例因服毒时间长和毒性太大而延误治疗死亡外,其余53例均抢救成功,并无再次轻生念头。7结论自杀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尤以农村女性为主。因此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农药、安眠药、灭鼠药、等药物的管理;在普通人群中开展心理卫生咨询教育,为其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和预防服务。其次,对服毒病毒人,首先要理解,同情,鼓励他们,积极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感受环境。以精湛的

26、技术,优质的服务真诚取得他们的信任,使其自觉接受抢救和治疗。这类病人多因不良社会或家庭环境因素造成。对他们的叙述要耐心倾听,并为其保密,多方位做好病人工作,总之,重视并做好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观察及护理,不仅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而且通过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成为一名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人。熟悉不同轻生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有重大意义。致 谢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

27、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本论文是在导师程春炤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程春炤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 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程春炤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

28、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顽时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程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其次,要感谢帮我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朗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一些资料。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意和谢忱。 感谢我的同学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向我的瀶亲、母亲、爱人、儿子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瘄心情万分激动。

29、参考文献1爱珍;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13卷第24期2陈维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83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164肖奇明急诊医学M长沙:中剗大学出版社,2000:1065李文莉;153例中毒病人洗胃护理嚄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1999年06期6戴梅;服毒自杀病人救治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5年02期7李丽娟;服毒自杀病人洗胃抢救时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8年07期8张远萍,徐晓燕;一例自服过氧乙酸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7期9萧璟芳

30、;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几点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10韩颖;青少年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年15卷第17期11陈学梅,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年32卷第15期12周翠英;抢救50例急性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08卷14期13吴冬梅;服毒自杀病人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14秦枫;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的探讨与体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15莫丽玲,张伟,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及认知行为治疗J精神医学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