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版小学五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029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版小学五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未来版小学五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未来版小学五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未来版小学五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未来版小学五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未来版小学五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版小学五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未来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课 题5、我们的“母亲河”教学目标 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 河”。 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 热爱祖国山河。教 学重 点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教 学难 点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教 学资 源中国地形图,中国水系图,长江、黄河流域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方 法在教师地指导下共同学习拓 展延 伸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 热爱祖国山河。板书设计5、我们的“母亲河” 1

2、、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 2、 ( )和( )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 3、黄河发源于我国( )省中部,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从山东注入( ), 全长约( )千米,是我国第( )长河。 4、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发出(“ ”)的号召,在黄河中上游( ), 防止( );在下游加高加固( ),防止( )。 5、黄河下游形成的“ ”是黄河汛期的一大隐患。使黄河再现生机和活力的工程 是(“ ”)。 6、长江发源于( )西部,最后注入( )。长江流经( )个省级行政 区,全长约( )千米,是我国第( )大河。 7、长江沿岸著名的大城市有( )、 ( )、 ( )和上海市。课 后反

3、思如何保护和治理我们家乡的河流呢?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中国河流分布图 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 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黄河流域图。找一找,黄河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 区?说一说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按照黄河流经的顺序)。 阅读教材第26页至27页,讲一讲黄河流经的地方什么样?“母亲河”给予了我们什么? 为什么说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呢? 黄河从青藏高原流出,流经内蒙古大草原,流经黄土高原,流经华北大平原,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横贯中国北

4、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其中黄河下游还是我国的粮、棉基地。黄河流域还有石油、化工、煤炭等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分组探究黄河泛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探究后指名说一 说,师生评议总结: 现存问题: “地上悬河”现象及危险;黄河断流现象及危险。 解决办法:南水北调工程。 三、用同样的办法了解长江。 四、总结复习,完成练习。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 2、 ( )和( )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 3、黄河发源于我国( )省中部,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从山东注入( ), 全长约( )千米,是我国第( )长河。 4、新中

5、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发出(“ ”)的号召,在黄河中上游( ), 防止( );在下游加高加固( ),防止( )。 5、黄河下游形成的“ ”是黄河汛期的一大隐患。使黄河再现生机和活力的工程 是(“ ”)。 6、长江发源于( )西部,最后注入( )。长江流经( )个省级行政 区,全长约( )千米,是我国第( )大河。 7、长江沿岸著名的大城市有( )、 ( )、 ( )和上海市。 8、长江流域出现了很多问题,源头的( )正在退缩,上游的( )遭到破坏,人 们把长江当成天然的( ),导致长江严重的垃圾污染。审阅意见审阅人 第( )页 总第( )课时课 题6、祖国名山知多少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

6、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 学重 点 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教 学难 点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 学资 源搜集祖国名山大川I的图片,文字或其他相关信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 学方 法搜集、查阅拓 展延 伸与大量的文学作品与名山印证。板书设计6、祖国名山知多少(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 ),位于( )省, 西岳( ),位于( )省,南岳( )山,位于( )省,北岳( )位于( ) 省,中岳( ),位于( )省。 (2)东岳泰山被尊为“ ”,孔子有“

7、 ”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 ” 的佳句。 (3)华山有“ ”的说法。黄山有“ ”。( )山瀑布有“疑 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课 后反 思查找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咏山的诗文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一、谈话引入新课 我国不仅有世界著名的长江和黄河,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名山。在这些名山中,有的山势挺拔,气势雄伟;有的重岩叠翠,悬峭俊秀,有的流泉飞瀑,云雾缭绕。你知道这些名山吗?二、说一说祖国名山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泰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3、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汇报。4、出

8、示课件,完成练习: (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 ),位于( )省,西岳( ),位于( )省,南岳( )山,位于( )省,北岳( )位于( ) 省,中岳( ),位于( )省。 (2)东岳泰山被尊为“ ”,孔子有“ ”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 ”的佳句。 (3)华山有“ ”的说法。黄山有“ ”。( )山瀑布有“疑 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三、发表会“我爱祖国山河水” 提问: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确定表达方式;分组;小组自主探究;各小组依次发表小组的研究成果。 四、课外拓展 汇编名山之最;访谈家乡名山莲花山。 审阅意见审阅人 第( )页 总第( )课时课 题7、走上黄

9、土高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 学重 点让学生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 学难 点让学生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 活方式。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 学资 源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幻灯片。 2、中国政区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 学方 法查阅资料,相互学习拓 展延 伸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板书

10、设计7、走上黄土高坡反映西部地区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词语:黄土高坡、大风、四季风、 西北风、东南风、窑洞、牛、黄河。“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 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1)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课 后反 思了解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 一、走上黄土高坡 1、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2、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黄

11、土高坡”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 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板书歌词中反映西部地区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词语:黄土高坡、大风、四季风、 西北风、东南风、窑洞、牛、黄河。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上黄土高原,看个究竟。 3、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 说明:图中区就是黄土高原,人们又称黄土高坡。 看看黄土高原在我国什么地方? 黄土高原上有哪些地名是你曾经听说过或去过的?(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 4、小结: “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5、质疑

12、: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探讨交流。 阅读“资料卡”。 教师图示讲解:高原西部为贺兰山、东部位太行山、南部为秦岭,只有北部与内蒙古高原相连,且高原北部为沙漠和戈壁,这里常年盛行西北风,沙子和黄土就随风而至。 经过上百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黄土高原一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6、黄土高原什么样? 联系生活经验:谁去过或在电视中、图片中见过黄土高原?说一说黄土高原什么样?师生语言描述。 播放黄土高原图片。 提问:黄土高原为什么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 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提出问题: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人们是怎么生产和生活的呢? 2、阅读教材第38页至40

13、页图文。 3、说一说,人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梯田、挖窑 洞、打井、穿老羊皮袄、戴羊肚毛巾,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1)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 (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4、小结。 三、课外拓展 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审阅意见审阅人 第( )页 总第( )课时课 题8、登上世界屋脊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 学重 点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

14、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教 学难 点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教 学资 源1、青藏高原环境和藏民生活短片和幻灯。 2、中国地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方 法查阅资料,相互学习拓 展延 伸怎样去理解藏民的生活方式板书设计8、登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境内相当于我 国领土总面积i4,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总面积约250平方米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生产方面: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一一青稞。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

15、哈达)课 后反 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个现象展开学习,既认识了环境与生活的关系,有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水。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指导学生识图 出示:中国地形图。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青藏高原 观察比较: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观察:教材第41页地图。 观察青藏高原范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2、小结:在我国的西南部优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一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境内。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50平方米,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i4,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

16、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二、登上“世界屋脊”一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 1、提出问题:这么高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登上“世界屋脊”,看个究竟。 2、播放:青藏高原自然风光的幻灯片。 3、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4、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 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5、小结:这里有神秘的雪山,圣洁的水,碧蓝的天,灿烂的阳光和未受污染的耕地、大气和草原,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块“净土”。 三、登上“世界屋脊”一一领略青藏高原气候 1、提出问题: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

17、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阅读教材第43页,教师讲解。 说明:地势越高的地方,气候就寒冷,海拔每上升l000米,温度就降低6摄氏度, 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征。牦牛和青稞是适应这种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空气稀薄、曰照强。 说明: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所以这里又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 看教材第43页“布达拉宫”图,讲解“日光城”。 四、走近藏民的生活 1、提出问题:在青藏高原这样特殊的环境下,你知道藏民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吗? 了解一些有关藏民生活的情况吗? 2、阅读教材第44页至第45页图文。 3、说一说:藏族人民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生产方面

18、: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一一青稞。 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哈达)。 五、课外拓展 自主探究藏民的独特风俗。审阅意见审阅人 第( )页 总第( )课时课 题9、走进东北黑土地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 学重 点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教 学难 点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教 学资 源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图片。2、中国

19、地下图3、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物产。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方 法查阅资料,相互学习拓 展延 伸如果你想去东北,应该做些哪些准备板书设计9、走进东北黑土地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林海风光衣:厚厚的棉衣、羽绒服、雪地靴、棉帽、棉手套,“全副武装”,捂得严严实实。食:吃易于储存的萝卜、大白菜、马铃薯等蔬菜,还可以腌渍酸菜;现在通过建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还可以通过火车从南方运送新鲜的时令蔬菜;吃冰糖葫芦。 住:住火炕;城市有暖气。 行:除了乘车,还有狗(马)拉雪橇。 玩:冰雕、雪雕、滑雪、滑冰、打冰猴、堆雪人等游戏课 后反 思如果你想去东北

20、,应该做些哪些准备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 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

21、呢?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东北林海”。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播放:东北林海风光。 3、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说明:树种与气候的关系。 4、森林宝库。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1、提出问题:你去过东北吗?那里有多冷?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是怎样适应这种 气候生活的? 2、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 (通过衣、食、住、行和娱乐等文化活动方面说明东北人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衣:厚厚的棉衣、羽绒服、雪地靴、棉帽、棉手套,“全副武装”,捂得严严实实。 食:吃易于储存的萝卜、大白菜、马铃薯等蔬菜,还可以腌渍酸菜

22、;现在通过建温 室,生产反季节蔬菜;还可以通过火车从南方运送新鲜的时令蔬菜;吃冰糖葫芦。 住:住火炕;城市有暖气。 行:除了乘车,还有狗(马)拉雪橇。 玩:冰雕、雪雕、滑雪、滑冰、打冰猴、堆雪人等游戏。 3、如果你不是东北人,冬季要去东北,应该做哪些准备?(多穿衣,注意保暖。) 审阅意见审阅人 第( )页 总第( )课时课 题10、享受热带风光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 学重 点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热带地区人们的

23、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教 学难 点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教 学资 源1、海南或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短片或幻灯。 2、中国地区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方 法查阅资料,相互学习拓 展延 伸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板书设计10、享受热带风光海南之旅:去过的季节;对气温的感受;对阳光的感受;对四季常青的椰林的感受;一年种植三季水稻;人们戴斗笠劳动水果课 后反 思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此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一、享受热带

24、风光 1、阅读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图文。 2、播放:反映海南或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短片。 3、联系实际:有同学去过海南或西双版纳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交流内容 海南之旅:去过的季节;对气温的感受;对阳光的感受;对四季常青的椰林的感受; 有哪些热带水果?口感和家乡的水果有什么不同? 西双版纳之旅: 描述热带雨林景观特点;热带动植物与东北(或自己家乡)的区别。 二、识图 1、出示:中国政区图。 找一找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找到北回归线,看看北回归线以南还有哪些地区? 2、讲解:热带的范围及形成原因。 三、探究环境与人生活的关系 提出问题:你在热带地区发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5、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是这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什么有关系? 交流讨论:发表白己的见闻,并分析上述问题。(如,一年种植三季水稻;人们戴斗笠劳动等。) 小结。 四、小组学习探究祖国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 引言:我国领土辽阔,地区差异很大,除了我们已经了解过的四个地区外。你还想知道我国其他哪些地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呢?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区,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吧! 1、交流讨论。 2、分学习小组,选出要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渠道。 3、分配任务,落实责任。 4、小组成员分头搜集信息。 5、小组内交流分享,

26、加工整理信息、整理学习汇报材料。 7、交流发表会。8、小组活动评价(自评、组员互评和其他小组评价结合)。审阅意见审阅人 第( )页 总第( )课时课 题11、大家庭里的成员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根据服饰初步认知部分民族特征。 3、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4、渗透各族人民应该互相尊重的思想。教 学重 点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教 学难 点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教 学资 源搜集有关图片、数据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方 法搜集、调查、互动拓 展延 伸学唱民族歌板书设计11、大家庭里的成员一、

27、我国民族二、我们家乡的少数民族课 后反 思学唱民族歌,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了解和学习有关民族文化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一、找一找、查一查 1、在学习本课之前,准备中国民族分布图。 2、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读图,分别了解和学习我国民族分布情况。 二、比一比 1、根据活动一的积累,师生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情况的认识和了解。 2、师生互动:教师说出民族,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到其在地图上的主要分布区,并试着说出这个地区的名称、主要省份。 三、扩展学习 1、依据教材第59页的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表格,结合教材第58页的学习,学生

28、通过自行查资料等方式进行补充。 2、将全班学生的补充材料汇集在一起,了解56个民族的情况。 3、重新列一个表格,根据人口多少,给收集到的各民族情况做个汇总。 四、少数民族知多少 1、让学生展示在课前搜集的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 2、结合教材第60页的几个范例,辨析所属民族及主要聚居地。 3、将课前搜集到的民族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将交流情况汇总,再向全班同 学汇报交流。 五、认一认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1、学生将收集到的56个民族服饰的图片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2、进行辨认服饰卡片的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每人手中有若干张服饰卡片。 游戏时,按顺时针方向顺序出示卡片。先由第一人出示一张卡片,由第二人说

29、出这张卡片上所出示服饰为哪个民族的服饰。如果说对了,则赢得该卡片。 六、我是家乡小导游 1、在小组内将自己了解到的家乡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的情况介绍给组员。 2、小组派代表把本组介绍详细的民族再介绍给全班同学。 七、调查、访问 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少数民族,看他们都是哪个民族,再请他们讲一讲自己民族的有趣的事情。审阅意见审阅人 第( )页 总第( )课时课 题12、多彩的民族风情教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及丰富多彩节日的学习,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了解各民族习俗、禁忌,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3、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民族团

30、结。教 学重 点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教 学难 点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教 学资 源1、搜集关于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相关资料 2、搜集感兴趣的食物、食品。 3、搜集有关民族节日的传说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方 法搜集查阅拓 展延 伸 阅读关于民族图腾的来历、民族英雄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民族聚居地的美丽传说、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的故事、民族节日的来历和美丽传说等。板书设计12、多彩的民族风情一、各具特色的衣食住行 1、不同服饰 2、不同的住房 3、不同的交通

31、工具二、有趣的民族节日课 后反 思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有利于交流,并以我国的民族文化而骄傲。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一、关于衣食住行的探究性学习 1、展示学生搜集的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资料。 2、小组交流搜集道德资料。 3、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搜集到的民族资料。 探究内容:衣:l、各民族服饰中与生活习惯关联大的有哪些? 2、各民族服饰中与图腾文化关联大的有哪些? 3、各民族服饰中与传统习俗关联大的有哪些?食:l、各民族饮食口味的探究:他们喜欢吃甜的、辣的、酸的还是咸的? 2、各民族的饮食口味和什

32、么有关? 住:l、各民族习惯住在什么环境中?山区、水边、森林、平原、草原还是戈壁? 2、他们的居住和什么有关? 行:l、调查哪些民族喜欢骑马?哪些民族善于弄舟?哪些民族的交通工具最有特色? 2、这些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什么有关? 二、故事会 1、把搜集到的关于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向同学们讲一讲。 2、根据故事内容和演讲表现,评选出本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图片展 1、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关注内容,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组。 2、每个小组将学习的成果、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3、将全班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根据不同的版块设计一期“民族风情”图片展。 4、每个小组派小导游对图片展的有关内容讲解。 四、

33、课外拓展:我们这里有哪些民族特色食品 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我们这里藏族和回族的特色食品糌粑、手抓羊肉、馓子、蜜馓等。 有学生吃过这些食品的,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审阅意见审阅人 第( )页 总第( )课时课 题13、各民族人们大团结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感受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深厚情意。 教 学重 点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教 学难 点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教 学资 源1、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布图。 2、搜集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 3、搜集民族团结的小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方 法交流、调查拓 展延 伸宣传民族团结,宣传民族政策板书设计13、各民族人们大团结一、我国的民族

34、政策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二、民族团结情谊深课 后反 思少数民族人口已太多了,不利于全国安定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一、交流发布会 1、展示搜集的关于民族政策的资料。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我国基 本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2、学生摘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条文。 二、故事会 1、在小组内整理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一方面是汉族帮助少数民族的故事,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对汉族伸出援助之手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团结互助的故事。 2、开展“故事会”活动。 三、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谈话: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

35、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主权。按其行政地位,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提问: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多少个?其中自治区多少个?自治州多少个?自治县(旗)多少个? 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提问:我省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呢? 出示幻灯: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西藏族自治州 互助土族自治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大通、民和、化隆、门源等回族自治县 四、调查 1、分小组调查自己家乡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2、调查自己家乡的少数民族政策实施的情况。审阅意见审阅人 第

36、( )页 总第( )课时课 题14自然灾害的威力教学目标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 面,尊重自然,对自然现象有所敬畏。 2、简单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通过探究,懂得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 学重 点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尊重自然,对自然现象有所敬畏。教 学难 点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尊重自然,对自然现象有所敬畏。教 学资 源1、师生分别搜集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的相关资料图片。2、搜集相关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

37、地点、地理背景、气候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方 法讨论、访问拓 展延 伸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板书设计14自然灾害的威力一、自然灾害有哪些?二、大自然发怒的时候1唐山大地震2汶川大地震3长江流域洪水4内蒙古、新疆雪灾5大面积旱灾6印度洋海啸课 后反 思人们如何预防或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第( )页 总第( )课时(续页)教 学 活 动 设 计补充内容14自然灾害的威力一、新闻发布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玉树地震的消息。 2、选派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有关玉树地震的消息。 二、查一查、访一访、填一填 1、谈话:同学们对一些重大自然灾害有所了解,而对一些个别地区由于特点的地 理环境所形成的

38、自然灾害知之甚少,而这些灾害页破坏了人们的生活,作为小学生也应该掌握。通过上网、资料的查找,了解书上没有提到的其他灾害,丰富你们的阅历,增 长见识。 2、小组讨论交流:自然灾害有很多种。据统计,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有哪些? 3、小组代表回答,师生评议总结。 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爆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4、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搜集的有关四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西南旱灾的情况。 参考资料:白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遭遇特大旱灾,农作物绝收、饮用水奇缺,牵动了社会各方的心弦。严重龟裂的土地,温总理紧锁的双眉、沉重 的语气

39、,让我们无不为这一罕见的旱情所震撼。 2008年5月l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涉,0:71一-,8级曩震猝然袭来,大地颤 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j!j警。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l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i务:爱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 21曰为三j,心j二。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一。j奠:j藏岁。 。譬淳省t,露丢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裂震,最高震缀71级,地震震一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衰一蔓,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t墨麓志哀,停止公共娱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