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多发地区的旱灾问题与防旱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091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灾多发地区的旱灾问题与防旱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灾多发地区的旱灾问题与防旱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灾多发地区的旱灾问题与防旱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灾多发地区的旱灾问题与防旱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灾多发地区的旱灾问题与防旱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灾多发地区的旱灾问题与防旱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灾多发地区的旱灾问题与防旱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资源研究第24卷 第3期(总第88期)2003年9月-水灾多发地区的旱灾问题与防旱对策闵 骞1 邢 浩2(1.江西省水利厅鄱阳湖水文分局,江西 九江 332800;2.江西省河道湖泊管理局,江西 南昌 330046)摘 要: 根据史料与旱灾统计资料,揭示水灾多发的鄱阳湖区旱灾,对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利用降水实测资料,分析鄱阳湖区干旱气象特征;依据调查材料,指出鄱阳湖区防旱减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水灾多发地区防旱减灾对策。关键词:旱灾; 防旱; 水灾多发地区; 鄱阳湖区在鄱阳湖区(指直接拥有湖岸线的11个县、区),由于降水时程分布不均匀,每年的少雨季节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干旱,部分年份出现严重干

2、旱甚至特大干旱;湖区所有县、区均有13面临湖,另外13面靠山,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特征,致使这一地区不仅水灾频繁,旱灾也经常出现。洪涝与干旱同地共存,甚至同年出现;防汛与防旱相互影响,互成矛盾等问题,在象鄱阳湖区这样的水灾多发地区表现得十分突出,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明显影响。本文以江西省鄱阳湖区为实例,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上述工作进行尝试,供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参考。1 旱灾实况与干旱特征 1.1 旱灾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1.1 历史时期的干旱灾害 从史料1统计上看,在1520世纪上半叶的550 a中,鄱阳湖区共出现严重旱灾119次,平均9 a 2次;其中特大旱灾24次,平均23 a 1次。连续3

3、 a出现严重旱灾的有14401442、15321534、15441546、16641666年和18341836年5次;连续4 a出现严重旱灾的有15871590年和16761679年2次;14551467年13 a内,有14551456年和14661467年2次出现连年特大旱灾,其时间间隔只有9 a。如此频繁的严重旱灾,虽然在近50多年内未曾出现过,但类似于这种严重干旱连年频繁出现的情况,是否会在未来出现,值得关注,是湖区各地制订防旱规划和抗旱预案时应予考虑的问题之一。旱灾记载较详的1934年,特大干旱造成鄱阳湖区53万hm2农田(两季农作物)遭灾,旱稻不能结实,晚稻无法栽插,损失稻谷80多万

4、t。灾民多以观音土、树皮、湖草、蕨、葛充饥,外出乞讨者占总人口的60%以上,饥毙者随处可见,惨不忍睹。1.1.2 近期旱灾 19502002年53 a中,鄱阳湖区出现了4次大旱灾,分别发生在1963、1966、1967年和1992年,出现了4次较大旱灾,分别发生在1958、1964、1971年和1993年;1978年出现了自1935年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旱灾。严重旱灾(特大旱灾与大旱灾的合称)平均约10 a 1次,特大旱灾53 a里出现了1次,其频率远小于历史时期,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后,湖区抗旱能力显著提高,旱灾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降低。1978年710月鄱阳湖区的降水量不足蒸发量的10%,

5、干旱持续时间长达107 d,80%以上的蓄水工程干涸,江河湖库相继出现历年同期最小流量或最低水位,鄱阳湖星子水位站810月水位一直处在13 m以下,湖底显露如同冬季,不仅缺乏抗旱水源,很多地方连人、畜饮水也发生困难,出现用汽车、轮船、拖拉机、牲口从外地(甚至从外省)运水,按人口分配生活用水的罕见现象。湖区34.7万hm2农作物严重遭灾,其中晚稻24万hm2;8万hm2水稻形同火烧过,颗粒无收,损失粮食达4亿kg,造成湖区各地粮食供应紧张。由于长时间干旱,用以抗旱的电力、燃油共耗资3 000多万元,使得本来就很薄弱的农业经济,遭到雪上加霜般的打击;许多工厂因缺水而停产,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湖区

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7年的264.1元下降到1978年的170.3元,因旱灾而降低了35.5%。19502002年灾情统计资料显示,在鄱阳湖区,水灾次数与旱灾次数相当,经济损失是水灾远大于旱灾,但灾害涉及范围、受影响人口数量则都是旱灾超过水灾,表明旱灾的社会影响并不亚于水灾。尤其是1978年型的干旱如果重现,全湖区将有大约61%的人口(以2002年为例,达381.2万人)缺水,工农业生产更会遭到难以估量的沉重打击,其社会影响将超过1998年水灾。1.2 干旱气象特征 根据鄱阳湖区19502002年历年710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1984年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在鄱阳湖区气候资源评价及农业气候区

7、划中提出的湖区气象干旱等级划分方法,并参照文献2中的“江西省干旱等级划分方法”,确定湖区近53 a历年气象干旱等级,见表1。(略) 由表1可见,19502002年53 a中,鄱阳湖区共出现特旱年5个,分别是1964、1966、1967、1978、1992年;出现大旱年8个,分别为1954、1956、1958、1963、1971、1974、1976、1993年;出现中旱年16个;严重干旱(特旱与大旱)年的出现频率为24.5%,平均4 a 1次;较严重干旱(包括严重干旱与中旱)年的出现频率高达54.7%,平均9 a 5次。表现鄱阳湖区干旱出现频率较高,故湖区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小旱年年有。大旱隔三、

8、五”的农谚流传。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在鄱阳湖区,中等以上较严重干旱连年出现的频次也较高,如19761981年连续6 a出现中等以上干旱,19631964年和19921993年连续2 a出现严重干旱,19661967年连续2 a出现特大干旱。20世纪60、70年代均出现4个严重干旱年,其中60年代出现了3个特旱年、而20世纪80年代没有出现严重干旱年;说明鄱阳湖区的干旱在时程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群发性和阶段性。与江西省其他地区相比,鄱阳湖区气象干旱出现频率最大,干旱程度最度,是江西省两个干旱中心之一3,主要原因在于,周围地形地貌致使鄱阳湖盆地及四周810月降水量通常小于江西省其他地区4。这从气候学角

9、度有力地说明,鄱阳湖区的干旱问题不容忽视。2 防旱减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1年23月和2002年1112月,作者先后到鄱阳湖区的都昌、永修、新建、星子4县,对这些地方的防洪与抗旱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现根据两次调查收集到材料,归纳近年来湖区各县、区防旱减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对防旱减灾缺乏重视 作为江西省乃至中国水灾多发地区,由于水灾突发性较强,且既损害农作物和财产,又危及人的生命和公共设施,长期以来,鄱阳湖区各级领导每汛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防洪抢险上,逐渐形成了“重洪轻旱”思想,由此而产生的对防旱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责任不强,投入不多等一系列问题,是造成湖区防旱减灾工作中各种问题和困难的

10、最根本原因。2.2 防旱工程措施不力 鄱阳湖区的防旱水利工程,绝大多数是在20世纪5070年代修建的,因受到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丘陵低山地区蓄水工程数量少,规模小,渗漏严重;平原地带提水工程也较少,装机容量小;引水渠道长而窄,输水能力差。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仅极少新建防旱水工程,而且原有的蓄、引、提水工程老化失修、人为破坏严重,灌溉能力显著下降,保证率衰减,一遇到较严重的干旱,便出现山区“祈求老天施舍甘霖救庄稼”,平原“望着湖水干死禾”的现象。人工增雨作为新兴防旱工程措施之一,近20 a来在鄱阳湖区得到采用和发展,但因经费投入不足,作业人员和器材装备均无稳定保障,常错失增雨时机,

11、以20002001年的伏、秋季为例,鄱阳湖区降水偏少,出现较严重干旱,但旱期人工增雨利用率仅为21.7%(实际施行了人工增雨次数占气象条件成熟次数的百分比),远远难以满足抗旱需求。2.3 防旱非工程措施薄弱 直到现在,鄱阳湖区尚无任何一个县、区制订防旱规划和抗旱预案,致使遭遇干旱时的防、抗旱行动无章可循;防汛与防旱互不衔接,缺乏协调,尤其是水库汛期调度,只顾大坝渡汛安全,不顾汛后旱期灌溉的现象较普遍,常造成先洪涝后干旱的年份缺少抗旱水源;整个湖区25 000 km2范围内没有土壤墒情监测站点,给农业旱情预测预报造成极大困难,使得抗旱决策缺乏科学依据;普遍采用“统一提引,谁要谁放”的粗放型灌溉用

12、水配置方式,造成抗旱水资源管理混乱,争水事故不断;灌溉技术落后(仍使用漫灌、深灌等传统灌水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丘陵山地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农业抗旱成本居高不下;各地均未组建专业性质的抗旱技术服务队伍,抗旱技术保障很差;没有建立旱灾补偿、救助机制,完全依靠农户自救,给严重旱灾后的生活、生产恢复带来极大困难。3 防旱减灾对策探讨 长江流域发生干旱是天气异常的结果,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靠人力抑制干旱现象的发生,但可以根据干旱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采取相应的防旱对策和抗旱措施,尽可能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鄱阳湖区当前各项防旱减灾措施均较薄弱,与干旱频繁出现、且经常造成灾害的防

13、旱减灾形势之间的矛盾较突出。针对湖区防旱减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3个方面的防旱减灾对策。3.1 重视防旱减灾工作 从思想上重视防旱减灾工作,是解决鄱阳湖区旱灾问题的前提,湖区广大民众,尤其是各级领导,要提高对防旱减灾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力戒“重洪轻旱”思想,把防旱放在与防洪同等位置,直正做到思想认识上、组织责任上、经费投入上重视防、抗旱工作。3.2 切实加强防旱工程措施 应建设完善的鄱阳湖区防旱工程体系,包括水利工程、气象技术、生物措施3方面。(1) 必须注意到,随着人口增多和工商企业增加,湖区用水总量已远远超过20世纪70年代;但防旱工程数量却较20世纪70年代明显减少(新建工程

14、少于报废工程),供水能力显著下降。水需求的大幅提高,不仅要求尽快修复现有的引、提、蓄水工程,还应较大规模地新建一批迫切需要的蓄、引、提水工程。作者两次调查表明,在鄱阳湖区增建一定数量的防旱水工程,已是迫在眉睫,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 加大治山造林、绿化荒山力度,涵养水源,将退耕还林与防旱减灾相结合,充分发挥森林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农田的保湿、保墒能力,建立起较完善的防旱生态工程系统。(3) 从气象角度上说,鄱阳湖区干旱期人工增雨条件较好,机会较多,因此,防旱气象工程的潜力很大,故应将人工增雨作为一项防旱工程可行措施来抓,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发挥现有气象专业技术力量的作

15、用,尽可能挖掘湖区人工增雨潜力,从气象上提高湖区防、抗旱能力。3.3 逐渐增强非工程防旱措施 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建立起鄱阳湖区较完整的防旱非工程体系:(1) 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旱规划和抗旱预案,特别是要根据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制订先洪涝后干旱年份的防旱、抗旱计划,做到汛末满足汛后干旱期灌溉用水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提高洪水资源利用水平。(2) 建立湖区土壤含水量和浅层地下水监测网络和干旱预测预报机制,为防旱、抗旱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3) 开展防旱、抗旱先进技术引进试验和创新研究,提高湖区防、抗旱科技含量,降低农业抗旱成本。(4) 摒弃现用的“统一引提,谁要谁放”的抗旱水源分配方式

16、,建立统一配置、调度抗旱水资源的管理制度,提高旱期水资源利用效率。(5) 调整丘陵山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避旱农业,如种植耐旱作物、推广水果、药材、畜牧业,建立易旱区域高效农业体系,提高农业经济产量。(6) 研究试行农业保险,逐步完善旱灾补偿机制,提高农村与农民的旱灾承受能力。并建立农村防旱、抗旱和旱灾救助资金筹集机制,提高防、抗旱经费可靠程度与旱灾互救、自救能力。(7) 建立完善的农村防旱抗旱技术服务体系,为湖区城乡防旱抗旱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8) 健全湖区防旱、抗旱工程、尤其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优化调度协调,保证这些工程得到正常维护、检修,提高防旱、抗旱工程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17、。4 结 语 20002001年,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水灾多发地区,先后出现严重或较严重的干旱与旱灾,水灾多发地区防旱、抗旱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暴露,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江西省鄱阳湖区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对策,希望有助于其他水灾多发地区干旱与旱灾问题的圆满解决。参考文献:(略)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

18、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

19、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

20、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

21、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

22、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

23、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