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119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摘要】信仰宗教是人的精神寄托也属于爱好的一种。我将从宗教的产生以及其在人类发展的几个阶段宗教的表现说明之前的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其后我将会通过宗教对美国的影响,进而引出中国失去宗教后的不好影响,从而建议中国应该需要宗教,需要宗教的信仰。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一)宗教的产生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人的意识和思维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达到足以形成宗教观念的时候产生的。据有关考古史料证明,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仪式出现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当时,原始人已经形成某种与

2、死后生活相联系的灵魂观念,并产生了氏族成员埋葬死者尸体的仪式。(二)原始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不懂得作梦的科学道理,认为梦境里的景象不是人身体的活动,而是独特于人身体外的灵魂活动。后来,人们把这种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的万物,又产生了万物都有灵魂观念。人们面对纷繁复杂和变幻莫测的各种自然现象,觉得在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中都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或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进而把这种力量神秘化、人格化,作为神灵加以崇拜,并企图通过祈祷、祭礼、舞蹈、音乐等形式对其施加影响,使之给人类带来恩赐。由于氏族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人们幻想中反映的仅仅是对于

3、自然力量的歪曲、恐惧和崇拜。由此可见,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是原始宗教观念和崇拜仪式的基础。(三)阶级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人们受这种社会的盲目的异己力量支配而无法摆脱,在于劳动者对剥削制度所造成的巨大苦难的恐惧和绝望,在于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重要精神手段。随着阶级的形成,国家和王权的产生,宗教也不断发生演变。从原始的多神教演变为一神教;从自发宗教发展为人为宗教;从部落宗教发展为民族宗教或国家宗教。由于阶级的出现,形成了阶级和阶级压迫,宗教也赋予了阶级的内容,自然宗教也逐渐演变为奴隶主阶级利益服务的宗教

4、,它神化王权和剥削制度,成为统治阶级的精神武器。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和剩余产品也随之日益增多,开始分化为奴隶和奴隶主两个对立的阶级。在奴隶制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除受自然力量的压迫外,又增加了社会力量的压迫。奴隶们为了摆脱这种阶级压迫,在历史上曾不断出现奴隶暴动。这种奴隶暴动的结果,最多也只是摆脱旧的枷锁而又带上新的枷锁。因此,人们对社会力量的压迫同对自然力量的压迫一样,感到难以理解和捉摸,就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信仰上,祈求来世的幸福或者死后灵魂升入天国或极乐世界。随着奴隶制社会的演变,一些民族宗教吸收其它宗教的某些教义,从而发展成一种新的宗教。有些宗教则随着世界性帝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而

5、发展成世界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是人类历史出现帝国后宗教发展到最完备的形态,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它所信奉的神不再是某一民族特有的保护神,而被认为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它的信仰者不只限于某一民族的人,许多不同民族的人可以信奉同一宗教;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扶植,世界宗教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某些国家的国教,至今极大地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我一直在想人类究竟要不要宗教。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宗教就是迷信,就是反对理性,就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但是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有宗教信仰,如牛顿、亚里士多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经遇到过许多人都自我嘲讽地

6、说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只相信赤裸裸的物质利益。甚至还有的更尖刻地说,中国人最功利,没有信仰,没有主义。今天马克思主义虽然仍然是正统思想,但是真正信仰的人并不是政治信仰,而是对唯物主义的信仰。二、宗教对美国的有利影响美国的人民都是比较有宗教信仰的。生活在这里的其他族裔的人来了以后就建立了自己的教堂,有了自己的教会。在美国,宗教团结人,慰藉人,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在教会的活动里,人们找到了基本的道德感,找到了相聚的快乐。美国是个地广人疏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都是很远的,进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而人又是一个群居的动物,那么人必须有一个交流的场所。如果完全依靠物质利益的交往,那么人之间

7、的关系就会很疏远,这样就需要非物质的交往,这就是一些精神上的交往。而教会就能够满足这个需要。你说人之间总得有交换,有市场,这样人不是一样地交流吗?这样虽然也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但要进行真正的交流却很难,因为人毕竟还是一个精神的存在,还需要精神的交流。进行精神的交流就要超脱纯粹的物质利益的束缚。那么这就得有一个合适交流的场所。教堂就是一个机会,在这里大家有了一个相聚的名义,都是为了主而来。中国和美国的现状相似,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美国呢?我认为是可以的。三、中国失去宗教后呈现出病状 (一)近代宗教在中国的存在状况祖辈们凭借着祖先崇拜、儒家伦理、多神信仰得以保持了心灵的健全。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为中国

8、带来了科学昌明和现代文明的曙光。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文化大扫荡”,所有这一切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丢,被打为“四旧”、“封建”、“迷信”、“大毒草”,甚至一度成为“文化专政”的对象。钦定共产主义为唯一正确的信仰。实际上,祖辈的信仰在一定意义上起了宗教“替代物”的作用。虽然看上去不是很完美,却维持了社会的基本伦理与底线。祖先崇拜,让民众心灵有一个最终的归属,承载了一个人最终的价值。儒家思想,维护者社会基本的道德秩序。多神信仰,惩恶扬善、敦化风俗。基督教则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二)宗教的覆灭,中国人失去了一切信仰随着宗教、传统的覆灭,中国人失去了一切信仰。上帝宣扬的世人之爱被遗弃,“仁义礼智信,温良

9、恭俭让”,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主义”横行,社会风俗凋薄,乱象丛生。中国人变得有权就腐败,有钱就霸道,出现了人人为私的世界奇观。文革中,政治人物扯下遮羞布,肆无忌惮地进行迫害;读书人斯文扫地,他们不仅向官员讨好献媚,甚至揭发迫害与自己素无瓜葛的知识分子,把自己“从人变成魔”;普通百姓也被动员起来,上演了一幕幕父子相残,夫妻相讦,兄弟反目,学生蹂躏师长的人伦惨剧。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在承受由此带来的伤痛:人而无信,相互猜疑,亲情淡薄,自私自利。当官的,只知道贪赃枉法、包养二奶、有意无意地欺压良善。暴富者,鲜有怜悯之心,对弱势群体的处境无动于衷,反而以炫耀自己的财富为荣。中纪委委员康日新家里

10、堆放着7000万欧元、“我爸是李刚”都是社会蕴藏危机的危险信号。更严重的也许是,在“思想改造”运动中,敢于坚持真理的知识分子被消灭了,没有人敢再批评中国社会,中国失去了社会的良心。自我改良机制就此丧失了。逢此乱世,真可谓:官不官、士不士、父不父、子不子。没有信仰,人只会变成争权夺利的动物,有知识而无文化。失去信仰的人,没有任何敬畏之心,没有任何行事的准则,为了私利,他不择手段,任何事情都做得出来。即便他得到了他谋求的东西,他也不会满足,他忍受着烦恼的折磨,生活空虚而无意义。人生活的意义不在任何物上,而在于人的灵魂之中。李洪志能够一呼百应,开山立教,正表明中国固有的“文化生态”被破坏后,人们的信

11、仰出现空白的饥渴状况。四、恢复宗教信仰,走上幸福生活之路要医治社会的弊端、补救信仰的缺失,唯有恢复宗教信仰。不仅要提倡传统的佛教、道教以及各种民间信仰,还要鼓励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一些宗教,早已为人类确立了“平等”的理念,比如基督教、佛教。它们都能为建设现代文明国家提供信仰基础。佛教认为人的本性相同,“人人皆具佛性”,这是人类平等的基础。佛教甚至主张众生也是平等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在现代看来,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宗教使人心中产生敬畏,有了敬畏,做事就会遵守一定的规则,产生道德,为社会建立底线。对个体而言,宗教在个人心灵中建立信仰和价值,使生活充满意义。这是个人幸福生活的源泉。实际上,早在传统覆灭之际,国父孙中山就曾大力提倡基督教。在日知会与耶教之关系一文中,孙中山表示:中国“要用基督教作为一个基础,建筑一个新的文化”。孙中山是明智的,我们已经看到,基督教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以及基督教对世界文明乃至现代政治文明的功绩。在生命弥留之际,孙中山说:“我是一个基督徒,受上帝之命,来与罪恶之魔宣战!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个基督徒。我本是基督徒,与魔鬼斗争四十余年,尔等亦当如是奋斗,更当信靠上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