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季新版学校新冠”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共3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03139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春季新版学校新冠”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共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春季新版学校新冠”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共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春季新版学校新冠”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共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春季新版学校新冠”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共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春季新版学校新冠”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共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春季新版学校新冠”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春季新版学校新冠”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共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根据XXX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教育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学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高峰工作方案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实施办法、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教育专班XX省学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高峰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乙类乙管下的新冠感染防控,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成立疫情防控领导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主要领导职责分工(一)XXX: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及时发声指

2、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对策,做到“一把手”抓带头。(二)XXX: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在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组织、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三)XXX: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网络教学、辅导双向交流方案。(四)XXXX: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的疫情防控宣传、动员工作,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离退休教师。三、各处室职责分工(一)校办室(责任人:XXX)做好校园值班值守安排;做好教职工寒假期间基本情况统计;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宣传工作等。(二)政教处、团委

3、(责任人:XXXX)做好对学生的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做好学生寒假期间基本情况统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消除因冠状病毒感染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做好学生安全监管等。(三)教务处、教科室(责任人:XXX)关心关爱学生,结合我校实际,积极稳妥地组织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学习,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网络培训和集体备课等。(四)总务处(责任人:XXX)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卫生死角,对垃圾池、垃圾桶做好灭菌消毒工作。做好开学前卫生防疫物质储备工作,如电子体温计、医用酒精、84消毒液、喷壶、洗手液、口罩等。四、工作安排(一)开学前L返校前健康

4、监测开学返校前一周,师生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不得带病到学校工作或学习。2 .全面排查重点人员各班建立健全师生感染情况、基础疾病情况、疫苗接种情况三本台账。3 .疫苗接种引导未完成接种的无禁忌人员尽快完成接种,其他符合条件人员尽快完成加强针接种。4 .增强疫情防控能力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配齐专业人员,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设备和药品,承担防疫知识普及、学生患病应急处置等职责。5 .完善线上教学设施为及时、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动态变化,保持班级整体学习进度,保证学生个人学习效果,各学校要提升硬件保障,为

5、多数班级特别是毕业班配齐、配全网课直播设备,使其具备在线直播能力,切实做到灵活有效,同步直播。(二)开学当日L错峰返校:分年级分班级错峰返校,切实防止报到当日校门口交通拥挤和学生、家长大量聚集。2 .校门管理:学生报到当日,家长只能送到学校门口,原则上不得进入学校。3 .健康监测:在进校前必须测体温,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检查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证明。(三)开学后L加强校门管理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除允许返校的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以外,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内。相关人员佩戴口罩,并必须严格测量体温,严格控制外来车辆进入校园。4 .加强校园公共卫生管理保持教学区域、公共生活区域等场所

6、日常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保持教学区域、公共生活区域等场所日常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学校在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共用消毒用品,师生员工进出时可自行做好卫生消毒。改善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公共浴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通风条件,扩大物品间距。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堂餐桌安装隔板,学生错峰就餐,有条件的设立单向流动通道。5 .落实师生健康监测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加强师生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建立学生健康信息电子台账,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

7、发热等症状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如同一个班级短期内出现5例及以上新冠感染病例,则属于聚集性疫情,需第一时间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6 .加强宿舍管理学生宿舍实行严格管理,宿舍出入口处应安排检查点,每天测量体温,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温度超过37.3。0,立即登记在册,并按预定程序进行处置。学生寝室要做到整洁卫生,按时消毒,保持通风。7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年级和班主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培训,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学校APP等线上资源,以及公告栏、校园广播等线下资源,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培训,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

8、身健康第一责任人。8 .加强康复期健康指导学校组织指导校医室(卫生室、保健室)、健康教育教师、心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骨干群体,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公众号等不同形式,从营养饮食、正常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个人防护等方面,加强对感染师生康复期的健康指导,引导师生做好康复期健康管理。不组织或要求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运动。9 .强化日常心理疏导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突出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援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强化心理重症和危机识别与干预,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0 .加强师生思想动态引导密切关注师

9、生思想动态,加强价值引导,激发学生青春责任与担当。深入阐释抗疫政策和三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唱响主旋律,树立正能量,增强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五、做好应急准备(一)出现校园疫情且感染者占比较大时,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停止线下上课,实施线上教学。根据学校疫情进展,科学组织各类考试。(二)为及时、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动态变化,保持班级整体学习进度,保证学生个人学习效果,为多数班级特别是毕业班配齐、配全网课直播设备,使其具备在线直播能力,切实做到灵活有效,同步直播。(三)按照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药品。根据师生在校学

10、习期间加强自身健康状况监测需要,储备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根据师生日常防护需要,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并确保有2周以上的储备量。(四)强化应急转运演练。学校协同对口医院开展多场景、实操性转诊救治应急转运演练,及时发现解决堵点和漏洞,提高转运效率,确保一旦出现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迅速激活绿色通道应急救助体系,快速精准响应,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流畅对接。(五)储备充足药品和物资。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药品。根据师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强自身健康状况监测需要,储备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根据师生日常防护需要,

11、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并确保有2周以上的储备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方案为科学高效统筹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全力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持续保障学校正常秩序,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一、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校内重点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除跨地区返校入学外,高等学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健康查验办法,由属地或学校征得属地同意后作出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条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师

12、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核酸检测,师生出入校门无须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证明。二、科学安排教育教学方式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等学校可实施分区管理。高等学校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疏散人员措施。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由学校所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幼儿园出现感染者后,可采取临时关停措施。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三、增强校园疫情防控能力学校所在地疫情流行期间,多方协同防范疫情输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

13、、救治和管理感染者,控制校内聚集性疫情。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指导支持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建设学校健康驿站,按照在校师生人数和防疫需要科学确定床位数,配备足量医护和服务保障人员、医疗药品和器材,根据需要为校内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创造相对独立的住宿条件,并提供临时健康监测或适当对症治疗等相关服务,在校园宿舍区等学生聚集区域开设发热诊疗点,提供快速便捷医疗服务。高等学校校医院要统筹管理全校医疗资源,创造条件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就诊区,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公布热线电话或在线服务窗口,提供师生医疗咨询服务。中小学校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配备必要的医疗药品,设置师生健

14、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并指导家长安全接护学生回家。四、健全专业救治绿色通道学校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支持校地协同,建立学校与相关医院的稳定对接机制,协调属地医院包联学校,安排医院医护人员驻校共同工作,健全将校内有关病例转至相关医院专业救治的绿色通道,按照分级分类收治原则,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办法,普通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医院。五、做好师生健康监测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

15、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症状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师生,不得带病到校工作和学习。会同社区开展师生中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及时建档立卡,开展健康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六、加强学校物资储备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总数较多的学校可酌情增加。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

16、资。防疫物资要保有1周以上的储备量,建立稳定保供渠道,保证应急情况下足用适用。一旦校内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属地要优先保供学校生活物资与防疫物资,优先救治有特殊需要的校内感染者。七、改进校园公共卫生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保持教学区域、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空气流通,尽量减少使用无自然通风的室内密闭空间O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消毒用品,人员进出时做好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学校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的人员管理,从严管理大规模人员聚集活动。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

17、八、完善师生服务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引导师生正确认识防疫政策措施,增强士气和信心。省、市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完善常态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落实师生反映问题台账制度,限时解决反馈,满足师生合理诉求。鼓励学校为师生发放健康防疫包,摸清生活困难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按照属地疾控部门部署组织开展师生疫苗接种,保证老年教职员工和低龄儿童接种率和安全,努力做到“应接尽接”。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九、强化各方责任落实落实属地责任,制定中小学校、

18、幼儿园核酸检测等策略,领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统筹解决学校疫情防控重大问题;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指导学校疫情防控,支持学校健康驿站建设、医护人员培训I、医疗物资储备以及重大风险处置,建立校内有关人员转至相关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行业管理责任,组织制定实施本地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学校疫情防控困难与问题,加强日常指导、督促和检查。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发挥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会同多部门力量的学校健康管理中心作用,建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加强管理,推动相关措施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

19、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保障学校正常秩序。幼儿园2023年“乙类乙管”培训及应急处置方案为全力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XX市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的通知精神,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我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现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一、培训指导组:组长:XXX成员:XXX【职责】1 .做好教职员工、学生、保安和物业等人员的培训,并根据培训的要求,做好追踪和检查。2 .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疫情发展情况

20、,协助有关部门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疫情善后处置工作。【具体要求】1 .为平稳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对疫苗接种、药物储备、医疗资源准备、分级分类诊疗、疫情监测、检测、宣传引导等工作开展培训和政策解读。对相关工作人员做到应训尽训、全员覆盖,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到人。2 .培训内容包括“乙类乙管”实施背景,应对准备措施和防控措施。其中,防控措施部分重点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防控措施调整情况,包括检测策略、疫情监测、宣传引导及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防控等措施调整依据。二、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1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

21、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由保健室、保教处、总务处、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健室,成员随岗位自然调整。2 .主要职责负责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处理工作,及时掌握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的相关信息,并适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情况,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对幼儿园突发卫生事件实施紧急措施。3 .运行机制按照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和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应对工作,发生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幼儿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成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并调集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实行集中办公。三、幼儿园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L报告人:园保健医师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及程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进展、处理进程等,每一起突发事件都必须作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首次报告要快,进程报告要新,结案报告要准。(1)初次报: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2)进程报告一般突发卫生事件与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程报告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幼儿园随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主管行政部门。严重与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程报告严重与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程报告处理过程中,幼

23、儿园应每天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3)报告内容初级报告必须报告的信息包括: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报告时间、涉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人及通讯方式;尽可能报告的作息包括:事件初步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公布及可能发展趋势等。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理进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在进展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事件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3结案报告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的,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

24、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理过程(包括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理建议。四、应急处置措施L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的应急反应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告知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园领导。园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市教育局,市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发生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在关人员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水源;与中毒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

25、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件发生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新冠肺炎、肺鼠疫、肺疫疽、霍乱、可疑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幼儿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园内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及实施的措施。稳定幼儿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幼儿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2 .重大突发

26、公共卫生事件(II级)的应急反应除按照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3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I级)的应急反应除按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程报告,实行集中办公并24小时值班,对本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与防控工作进行布置,落实各项防控应急措施。(五)应急保障幼儿园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园内的卫生

27、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幼儿食堂、厕所、宿舍卫生条件,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六)善后与恢复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1 .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案,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做好受害人的善后工作。2 .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3 .尽快恢复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对因新冠疫情流行而致暂时解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七)责任追究对在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