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8.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188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8.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告表编号 2014 年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河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河源市源城区东埔街道办事处 编制日期: 2014年10月2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道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

2、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河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河源市源城区东埔街道办事处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河源市源城区东埔街道办事处 联系电话传 真邮政编码517000建设地点河源市源城区东埔街道东埔片区内立项审批部门立项审批部门建设性质

3、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T2)道路(U8)管网建设占地面积(平方米)全长1359.514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678.204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1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1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河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提质改造工程项目是贯通东埔片区部分道路、完善源城区东埔片区交通及配套设施的市政工程。本工程包括学前坝、渡头保留点道路(包括A、B、C、D、E、F、G、H路)改造及排水排污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公园改造工程等,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同时积极配合参与江东新区开发,拉动源城区经济发展,加强市区土地监管

4、,整治城市“六乱”现象,加快“幸福源城”建设。本项目建设及投入使用后,均会对所在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和不利、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业主委托本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对项目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了实地踏勘,完成环境状况初步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并依据项目特性编制完成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二、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东埔街道东埔片区内,项目坐标见表1-1,具体位置见附图。表1-1 项目坐标项目起点终点A路N:23

5、4436.87E:1144222.15N:234440.28E:1144227.83B路N:234444.12E:1144231.17N:234440.37E:1144232.81C路N:234442.10E:1144232.77N:234442.93E:1144239.52D路N:234445.93E:1144236.45N:233642.89E:1144236.74E路N:234446.27E:1144239.31N:234442.93E:1144239.52F路N:234446.98E:1144240.68西侧N:234442.22E:1144242.56东侧N:234443.05E:1

6、144245.70G路N:234443.99E:1144222.19N:234444.44E:1144226.73H路N:234439.11E:1144236.45N:234439.69E:1144239.83公园N:234452.30E:1144225.15三、建设内容和规模根据河源市源城区东埔街道办事处管辖城区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项目的建设内容与规模如下:河源市源城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升级改造工程主要包括8条道路(A、B、C、D、E、F、G、H路)改造及排水排污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公园改造工程等。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2。表1-2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名称长度/m路基

7、宽/m主要建设/改造内容备注1A路改造310.0322.8-7.8在各个路口设置无障碍设计,并铺设人行道板砖,设置绿化工程等2B路改造105.2044.0-4.73C路改造231.6912.7-6.34D路改造61.7964.8-6.55E路改造102.6632.1-4.76F路改造259.9752.07G路改造142.0243.9-4.48H路改造146.12912.2-12.69照明工程1359.514/敷设线路、安装路灯杆及光源、设置防雷接地系统等10交通工程/设置交通标线、交通标志、太阳能警示灯等11排水排污工程/设置排水管、排污管、检查井等疏通、改造为主12公园工程/设置篮球场、排水

8、管线等四、投资估算总投资约为678.2045万元。五、工期安排本项目投资建设时期为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共3个月。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东埔街道辖区。项目周围主要为门店和民居。通过对项目及周围原有污染情况调查,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较大。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河源市源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其范围在东经1141511450,北纬23402410之间,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交界。全市

9、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粤第一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京九铁路、205国道、广梅汕铁路、105国道、河惠高速公路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河源市是广东经济北上,向内梯度推进的接力站和支撑点,是南连珠三角北接闽、赣、浙的重要通道,是全省优质生态环境基地和生态屏障。2、气候概况河源市位于北回归线北缘,广东省中部偏东,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5%。这里长夏短冬,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0,极端最低气温-3.8;7月-8月最热,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9.0;全年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的日数平均为

10、16.6天。年平均降雨量1965mm,86%集中在3月9月份,其中3月-6月雨量均在340mm以上,而11月、12月均不到37mm。全年月平均降水日数均在11天以上,其中5月、6月各为20天左右,11月最少,不到5天。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均可出现降雪天气,但机会极少,年平均降雪日数仅为0.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相对湿度年变化较大,3月-9月各月相对湿度为79-84%,其余各月均在69%-75%。风向季节变化明显,4月8月多南风,1月3月及9月-12月以北风为主,各月均以静风频率为最高,8月-10月为40%44%,其余各月均为31%37%,年平均风速为1.5m/s,各月风速变化不大,在1

11、.2m/s1.7m/s之间。全年日照时数为1790h,3月日照最少,仅108.8h,7月-10月均超过200h。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雾,年雾日为4天。雷暴终年可见,入夏后逐渐增多,8月达高峰,全年雷暴日数为83天,最多年达106天。其主要气候参数如下:(1)年平均气压1009.0hPa夏季平均气压1001.0hPa冬季平均气压1016.4hPa(2)年平均地面温度21.2极端最高温度39.3极端最低温度-3.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热月月平均湿度81%最冷月月平均湿度70%(4)年平均降水量1965mm一日最大降水量399.3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96.2mm(5)夏季主导风向南风冬季主导风向

12、北风年平均风速1.5m/s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22.6m/s(6)年平均大风日数2.1天年平均降雪日数0.2天年平均雷暴日数83天3、地形地貌河源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全市山势分别向东江、新丰江倾斜,罗浮山脉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斜贯本境,九连山脉由和平、连平向西南延伸至广州白云山。紫金东南部山地属莲花山支脉。连平县的黄牛石,海拔1340米,是全市最高峰。河源山地、丘陵大部分海拔较低,坡度在30以下,宜植面积90%以上。河源有三大台地平原:灯塔盆地,位于东源县中部,连平县东南部和和平县西南部,面积1941平方公里;川南盆地位于龙川县南部、东源县东

13、北部,面积1000平方公里;源城盆地位于源城区及紫金县西北部,面积1230平方公里。丘陵主要分布在三大盆地四周。4、水文特征东江是河源市最大河流,发源于江西,由北向南,经和平、龙川、东源、市区入惠州。新丰江是东江最大支流,发源于新丰县,汇连平水、大席水、忠信水、游溪水、锡场水、客家水等二级支流,在河源城区东部注入东江,全长163km,流域面积5813km2,水能理论蕴藏量131.71万千瓦,现已开发57.6万千瓦。境内尚有柏布河、七礤河、东埔河等一级支流和山区性河流,水力资源丰富。1960年建的新丰江水库,湖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37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39亿m3;1973年

14、在东江干流建的枫树坝水库汇水面积5151km2,水库水面面积112 km2,总库容19.4亿m3。新丰江是东江流域暴雨中心。46月份主要是峰面雨为主,79月份多为台风雨洪水,其特点是峰高量大,易涨易退。1964年龙川站实测最高洪水位为73.73m,洪峰流量为10200 m3/s。5、生态环境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地势低平,水土资源丰富。6、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河源市境内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植被多为疏松林,旱生性灌草丛、草丛和农业生态群落。主要植被为马尾松、湿地松、芒箕等,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甘蔗、荔枝、柑桔等。(2)动植资源主要的野生动物为野兔、狐、黄鼬、山鸡、

15、乌鸦、喜鹊、斑鸠、麻雀、啄木鸟、猫头鹰等。(3)土壤项目所在地的主要土壤为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和潮湿沙泥土。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社会人口:201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55.06万人。其中,年末常住人口301.01万人,城市化率为40.46%,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社会经济: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6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6.2%。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7:48.7:38.6调整为12.2: 49.6:38.2。2012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07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6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64亿元,增长20.0%;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增长6%;外贸出口总额19.4亿美元,增长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0元,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72元,增长15.4%。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4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6.6%。实施富县强镇战略,县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2年,“一区六园”完成工业总产值665.41亿元;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26.59

1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7.71亿元。旅游:2012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650.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旅游总收入1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7%。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2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37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23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景区4个。交通:至2012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250.7公里,比上年增加519公里;客运量4653万人,增长20.0%;货运量3296万吨,增长22.2%。教育和科技:至2012年,初中在校学生13.71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66%,高中在校学生7.6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

18、入学率由上年的85.9%提高至87.8%;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0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47项。文化:至2012年,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和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新增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2项,保护和修缮了一批文化遗址和革命旧址,建成市恐龙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卫生: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04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文物保护:闻名中外的恐龙蛋化石和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的龟峰塔。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

19、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3-1:表3-1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项 目类 别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域;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水环境功能区东江、新丰江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风景保护区否6是否水库库区否根据河源市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表明: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因子浓度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本项目相关水体东江、新丰江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

20、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道路沿线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即等效声级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东埔街道辖区。周围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重要文物等环境敏感点,主要保护目标为项目周边的门店和民居。因此,要注意降低项目施工期噪音排放,减轻项目建设对周围门店和居民的声环境影响,此外,要保护好当地的大环境。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周围的生活环境在本项目营运时不受明显影响,保护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标准。2、

21、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是使受纳水体东江、新丰江水质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受明显影响,保护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3、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项目场界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即等效声级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表3-2 项目营运期主要敏感点序号敏感点名称环境敏感类型与项目最近距离相对于项目位置1门店、民居声环境紧邻道路两侧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标准要求,并征得河源市环保局同意,环境质量执行如下标准:A、环境空气质量:项目所在评价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

22、级标准;B、水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区域的东江、新丰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C、声环境质量:项目所在评价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选用原则,并征得河源市环保局同意,项目污染物排放执行如下标准:A、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经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最终出水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中较严者。B、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

23、放限值(DB44/27-2001) 第二时段二级标准。C、边界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标准限值。 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建成后不产生新的国家控制污染物,因此本报告表不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排水排污工程绿化工程土石方开挖 管网改造 平整路面 铺水泥路面 照明工程交通工程主要污染工序:本项目主要污染分析如下:一、项目施工期本项目周围主要为门店和民居,施工期规划为3个月,因此必须重视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根据类比调查和项目自身的特点,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废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施工噪声对声环境的污染,施工废水对地表

24、水的污染,建筑、生活垃圾污染等。1、 废气: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汽车、装卸设备、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的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THC;道路工程土石方阶段、管网敷设、人行道敷设、路灯敷设和绿化工程挖方、填方中废土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及废土、物料在堆放、装卸、运输过程散落产生的扬尘和混凝土拌合等产生的飞灰,主要污染污染物均为TSP;排水排污工程管道防腐产生的少量沥青烟。2、 噪声:各种建筑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噪声,参照类似工程施工噪声值预测1m处噪声值约为8590dB(A)。表5-1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序号设备距离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值dB(A)1装载机1952平

25、地机1953压路机1904推土机1905钻井机1906搅拌机185按照以下公式核算声压级叠加值。式中:L总几个声压级相加后的总声压级,dB;Li某一个声压级,dB。得出L总=100dB。按点源衰减规律计算施工机械噪声的距离衰减值,其公式为:L=L020Lg(r/r0)L式中:L距离声源r米处的声级值,dB(A);Lo距离声源r0米处的声级值,dB(A);r衰减距离,m;r0距声源的初始距离,这里取1米; L为其它衰减作用减噪声级dB(A)施工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5-2。表5-2 施工期主要设备产生的噪声预测距离机械x米处声压级dB(A)噪声限值110203050昼间(6:00-22:00)夜间

26、(22:00-次日6:00)1008074706670553、废水:项目在市区施工,施工人员为本地工人,不设施工工棚,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施工废水主要为运输车辆、作业机械的跑、冒、滴、漏的油污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油类物质及SS,由于量少,对地表水环境影响有限。4、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为建筑施工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于工程量不确定,故施工建筑垃圾不作估算;施工人员为本地工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不在本项目报告作估算。5、生态:本项目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属于已开发地区,因此,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但工程土方开挖、物料堆放,雨天时容易形成水土流失。二

27、、项目营运期1、废气营运期废气主要为小型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路面扬尘,主要污染物为CO、NOx、THC及TSP。CO是燃料在发动机内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取决于空燃比和各种汽缸燃料分配的均匀性。NOx是汽缸内过量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高温下形成的产物。THC产生于汽缸壁面淬效应和混合缸不完全燃烧。此外,道路上行驶的小型机动车轮胎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由于提质改造道路均为小巷,车流量较小,且行驶速度较慢,因此,道路扬尘影响轻微。2、废水废水主要为雨水冲刷路面形成的地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SS和少量油类。3、噪声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道路行驶的小型机动车发动机噪声,另外,车辆行驶引起的

28、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磨擦等也会产生噪声,由于提质改造道路均为小巷,车辆行驶速度较慢,预测交通噪声值为6570dB(A)。 4、固体废物 本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为车辆运行乘客和进出项目路段市民丢弃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负责清扫和转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车辆、机械CO、THC、NOx、扬尘量少,无组织排放量少,无组织排放道路施工管网铺设粉尘、TSP量少,无组织排放量少,无组织排放沥青烟量少,无组织排放量少,无组织排放营运期行使车辆CO、THC、NOx、扬尘量少,无组织排放量

29、少,无组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工程机械废水SS、石油类少量少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NH3-N、CODCr少量少量营运期雨水冲刷路面形成的地面径流SS、石油类少量少量固体废物建筑施工活动建筑垃圾、弃土、弃渣少量少量建筑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少量少量噪声建设期:各种建筑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噪声,其分贝值在8595之间。运营期:主要来自道路上行使车辆的交通噪声,其分贝值在6570之间。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位于新市区,属于已开发区域,因此,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但施工期土方开挖、物料堆放,遇降雨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影响分析通过污染源强分析,在昼间,施工机械对距离其30米范

30、围内的民居和门店等敏感点略有影响;30米之外的范围,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值昼间不会超标。建设单位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减少施工期对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河源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管理暂行规定(河府201078号)的各项噪声控制措施和规定,将上述影响降到可接受的范围。主要的噪声控制措施包括:(1)严禁高噪声设备在作息时间(12:00-14:30和22:00-次日6:00)作业。(2)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在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在必要时使用柴油发电机要采取隔声和消声处理。(3)施工部门应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环境敏感区,并对设备

31、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对个别影响较为严重的施工场地,需采取临时的隔声围护结构或吸隔声屏障。(4)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前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办理建筑施工噪声排放许可证。2、空气质量影响分析道路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施工过程中开挖、砂石灰料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及施工过程运输引起的二次扬尘。(2)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工地附近排放一定量的废气。(3)排水排污工程管道防腐工序可能会产生少量的沥青烟。项目建设

32、时,要注意在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尽可能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点和其他敏感点,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减轻由于施工车辆运行导致的二次扬尘等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造成扬尘的搅拌、装卸等施工现场,要有具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较大扬尘蔓延。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乱丢、乱放垃圾。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 项目工程材料、土方或废弃物应及时运走,如来不及运走,应采取覆盖防尘布等,防止风蚀起尘。(2) 进出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采取密闭车斗。若用苫布遮盖,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批准

33、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开挖等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建筑泥浆、垃圾、弃土等产生的地表径流及少量的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在道路施工时要注意施工清扫。对于土料和粉尘微粒的清扫效率很低,总效率为50%左右,未被清扫的将会流入下水道或河道,这样就容易造成下水道淤塞。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做好清理土料、粉尘工作,避免淤塞下水道和河道。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排入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厂出水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

34、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中较严者;搅拌场所要设置围栏防止搅拌废水横流,并收集其他含泥沙废水在项目低处设置沉砂池沉淀,废水经过沉淀后再循环使用。由于本项目工程量较小,施工期较短,因此,对水环境的影响为暂时性的且影响轻微,随施工期的结束环境影响亦随之消失。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产生的弃渣还有施工工人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将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不需要的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2) 进出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采取密闭车斗。若用

35、苫布遮盖,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批准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3)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有序分类堆放,不得随意丢弃,及时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同时还有运输车辆散落的固体废物,应及时清理。5、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在施工期间会占用部分的道路和人行道,对车辆通行和行人行走造成不便,因此,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车辆的行驶路线及行驶时间段,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同时与交通运输部门密切合作,在高峰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疏导,尽量避免交通堵塞,施工单位应在相应路段设立公告牌,引导车辆有序通过。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水环境污染

36、源主要为雨水冲刷路面形成的废水,本改造道路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有利于保障路面径流进入雨水管网;附近居民生活污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保障了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和水质比较稳定,易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及管理;同时,雨、污分流不会出现污水溢流对江河造成污染的现象,有利于纳污水体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污水经管道收集后可有效地防止污水渗入地下水,有利于地下水水质的改善。因此,项目建成后对周围水环境影响是有利的。2、噪声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来源于进出该区域小车运行噪声,项目建成后无大型经过,中型车辆较少,大部分都是小型车,交通噪声取决于交通量、车型比、车速、车辆辐射的声功率以及路面粗糙度等因素。通

37、过类比分析,项目建成后交通运营噪声源约65-70dB(A),线源。通过距离衰减和居民自身墙体隔音。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范,距离衰减量约35dB(A),墙体的衰减量约1015dB(A),预测道路两侧居民房间有车辆经过时的噪声值约在53-58dB(A)。靠近道路两侧的居民影响较大,但由于进出街区的小车较少,且项目属于路面修复改造工程,改造后路面较好,因此,对居民噪声环境影响有明显的改善。本环评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公共交通、公路运输管理, 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装有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并保持技术性能良好,整车噪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

38、。不符合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不得发给行车执照,禁止其上路行驶。并在居民区路段设禁止鸣笛标志。(2)进出居民区,要控制车速,禁止鸣笛。3、空气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主要的大气污染来源为汽车尾气和扬尘,突出问题是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正比,且和车辆的类型以及汽车运行的工况有关,通过类比调查,随着道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中NOx、CO排放浓度逐渐增大,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从项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和烃类,由于进出该路段的车辆较少,且以小型车为主,对于道路两侧的居民区受环境空气影响不明显。 因此,汽车尾气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为了进一步减少道路交通

39、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下列措施:(1)严格执行尾气排放车检制度,禁止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上路。(2)要求汽车使用清洁燃料(如乙醇汽油),提倡使用新型环保汽车。(3)要求车辆安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尾气有害物质。(4)同时要加强管理,对于运输易产生扬尘物品的车辆必须要求加盖苫布,禁止散装未加盖苫布车辆上路。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为车辆运行乘客和进出项目路段市民丢弃的生活垃圾,通过每天环卫部门的清扫,统一收集到垃圾处理厂处理,路面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轻微。5、社会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的交通便利,绿化亮化工程,美化了环境,方便了附近居民夜间的出行;通过项目路面修复,改

40、善了路面凹凸不平,车辆运行噪声较大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改善居民的整体生活环境,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通过排水管道铺设,减少了路面积水严重,污水漫流的环境现状,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本项目建设为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使之形成区域优势。且项目道路是城市小巷,无特殊运输车(易燃易爆、危废等)辆通行,因此项目建设后提高了该区域居民的出行安全。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车辆、机械CO、THC、NOx加强管理达到相关排放要求道路施工管网铺设粉尘、TSP洒水,保持地表湿润等沥青烟做好施

41、工人员的劳保措施营运期行使车辆CO、THC、NOx、扬尘加强管理水污染物施工人员生活废水CODCr、NH3-N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相关排放要求施工工程机械废水SS、石油类施工场地内设置隔油沉渣池回用雨水冲刷路面形成的地面径流SS、石油类初期雨水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达到相关排放要求固体废物建筑施工垃圾、弃土、弃渣密闭集中堆放,及时送垃圾场处理达到相关要求建筑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噪声施工期使用低噪声的设备,并禁止在午间(12:00-14:30)和夜间(22:00-6:00)施工作业,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标准限值的要求;运营期限制车辆速度、禁鸣喇叭。生态保护措

42、施及预期效果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东埔街道辖区,主要建设内容为学前坝、渡头保留点道路(包括A、B、C、D、E、F、G、H路)改造及排水排污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及公园改造工程等,改造道路全长1359.514m,项目总投资678.2045万元,规划施工期3个月,预计2015年1月投入使用。项目所在地,从现场的监测结果来看,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水域水环境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一、结论1、本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

43、工期,工程在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后,不会产生区域性水土流失。2、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噪声、扬尘、固废等,采取评价建议的有关环保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3、工程完工后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由于提质改造道路基本均为小巷,车流量相对较小,道路两侧区域空气质量可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工程营运后,环境噪声值略有增加,且存在偶尔夜间超标现象,在采取防治措施后,可降低影响,总之,本工程改造路段车流量不大,在加强道路管理,禁鸣喇叭和减速慢行的前提下,噪声影响轻微。二、建议(一) 施工期环保措施建议1、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切实加强“三废”排放管理工作。2、不得向新丰江及其支流弃土、弃渣,车辆和砂石冲洗废水应经沉淀池处理。3、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工程取弃土石方工程数量,减轻工程建筑造成的水土流失程度和范围;合理安排施工期,以减少工程水土流失。4、加强施工监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扬尘和噪声对周围居的影响,施工扬尘较大的工点和道路,可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施工机械、车辆应勤清洗。(二) 营运期环保措施建议1、加强道路管理,禁鸣喇叭,减速慢行。2、节能措施在道路运营期间,路灯用电是主要能耗的大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