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03213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背景本着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的原则,本课题组联合了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教委教研室、K12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等各方面的一线专家,将研究与实验、产品开发紧密结合进行研究。本课题承担着意义重大且非常艰巨的科研攻关任务。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一)课题研究的意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是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相生相伴的。教育现代化大致包括五个方面:教育的普及化,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价值、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现代

2、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包括创建由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等构成的,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并能在教育领域广一泛、充分、有效地泣用现代信息技术。显然,教育的信息化对教育的现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对于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的课题。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本课题将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完善,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及“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决策生一定的影响。(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

3、针,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和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历史与现状、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和实验,探索并构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等文件。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础上,决定对智育工作和

4、教育信息化做了专门论述,提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以上一系列论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2 .终身教育思想和理论终身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当代对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影响极大的教育理论。人们普遍认为,终身教育概念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是匙。终身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无疑,终身教育思想对现行教育体制、结构

5、、内容、方法和模式都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反映终身教育的思想,依据终身教育的理论。另外,教育的信息化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推广与运用密切相关。因此,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我们研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理论依据。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拥有一支掌握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自如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第二方面是拥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现

6、代化教育教学环境。第三方面是拥有丰富多样的、实用有效的数字化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第四方面是信息技术广泛、充分、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第五方面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依据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我们确定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一)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主要自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 .提出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的具体方案,开发一部分质量较高的各类信息技术教材、教参、辅助电子教材。2 .提出优化的城域网、校园网建设方案及其评价标准,开发一套质量较高的网络应用软件。3 .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初步理论,并通过实验构建23个比较成功的信息技术与

7、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4 .探索一套教师培训川的科学方法。5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验、网络建设与应用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以探索和构建相关的体系和模式。6 .繁荣和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体系、发展趋势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包括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的开发和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进行探索和实验。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涉及到教学的各个领域,目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需要在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

8、指导下,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验。3 .网络建设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几年来,城域网、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相继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在实践中,既在上述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城域网、校园网的功能怎样才能真正符合不同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库的结构、体系、内容如何设计才能更有效方便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如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等。我们迫切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4 .教师培训川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9、是否具备一支掌握先进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有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培圳,为提高教师素质服务,是本课题的重要任务。四、课题的实施与管理(一)实施步骤课题研究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2023年3月一2023年5月)第二阶段:研究、实验、成果转化阶段(2023年5月一2024年1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12月一2024年3月)(二)研究方法总的原则是从实际应用出发,采取“研、产、用”一体的模式,边研究、边开发、边形成产品、边实验、边推广应用,在研究中实验、在实践中研究。在具体方法上,拟根据问题的不同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并将诸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包括: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测试、问卷、访问、座谈等),实验,实证及个案研究等,以实验、应用研究为重点。(三)课题的成果形式课题的成果将是多种多样的系列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材、软件、论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