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升压站广东省风力发电平远县广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239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升压站广东省风力发电平远县广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升压站广东省风力发电平远县广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升压站广东省风力发电平远县广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升压站广东省风力发电平远县广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升压站广东省风力发电平远县广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升压站广东省风力发电平远县广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升压站广东省风力发电平远县广环评报告.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单位: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 二0一五年九月1、前言广东粤电平远茅坪风电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境内,风电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44132.02,东经1160129.39,高程范围为800m1100m。山顶植被山地植被是以松木为主的的针阔叶混交林。根据收集到的测风资料和统计分析预装轮毂高度处风资源特征,平远茅坪风电场风速、风功率密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显著、风速、风能密度分布比较集中,按照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18710-2002)的风功率密度等级表,经综合分析评估,本风电场的风资源等级属于1级,具备开发利用价值。该风电场不仅是

2、梅州市及广东地区能源供应的有效补充,而且作为绿色电能,十分有利于缓解广东地区电力工业的环境保护压力,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平远茅坪风电场将配套建设一座110kV升压站,各风力发电机组经出口变压器升压后,采用35kV电缆及架空混合形式的集电线路汇集到110kV升压站升压,然后通过1回110kV线路接入110kV东石变电站110kV侧,架空线路长度约3km,导线铝截面185mm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100千伏以下输变电工程不列为评价对象;接入110kV东石变电站的1回110kV输电线路也不列入本次评价对象。本次电磁辐射影响专题评价对象为拟建110kV升压站。

3、110kV升压站本期建设一台80MVA 的变压器,型号为SZ11-80000/110,站用电电压为380/220V,升压站采用主变户外,配电装置GIS户内方式布置,变电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方式运行。2、编制依据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08年6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00年9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13年修正本);7、中华人

4、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0、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年7月1日;11、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3月18日;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4月;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2009年1月16日;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15、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年1月13日修订;16、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粤府200635号);17、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5、理条例,2012年7月26日修订。2.2 规范、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6、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8、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2.3 其他相关批准文件1、粤发改能新20151909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转发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二五”第

6、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2、国能新能2015134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引发“十二五”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3、评价因子、标准及范围3.1 评价因子根据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输变电工程,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因子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3.2评价标准a工频电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表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即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b工频磁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表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即100T作为工频磁场的评价标准。3.3评价工作等级根据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输变电工程,本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7、工作等级见表3.3-1。表3.3-1 本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电压等级工程条件评价工作等级110kV变电站户外式二级3.4电磁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变电站以站界外30m区域为电磁环境评价范围。3.5电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周围均为山地,升压站周围30m范围内无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因此,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电磁环境保护目标。4、项目规模及评价内容4.1 110kV升压站站址平远茅坪风电场升压站选址位于东石镇东北侧丘陵地,距离东石镇约8.3km,位于风电场区域中心,中心坐标为北纬244343.78,东经

8、1160024.50。升压站地理位置图见图4.1-1,变电站在风电场的位置见附图1。选择该处的原因主要有:一、交通便利,距离X038县道约150m;二、生活用水用电问题难度较小,建设工期较短;三、位于风电场中,便于35kV集电线路汇入,集电线路相对较短。升压站场地现状为林地,站址北侧约150m为X038县道,周围均为林地,距离最近的村庄(上磜子村)约900m。站址现状及四至见图4.1-2及图4.1-3。4.2 项目构成及规模4.2.1 项目构成平远茅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新建平远茅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1座,完善其电气配套设施及建(构)筑物,以及围墙外进站道路和给排

9、水工程。升压站设一台80MVA主变压器。4.2.2 项目规模平远茅坪风电场110kV升压站为无人值班、有人值守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升压站围墙内占地面积约8460.00m2,建筑面积约1686.78m2。 建设规模为:主变压器一台三相双绕组全绝缘有载调压变压器,型号为:SZ11-80000/110,容量80MVA,采用户外布置。升压站所在位置N5km比例尺:图4.1-1 升压站地理位置图图4.1-3拍摄地点1300m900m林地林地林地白岭村上磜子村N200m比例尺:图4.1-2 升压站四至情况示意图(google卫星图)升压站所在位置图4.1-3 升压站环境现状图4.3升压站总平面布置升压站围

10、墙内占地面积约8460.00m2,长94m,宽90m。站区建筑面积约1686.78m2,包括综合楼、控制楼、辅助建筑等。升压站主入口位于站址东北侧,综合楼位于整个升压站的北部,控制楼位于站址中部,户外配电装置布置于升压站西侧,最终以一回110kV导线接入110kV东石变电站。根据工艺以及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布置站内其它建构筑物,包括泵房及水处理间、消防水池、污水处理间、警传室外,室外电容器、SVG设备、事故油池等,便于生产与管理。各建筑物情况一览表见表4.2-1,具体经济技术指标见表4.2-2,升压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表4.2-1 升压站各建筑物情况一览表4.2-2 升压站技术经济指标表4.4

11、升压站给排水系统4.4.1 给水系统风电场升压站用水主要为生活和消防用水。考虑到升压站用水量较小,本阶段可暂按在站址内选择合适地点打深井,然后修建蓄水池的方式考虑供水。 根据初步地质资料,为满足本工程项目生活消防用水和施工用水的需要,在厂区内打2口深井。井水加压后送至升压站,首先经过一套给水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水,一部分直接进入生活水箱,再经过生活给水设备提升、消毒后送至风电场基地各用水点;另一部分水直接进入消防水池,再经过消防给水设备提升送至风电场基地各消防用水点。4.4.2 排水系统升压站区域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和事故排油系统。各排水系统采用完全分流

12、制排放制度。生活污水、雨水和事故排油均采用重力自流排放方式。 (1)生活污水:升压站区域生活污水主要是控制楼、综合楼卫生间的生活污水排水。对于生活污水,由于变电站内实际运行人员较少,生活污水量非常小,因此生活污水首先排放至化粪池,经过化粪池沉淀后再排入污水调节池,通过污水提升泵提升至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Q1m/h)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出水储存于回用水池,然后经回用水泵提升于站区外林地浇灌、升压站区绿化和道路浇洒。(2)雨水: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雨水斗收集,通过雨水立管引至地面,直接排放至地面或通过排出管排至雨水口或雨水检查井。室外场地雨水经路边或场地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室外埋地雨水排水管道,再排至站

13、外雨水排水系统。电缆沟、阀门井的雨水排水通过重力流的排水暗管排至站区的雨水检查井,再通过排水管网排放。(3)事故排油系统:电站升压站区域的事故排油主要为变压器事故排油。变压器事故排油时,首先排至主变油坑,再通过排油管网排至事故油池。4.5 施工工艺4.5.1 施工方案升压站综合楼等建筑物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打桩施工基础开挖基础垫层铺设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柱浇筑楼板混凝土浇筑砖墙垒砌电气设备入室给排水系统施工及室内外装修。结构混凝土施工采用脚手架、地板及顶棚采用满堂红脚手架立模浇筑,混凝土振捣采用手持式振捣器或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预埋件及预

14、留孔洞进行观察,如有变形、移位应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质量。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内应对混凝土加以养护,在其强度未达到规定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4.5.2 施工营地布置情况本工程拟在升压站附近设置施工基地,升压站施工期的平均人数为50人,高峰人数为80人。4.5.3 工程施工计划安排根据风电场总体项目施工进度安排,升压站在2016年1月开始道路施工,大约2016年12月之前完成升压站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具备送电条件)。5、工程分析5.1 110kV升压站产污环节分析拟建110kV升压站建设期及营运期产污环节如下图所示。图5.1-1 升压站建设期、营运期产污环节图(1)建设期:土方开

15、挖、回填、场地平整、升压站综合楼建设、设备安装等。施工期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施工噪声、扬尘、余泥渣土、地基抽排积水、工地污水、生活污水、固体废物、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运行期:主要有噪声、工频电磁场。事故期:废设备及废机油。5.2 污染源分析升压站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施工期主要表现为施工工程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施工期噪声、扬尘、施工期废水等影响;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升压站对电磁环境的影响、噪声影响、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具体分析如下:5.2.1 施工期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源如下:(1)施工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产生,如土路基填筑时有推

16、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等;道路面层施工时有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等,这些设备运行噪声在8090dB。另外施工期配备的柴油发电机噪声可达100dB以上。(2)施工扬尘:施工作业方式及其各种拌合场的生产以及施工车辆和机械设备会对空气环境产生影响。1)施工扬尘:施工对地面的清理挖掘,沙土装卸、运输、拌合过程中有大量扬尘散逸到周围大气中;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也引起扬尘污染。2)运输扬尘:运送施工材料、设备的车辆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会产生一定量的扬尘。(3)施工废水: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场地废水、雨后的地表径流水,另外,施工中还会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1)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 混凝土拌和系

17、统废水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含有大量的SS和碱性物质,pH值约在11左右。参考有关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统生产废水悬浮物浓度的预测和实测资料,废水悬浮物的浓度约为5000mg/L。混凝土搅拌站内,搅拌机冲洗按3次/d,冲洗量3m3/次计,混凝土搅拌车冲洗按3次/d,冲洗量2m3/次计,则工程混凝土搅拌站日废水产生量约15m3,高峰排放量约为5m3/h。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期各工序,不外排。2)辅助设施含油废水 施工辅助设施包括综合加工场、机械停放场、设备堆存场等。辅助设施含油废水主要是由机械修配、汽车保养等产生,因废水性质相似,可集中统一处理。废水中主要含有石油类,修

18、理和保养过程中其浓度可达1020mg/L。工程综合加工场仅承担施工机械的小修及简单零件和金属构建的加工任务,废水量相对较小,约6m3/d。工程机械停放场设计10台机械的停放,汽车保养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汽车,冲洗用水量按500L/(辆次),冲洗时间 15min/(辆次),1个冲洗台计,汽车保养废水量约5m3/d,高峰废水量约2m3/h。综合以上废水,辅助设施含油废水量约11m3/d,高峰废水量约4m3/h。含油废水经隔油隔渣后回用,不外排。油污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理,不外排。3)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淋浴、洗涤、粪便污水等,主要含 CODCr、BOD5等。施工人员平均人数约50个,按每人

19、每天180L用水量计算,生活用水量约为9t/d,生活污水排放系数0.9,则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8.1t/d。施工期约为12个月,则总产生量2916t。经生活污水地埋式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主要污染物产排情况见下表。表5-1 施工生活污水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一览表项目水量(t)指标CODCrBOD5SSNH3-N生活污水2916产生浓度(mg/L)25012014020产生量(t)0.730.350.410.06排放浓度(mg/L)90606010排放量(t)0.260.170.170.03(4)固体废弃物:1)生活垃圾 施工期

20、间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照人均0.5kg估算,则日产生量约为25kg,施工期共产生9t。定期收集后纳入镇垃圾收运处置系统。 2)建筑垃圾 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下脚料、破钢管、断残钢筋头、包装袋等。这些固废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混凝土等建筑垃圾运至指定填埋场填满。施工期建筑垃圾及弃土量约为25t。 3)油污废物 施工期间辅助设施含油废水经隔油隔渣约产生1t的油污废物,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外排。(5)生态环境项目施工期临时占地1.15hm2。因此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将被破坏。工程完成后可进行复绿,是可逆的,对生态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地表开挖、土地平整等施工活动将

21、不可避免的破坏植被和原状土的稳定,使局部区域地面裸露,造成一定量水土流失,加深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将破坏水土资源、降低水域功能、损害水利基础设施、不利于地方可持续发展等。站址水土流失形式以降水及地表径流冲刷为主,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以面蚀为主,水土流失属于轻度侵蚀至中度侵蚀,需在施工过程落实水保措施。5.2.2 运行期(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工频即指工业频率,我国输变电工业的工作频率为50Hz,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即指以50Hz交变的电场和磁场。(2)噪声项目投入使用后噪声源主要来源于升压站变压器噪声,本项目110kV升压站选用低噪声变压器,距离主变1m处噪声约60dB(A),噪声量不大。

22、(3)水污染物 营运期污废水主要为升压变电站和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及升压站变压器维修或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含油废水。营运期生活污水产生于110kV升压站管理人员,本工程管理人员10人。生活用水量按200L/人d计,污水量取用水量的90%,则污水总排放量仅为1.80t/d,657.0t/a。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达到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回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表5-2 运行期生活污水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一览表项目水量(t)指标CODCrBOD5SSNH3-N生活污水657.0产生浓度(mg/L)25012014020产生量(t)0.160.080.090.01排放浓度(mg/L)90606010

23、排放量(t)0.060.040.040.01风电场升压站变压器正常工作时无污废水产生,仅当变压器检修或发生突发事故时,才会产生少量含油废水。升压站主体工程已设有变压器事故油池,变压器下设置卵石和主变油池,一旦变压器突发事故时,事故含油废水即排入变压器正下方的事故油池,后经事故油池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排放。(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员工人数10人,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 1kg/人日计进行计算,每日产生生活垃圾约10kg/d、3.65t/a,集中收集后交镇环卫所统一清运处置。主变压器维修时产生废机油和废抹布,产生量约为1t/a,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5.2.3事故期主要污染是变

24、压器油、部分废设备、废机油。主变压器是升压站的唯一的充油设备,站内设置变压器事故油池,能有效避免变压器油外泄,事故油池的废油由变压器生产厂家回收处理或交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5.3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表5-3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 容类 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量及浓度(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车辆、机械SO2、NOX、烟尘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柴油发电机SO2、NOX、烟尘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施工过程TSP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产生量极小产生量极小生活污水污水量

25、2916t/a2916t/aCODCr250mg/L;0.73t/a90mg/L;0.26t/aBOD5120mg/L;0.35t/a60mg/L;0.17t/aSS140mg/L;0.41t/a60mg/L;0.17t/a氨氮20mg/L;0.06t/a10mg/L;0.03t/a运营期生活污水污水量657t/a657t/aCODCr250mg/L;0.16t/a90mg/L;0.06t/aBOD5120mg/L;0.08t/a60mg/L;0.04t/aSS140mg/L;0.09t/a60mg/L;0.04t/a氨氮20mg/L;0.01t/a10mg/L;0.01t/a噪声施工期施工机

26、械8090dB(A)昼间55dB(A)营运过程变压器60dB(A)夜间45dB(A)固体废物施工期生活垃圾9t0建筑垃圾25t油污废物1t0运营期生活垃圾3.65t/a0废机油及废抹布1t/a0电磁环境运营期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100T6、环境影响分析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1.1施工期环境大气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于站址土建施工的土方挖掘、建筑装修材料的运输装卸,施工现场内车辆行驶的道路扬尘等。由于扬尘源多且分散,属无组织排放。受施工方式、设备、气候等因素制约,产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施工阶段,尤其是施工初期,站址、

27、线路塔基开挖都会产生扬尘污染,特别是若遇久旱无雨的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突出。施工开挖,车辆运输产生的粉尘短期内将使局部区域内空气的TSP明显增加。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环保措施:1)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2)施工时,应集中配置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和噪声;此外,对裸露施工面应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3)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控制扬尘污染。4)加强材料转运和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5)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

28、限制车速,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6)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废土废渣等要合理堆放,可定期洒水进行扬尘控制。7)施工结束后,按“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原则立即进行空地硬化和覆盖,减少裸露地面面积。6.1.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少量施工废水。对于本工程升压站而言,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车辆的冲洗水。针对不同类型废水拟分别采取的环保措施如下:施工废水含泥沙和悬浮物,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会使管道淤塞。工地内积水若不及时排出,可能孽生蚊虫,传播疾病。但由于目前设计中没有考虑施工废水的处理和排放去向。因此,施工单位应

29、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简易除油、沉砂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澄清处理。严禁施工污水乱排,乱流,做到文明施工。对施工生活污水,本环评要求按永临结合原则,先期提前建设升压站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用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洒水抑尘或尽量减轻施工生活污水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同时要落实文明施工原则,特别要禁止施工废水排入附近的水体、禁止弃渣弃入水体,不乱排施工废水。对于混凝土养护所需自来水需采用罐装车运送,养护方法为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洒水,根据吸

30、收和蒸发情况,适时补充。在养护过程中,大部分养护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发,不会因养护水漫流而污染周围环境。在做好上述环保措施的基础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6.1.3 建设施工期间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所产生的作业噪声,施工机械如推土机、载重汽车、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和振捣器等。根据类比调查和有关资料:这些建筑施工机械的声源噪声强度大多在80-90dB(A)左右,据其它建设工程的施工经验,上述噪声仅对施工现场区域范围和周围200m内的地区有影响。施工过程中基础开挖、基础打桩等活动均选择在白天进行,噪声影响主要在白天。6.1.3.1 噪声敏感点经现

31、场踏勘,本项目站址周围30m范围内无敏感点,与施工区距离最近的村庄约900m以上。施工车辆会途经沿线村庄,施工高峰时车辆运输频繁,施工交通噪声将对运输道路旁的居民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6.1.3.2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对施工运输车辆行驶时间、行驶路线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途经村庄等敏感点时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 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从噪声源头减缓机械噪声影响。 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夜间运输物料车辆通行附近村庄。若因施工需要,确需连续施工则需事先申报高要市环保局,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并提前告示当地居民。 加强各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减少运行噪声。6.1

32、.3.3声环境影响预测建设期噪声衰减预测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1、L2为与声源相距r1、r2处的施工噪声级,dB(A)。取最大施工噪声值85dB(A)对升压站施工场界及周围环境的噪声环境贡献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参见表6-1。表6-1 施工噪声源对升压站施工场界噪声贡献值距升压站场界外距离(m)510153080100150无围墙噪声贡献值dB(A)71615954464441有围墙噪声贡献值dB(A)66565449413936施工场界噪声施工标准(土石方工程)dB(A)昼间70 dB(A),夜间55 dB(A)注:按最不利情况假设施工设备距场界5m。由表6-1可知,施工区无围墙时,升压站施工

33、场界噪声值为71 dB(A),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土石方工程标准昼间70 dB(A)及夜间55 dB(A)的要求;施工区设置围墙后,施工活动对场界噪声贡献值可降低5 dB(A),降低后场界噪声值为66 dB(A),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土石方工程标准昼间70 dB(A)的要求;但仍不能满足夜间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的要求。升压站周围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施工噪声影响较小。6.1.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建筑垃圾、油污废物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项目产生少量建筑垃圾和弃渣,

34、其中有部分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均用汽车运走指定地点填埋。施工弃土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期行为,本项目无施工弃土,全部用于回填或绿化覆土。表土剥离后应做好遮挡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待工程结束后用于绿化覆土。洗车废水隔油沉渣池将产生一定量的油污废物,属于危险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在施工期由于施工人员多而且较为集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若随丢随扔,对环境可产生一定的污染,对周边环境会带来不利影响。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6.1.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工程水土流失时段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期。工程建设水

35、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升压站土地平整和基础施工、施工临时场地使用、集电线路管线开挖工段等。项目工程建设会扰动原有地形地貌、损坏原有地表植被,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纳入项目水保方案,拟采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案,并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工程措施主要有站内道路的修建、雨水排水汇流措施等。站内道路的设计一方面是升压站设计技术规范、规程对升压站生产运行、施工安装和检修的需要以及消防灭火的要求而设置的,同时也是作为升压站防渗固土、防止水土流失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为避免雨水冲刷升压站内的裸露土壤地面,减少因雨水冲刷而引起的水土流失。本站站内雨水设计,拟考虑

36、采用地面自然排水方式。 对升压站来说,防止水土流失的植物措施主要为绿化为主的绿化措施等。升压站的绿化,一方面是为了美化和改善升压站的生态环境,调节升压站小气候,也是升压站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根据升压站的特点,升压站的绿化以种植低矮植物和草坪以及种植观赏类花卉为主。6.1.6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小结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上述措施进行污染防治,并加强监管,使本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得到减缓。6.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6.2.1 电磁辐射影响升压站内的主变压器及各种高压电气设备会对周围电磁环境产生一定的改变

37、,包括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由于升压站内电气设备较多,布置复杂,其产生的工频电磁场与无线电干扰难于用模式进行理论计算,因此选用类比的测量方法进行预测。按照类似工程的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使用条件和周围电磁环境等原则,据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2014年12月23日的监测资料,对现以已运行的东莞市110kV河桥变电站作类比,对本项目进行评价(见下章7、电磁环境影响评价)。6.2.2 声环境影响分析升压变电站运行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压器、室外配电装置等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噪声及机械噪声,其中以主变压器噪声为主,噪声源强约为60dB(A)。为确保升压站厂界噪声达标排放,升压站在设计阶段和设

38、备选取阶段已采取了以下措施:优化升压站平面布局,对主变压器合理布局。在设备选型上首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须选用低噪声设备,在设备招标时,对主变等高噪声设备应有声级值要求;变压器使用高质量的铁芯矽钢片有效降低噪音。变压器铁芯采用多级接缝,有效降低噪音。冷却方式选用自然油循环自冷方式。采取修筑封闭围墙、围墙外栽种树木等措施隔音降噪以及在主变压器基础垫衬减振材料以达到降噪目的。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升压站噪声源强可得到控制,升压站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排放标准。6.2.3水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污废水主要为升压变电站和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及升压站

39、变压器维修或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含油废水。营运期生活污水产生于110kV升压站管理人员,本工程管理人员10人。生活用水量按200L/人d计,污水量取用水量的90%,则污水总排放量仅为1.80t/d,657.0t/a。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达到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回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风电场升压站变压器正常工作时无污废水产生,仅当变压器检修或发生突发事故时,才会产生少量含油废水。升压站主体工程已设有变压器事故油池,变压器下设置卵石和主变油池,一旦变压器突发事故时,事故含油废水即排入变压器正下方的事故油池,后经事故油池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排放。污水处理设施及事故油池位置见附图2。

40、6.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本工程运行期间主要固体废物为变压器维修产生的废机油及废抹布、职工生活垃圾。废机油及废抹布产生量约为1t/a,属于危险废物,交由有处理资质单位处理;升压站内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定期清运至当地生活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后,项目固体废物对外环境影响较小。6.2.5 营运期间事故风险分析本项目事故风险可能有:火灾、变压器油外泄污染环境,偷盗、破坏或维修变电站设施、线路触电等意外事故。项目采取以下措施: 项目所使用的变压器油,具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有利于发挥冷却散热功能,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电场析气性、氧化安定性、较好的热稳定性,无毒性,无挥

41、发性气体的产生。因此,可以保证主变压器的正常运行。针对变压器箱体贮有变压器油,在变压器所在四周设封闭环绕的集油沟,并设有约40m3事故油池,防止出现漏油事故或检修设备时污染环境。项目事故油池设在主变压器西侧,作用是在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后,防止油污染。变电房周围设置环形沟,以收集事故时泄露油品。根据本风电场初定变压器的容量,事故油池大小约40m3,具体根据最后招标的变压器型号确定。可见,本变电所事故油池大小、设置可满足应急需要,具有合理性。本站按监控子站设计了监控系统,设一套微机监控系统;全站所有的继电保护均按微机保护型配置;另本站设一套遥视系统,能向各级调度传送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等信息。因

42、此,可及时发现间题,避免事故发生。在消防措施方面,本站采用自动报警系统,将信号集中送至调度中心控制,主变压器采用自动报警系统,电容器设备间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其余电气间均设置温感、烟感自动报警系统。6.3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与预期治理效果内 容类 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过程粉尘洒水抑尘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车辆、机械、柴油发电机等SO2、NOX、烟尘无组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电磁环境/工频电磁场/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100T水污染物生活污水(657t/a)CODcr、BOD5、SS、氨氮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施工期用于施工区洒水抑尘、营运

43、期用于绿化,不外排不外排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施工隔油沉渣池油污废物、废机油、抹布交由有处理资质单位收集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噪声选用低噪声、低损耗、节能型设备;主变室、主变散热器室墙贴吸音、防火型砖。升压站总平面布置上将站内建筑物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分开布置,将主变压器等主要噪声源布置在距离厂界围墙相对较远的升压站中部,降低其对厂界噪声的影响贡献值。在升压站周围设围墙和绿化带,减轻升压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他变压器应选用具有较好低温流动性的环烷基变压器油,设置足够容积的事故贮油池,建立事故应急处置体系,杜绝变压器油事故性排放。废变压器油等属于国家

44、危险废物名录HW08类危险废物,须交回原厂回收利用或交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理。采用完善的避雷设施,确保电力设施和周围公众的安全。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站区场地地貌为丘陵。场地周边植被分布有杂木和低矮灌木。站址不位于采矿区,站址范围内及附近,暂未发现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等,未发现有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通讯光缆、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保护区等。升压站为主变户外布置,站址建成后综合楼周围作为重点绿化区,种植观赏及美化效果较好的常绿小乔木树、草坪和低矮花木,沿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低矮的灌木丛。户外非水泥路面、电缆沟道、设备基础区广植草皮,培育天然草坪或人工植草,点缀若干低矮花木,以改善运行环境。升压站

45、绿化率达30%。7、电磁环境影响评价7.1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升压站由于其电气设备带高电压和大电流而产生电场和磁场。为了有效地对110kV升压站运行后的电磁环境水平进行预测评价,评价单位于2015年8月21日对110kV升压站周围的电磁环境水平现状进行了监测。7.1.1监测布点在项目主要工程110kV升压站的拟建场址4个边界处设置监测点位,共设4个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详见图7.1-1。图例: 1#4# 表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点位200m比例尺:N1#2#3#4#图7.1-1 110kV电升压站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7.1.2监测时间和频率电磁环境水平监测选择晴天条件下白天监测一次,分别测量地面和离地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强度。7.1.3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采用NBM-550型电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