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247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环评报告.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报告表编号 年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徐闻县和安卫生院编制日期:2015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

2、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该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题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6主要编制依据及环境功能属性12环境质量状况14评价适用标准17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8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3环境影响分析25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6结论与建议38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徐闻

3、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徐闻县和安卫生院法人代表莫民大联系人莫民大通讯地址徐闻县和安镇向阳街068号联系电话13822572098传 真0759-4208465邮政编码524155建设地点徐闻县和安卫生院内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Q8323乡镇卫生院占地面积()300建筑面积()899总投资(万元)16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8月工程内容及规模: 徐闻县和安卫生院肩负着和安镇居民的医疗服务工作。近年,来卫生院看病和住院人数增长非常快,但和安卫生院内并未设置住院楼。随着医疗卫生事

4、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模式的转换,无法满足和安镇居民看病就医的需求。新建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是为了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更多的高技术、高学历的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使群众能就近及时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徐闻县和安卫生院内,项目为新建项目,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45627577-4),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册号:365903440825813151),项目地理坐标为:北纬:203812.39,东经:1102223.4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

5、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1998)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环保部2015年3月19日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V161“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站、急救中心等其他卫生机构”中的“全部”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属于乡镇卫生院,故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徐闻县和安卫生院委托,深圳鹏达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同时根据项目的工程特征和项目建设区域的环境状况,对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筛选,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项目

6、规模卫生院现有综合楼、药房、DR室、材料室和公共卫生服务区,本项目只新建一栋住院楼。新住院楼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300m2,总建筑面积899 m2,住院楼共建3层。每层均只设置病房和值班室。新住院楼建成后,项目全年住院人数约达到1400人次。2、住院楼面积表1 新建住院楼面积序号楼层面积(平方米)包含内容11层270病房、值班室22层29733层2974顶层35/合计899/3、设备及医疗耗材使用情况新建住院楼所需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由综合楼搬至住院楼的值班室内,日后若需要先进设备再进行购买。新住院楼所需药物均由卫生院药房提供,不在住院楼内设置药房,新住院楼有36张床位,床全部购买新的。新住院楼设

7、备分布使用情况见表2。表2 住院楼主要设备和医疗耗材使用情况序号主要设备数量放置位置备注1多参数心电监护仪3台值班室由综合楼搬过来2空调15台病房、值班室新购买3床位36张床新购买4各类药物一批由卫生院药房提供4、人员配备及工作制度新建住院楼的医务人员由原综合楼医务人员内调配过来,医务人员18人(持证)。其中西医师9人、护士9人。员工在原有员工宿舍内住宿,卫生院内无食堂,员工只在新住院楼内如厕,洗手。年工作时间365天,日工作时间8小时,一天三班制。5、能源消耗本项目主要使用能源是电能,新建住院楼后,年耗电量约20000度。本项目的备用发电机用卫生院原有的备用发电机,50kw备用发电机一台,仅

8、作为备用电源使用,发电机燃料为0#柴油。6、给、排水系统本项目用水来自自来水,住院楼外排水约10065t/a。排水系统采用污水和雨水分流排污方法。本项目医疗废水经卫生院拟建的一座处理污水量35m3/d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员工办公污水经新建三级化粪池处理后与医疗废水一起排入新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医疗综合废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进行紫外消毒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排入波仔港。(三)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和选址合理性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

9、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项目生产产品、使用设备、生产工艺、使用原料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和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中鼓励类“三十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中第29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规定。项目选址位于徐闻县和安卫生院内,项目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45627577-4),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册号:365903440825813151)和选址合理审批意见,项目建设将有利于和安镇居民看病确认就医,有利于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故项目选址合理。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

10、主要环境问题:徐闻县和安卫生院住院楼建设项目位于徐闻县和安卫生院内,属于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情况,目前项目周围的水、气、声环境状况较好。项目北面紧邻综合楼,北面约24m为种植地,东北面约50m为员工宿舍,东面约94m为居民区,东南面约21m为和安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区,南面紧邻DR室,南面约17m为向阳街,约30m为居民区,西面紧邻居民区。目前项目周围的地表水、大气环境状况较好,项目现状见下图1: 图1-1:北面综合楼 图1-2:北面种植地 图1-3:东北面员工宿舍 图1-4:东面居民区 图1-5:东南面卫生服务区 图1-6:南面DR室 图1-7:南面向阳街 图1-8:南面居民区 图1-9:西

11、面居民区 图1-10:项目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东经1095211035,北纬20132043,东、西、南三面环海,即东和东北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海口市新港至徐闻县海安港)直线距离14.6海里(即27公里),北接雷州市(原海康县),面积为1954.37平方公里(即19.5437万公顷)。徐闻县境东起前山镇的罗斗沙,西至西连镇的响栏角,北起下桥镇的山寮村,南至龙塘镇的排尾角,东北起和安镇的北莉岛,西南至角尾乡的灯楼角。县人民政府驻地徐城镇,

12、位于东经11010,北纬2020。二、气候气象徐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全年气温较高,四季不明显,年雨量较充足,但年际间变率大;雨热同季,干湿季较分明。年平均气温23.3,各月平均气温均高于15,最高为7月28.4,最低为16,累年极端最高气温38.8(1958年),极端最低气温2.2(1967年),全年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8458.1;年平均雨量1364.1毫米,但四季雨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夏秋季,年际间雨量变率大,平均为22%,因此常出现干旱天气;夏秋季常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3.5次,7-9月占全年总数的71%。三、水文、植被徐闻县内水源较少,分布不平衡,北部及东部较丰富

13、,南部次之,西部沿海贫乏。县内降雨量不均匀,由北向西南递减,变化幅度为18001100毫米,下桥石板岭附近为多雨区,雨量在1700毫米以上,全县年均总降雨量24.68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为8.29亿立方米。全县100平方公里以上集雨面积的溪流有迈陈溪、大水桥溪、流沙溪、黄定溪、那板溪、北松溪6条,目前已被拦截建成水库。徐闻县地下水源较为丰富,其水质化学类型为金碳酸盐氧化物,pH大于7,水质良好,水温适宜,符合工农业用水要求。全县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总量为2.05亿立方米/库,占全县现有蓄水工程灌溉总量的53.7%,地下水源补给量为8.96亿立方米,是全县可开采地下水量的4.36倍,工业用水以及生

14、活供水所利用的地下水为30万立方米/日,即全年用水量为4562万立方米左右,占可开采量的23%,还有77%的地下水蕴藏量有等开采利用。四、地形地貌徐闻县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371.87公里,港湾较多。境内地势呈波伏状,北部及中部较高,分别向三面沿海倾斜,北部石板岭海拔245.4米,是全县最高点。境内中北部广布着起伏和缓的火山熔岩台地及火山丘陵;沿海则分布有海滩、海积砂堤砂坝、海积平原、海积阶地及海蚀阶地等。溪河短小,多发源于境内的中北部,分别向三面沿海辐射注入大海,全县地形按形态成因划分,可分下列三种类型。一是火山熔岩台地及火山丘陵地形,约占全县面积的60%;二是海成地形,主要有海滩、海积砂堤

15、砂坝、海积平原、海积阶地、海蚀阶地等5种,约占全县面积的39%;三是零散分布的流水地形、湖成地形及人为地形等,约占全县面积的1%。五、土地资源徐闻县有丰足的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多样,有水稻土、砖红壤、滨海沙、堆叠土、菜园土、滨海盐渍沼泽土和滨海盐土等,其中以砖红壤土类、水稻土类和滨海土类为主,共231.76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7%。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玄武岩,其次是浅海沉积物和滨海冲积物。砖红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平均2.79%,含氮0.13%。黄色砖红壤土层深厚疏松,耕性良好,肥力也不低。滨海沙土较为瘦瘠。全县地势自北向东、西、南三面倾斜,多数平坦连片,坡度较小,可利用率较高,土

16、地结构多样,具有多宜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徐闻县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内陆地区人少地多,2004年全县土地总面积19.54万公顷(即293.16万亩),其中县区用地242.76万亩,占总面积的83%。国营农场用地50.39万亩,占17%。全县人均土地面积4.35亩,其中耕地876032亩,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土地面积5.45亩,耕地1.63亩。面积最多的是龙塘镇,人均土地面积4.9亩,耕地1.8亩,最少的是徐城镇,人均土地面积0.68亩,耕地0.11亩。六、矿产资源经地质部门多次普查勘探,迄今发现全县境内有多种矿藏,主要有钛锆、硅藻土、褐铁矿和铝土矿,还有少量的石英砂、菱铁、磁铁矿、橄榄石、电汽石

17、、伊利石及陶瓷土等。其中钛锆矿砂储量70多万吨,面积为3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东北至东南的和安、新寮、锦和、前山、龙塘、下洋一带的沿海砂地,以下洋镇的储量最多;硅藻土储量达1亿吨,面积为9.26平方公里,有曲界田洋和大黄九亩2个矿区;褐铁矿储量194万吨,面积为74.5平方公里,分为麻城矿区和加洋矿区;铝土矿储量8.97吨,面积25.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曲界、下桥一带。七、生物资源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徐闻县热带生物一年四季生产,动物植物种类繁多,食用植物有80多种,林用植物有130多种,药用植物70多种,观赏植物40多种。全县常年种植水稻、番薯、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也种植甘蔗、菠萝、芒

18、果、香蕉和北运疏菜等经济作物,野生动物有黄鼠狼、果子狸、穿山甲、大田鼠、山龟、毛鸡、山鸡、猫头鹰、斑鸠、青蛇、蟒蛇、眼镜蛇、黑花蛇、水蛇、蜗牛、蚯蚓、蟋蟀、蜈蚣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徐闻县辖海安经济开发试验区和15个乡镇,172个村民委员会,2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1261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徐城镇。徐闻县辖乡镇名称:徐城镇、海安镇、下桥镇、龙塘镇、前山镇、曲界镇、下洋镇、锦和镇、和安镇、新寮镇、迈陈镇、西连镇、角尾乡、南山镇、城北乡。徐闻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距离湛江市150多公里,距离海口市只有18海里,是大陆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徐闻交通

19、四通八达,207国道和粤海铁路贯穿南北,南部有中国最大的汽车轮渡港口(海安港)和亚洲第二大火车轮渡码头(粤海铁路轮渡码头)。海安港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各国航线最短的港口,是对越小额贸易试点口岸。海安新港码头也即将兴建。目前,海路可连通香港、澳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乘快船40分钟过海到海口机场可以飞往国内外各地。徐闻的自然、地缘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七个“中国之最”:中国大陆最南端;中国大陆架浅海域面积最大珊瑚礁群,面积达30多万亩;中国最大菠萝生产基地,面积达25万亩;一、经济发展实现生产总值2258.7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6.6亿元、增长14.8%,增加值734.9亿

20、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1020.8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2.1亿元,增长13.3%。外贸进出口总额63.2亿美元,增长1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4亿元,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564.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1.8元,增长10.9%;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万人。二、农业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9958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719411万元,增长5.8%;林业产值14487万元,下降1.3 %;牧业产值54884万元,增长0.2%;渔业产值132397万元,增长1.9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779万

21、元,增长6.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1373亩,比上年减少13766亩。甘蔗种植面积324000亩,增加20323亩;花生种植面积83141亩,增加9113亩;蔬菜种植面积447177亩,增加39411 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26130吨,比上年减少13374吨,下降9.6 %。甘蔗产量1748392吨,增加12351吨,增长7.6 %;花生产量13304吨,增长20.4 %;蔬菜产量628109吨,增长7.3%;水果产量1137062吨,增长9.0 %;茶叶产量478吨,下降 6.3%。全年肉类总产量18234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 12978吨,增长1.6%;牛肉产量10

22、39 吨,增长9.7%;羊肉产量839 吨,下降1.0%;家禽肉产量3208吨,下降8.0%。全年水产品产量73595吨,增长4.1%。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27976千瓦,比上年增长2.2%。农用运输车9636辆,联合收割机30台,大中型拖拉机2537 台。全年农村用电量8186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97535吨,有效灌溉面积330607 亩。三、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全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43973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6038万元,同比增长12.5%。全部工业增加值133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582万元,增长13.7 %

2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5270万元,下降10.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7400万元,增长1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0947万元,增长43.3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66345万元,增长11.8%;重工业增加值18237万元,增长21.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5.3% ,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1097万元;实现利税总额4978万元。主要工业产品:食糖165871 吨,原盐55622吨,胶合板64622 立方米,水果罐头5998吨,酒精93557千升,水产加工品9226吨,水泥9

24、4012吨。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119万元,比上年下降17.5%。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0家;本年新签合同额83548 万元;年末从业人员3299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0700平方米,增长8.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6448平方米,增长92.2%。四、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73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42799万元,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6936万元,增长11.5 %。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935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批发业销售总额417689万元,比上年增长20.1; 零售业总额5174

2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1。五、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3554万元,增长23.7。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9306万吨,增长13.1。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41803万元,增长10.1%。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4万户,其中:市话用户1.8万户,农话用户2.6万户。全县年未移动电话用户52.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 4.9万户。全年全县共接待过夜游客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0%;旅游业总收入 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六、社会环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91元,比上年增长12.4%。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70697人,其中干部职工50050

26、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5115人,其中干部职工22665人。参加城镇基本失业保险2520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5439 人。参加工伤保险29358人。参加生育保险27798人。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费 25054万元,比上年增长41.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623216 人,参保率达到96.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275066人。年末全县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24236人。其中:城镇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4079人;农村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 20157人;全县五保户供养3700人。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9个,共有床位2358张,收养人员3820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9处。全年发

27、生各类事故起,死亡11人,受伤124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死亡11人,受伤124 人。七、文物保护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徐闻县文体局向市文广新局申报的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获得批准,共有4处不可移动文物获得了湛江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那泗村康皇庙(古建筑)、竹山杨氏宗祠(古建筑)、徐城革命烈士陵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林飞雄故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主要编制依据及环境功能属性主要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执行);3、中华人民共和

28、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2016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2013.6.29;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起执行);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12

2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15、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17、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18、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1114号);19、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年修订,2015年7月1日起施行);2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2015年3月19日部令第33号;21、本项目委托书;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项目所在

30、地环境功能属性如下表3所列:表3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编号项 目内 容1水环境功能区根据湛江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图划分,波仔港属于二类功能区,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2环境空气功能区属二类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环境噪声功能区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声环境功能区分类,项目属2类区域,项目四周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风景名胜保护区否6水库库区否7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否8 是否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否9 可否现场搅拌混凝土否10是否环境敏感区否环境

31、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徐闻县,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根据徐闻县环境监测站2014年在和安镇政府(距离项目东南面341m)的监测资料,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见表4。表4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表 监测点监测项目24小时平均值范围(ug/m3)24小时标准值(ug/m3)和安镇政府SO2315150NO252380TSP2580300由监测资料可知,项目所在区域各监测因子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32、2、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项目纳污水体为波仔港(距离项目西北面约2.74km)。根据湛江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图划分,波仔港属于二类功能区;根据徐闻县环境监测站2014年对波仔港的监测,其监测结果如下:表5 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pH除外监测点名称pH溶解氧CODcrBOD5石油类挥发酚波仔港7.976.792.312.680.020.0003第二类标准7.88.55330.050.005根据波仔港水质监测结果,各项污染指数因子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的要求,总体而言,波仔港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

33、定,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为主要功能,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需执行2类环境功能区要求,故本项目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项目南面约17m的向阳街为城市支路,故本项目南面也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为了解本项目附近声环境现状,评价单位特于2015年12月8日使用HT-825型噪声统计分析仪对项目四周环境昼夜噪声进行监测。噪声监测结果如下,单位:dB(A):表6 环境噪声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监测结果标准值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项目东侧)50.340.260502#(项目南侧)58.148.8,60503#(项目西侧)50.840.36

34、0504#(项目北侧)50.540.56050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区域划分规定,本项目所在地区属2类区,项目四周执行2类标准。从上表6可知,本项目四周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故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经调查,项目所在地附近无重要草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调查中未发现野生珍稀动植物。由于项目区域内地形平坦,自然植被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区内植被主要为林地及农作物,区内未发现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该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35、,是保护好项目所在地附近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使该项目的建设期和生产运行中保持项目所在地区域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能够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该建设项目运营期间,项目四周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3、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项目纳污水体波仔港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的要求,使波仔港的水质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受影响。4、固体废物保护目标固体废物保护目标是妥善处理

36、本项目产生的固废,使之不成为区域内危害环境的新污染源。5、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见表7。表7 具体位置与保护级别保护对象方位厂界边界到最近场界距离保护目标波仔港西北面2.74km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的要求居民区南面30m所在区域环境噪声值符合(GB30962008)中2类标准;所在区域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东面94m西面紧邻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海水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3、项目四周执行声环境质量标

37、准(GB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运营期:消毒废气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焚烧炉废气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运营期:项目废水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3、

38、噪声控制标准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运营期:场界四周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4、固体废物控制标准固体废物排放和管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东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护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不得造成二次污染。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本项目特点,项目污水经和安卫生院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排入波仔港,本项目的污水总量控制指标为:CODcr:0.6t/a 氨氮:0.15t/a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病员住院楼生活及医疗垃圾废水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医疗

39、垃圾运至郊区焚烧炉焚烧,焚烧后残渣填埋至硬底化填埋场,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新建污水处理站市政管网生物接触氧化紫外线消毒波仔港污泥经石灰消毒处理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图2 营运期产污情况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污染工序本项目施工期为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施工时间为6个月,施工人员为30人,施工人员均不在项目内食宿。施工期间主要引起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固体废物等污染,详见以下分析。(一)施工期大气污染源本项目不设混凝土搅拌场地,就近使用有资质的混凝土搅拌站的商品混凝土。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扬尘、燃油机械和运输汽车的废气。项目所有施工用料均外购,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挖掘

40、泥土、施工建筑材料装卸和运输等。(1)机械车辆尾气本项目施工期的燃料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燃油产生的废气。施工期各种燃油机械、车辆设备运转会产生含有少量烟尘、CO、 NOX、NO2等污染物的废气,此类污染物数量不大,且表现为间歇性排放特征,对环境影响较小并且是暂时的。因此,本项目不作分析。(2)施工扬尘施工区粉尘和扬尘主要由以下施工过程产生: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及回填过程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扬尘、工程开挖产生的粉尘和扬尘;建设材料(白灰、水泥、沙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于堆放扬尘;车辆运行时产生的扬尘。根据有关实测数据,参考对其他同类型工程现场的扬尘实地监测结果,TSP产生系数为0.010

41、.05mg/m2s。考虑本工程区域的土质特点,取0.02mg/m2s。TSP的产生同时还与裸露的施工面积密切相关,按夜间不施工来计算源强,每天施工按8h计算,施工场地占地面积估算为300m2,则估算项目施工现场TSP的源强为0.17kg/d,0.03t/施工期。(二)施工期水污染源本工程产生废水主要有施工场地、设备冲洗废水,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内食宿,员工洗手和如厕在和安卫生院内的卫生间完成,故产生少量的施工人员生活污水。(1)施工冲洗废水雨水冲刷施工场地产生的废水,其用水量与地质情况及天气状况有关,其排放量均难以估算,由于污染物浓度较低,本项目不做具体分析。项目施工冲洗废水主要含有泥沙和石油类等

42、污染物,SS产生浓度约为2000mg/L,石油类产生浓度约为20mg/L。按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规定,5.2.1中表4城镇公共生活用水定额表中“470房屋建筑业建筑工地2.9升/m2日”因为用水系数是“按建筑面积为基数,为综合定额值”,本项目建筑面积为899m2,则施工每天用水量为2.61m3/d,施工期用水量为469.8m3,排污系数按80%计算,则施工期废水每天产生量约为2.09m3,施工期废水产生量为376m3。(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人员均不在现场食宿,只在和安卫生院内如厕,因为施工人员较少,参考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5.2.1

43、中表4城镇公共生活用水定额表中“912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无食堂和浴室40升/人日”的规定,本项目施工人员为30人,则施工人员每天用水量为1.2m3/d,施工期用水量为216m3,排污系数按80%计算,则施工期生活污水每天产生量约为0.96m3,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73m3。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产生浓度分别为250mg/L、150mg/L、200mg/L、20mg/L。(三)施工期噪声污染源本项目施工阶段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施工机械的噪声,其噪声强度与施工设备的种类和施工队伍的管理有关;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交通噪声,另外还有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的

44、敲打撞击噪声。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会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使现场产生具有强度较高、无规则、不连续等特点的噪声。其强度与施工机械的功率、工作状态等因素有关。一些常用的机械的峰值噪声及其随距离的衰减见下表8。表8 机械的峰值噪声及其传播声级 dB(A)声源峰值距离(m)152060120载重车958489788372776671装载车938089748268776071振捣器10087102819675906984挖掘机8979736660根据以上常用施工机械的噪声声压级范围,多台机械同时作业的声压级叠加值增加38dB。(四)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生产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建筑固体废物和少量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建筑固体废物: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基础开挖及土建工程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