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 精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349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的一滴 精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神的一滴 精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神的一滴 精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神的一滴 精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神的一滴 精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的一滴 精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的一滴 精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的一滴 美 梭 罗 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第一段:总写湖在作者心中的感觉,对湖光山色的礼赞。尤其是开头一句,是对全文的一个重要概括,极富哲理。作者惊叹道:“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并运用了“大地的眼睛”的精彩比喻。“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湖是眼睛,树木宛如睫毛,群山和山崖似眉毛,写出了湖的共性美。这种开篇即高扬起赞叹的调子,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它让读者感受到,文章是对湖光山色的礼赞。古往今来,描写湖的文章数不胜数,但梭罗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

2、湖人格化了,他拒绝把瓦尔登湖看成是自己情感的载体,而是将湖视作一种高贵的富于人格魅力的存在,不把它看成人类审美情感投射的对象或情感的附庸。作者先是普泛地赞叹湖,然后引入对具体的瓦尔登湖的描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湖与人的天性的参照关系的表述非常独特。梭罗认为,大自然的美也在塑造着人类审美的眼光,并映衬着人类的心灵世界。1、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 导问:(1)第一节中的湖是不是瓦尔登湖? (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什么?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明确:(1)不是。这里的湖是广泛意义上的湖,当然这里的

3、湖也包括瓦尔登湖。 (2)比喻。这个形象传神的比喻,将湖人格化了。 (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湖是眼睛,树木宛如睫毛,群山和山崖似眉毛,写出了湖的共性美。蕴含作者对大自然美的享受和赞颂。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在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将湖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湖被人格化了)(补充写景特

4、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游弋(y)的时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着,有些山凹(o)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船只可以在下面惬(qi)意地通过。湖岸边的山太峻峭(qio),山上的树木又太高,所以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似梦非梦地漂流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醒的我才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在那种日子里,慵(yng)懒是最诱惑人的

5、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zh),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可是,自从我离开这洒满古典生态阳光的湖岸之后,伐木人竞大砍大伐起来了。从此要有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徜佯了,不可能在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了。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第二段:对瓦尔登湖畔往事的追忆。迷恋作者荡舟湖上,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真实的瓦尔登湖中。开始对于瓦尔登湖地势的具体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在一个可以上演“山林舞台剧”的地方,读者在优美的文字的引领下体验作者所体验的情景:游者

6、像风一样在湖上漂浮,在湖心放任自流的慵懒和随意形成了强大的诱惑的力量。作者由衷地写道:“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作者体验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写到这里,作者来了一个急遽的转折,将一种与自然美景相去甚远的丑陋举动揭露出来:人们的大砍大伐破坏了洒满古典生态阳光的湖岸;作者进而揭示出,自然的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影响了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第一部分(12段):写作者对瓦尔登湖优美风景的热爱和赞美。问题1、作者坚信自己“是富有的,虽然这话与金钱无关”,“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

7、及夏令的日月”,能够尽情地挥霍它们,一点也不后悔,为什么?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汲汲(j ,汲的本义是从井里打水,取水,汲水器。“汲汲”则专门形容急切的样子,表示急于得到的意思。)于名利和物质享乐的人反而会常常感到疲倦、无聊和空虚。劳作之余,梭罗面对瓦尔登湖美景,陶醉其中,放飞心灵,他的生活和生命因此变得滋润和富有。问题2、当作者抒写自己享受自己的“富有”的时候,为什么突然写“伐木人竟大砍大伐起来了”?这是一个急遽的转折,将一种与自然美景相去甚远的丑陋举动揭露出来:人们的大砍大伐破坏了洒满古典生态阳光的湖岸;作者进而揭示出,自然的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

8、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影响了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问题3、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景抒情的?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写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如开篇“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是实写,但又是通过设喻写想象,表达作者的一种欣喜的审美情怀。随写景而生出的抒情,点到为止,不事铺陈,并且与景物描写浑然融洽,相与为一,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问题4、为什么瓦尔登湖在作者眼中有如此大的魅力?梭罗将瓦尔登湖的美丽与神韵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些美丽与神韵的体现依

9、赖于梭罗对大自然的迷恋、参与和投入,在于他和他描写的对象实现了最淳朴、最亲密的心灵接触,对大自然与人关系的独特理解,他因此能够与湖进行心灵的沟通。2、 导问:(1)作者由湖的共性美继而具体写瓦尔登湖的个性美,具体写了瓦尔登湖的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 写了树和山。用了比喻的手法。两个比喻句:“像一个圆形剧场”(静景) “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动景) 一静一动导问:(2)写作者对于瓦尔登湖美的感受。作者使用了哪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明确: “慵懒”“偷闲”“虚掷”“挥霍”对瓦尔登湖的感情通过贬义褒用,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尽情地享受这种美、感

10、受这种美,作者体味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3) 写到这里,作者来了一个急速的转折“可是”,将一种与大自然美景相去甚远的丑陋举动揭露出来:人们的大砍大伐破坏了洒满古典生态(原生态)阳光的湖岸。作者进而揭示出,自然的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影响了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2.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赏析:破折号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自然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表明了对工业文明的批判。2、“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以为我拥有阳

11、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他们。”参考:作者体验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觉得虚空的富有。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梭罗曾经说过:“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1、“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面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参考:是说从西端高处看瓦尔登湖,它的样子如同一个圆形剧场,四周的山林风物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因时而变,如同戏剧上演。2、“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似梦非梦地漂流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醒的我欠身起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到哪一个岸

12、边来了。”宁静、美丽的瓦尔登湖是作者那样陶醉,躺在它的怀抱里作者俨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世俗的一切羁绊,像来到另一个世界,直到船撞在沙滩,才重新回到人间,那是一种怎样悠远的生命感。文中饱含无尽的哲思,引人遐想。现在,湖底的树干,古老的独木舟,黑魆魆(x)的四周的林木,都没有了,村民本来是连这个湖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如今却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洗碗洗碟子了。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而他们却想转动一个开关,拔起一个塞子就利用瓦尔登的湖水了!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第三段:

13、描述人类对生态破坏的行为及其恶果,表达愤怒之情。作者写了人们对林木的砍伐,工业文明对湖水的粗鄙的利用以及严重的污染,利欲熏心的商人对瓦尔登湖的侵犯让作者感到愤怒,他认为,像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瓦尔登湖水不应该是自来水龙头中的东西,它高贵地存在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存在于热爱自然的人的灵魂深处。3、 导问:(1)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描述生态破坏的行为及其恶果。作者运用了哪些感情色彩浓烈的词语?明确: “恶魔”“震耳欲聋”“喧嚣”“肮脏”“混浊”“吞噬”通过这些贬义色彩词语的运用,抨击了工业文明对湖水的粗鄙的利用以及严重的污染。3、 “这是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

14、相信以圣洁的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以“恒河之水”作比,足见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与崇敬。4、“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他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几个修饰语“恶魔似的”“震耳欲聋的”“肮脏的”,措辞严厉,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自私地利用瓦尔登湖水的厌恶与瓦尔登湖遭遇破坏的痛惜之情虽然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然而,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

15、,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永远年轻,我还可以站在那儿,看到一只飞燕坦然掠(l)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正和从前一样。今天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守一样,啊,这是瓦尔登湖,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而另一片林子已经拔地而起,在湖边蓬勃华丽地生长着。还是同样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第四段:赞美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让人感受到它所包含的生命力。(惊喜)作者笔锋再次转折,将瓦尔登湖的坚忍和顽强描写出来,这使得读者感受到瓦尔登湖的美丽所包含的一种生命力。作者

16、慨叹它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在现代文明粗暴的蹂躏中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在社会变迁中一直以年轻的富有活力的面貌出现。而对于善于发现美、亲近美的心灵而言,它是常看常新的,并能够给作者带来欢乐。这种创造的喜悦是复杂的,它包含有对瓦尔登湖自我修复的生命力的讴歌,对大自然修复人类灵魂创伤的感恩,以及对自然美的痴迷和敏感。导问:(2)第四节,即使在四个“已经”的前提下,作者笔锋再次转折“然而”,将瓦尔登湖的坚忍和顽强描写出来,这使得读者感受到瓦尔登湖的美丽所包含的一种生命力。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湖的生命力?(学生默读第4节)明确: “神秘和活力” “蓬勃华丽” “欢乐” 三个“喜悦”作者慨叹它没有一条永

17、久性的皱纹,它在现代文明粗暴的蹂躏中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在社会变迁中一直以年轻的富有活力的抗争面貌出现。3. 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此句语词简约,却意味隽永,咏叹了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永恒,与之相比,俗世人生显得短暂、易变而虚幻,表现了作者对瓦尔登湖自我修复能力的赞美。4、 “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这种创造的喜悦是复杂的,它包含有对瓦尔登湖自我修复的生命力的讴歌,对大自然修复人类灵魂创伤的感恩,以及他对自然美痴迷和敏感时的喜悦。5、“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虽然瓦尔登湖遭受了很多人类亲手制造的磨难,但它依然年轻、依然

18、充满神秘与活力。在作者眼里,瓦尔登湖俨然一位纯洁神圣、青春永驻的女神。岁月的流逝、人世的不测丝毫不能使她衰老,这种永恒象征自然的恒久与博大。5、 “啊,这是瓦尔登湖,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瓦尔登湖在经历文明入侵之后依然庄严、纯洁,作者非常兴奋。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 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

19、圆石岸,飘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su)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第五段:回溯瓦尔登湖的诞生,揭露它的天性,表达敬仰之情。 作者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并将它不平常的诞生与它的本性联系起来,它的这种天性比它的表面的风景更有魅力,滋养了康科德镇。所以,对于瓦尔登湖的真正的欣赏,应该是对它的纯美的天性的领悟。当生态破坏的痕迹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人们对瓦尔登湖的原初的审美印象越来越鲜明,它已经成为作者的一种理想或者信仰。因此,当作者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获得这种印象的时候,他不禁惊呼起来。接下来的诗节将以上的书写以诗的方式进行了浓缩,并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

20、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品性和亲近它的人的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也同居于一个空间,不分彼此。这是一种相当理想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4、 大自然生命的活力和它的抗争精神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的深刻和清澈,它的这种天性比它的表面的风景更有魅力,滋养了作者的故乡康科德镇,并且陶冶了作者的情操,作者为它而惊呼,而吟颂。(1) 学生集体朗诵理解诗歌:面对湖,生命是美好的,思想也会美好。梭罗面对着湖,“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

21、在我的思想中”,爱瓦尔登湖,爱它的思想,至此作者已完全陶醉并融入在瓦尔登湖中,由湖引发出沉思湖的思想躺在我的思想中,瓦尔登湖的美并不仅仅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4、仔细阅读文中小诗,品味其含义:诗节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品性和亲近它的人的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也同居于一个空间,不分彼此。这是一种相当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5、 “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

22、科德河”中的“它”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答。它是指瓦尔登湖的深邃、纯洁。第二部分(35段):写作者对瓦尔登湖在人类肆意破坏下依然顽强的惊讶和歌颂。火车从来不停下来欣赏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月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会留心这些风景的。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对它,就算只有一瞥(pi),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qng)上的油腻了。有人建议过,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 第六段:总结全文,点出主题。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敬仰最后,作者将精神的飞升沉降下来,回归到湖边的一个具体事物火车上来。他认为对于纯洁

23、庄严的瓦尔登一瞥,就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这实际上已经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这样,“神的一滴”的命名就十分恰切地概括了整篇文字所反复渲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2)导问: 为什么称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明确: 因为哪怕对它的一瞥,也能引发人们的沉思,能用湖水洗净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污浊的灵魂,从而构建一个健康的人格,所以称它为“神的一滴”,这一命名十分恰切地概括了文章所反复渲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 5、“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梭罗认为,瓦尔登湖对工

24、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这实际上已经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瓦尔登湖” 是“神的一滴”?当人类日益膨胀的物质追求吞噬着原本优美的自然风景,也吞噬着人类自身美好的天性时,瓦尔登湖就像“一双明亮的眼睛”,以它纯洁、深邃和永久的神秘和活力,让人类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真实的天性。所以,不管是神的一滴泪,一滴血还是一滴汗水,瓦尔登湖在作者眼里都是神圣、庄严的一滴,是“神性”的一滴。小结: 面对梭罗清新自然的文字,其实就像面对一汪宁静清澈的瓦尔登湖,从那儿我们可以反观出自己的内心曾经有过的种种芜杂和浮躁,反观出我们现代人生活方式中种种奢华和虚荣。阅读神的

25、一滴的意义也就在此,如果我们能像梭罗一样,在喧嚣的年代里,秉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必定可以拥有一个像瓦尔登湖水一样明澈的人生。“(它)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二.关于作者和瓦尔登湖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在瓦尔登湖湖畔,劳作之余,悠闲地面对湖光山色,面对四季晨昏,常常在物我两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他把这些景物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虽然他在瓦尔登湖只生活了两年,但是后人已经把他和瓦尔登湖紧密联结在一起。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位居榜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