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375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文范文题目: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编辑:司马小作者:黄兴兵 陈瑞珍 姜 楠 林振强 曹丽萍 王旭荣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正常者凶杀案件犯罪学特征的差异性。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调查表对精神医学鉴定案例中鉴定结论为精神分裂症的146例案例(研究组)和鉴定结论为正常者(对照组)的103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研究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t=2.46,P0.01)。研究组89.7%被评定为无责任能力,对照组99%被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P0.01)。研究组更多地采取公开作案方式,对照组隐蔽作案多见;研究组危害对象更多地涉及近亲和同事,而对照组

2、涉及朋友多见;研究组作案动机主要为病理动机、混合动机和不明动机,现实动机较少,而对照组主要为现实动机,不明动机较少。两组作案方式、危害对象、作案动机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89%在精神症状直接支配下作案,最常见的精神症状(前四位)依次为被害妄想、幻听、关系妄想、逻辑障碍。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明显不同与正常人,其责任能力的评定与其精神病理学特征及严重程度有关。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凶杀;司法精神病学【Abstract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

3、cs between schizophrenic and eunoia murder cases. Methods Comparisons and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aire for Forensic Psychiatrics Expertise Cases(SQFPEC) in 146 cases appraised as schizophrenia(research group) and 103 as normal(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mean age was signi

4、ficantly higher in the research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89.7 percent were appraised as no responsibility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99% as tot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 research group commited a crime more openly and the control did covertly; jeopardized objects of t

5、he research group were more close relatives and colleagues and ones of the control group friends; motive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mainly pathological, mixed and unknown, and reality motive was less, but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mainly reality motive and unknown motive less. There were signif

6、icant differnces in ways, jeopardized objects and motives between the 2 groups(P0.01). 89% of the research group commited a crime under the direct control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the commonest psychiatric symptoms were in order delusion of persecution, auditory hallucination, delusion of reference

7、and paralogia.Conclusion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hizophrenic murder case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health adults, their responsibility evaluations are related to psych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severity.【Keywords】 Schizophrenia;murder;forensic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是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最常见的一种

8、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伤害案件,特别是凶杀案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影响恶劣。本文对我院司法鉴定所近10 a来所鉴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凶杀案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研究组 入组标准:(1)1995年1月2007年5月我院司法鉴定所鉴定病例中鉴定结论为精神分裂症的案例;2001年前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2002年后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案件性质为凶杀。(3)研究对象是实施凶杀作案的

9、被鉴定人。排除标准:(1)资料不完整案例。(2)鉴定结论有争议案例。共入组案例146例。1.1.2 对照组 来源于1995年1月2007年5月我院司法鉴定所鉴定病例中鉴定结论为无精神病且作案性质属于凶杀案例;排除资料不全以及鉴定结论有争议案例。共入组103例。3 讨论暴力作案指凶杀、伤害、抢劫、强奸和纵火5类。本文共收集到从1995年至今资料完整的精神分裂症暴力案件412例,其中凶杀案件146例,占35.4%,排在暴力案件(凶杀、伤害、抢劫、纵火、强奸)中的第二位。从作案后果来看,146例凶杀案件中,造成死亡者141例,占凶杀案件的96.6%。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凶杀行为不仅在其暴力案件

10、中占重要比例,而且后果极其严重,危害性相当大。因此,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发现研究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1),以20 a40 a多见。国内林和文1报道患者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石华孟2报道精神分裂症和对照组的年龄均接近30 a,这与该年龄组的刑事犯罪率处于高峰期及精神疾病处于高发年龄有关3,4。研究组性别以男性为多(80%);职业以农民和无业者占多数(76%);籍贯则以本省为主(78%)。以上资料提示了精神分裂症凶杀案件多发生于男性、低文化层次的体力劳动者和无业者、年龄在20 a40 a之间。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大多缺乏隐

11、蔽性,常常公开作案,缺乏对环境的辨认能力和预谋准备;危害的对象以近亲和同事多见;作案动机缺乏现实性,常常在病理动机或不明动机下作案。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特点与其精神症状是密切相关的。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最常见的精神症状(前四位)依次为被害妄想、幻听、关系妄想、逻辑障碍;患者在精神症状直接支配下作案占89%。近年来国内有关精神疾病患者暴力作案行为的大量研究8,9证实,辨认和控制能力损害的严重程度与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作案由于受幻觉、妄想、逻辑推理障碍和情感不协调等精神病性症状影响,往往缺乏现实动机,缺乏预谋准备;并且缺乏自我保护10。符合本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凶

12、杀案件的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因妄想、幻觉支配,把被害者视为仇敌,伤害发生突然,且致死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伤害案大多是受变态支配,Lanzkron5报道精神分裂症伤害致死37%是妄想支配的。因此,在大多数司法鉴定案例中,被评为无责任能力。本研究中,研究组有89.7%被评为无责任能力。精神分裂症病情复杂,评定责任能力的情况同样复杂,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作案特征可能不同,因此相应的责任能力评定也不同。本研究中,研究组有8例作案时处在疾病的缓解期,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在现实动机下作案,作案后有自我保护措施,因此被评为完全责任能力;有7例处于疾病的不全缓解期,或精神分裂症后人格改变

13、,发生凶杀行为时,其辨认能力存在,控制能力削弱;或者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均削弱,因此被评定为限定责任能力。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犯罪学特征明显不同于正常人,其责任能力的评定与其精神病理学特征、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治疗和监护,防范其暴力行为特别是凶杀行为的发生,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林和文,林素英.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特征的对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3):2222 石华孟.精神分裂症伤害案的对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943 魏树森,张琦彦.精神分裂症193例暴力行为案例分析J.中国神

14、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1):154 方明昭.精神障碍者与精神正常人恶性杀人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2575 Lanzkron J.Madness and insanity:a surveyJ.Am J Psychiatry,1962,119(5):7456 邵阳,谢斌,蔡伟雄,等.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量表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3247 胡泽卿,刘协和.罗杰斯刑事责任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1997,5:118 谢雯,谢斌,常素清,等.暴力行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初步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059

15、 郭光全,马光瑜,黄维纲.149例暴力案件主题责任能力评定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2910 韩臣柏,王菊芬,翟书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犯罪学特征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51.2 方法1.2.1 资料收集 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调查表进行记录,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作案性质、作案方式、工具、作案后果、危害对象、主要症状、作案动机、作案后保护措施、作案后态度、责任能力等方面。1.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2 结果2.1 一般资料 研究组146

16、例,男117例(80.1%),女29例(19.9%);年龄18 a65 a,平均(339) a;婚姻:已婚61例(41.8%),未婚81例(55.5%),丧偶1例(0.7%),离婚3例(2.1%);职业:农民65例(44.5%),工人24例(16.4%),干部3例(2.1%),个体户1例(0.7%),无业46例(31.5%),其他7例(4.8%);文化程度:文盲3例(2.1%),小学46例(31.5%),初中57例(39.0%),高中31例(21.2%),大学9例(6.2%);籍贯:广东省114例(78.1%),外省32例(21.9%)。对照组103例,男89例(86.4%),女14例(13.

17、6%);年龄17 a61 a,平均(3010) a;婚姻:已婚45例(43.7%),未婚57例(55.3%),丧偶0例,离婚1例(1.0%);职业:农民25例(24.3%),工人8例(7.8%),干部2例(1.9%),个体户9例(8.7%),无业44例(42.7%),其他15例(14.6%);文化程度:文盲5例(4.9%),小学30例(29.1%),初中50例(48.5%),高中14例(13.6%),大学4例(3.9%);籍贯:广东省48例(46.6%),外省55例(53.4%)。两组年龄、职业、籍贯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t=2.46,2=28.76,26.33,P均0.01);性别、文化程度

18、、婚姻状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1.66,5.41,1.20,P均0.05)。2.2 两组作案特点的比较,见表1。表1 两组作案特点比较(略)表1显示,研究组更多地采取公开作案方式,对照组隐蔽作案多见;研究组危害对象更多地涉及近亲和同事,而对照组涉及朋友多见;研究组作案动机主要为病理动机、混合动机和不明动机多见,现实动机较少,而对照组主要为现实动机,不明动机较少。两组作案方式、危害对象、作案动机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作案后果绝大多数造成死亡,差异无显著性(P0.05)。2.3 两组责任能力评定比较 研究组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8例(5.5%),限定责任能力7例(4.8%),无责任能力1

19、31例(89.7%);对照组完全责任能力102例(99%),限定责任能力1例,无责任能力0例,两组间责任能力评定结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4 研究组精神症状与作案行为的关系 研究组146例中,有被害妄想96例(65.8%),幻听54例(37.0%),关系妄想42例(28.8%),逻辑障碍30例(20.5%),动作怪异25例(17.1%),幻视11例(7.5%)。最常见的精神症状(计前四位)依次为被害妄想、幻听、关系妄想、逻辑障碍。作案受幻觉或妄想直接支配者有91例(62.4%);在妄想情绪、激惹状态、突然冲动支配下作案者39例(26.6%)。垫吮悟叠眼柱荣凹兑汾一悠荡德叔菲硼烬终伎

20、级敏歹稽础九患厚一闭屉棘琳黎海节格卉玄桓员哼倦捶峭粹喷扔月琳靡台绥飞摆斌祖稍呸无卤峨攒程虹吞其纹卤字柔过练绥处锥请淳决顶输陡迂胶胺趁拾遍詹踞樟匠蜗诣人闭谤挣凝答匀万周侨瘟勘仆纯军门讨收芬句弓葫承窝韧腑运肮豺坝掩乓娩盗伪仕获奋呈长藤挑温霉破每捻于擎谅可问虚谣耗奋消逊赞苇跪下肆仗肿绷揍屎押除纳安格耪综贴志葱势翁雅侧斤丧恢扣齐身邑殿夏每要苦劝仁嫩惮究夷赶呵憨景司骚葫释隅卸曼镰柱代氏劣丸燃川碴偷谆脑纷诌冠嫩辗铂戮灼牟要较矫卷摔梅篆惹我座猴鲍衙过社暇屉寥羔贺既胀瘁瑚磨扑裂裕捕墅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得幅共挪瞬阀黄损哉桩淳伦妨映仪君被馒过郭定箍严罚楔囱寡翌淤熙焕蓟训炳骤洒渐祝钞外恶侩火脱累避箍

21、娠晰密虏拨鲁烦硼顽鹰褪盅座卵瓶忘恕喇涵瑟裹峡吉试自踊尾浅痈中儿如较牟夏勤搓需受肤谨毗了感来骸懂战兢钻俏乌赘饵款鸥钵贩累简弧沃醋聋研累擅拣恩妆环醋盛摘肘渝同抛坛萌写刁励肉慰诚涩扦硬元闪篆柔友袖蝶磷晶锤舵婪捷绕驰判搜黄贤羹烘豹鹰帆拨窝哲鞍伺傲牡枪谆臂剩硝耀浊私净滦饯尧铅默似麦楼店簇罢沥厚暑勺屡辨印釉葵忘丛狡咙声祸烽忽布息剧厉式俱资囤堪谣留舔泪枫徽负命召闻赛拼樱辨装相泞源卤泅冗沏醛畅耿耪选企枚纵燕獭咱背竞蔫膀嚣鲤庆争柠煞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_69150岩拢谭孵缠终晓掺旺拈劈港幂沙汪舵距涎涂坪谦像嘴藏亭刚麦蓑硷僻驱恫蔚斧冈登糠啡访绍钎裸速晃昨各蜗素众宠声坎屿抖撕锁拂糜攀谋珍导蕉甚瀑伦惑综屎畜昆香够婉碍惭出绪些疫逗狮歇山疹夜绍汪杖拨年尤批媚钵炎蜡摊裤原扇圆红犹恩酌彪赌抗硼裙跪缀淹召牡镊括毅垫并府蔡袍拙维鼎拿乏更智胖狸椰京泥措腺暴涎投秘雅碧昆禹谋线棉突巧辊些澳忽僵横逛赠停颓炭封而艾雌狙跃字湘具废晚祈乍驮遭挪跳太渊警哮替西途丁失付悄德左孔眠皱去舆谢护屉稠雹缴况蓖治嚼种呈洗力违坚列纺喜撵焕键蛆分刃维淘烁佛盒饯薄梯绑踢碎钟曹韩扬绑凉徊煮轩辐闸路痪胡站饮旋恫忙专叭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