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3491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学 院: 信息学院 班 级: 通信0902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济 南 大 学2011年12月30日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课程设计题目: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1)基于Systemview软件实现;(2)实现单路话音信号的抽样、压缩、均匀量化与编码得到PCM信号;(3)实现多路PCM信号的时分复用;(4)实现接收端的分接与译码;(5)考虑实现位同步电路;(6)观察输出信号的眼图,得出误码率-信噪比曲线;(7)分别选择不同特性信道时考察误码率-信噪比曲线。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 SystemView是一种

2、电子仿真工具。它是一个信号级的系统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是一个强有力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直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仿真要求。此外SystemView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简单易学,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iew设计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该软件支持外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支持用户自己编写代码(C/C),兼容Matlab软件。同时,提供了与硬件设计工具的接口,给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1.2 PC

3、M 简介 PCM 脉冲编码调制是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缩写,是数字通信的编码方式之一。模拟信号数字化必须经过三个过程,即抽样、量化和编码,PCM编码的主要过程是将话音、图像等模拟信号每隔一定时间根据抽样定理进行抽样,使其离散化,同时将抽样值按四舍五入取整量化,同时将抽样值按一组二进制码来表示抽样脉冲的幅值,以实现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1. 抽样(Samping)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抽样必须遵循奈奎斯特抽样定理。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

4、定理确定的。例如,话音信号带宽被限制在0.33.4kHz内,用8kHz的抽样频率,就可获得能取代原来连续话音信号的抽样信号。对一个正弦信号进行抽样获得的抽样信号是一个脉冲幅度调制(PAM)信号,再对抽样信号进行检波和平滑滤波,即可还原出原来的模拟信号。2. 量化(quantizing)抽样信号虽然是时间轴上离散的信号,但仍然是模拟信号,其样值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可有无限多个值。显然,对无限个样值一一给出数字码组来对应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以数字码表示样值,必须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样值分级“取整”,使一定取值范围内的样值由无限多个值变为有限个值。这一过程称为量化。量化后的抽样信号与量化前的抽样

5、信号相比较,当然有所失真,且不再是模拟信号。这种量化失真在接收端还原模拟信号时表现为噪声,并称为量化噪声。量化噪声的大小取决于把样值分级“取整”的方式,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级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小信号量化技术要多,大信号量化级数要少,从而保持信噪比恒定。3. 编码(Coding)量化后的抽样信号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仅有有限个可取的样值,且信号正、负幅度分布的对称性使正、负样值的个数相等,正、负向的量化级对称分布。若将有限个量化样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对应地依次赋予一个十进制数字代码(例如,赋予样值0的十进制数字代码为0),在码前以“”、“”号为前缀,来区分样值的正、负,则量化后

6、的抽样信号就转化为按抽样时序排列的一串十进制数字码流,即十进制数字信号。简单高效的数据系统是二进制码系统,因此,应将十进制数字代码变换成二进制编码。根据十进制数字代码的总个数,可以确定所需二进制编码的位数,即字长。这种把量化的抽样信号变换成给定字长的二进制码流的过程称为编码。话音PCM的抽样频率为8kHz,每个量化样值对应一个8位二进制码,故话音数字编码信号的速率为8bits8kHz64kb/s。量化噪声随量化级数的增多和级差的缩小而减小。量化级数增多即样值个数增多,就要求更长的二进制编码。因此,量化噪声随二进制编码的位数增多而减小,即随数字编码信号的速率提高而减小。自然界中的声音非常复杂,波

7、形极其复杂,通常我们采用的是脉冲代码调制编码,即PCM编码。PCM通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2。1.3 System View软件简介 System View 是一个用于现代工程与科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平台。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System View 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System 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它使用功能模块(Token)描述程序。利用Sys

8、tem 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多速率系统,因此,它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用户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只需从System View配置的图标库中调出有关图标并进行参数设置,完成图标间的连线,然后运行仿真操作,最终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等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 1.3.1 System View软件中重要元件简介 第2章 PCM编码系统设计原理PCM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

9、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律和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编码示意图见图1。话音输入低通滤波瞬时压缩抽 样量 化编 码低通滤波瞬时扩张解 调解 码信道再 生话音输出图3.1 PCM原理框图下面将简单介绍PCM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a) 抽样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b) 量化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

10、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2所示,量化器Q输出L个量化值,k=1,2,3,L。常称为重建电平或量化电平。当量化器输入信号幅度落在与之间时,量化器输出电平为。这个量化过程可以表达为:模拟入量化器量化值这里称为分层电平或判决阈值。通常称为量化间隔。图3.2 模拟信号的量化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由于均匀量化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因此,当信号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对于弱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为了

11、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间隔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它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出的优点。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常常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实际中,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通常使用的压缩器中,大多采用对数式压缩。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缩律是压缩律和A压缩律

12、。美国采用压缩律,我国和欧洲各国均采用A压缩律,因此,PCM编码方式采用的也是A压缩律。所谓A压缩律也就是压缩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压缩律:未压缩(1)(2)(3)(4)(5)(6)(7)(8) 0A律压扩特性是连续曲线,A值不同压扩特性亦不同,在电路上实现这样的函数规律是相当复杂的。实际中,往往都采用近似于A律函数规律的13折线(A=87.6)的压扩特性。这样,它基本上保持了连续压扩特性曲线的优点,又便于用数字电图3.3 A律函数13折线路实现,本设计中所用到的PCM编码正是采用这种压扩特性来进行编码的。图3示出了这种压扩特性。表1列出了13折线时的值与计算值的比较。表3.1 13折线时的值与计算

13、值的比较0101按折线分段时的01段落12345678斜率16168421表1中第二行的值是根据时计算得到的,第三行的值是13折线分段时的值。可见,13折线各段落的分界点与曲线十分逼近,同时按2的幂次分割有利于数字化。(c) 编码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当然,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范畴。在现有的编码方法中,若按编码的速度来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低速编码和高速编码。通信中一般都采用第二类。编码器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类:逐次比较型、折叠级联型、混合型。在逐次比较型编码方式中,无论采用几位码,一般均按极性码、段落

14、码、段内码的顺序排列。下面结合13折线的量化来加以说明。 表3.2 段落码 表3.3 段内码段落序号段落码量化级段内码8111151111141110711013110112110061011110111010105100910018100040117011160110301050101401002001300112001010001000100000在13折线法中,无论输入信号是正是负,均按8段折线(8个段落)进行编码。若用8位折叠二进制码来表示输入信号的抽样量化值,其中用第一位表示量化值的极性,其余七位(第二位至第八位)则表示抽样量化值的绝对大小。具体的做法是:用第二至第四位表示段落码,它

15、的8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表8个段落的起点电平。其它四位表示段内码,它的16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表每一段落的16个均匀划分的量化级。这样处理的结果,8个段落被划分成27128个量化级。段落码和8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段内码与16个量化级之间的关系见表3。PCM编译码器的实现可以借鉴单片PCM编码器集成芯片,如:TP3067A、CD22357等。单芯片工作时只需给出外围的时序电路即可实现,考虑到实现细节,仿真时将PCM编译码器分为编码器和译码器模块分别实现。3.1、信号源系统的组成由两个幅度相同、频率不同的高斯白噪声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分为两路信号合成,如图4 图3.4 信号源子系统的组成3.2、P

16、CM编码器模块 PCM编码器模块主要由信号瞬时压缩器、量化编码器实现模型如下图5所示: 图3.5 PCM编码器模块信源信号经过瞬时压缩器实现A律压缩后再进行均匀量化,实现抽样量3.3、PCM编码器组件功能实现 瞬时压缩器:瞬时压缩器(图符16)使用了我国现采用A律压缩,注意在译码时扩张器也应采用A律解压。对比压缩前后时域信号(见图6, 图7),明显看到对数压缩时小信号明显放大,而大信号被压缩,从而提高了小信号的信噪比,这样可以使用较少位数的量化满足语音传输的需要。3.4、PCM译码器模块 PCM译码器是实现PCM编码的逆系统。 PCM译码器模块主要由瞬时扩张器、低通滤波器、移位寄存器、锁存器构

17、成。实现模型如下图8所示: 图3.8 PCM译码器3.4.1 PCM译码器组件功能实现(a)扩张器:实现与瞬时压缩器相反的功能,由于采用 A 律压缩,扩张也必须采用A律瞬时扩张器。 (b)低通滤波器(图符3):由于采样脉冲不可能是理想冲激函数会引入孔径失真,量化时也会带来量化噪声,及信号再生时引入的定时抖动失真,需要对再生信号进行幅度及相位的补偿,同时滤除高频分量,在这里使用与编码模块中相同的低通滤波器。(c)寄存器是由具有存储功能的触发器组合起来构成的。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储一位二级制代码,存放N位二进制代码的寄存器,需用n个触发器来构成。 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可以在移位脉冲作用下一次逐位右移或左

18、移,数据既可以并行输入、并行输出,也可以串行输入、串行输出,还可以并行输入、串行输出,串行输入、并行输出,在这里是进行串行到并行的转换。 第四章 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采样频率和抽样脉冲的参数,以防波形的失真,由于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合理设置采样频率的参数,出现了在译码时恢复波形的失真,最后根据采样频率fs大于等于2fH条件,通过不断调试,最终可以合理地恢复源信号波形。但由于在信道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译码波形有一定的延时现象。 其次,在调试带使能端的2路数据选择器在实现PCM编码输出的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输出时,起初由于没有合理应用选择控制端,而导致

19、数据输出毫无规律,即2路数据当中随机地从哪一路输出,最后通过设置频率不同的三路脉冲方波作用于选择控制端,去控制每一路的数据输出,然后经过调试完成了PCM编码的正确输出。 最后,在设计滤波器时,首先要看系统信号源输出信号频率到底是处于在哪个频率范围,再根据其他参考参数和系统各项技术要求,决定是要设计哪种类型的滤波器,是低通型还是带通型滤波器。 第五章 设计结束后心得体会本次课程设计刚开始选择题目时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为了能够熟悉具体的通信过程。同时也为了复习一下学过的部分课程。通过这次设计,基本掌握了PCM编码的工作原理及PCM系统的工作过程,学会了使用仿真软件 Sy

20、stemview(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并学会通过应用软件仿真来实现各种通信系统的设计,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强了动手能力和学业技能。总体来说,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电路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电路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参考文献1 樊昌信 曹丽娜 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2 青松,程岱松,武建华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与分析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4 苗长云等主编. 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罗卫兵,孙桦,张捷SystemView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设计时间:2011年12月25日2011月12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