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七十三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03531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1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第七十三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江苏省第七十三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江苏省第七十三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江苏省第七十三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江苏省第七十三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第七十三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第七十三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2江苏省第七十三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介绍1、扬福麦21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1品种名称:扬辐麦21申请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扬麦22/扬辐麦10-2559,参试名称“扬辐麦7216”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分恭力较强。株型半松散,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至半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8.1天,比对照扬麦20短1.0天,株高85.5厘米,每亩有效穗32.3万,每穗39.2粒,千粒重45.3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

2、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56、1.29;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66、5.67),高感纹枯病,感白粉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抗叶锈病、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抗穰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乂哈尔滨测定容重798gU797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1%,14.2%,湿面筋含量28.5%、28.5%,吸水率58%、56%,稳定时间8.7min.7.2min,最大拉伸阻力534E.U.、518E.U.,拉伸面积100cmIOlcm2,硬度指数55.4、50.9o2020年品

3、质检测结果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A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9.1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2.9%。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1.7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2%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5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5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

4、省淮南麦区种植。2、宁麦37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2品种名称:宁麦37申请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种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宁麦13宁麦13/扬麦20,参试名称“宁16394”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分薛力较强。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8.2天,比对照扬麦20短0.9天,株高88.5厘米,每亩有效穗32.0万,每穗41.5粒,千粒重44.1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

5、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20、1.48;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20、3.31),高感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乂哈尔滨)测定容重809gL800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3%.14.1%,湿面筋含量28.7%、30.3%,吸水率57%、58%稳定时间4.7min,4.1min最大拉伸阻力249E.U.,261E.U.,拉伸面积58Cm2、74c?,硬度指数52.9、51.3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A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

6、产521.6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4%o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0.5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0%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底至11月上旬。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6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中后期做好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甥虫等防治H作。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3、扬麦42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3品种名称:扬麦42申请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

7、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镇麦9号/扬麦15扬麦15/宁麦9号,参试名称“扬16初2”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分荣力较强。株型松散,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7.4天,比对照扬麦20短1.7天,株高88.6厘米,每亩有效穗32.8万,每穗36.3粒,千粒重47.8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15、1.45;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70、2.29),高感纹枯病,感白粉病

8、,中感叶锈病、条锈病、黄花叶病毒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90gL.780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8%.13.2%,湿面筋含量24.6%、24.9%,吸水率59%、56%稳定时间1.7min、2.7min最大拉伸阻力435E.U.、404E.U.,拉伸面积90Cm2、96cm2,硬度指数49.3、45.2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A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7.6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6%o2020-202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2.3公斤,比

9、对照扬麦20增产3.4%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5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5-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4、宁麦资999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4品种名称:宁麦资999申请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高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10、、江苏省高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宁麦资218/扬麦17镇麦12号,参试名称“宁麦资1763”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分蕖力较强。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1.2天,比对照扬麦20短0.5天,株高85.9厘米,每亩有效穗32.6万,每穗37.0粒,千粒重47.7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61、1.50;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68、0.29),高感白粉病,感纹枯病,中抗条锈病、黄花

11、叶病毒病,高抗叶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Y哈尔滨)测定容重810gL798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2%.15.1%,湿面筋含量31.8%、30.2%,吸水率64%、63%稳定时间9.2min、9.3min最大拉伸阻力479E.U.458E.U.,拉伸面积93Cm2、105cf,硬度指数63.8、61.7o2020年、2021年品质检测结果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产量表现2020-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B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1.2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6%o2021-2022年

12、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2%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5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8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5-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5、金运麦5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5品种名称:金运麦5号申请者:江苏金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种者:江苏金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土地种业

13、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宁麦11/宁麦14,参试名称“金1720”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叶色绿,分菜力一般偏强。株型偏紧凑,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至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1.3天,比对照扬麦20短0.4天,株高85.8厘米,每亩有效穗32.6万,每穗41.2粒,千粒重42.3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44、1.15;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83、7.28),高感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纹枯病

14、。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穰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10gL.799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含量13.8%,12.9%,湿面筋含量含量29.6%、30.3%,吸水率62%、64%,稳定时间4,9min.3.8min,最大拉伸阻力231E.U.176E.U.拉伸面积59Cm2、51cm2,硬度指数64.5、61.6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B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8.5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1%o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9.2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6%o栽

15、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5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7公斤左右,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中后期做好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蜥虫等防治工作。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6、扬富麦106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6品种名称:扬富麦106申请者:扬州长富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者: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扬州长富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镇麦4号变异株,参试名称“富FlO6”特征特性:春性小麦

16、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蕖性较强。株型半松散,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0.3天,比对照扬麦20短1.4天,株高90.8厘米,每亩有效穗31.7万,每穗42.5粒,千粒重43.1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20、2.00;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35、5.30),高感纹枯病、白粉病,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抗叶锈病、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

17、验测试中心乂哈尔滨)测定容重803gL.793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詹量14.4%、14.9%温面筋含量含量36.5%、34.9%,吸水率65%、61%,稳定时间3.4mins3.2min,最大拉伸阻力236E.U.、152E.U.,拉伸面积59Cm2、47cm2,硬度指数65.3、63.6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B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6.0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6%o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1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4%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5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6万左右,推迟播种或

18、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6-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和鲂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7、扬福麦20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7品种名称:扬辐麦20申请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中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X扬麦22/镇麦9号)F2播前辐照,参试名称“扬辐麦7025”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分篥力较强。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

19、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至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0.0天,比对照扬麦20短1.8天,株高86.6厘米,每亩有效穗33.3万,每穗39.8粒,千粒重44.6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25,1.41;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42、6.50),高感纹枯病、白粉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抗叶锈病、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07g/L、804gL,粗

20、蛋白质含量(干基)15.9%、14.6%,湿面筋含量33.0%、31.3%,吸水率60%、60%,稳定时间4.9min,5.0min,最大拉伸阻力262E.U.、253E.U.,拉伸面积58Cm2、67cm2,硬度指数55.7、55.7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B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2.2公斤,比对照扬麦2()增产4.8%o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3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3%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5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5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其中基苗肥

21、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8、镇麦25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8品种名称:镇麦25申请者: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扬辐麦8004/保计0601,参试名称“镇16150”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分篥力较强。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0.2天,比对照扬麦20短

22、1.6天,株高90.3厘米,每亩有效穗32.2万,每穗39.8粒,千粒重45.5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16、2.05;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11、3.75),高感纹枯病、白粉病,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感叶锈病,中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Y哈尔滨)测定容重810gL.802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7%、15.4%,湿面筋含量32.7%、32.2%,吸水率63%、63%,稳定

23、时间5.2minJ0.2min最大拉伸阻力306E.U.506E.U.,拉伸面积73Cm2、120cm2,硬度指数67.7、66.5o2021年品质检测结果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B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4.0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2%o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1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3.5%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8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

24、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9、扬江麦1820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9品种名称:扬江麦1820申请者: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江苏千重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种者: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江苏千重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宁麦9号/扬麦16,参试名称“扬江麦182(F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荣力一般。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纺锤形穰,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1.0天,比对照扬麦20短0.8

25、天,株高93.8厘米,每亩有效穗32.4万,每穗37.6粒,千粒重47.4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00、1.87;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数0.11、1.90),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白粉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94g/L、790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6%,14.9%,湿面筋含量32.0%、32.6%,吸水率63%、63%稳定时间7.

26、8min、7.8min最大拉伸阻力686E.U.、427E.U.,拉伸面积135cm2,IOlcm2,硬度指数65.8、65.Io2020年、2021年品质检测结果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B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6.4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3.6%。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4.9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8%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6万-18万,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

27、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条锈病和鲂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0、镇麦21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0品种名称:镇麦21申请者: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镇麦9号/镇麦8号,参试名称“镇15120-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分Il力一般。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7.7天,比对照扬麦20短1.4天,株高82.6厘米,每亩

28、有效穗33.3万,每穗37.4粒,千粒重45.6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30、2.20;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26、3.32),高感纹枯病、白粉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抗叶锈病、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16gU803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5.39%、15.24%,湿面筋含量32.9%、31.3%,吸水率64%、63%,稳定时间ILOmin.5.7min,

29、最大拉伸阻力424E.U.、285E.U.,拉伸面积94Cm2、78cm2,硬度指数68.3、67.2o2020年品质检测结果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A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6.1公斤,比对照扬麦2()增产4.3%。2020-202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9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5%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8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

30、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1、宁麦38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1品种名称:宁麦38申请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种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镇05185/生选6号,参试名称“宁1695”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分孽力一般。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7.7天,比对照扬麦20短1.4天,株高88.1厘米,每亩有效穗32.3万,每穗38.7粒,千粒重47.0克。经江苏省

31、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801.60;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1.28、6.01),感纹枯病,中感白粉病,中抗叶锈病、条锈病、黄花叶病毒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Y哈尔滨)测定容重791gL790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5.7%、15.1%,湿面筋含量33.2%、33.1%,吸水率64%、64%稳定时间16.2min、5.4min最大拉伸阻力625E.U.,333E.U.,拉伸面积136Cm2、99

32、cm2,硬度指数66.9、65.4o2019年品质检测结果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A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1.3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4%o2020-202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7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7%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5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5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

33、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2、盐麦5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2品种名称:盐麦5号申请者: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镇麦9号/镇麦168,参试名称“盐麦0916”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分Il力较强。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8.0天,比对照扬麦20短1.1天,株高90.2厘米,每亩有效穗31.5万,每穗38.7粒,千粒重47.5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

34、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35.1.93;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36.1.73),高感纹枯病,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91gL776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1%.14.4%,湿面筋含量30.5%、28.7%,吸水率65%、63%,稳定时间ll.8mia8.8min最大拉伸阻力666E.U.、642E.U.,拉伸面积158cm157cm2,硬度指数68.1、67.5o2019年、2020年品质检测结果分别达到强筋

35、、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A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9.2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9%。2020-202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8.1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1%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25日至11月5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6万左右,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

36、植。13、瑞华麦511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3品种名称:瑞华麦511申请者: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者:安徽科技学院、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瑞华麦520/西农511,参试名称“瑞华麦511”特征特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菜力较强,株型较松散,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7.3天,比对照淮麦20短0.5天,株高89.1厘米,每亩有效穗43.2万,每穗34.0粒,千粒重44.5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感赤霉病(

37、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80、3.22;自然发病鉴定中感赤霉病,病指2.31、16.80),高感叶锈病、白粉病,感纹枯病,中感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感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25g/L、829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1%、14.2%,湿面筋含量27.1%、29.6%,吸水率57%、57%,稳定时间8.4min,6.5min,最大拉伸阻力364E.U.、350E.U.,拉伸面积57Cm2、6Icm2,硬度指数52.7、54.2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A组小麦品

38、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7.2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7.0%。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5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6.3%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10日至25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4万-18万,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其中氮肥基苗肥占40%、拔节肥占40%、孕穗肥占2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注意化控控高、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和鲂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14、徐麦DH2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4品

39、种名称:徐麦DH2申请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H35/矮抗58/矮抗58/徐麦2023,参试名称“徐麦17252”特征特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兼力较强,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蜡质重。穗纺锤形,中大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8.0天,比对照淮麦20长0.2天,株高82.0厘米,每亩有效穗42.1万,每穗33.0粒,千粒重45.7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感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15、

40、1.90;自然发病鉴定中感赤霉病,病指0.41、8.93),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高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感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24g/L、833gL,粗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2%.15.6%,湿面筋含量28.9%、34.4%,吸水率63%、62%,稳定时间3.4min,4.2min,最大拉伸阻力211E.U.,237E.U.,拉伸面积36Cm2、41cm2,硬度指数65.5、64.8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A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9.4公斤,比

41、对照淮麦20增产5.6%o2020-202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9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6.3%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10日至25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4万-18万,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5-18公斤,其中基苗肥占40%、拔节孕穗肥占6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注意田间沟系配套、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和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15、黄淮麦998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5品种名称:黄淮麦998申请者:江苏黄淮种业有限公司育

42、种者:江苏黄淮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淮麦33/HA68,参试名称“黄淮168”特征特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藁力较强,株型较紧凑,蜡质重,穗层整齐,剑叶挺,熟相较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8天,比对照淮麦20长0.2天,株高86.5厘米,每亩有效穗39.4万,每穗35.4粒,千粒重45.5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感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严重度2.39、2.65;自然发病鉴定中感赤霉病,病指9.26、14.86),高感白粉病、叶锈病,感纹枯病

43、,中感条锈病,抗黄花叶病毒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感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29gL.824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89%、14.13%,湿面筋含量35.2%、34.4%,吸水率63%、61%,稳定时间4,lmin.3.4min,最大拉伸阻力165E.U.、169E.U,拉伸面积36Cm2、44cm2,硬度指数64.9、60.I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A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2.0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6.1%o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0.6公斤,

44、比对照淮麦20增产7.0%。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10日至25日。2、基本苗适期播种每亩14万-18万,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其中基苗肥占60%、拔节肥占20%、孕穗肥占2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注意化控控高、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和鲂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16、华麦20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6品种名称:华麦20申请者: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种者: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品种来源:H0801/周麦16,参试名称“华麦28

45、01”特征特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绿。分孽力较强,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6.6天,比对照淮麦20短0.9天,株高94.3厘米,每亩有效穗40.0万,每穗35.5粒,千粒重45.8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感赤霉病(接种鉴定感赤霉病,严重度1.85、3.67;自然发病鉴定中感赤霉病,病指2.55、14.06),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感穗发

46、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31gL.838gL,粗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8%,15.7%,湿面筋含量28.6%.32.5%,吸水率58%、58%,稳定时间9.0min,6.6min,最大拉伸阻力386E.U.、364E.U.,拉伸面积71Cm2、68cm2,硬度指数46.9、52.3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B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7.9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6.0%o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0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5.8%o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10月10日至25日。2、基本苗

47、适期播种每亩16万-18万,推迟播种或中低产田适当增加。3、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其中基苗肥占50%、拔节肥占40%、孕穗肥占10%,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注意化控控高、防涝抗旱。4、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和甥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17、泮和麦693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7品种名称:泮和麦693申请者:南京洋和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者:南京洋和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烟农21/百农矮抗58,参试名称“洋和麦693”特征特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绿。分孽力较强,株型松紧适中,穗

48、层较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9.2天,比对照淮麦20长1.7天,株高87.2厘米,每亩有效穗40.0万,每穗37.0粒,千粒重44.4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感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严重度1.35、3.25;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1.23、5.20),高感叶锈病、白粉病,感纹枯病,中感条锈病、黄花叶病毒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感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25gL842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2%.14.4%,湿面筋含量28.4%、34.2%,吸水率63%、61%,稳定时间3.2min,3.3min,最大拉伸阻力100E.U.,158E.U.,拉伸面积21Cm2、42cm2,硬度指数62.5、63.0o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B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8.5公斤,比对照淮麦20增产7.9%。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2.4公斤,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