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褒七级解字.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539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子褒七级解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子褒七级解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子褒七级解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子褒七级解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子褒七级解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子褒七级解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子褒七级解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会缘起. 陈子褒 一国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之盛衰,系乎教育。中国教育古法,唐宋以后,日即泯没。有明以来,以八股取士,于是垂髫之子,入学就傅,即讽读深奥文字。例以古人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由分而合,由浑而画之教法,概乎未有闻焉。褒心焉非之久矣。去岁漫游日本,获晤彼都人士,求所谓师范校长小学校教员者,叩以教育宗旨,与夫一切条理。愈恍然于中国教育既失其本,复遗其末,非全行改革,无以激发国民之志气,浚沦国民之智慧。且读书十年,毫无级数,汩没性灵,虚度日晷,莫此为甚。中国地处温带,国民脑慧,不让外人,而竟湮郁于野蛮教法之中,遂成今日不痛不痒世界。识微见远之士,至谓中国之亡,亡于学究之手。岂谬语哉!

2、23 词锋寒芒,语势跌宕,尽显万木草堂弟子的英气。此种“虹光剑气”,在这位此后数十年咸称其为“妇孺之仆”的仁慈教育家的灵魂中,一直潜伏不弃。 光绪二十五年冼玉清五岁。光绪二十九年(1903)冼玉清正式开蒙,从这一年起她先后入读澳门林老虎私塾、启明学校等。24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岁的冼玉清转读陈子褒的“灌根学塾”。该年陈子褒四十六岁。是年,陈氏在澳门试验的新式教育已经成熟。从陈氏该年所撰论初等小学读本一文分析,他一直摸索的按学童年龄分级教授的新编教科书,体制已经成型。许多年后冼玉清为该文写下如是按语:“教育家多高谈理论而不肯编辑小学教科书,故小学教科书而能适合小学生程度者实不易得。惟

3、先生为通儒而兼教育家,编一书必经数年实地试验然后刊行。故当时学生读其书者,声入心通,日日进步,真有如游琉璃世界之妙。”25此仅其一。陈氏这位曾深受晚清激进思潮沐浴的先驱者,在其晚年却将最传统的基础之学“小学训诂”形象地称为“解字”,依程度列为七级,并视此为“子褒教育”的精髓。陈氏“解字法”的现实背景是“今学西文之风气开矣,人情汹汹,趋之若鹜”,所谓旧学,趋新之人弃如粪土;但实际上要一新国民教育,“欲学童速成,莫若引之观书;欲引之观书,莫若使之多识字。”“故欲通西学者必通中学,欲通中学者必通训诂。世人动谓三千字便足用者,不过为浅人言之耳。若欲于经学史学涉其藩篱,极少亦须五千字。”26也即学童教育

4、,“识字愈多愈妙”,而舍训诂别无他途。27据陈子褒的大弟子区朗若追忆,陈氏积二十年的试验,至民国初年,“陈式解字课”七级规制初告完备。28此课表面看无甚奇异,实寓意深焉。陈氏对此有言简意赅的论述: 夫十三经不二字,不过六千七百有奇耳。即使遍读十三经,所识不过此数,而况近日之课本?字数几何,每日读字数几何,以一年核算之,所识新字,恐落落如晨星也。有士、农、工、商通行之字焉,是第四级字;有学人通行之字焉,是第五级字;有经史通行之字焉,是第六级字;有经史不通行之字焉,是第七级字。如其注重解字也,则十五岁之学童,必可以识第五级字。(中略)循途而施之,每日不过数字,每年一千有奇,及至十五六岁时,可以解经

5、,可以读全史,可以作词章,可以读周秦诸子,而此后专意西文,覃精科学,何患其不深于中文也。29 冼玉清十二岁归陈子褒帐下,前后共八年;30冼氏少女求学的史迹今阙如,不过上引陈氏“七级解字”的形制,却能够清晰还原冼从一个少女到一个初入学术门槛学人的成长过程。清末民初的澳门非以“人文”称盛,可一个文化史上的奇女子就在这里平静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步入了博大精深的学术殿堂。即使冼玉清初投陈门,从“第一级字”课学起,以年计“千字有奇”,则八年光阴下来,冼玉清所识之“字”,已达陈子褒认为很理想的地步。31据区朗若所述,陈“平生所注之心血,用于字课者为最多,亦最精”;“所讲授之经史子集以及骈散文诗词,甚而所批

6、改之文章,所发问之策文题目,无不以字课为骨,所以生徒之获益者,每有长足进步”。陈门另一大弟子陈德芸又谓:“先生教育方法,最特别者惟字课,最收效者惟字课,最难索解人者亦惟字课”。32总此,冼玉清八年陈门受业,所得的重要学养与功力之一,即为陈子褒这“只此一家”的特殊训诂训练。陈氏临终之年尝自豪谓:“在澳(门)时完全听受七级字者,惟小女翘学及女生冼玉清。玉清从余游八年,得不称为老友乎?”33 更为重要的是,陈子褒非一寻常学究,不惟经学可窥堂奥,尤精史籍,“烂塾全史,而能融会贯通,鞭辟入里”(冼玉清语)。回视吾国近现代文化史,那些大梦先觉的优秀者,几无不精熟全史。有此,渗透于“陈氏教育”中的灵魂,尤重

7、古今贯通,于史窥今。在新旧世纪之交的广东,有多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改良书塾,陈子褒能留下他的口碑,无他,“陈氏教育”融汇了一个授业者目光如炬的史识与开阔的人文视界。在这点上说,陈氏是以殊途同归之径,得其师之精髓,光其师之遗绪。光绪二十五年,陈子褒作文有语谓:“师者,吾所遵而行者也。然苟无突过吾师之思想议论,而默守吾师之指授,困缚于牢圈中,则学殖颓落;”“亚氏曰:吾非不爱吾师敬吾师,然爱敬公理更甚于爱敬吾师”;“中国士人,不知此义,恒有谦让未遑之意影留于脑质中终其世在古人圈套内。”34光绪三十四年,陈氏因“笔舌狂骂”世像有感作一文,有语云“尔来维新志士,号称文明,然而操言论自由之权,作旁观笑骂之派,以口舌为硝弹,以笔札为戈矛,偶宗旨之不同,遂咆哮而大肆,(略)以子骂父,犹云大义灭亲。以弟骂师,辄曰吾爱公理。抑至此乎,不忍言矣。是宜换彼浇风,变其恶德。”35 陈子褒的卓越处就在他的历史判断力,使他超越了康门弟子身份的局限,在“人生的现场”已对现实的纷攘作出了独立的判断。冼玉清回忆,陈子褒此文题“为当日堂课题目,而先生自撰此篇与诸生切磨观摩,其不惮烦如此”。36民国三年(1914),陈子褒应钟荣光之邀为复刊的岭南学生报作序言,首句即谓“欲新中国,必培养未死之人心;欲培养未死之人心,必由当世,未死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