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544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波县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雷波县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雷波县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雷波县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雷波县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波县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波县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雷农函20098号签发人:李大春雷波县农业局关于印发雷波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中心乡(镇)、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为认真贯彻省、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积极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使我县广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县农业局会同广播电视局、交通局、环保局、水利局、畜牧局、卫生局和爱卫办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制定了雷波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村社活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

2、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精神,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三大任务,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村社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营造清洁、整齐、优美、规范的村社环境。二、目标任务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结合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庭院、公共交通以及涉水环境整治,卫生健康教育,努力实现“三废”变“三料”成“三益”,“三节”促“三生”实现“三净”(三废:粪便、秸秆、生活垃圾及污水;三料:肥料、燃料、饲料;三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能源效益;三节:节水、节肥、节能;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净:庭院、田园、交通和水源等公共区域干净),广泛宣传和引导农民自觉

3、主动参与,共同建设四化(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乡村。三、工作内容以“两减一控一提高”(即减少农药、不合理化肥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结合农村道路、涉水环境整治以及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合力形成四大整治内容。(一)居家环境整治1、畜禽粪便处理及监管。大力推进沼气建设,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建立畜禽粪污治理的规范管理机制,科学规划畜禽养殖生产区域,规范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整体推进养殖面源污染的综合监管;集中整改限期治理的畜禽养殖场;因地制宜引导畜禽粪便的科学利用。2、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根据各地实际,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

4、类处理方式,尽量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根据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采取生化处理、自然处理或强化生化与自然处理相结合等方式,尽量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3、庭院清洁卫生整治。全力做好农村改厕和水质检测工作。县卫生局和县农业局积极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展改厨、改厕、改圈等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教育农民注重农村庭园清洁卫生,改善农村庭园卫生环境。(二)农田生产环境整治推行节肥、节药、节水、节膜、节能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的农田清洁生产模式。推广科学施肥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实施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科学使用农药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处理回收;推广农膜科学合理使用;开展茶、果、菜等园(棚)管

5、理和废弃物处理;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三)交通道路和水源等公共卫生环境整治1、农村机耕道整治。要清扫垃圾废物,清理乱堆乱放,铲除杂草和堵塞物,种植绿化植物,进行路段修复,做好日常管护。2、江、河、湖、库、渠等涉水环境治理。一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二是加强村社供水工程的保护;三是治理河、湖、库、渠堤岸卫生秩序。(四)村民卫生健康和环境意识提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清洁卫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四、责任分工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牵头,与县级有关部门一道,建立“进村社”活动联席会议制度

6、,齐抓共管,健全有利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的工作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具体组织领导和实施本地的“进村社”活动。县级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如下:(一)县农业局:牵头“进村社”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实施方案,牵头督促“进村社”活动各阶段工作,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相关部门“进村社”活动各阶段工作。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二)县交通局:负责公路沿线的整治工作,重点清理沿线环境的“脏、乱、差”,抓好沿线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附属设施的环境卫生,同时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三)县水利局:负责农村河道、渠道、水库等涉

7、水环境的清洁卫生,水库水质和水土保持,抓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以及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四)县卫生局、爱卫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手口足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进行防治知识宣传,做好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五)县环保局: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六)县广播电视局:协助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进村社”活动的宣传工作,组织大众媒体开展对村民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教育,负责本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八)县畜牧局:负责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的处理,畜禽养殖环境及养殖面源污染的综合监管,因地制宜引导畜禽粪

8、便的科学利用。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行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层层召开“进村社”活动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发布活动公告,大造宣传声势,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县、乡、村要落实责任,分片包干,合力推进,确保“进村社”活动顺利开展。各地开展情况于每月的12日、和26日将“进村社”活动进展情况报县农业局江总后及时上报省、州级主管部门和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二)整合力量,争取投入。“进村社”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县(乡)人民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专项经费,确保“进村社”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部门

9、沟通联系,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进村社”活动开展。同时,行业内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项目整合力度,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一主题,把“进村社”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三)深入宣传,全民参与。县(乡)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的舆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进村社”活动的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和重要作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10个中心乡(镇)要在

10、国庆节前各选一个村建立“进村社”活动专项建设示范村,建立活动样板,用典型引路,让事实说话,示范带动全县各地农户,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五)强化督导,严格问责。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和农业局将对“进村社”活动每一阶段的治理工作跟踪检查,督办行动迟缓、完成任务不好的乡、村和部门,对限期整改仍未达标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对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将及时总结和宣传。县(乡)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组织自查自检,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和雷波县农业局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系统治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组织有力、措施扎实、配合协调、治理成绩突出的单位,将推荐给县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工作组织不

11、力、治理进展缓慢、未取得成效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附件:1、雷波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2、雷波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工作目标 二00九年九月一日主题词:城乡环境整治进村社实施方案抄送: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州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雷波县农业局办公室2009年9月1日附件:雷波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州、县决策部署,切实抓好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州农业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总体安排和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七进”活动的有关要求,制定雷波县农业面源污

12、染防治工作进村社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县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任务和“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重大战略的重要内容,与“三个加快”紧密结合,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州农业局和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下,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体系标准开展广泛深入宣传,依托项目建设,推进我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二、组织领导雷波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村社活动在州农业局和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县农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内成立农业面源污染

13、防治进村社活动领导小组,由农业局主管农业面源污染的局长担任组长,能源办、土肥站、农技站、植保站、多经站、科教站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进村社活动。三、总体要求农业部门切实履职尽责,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决策,落实省、州、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部署,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大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大意义,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动员和指导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意义,明确治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和目标,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整合农村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资源,搞好示范建设,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农

14、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四、活动内容(一)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进村社宣传活动(2009年6月下旬12月)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围绕全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相关内容开展进村社宣传活动:土壤肥料:一是大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效果、作用和好做法好经验,突出宣传农田基本建设、耕地地力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报道的力度。二是宣传通过设施建设和农艺措施推广,建设一批有典型意义的乡村清洁工程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应用土壤肥料适用技术,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优美的乡村环境。三是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通过媒体重点宣传科学

15、施肥典型,让广大农民群众家喻户晓,提高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农村沼气:以公路沿线和江河岸为重点,普及农村沼气为目标,充分宣传沼气池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作用,利用电视、网络、展板等形式展示建池农户进行改厨、改厕、改圈等建设情况,重点对杉树乡白杉村因地制宜开展“猪沼果(菜、粮)”等能源生态模式建设中进行宣传报告。农业植保:一是报道举办农药培训会。二是对开展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筛选试验示范进行走访跟踪。三是充分利用舆论鼓励成立植保专合组织,促进农业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专业化防治。四是对植保部门开展病虫监测预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开展宣传报道。五是开展农药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宣传报道。粮油

16、作物: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田残危害土壤,污染环境的严重性,深化对广大群众对残膜危害的认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环保意识。二是对箐口地膜玉米进行跟踪报道,发挥典型作用。三是通过利用媒体向农民展示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收藏及田间碎片的清除与处理技术。经济作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宣传报告推广无公害脐橙生产、脐橙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措施。农业科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高。重点宣传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送科技下乡,普及农业面源污染知识方面典型和各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二)整合资源,抓好项

17、目建设,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整合农村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资源,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进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在完成拉动内需项目第一批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基础上继续完成拉动内需项目第二批500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2009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500口,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要与改厨、改圈、改厕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抓住国家对大中型沼气池的加大支持力度契机,搞好我县养殖场沼气池试点建设,充分利用沼气综合技术,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粪便、污水进行处理,产生清洁

18、能源和优质肥料,整治农村养殖污染;推广太阳能、节能灶等新型能源和节能措施。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继续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免耕覆盖栽培、秸秆还田、生产沼气;推广种养结合和沼气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料,推广利用生产生物饲料、腐熟直接还田等,制止向河道、道路和公共场所倾倒;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推广“节水、节药、节肥”等清洁生产技术,在全县继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控防技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规模化生产。五、加强领导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进村社活动,是

19、贯彻省、州、县重要战略决策,落实省、州、县领导对环境综合整治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建设美好家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为使该项活动有声有色、深入人心,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村村户户有行动,县农业局各成员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示范试点、加快项目建设,加强与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附件2:雷波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工作目标为切实落实省、州、县关于开展“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积极推动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活动,使我州广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特提出“进村社”活动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城乡环境综合治

20、理工作“进村社”活动精神,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三大任务,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村社环境整治工作,狠抓落实,努力营造清洁、整齐、优美、规范的村社环。二、总体目标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结合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庭院、公共交通以及涉水环境整治,卫生健康与环保教育,努力实现“三废(粪便、秸秆、生活垃圾及污水)”变“三料(肥料、燃料、饲料)”成“三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能源效益)”,“三节(节水、节肥、节能)”促“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实现“三净(庭院干净、田园干净、交通和水源等公共区域干净)”;广泛宣传和引导农民自觉主动参与

21、,共同建设四化(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乡村。三、具体目标(一)整洁家园规范1、秸秆与柴草柴草与未利用秸秆应堆放整齐,无乱堆乱放现象。应有统一收纳场所。2、生活垃圾应尽可能集中分类收集处理,无乱扔乱放现象。3、生活污水不直接向河流、池塘、水渠、水库等水体排放,应尽可能经过处理。4、人畜粪便1)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厌氧处理、土地消纳等方式,提高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率。2)大力推广卫生厕所。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推进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推广“猪沼果(菜、烟、粮)”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家居文明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卫生环境优良化

22、。3)沼气建设应参照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GB4752-84)。2009年新建农村沼气池1907口。5、庭院卫生整洁,农具收纳有序,庭院周围有绿化。(二)整洁田园规范1、农田废弃物1)应尽可能集中分类收集处理,无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地膜、塑料等废弃物垃圾乱扔乱放现象。2)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建农田废弃物收集池。2、秸秆1)鼓励实施免耕覆盖沃土技术、堆沤发酵或过腹还田等方式处理农作物秸秆。鼓励农民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逐步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秸秆还田技术应参照四川省稻-麦(油)保护性耕作技术标准(DB51/T 8062008)执

23、行。2)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到2011年,基本解决公路沿线和城市(镇)郊区秸秆废弃及田间焚烧问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普及率达50%以上,推广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0%以上。3、肥料1)化肥使用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496-2002),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料,商品有机肥应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02)要求。2)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不同作物需肥规律、综合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科学施肥知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化肥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3、农药1)农药使用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9)。2)全

24、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3)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实施统防统治,大力开展专业化病虫防治,推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力争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农药施用量减少5%以上。4、农膜1)推广科学使用农膜技术,减少白色污染。2)力争2009年残膜回收比例达到30%,耕地农膜残留量减少10%。到2011年底,残膜回收比例达到50%,耕地农膜残留量减少40%。5、减少食用菌产区菌渣、菌袋堆积,降低食用菌生产的污染。(三)公共区域规范1、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户生活垃圾。2、生活污水不得直接向河流、池

25、塘、水渠、水库等水体排放,应尽可能经过处理。3、机耕道路沿线无垃圾死角,路边无违章建筑物,路肩上无杂草灌木,边沟、排水沟、涵洞无堵塞,交通标志无缺失、倒斜现象。绿化道路环境,净化道路施工环境,美化路容路貌农田排灌渠系无污泥,无堵塞,配套设施完好。4、河道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确保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方可进入市场流通。6、推行卫生健康环保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清洁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条件的村卫生室(站)设立健康教育宣传专栏或黑板报,定期更换内容,并采用人际传播方式定期向村民宣传卫生防病保健知识。7、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村社”活动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学龄以上人员知晓率达100%,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四)个人行为规范不乱倒乱堆、污染环境;不乱涂乱贴、影响村容;不随地吐痰、随处便溺;不违法乱纪、欺虐老小;不恶语伤人、崇尚暴力;不传谣信谣、猜疑嫉妒;不偷蒙拐骗、败坏风气;不见难不救、幸灾乐祸;不好逸恶劳、懒惰成性;不染黄好赌、吸毒贩毒;不酗酒闹事、醉生梦死;不铺张浪费、骄奢淫逸。1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