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582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麻阳苗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湖南省气象局环境影响评价室2013年2月(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拟建项目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拖冲乡境内。起于麻阳县拖冲乡S262(对应原X039 K44+550),路线先向南至现合村的枫木垄再折向东,基本利用老路布线,经拖冲、桥冲、大王、现合、大酉,止于麻阳县与芷江县分界处的张家界(S262与S252交叉处,对应原X039 K63+078),路线长18.853km。随着麻阳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麻阳县内车辆保有量急剧增加;加

2、上麻阳县交通的区位优势,这些因素致使麻阳县境内交通流量日益增大。而南北向进出麻阳县仅有G209这条主干道,远远超过了其通行能力,严重制约了麻阳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改善区域交通网络结构,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急需修建这条公路。该项目属湖南省路网改造“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湘交办函2012726号,见附件2)。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的建设,对提高区域路网技术等级,改善区域路网结构和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主要建设内容拟建项目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拖冲乡境内。起于麻阳县拖冲乡S262(对应原X03

3、9 K44+550),止于麻阳县与芷江县分界处的张家界(S262与S252交叉处,对应原X039 K63+078),路线长18.853km。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所示。表 1拟建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 目单 位指 标备 注1路段里程km18.8532公路等级二级公路3设计速度km/h404路基宽度m8.55行车道宽度m7.06停车视距m407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08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6009最大纵坡%710最小坡长m12011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型m700凹型m70012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50小桥及涵洞1/50大中桥1/10013车辆荷载等级桥涵、路基公路级路面标准轴载100

4、KN本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40km/h,全线路基土石方量40.98万m3,拟设置取土场1处,弃渣场1处。共设中小桥7座,其中3座加固利用,4座拆除重建,桥长725 m,水中均不设桥墩,设涵洞89道,平面交叉11处,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等设施。拆迁电力、电讯设施共112根,拆迁建筑物5160m2,工程搬迁约46户,无环保搬迁。拟改建公路总工期10个月,自2013年3月开工,2013年12月建成通车。拟建项目估算投资总额为总 投资10257.37万元。本项目属于湖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的组成部分,已列入交通建设“十二五”规划,根据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转发省交通厅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管

5、理试行办法,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省定额投入和地方自筹两部分。经环评核算,本公路工程总投资10257.37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2214.54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1.59%。扣除水土保持投资后,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为355.8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47%。3、 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规划的相符性根据本项目的工可报告,本项目属于老路改造,原有线形较好,设置3处线路走向的比选方案。根据比选分析,本环评结论与工可推荐方案一致。本项目建设属湖南省“十二五”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怀化市“十二五” 交通发展规划,符合麻阳县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改建公路在各乡镇基本沿X039老路布线,沿路两侧路基略有拓宽,是

6、原有公路的升级改造,因此本公路的改建不会影响各乡镇的规划。工程选线的线位合理。(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1 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麻阳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地处北纬273202280146,东经10924431100622。东与辰溪县相连,南与怀化市鹤城区、芷江县毗邻,西与贵州省铜仁市交界,北与凤凰县、泸溪县接壤。麻阳县城距怀化市59公里,距大兴、芷江飞机场分别为130、110公里,距旅游热点城市凤凰34公里,处于怀化、铜仁、吉首三大地级城市的中心点上,是湖南通往大西南的重要通道,素有“湘黔门户”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本项目位于湖南省怀化

7、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拖冲乡境内,是湖南省新增省道S262龙山茅坪至通道陇城(湘桂界)公路的其中一段。起于麻阳县拖冲乡S262(对应原X039 K44+550),路线先向南至现合村的枫木垄再折向东,基本利用老路布线,经拖冲、桥冲、大王、现合、大酉,止于麻阳县与芷江县分界处的张家界(S262与S252交叉处,对应原X039 K63+078), 推荐方案路线长18.853km。项目区域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拟改建项目将与G209、G320、S252等一起构成区域交通网络。(2)地形地貌路线位于怀化市的西部,所在区域属山岭重丘区,路线走向大致为从北向南再往东。项目区地势北低南高,总体处于贵州高原东部,区域地貌

8、类型以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和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为主。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地貌分布在公路沿线的大部分路段,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近河岸地带。(3)水文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本工作区划分为松散岩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两种类型。地表水:线路所经区域为拖冲溪及其支流。地下水:区内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河床、阶地及地势较低的谷地第四系地层孔隙中,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地表水及上方基岩裂隙水补给,以下降泉或民井的形式在地势低洼处排泄,动态随季节变化。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板岩,砂岩、页岩及变余凝灰岩地段基岩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或上方第四系孔隙潜水渗漏补给

9、,以裂隙泉形式在地势低洼处排泄,动态随季节变化。(4)气候气象评价区内河流属沅江水系的一级支流辰水和辰水支流拖冲溪,其有关情况简述如下:怀化五溪之一,又名辰河、锦江、锦江河,发源于贵州省梵净山,为沅江上游的一级支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经贵州江口、铜仁进入湖南省麻阳,于辰溪县大路口注入沅江。干流全长294km,干流平均坡降1.89,全流域总面积7560km2,根据陶伊水文站的水位流量资料可知,多年平均流量为187m3/s,500年一遇洪水为16800m3/s,100年一遇洪水为12700m3/s,50年一遇洪水为11000m3/s,30年一遇洪水为9800m3/s。洪水均由暴雨形成,陡张陡落,具有明

10、显的山溪洪水特性。 根据现场调查,拖冲溪为辰水支流,评价段平均宽10m, 平均水深0.5m,平均流速0.1m/s。1.2 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一)社会环境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麻阳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湘西开发的大好机遇,围绕把麻阳县城建设成为湘黔渝边界的怀化、吉首、铜仁大三角二极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全面实施三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两路一江”区域带动)四推进(推进农业产业化、山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经济民营化)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2.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1亿元,增长

11、4.3%,第二产业10.7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13.61亿元,增长13.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达到9415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45.8:18.7:35.5调整为2010年的22.8:33.1:42.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7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比上年增长20%。(二)生态环境现状a、拟改建公路沿线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橘树等,没有发现珍稀野生植物。沿线主要种植水稻、薯类、豆类

12、、油菜、蔬菜、柑桔、梨、桃、李等。b、目前,本公路沿线场地现状为农村村组用地、农田、水塘和林地。c、本工程沿线以农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d、据现场调查,拟改建公路沿线主要动物以斑鸠、喜雀、麻雀等鸟类及鼠类、蛙类、蛇类等常见物种居多,家畜主要有牛、马、羊、兔、鸡、鸭等。通过现场踏勘及向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本公路沿线没有发现珍稀保护野生动物。e、拟改建项目评价范围内的水域未发现国家珍稀保护鱼类,沿线水塘经济鱼类以鲤鱼、南方马口鱼、细鳞斜口鲴等居多,鲤科鱼类为最大的类群。拟改建工程沿线无较大河流。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沿线水溪流速缓慢,水体较浅,不具备成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条件。f、本工程区引发水土

13、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区域内暴雨频繁、降雨不均及区域内分布的红壤抗蚀能力弱,容易受到侵蚀。区内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快速发展的开发建设活动,如:公路建设等。g、项目经过地区景观结构主要为丘陵地带景观。根据拟改建公路沿线区域气候、地貌、植被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特点,在区域大景观中分为农田景观、林地景观和农村居民点景观等3个景观类型。(三)水环境现状本项目设中小桥93m/7座,桥梁跨越水体为拖冲溪及其支流。据调查,各跨河桥梁桥位下游10km范围内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集中饮用水取水口。地表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拖冲溪 1#胡家潭断面;2#现合院子断面所测pH值、CODcr、BOD5、氨氮、石油类、总磷等

14、6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SS监测值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之“水作”标准。(四)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区域所设两个监测点位所测SO2、NO2、TSP监测结果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五)声环境现状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沿线油坊湾居民点、皂角田居民点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其余9个噪声监测点位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限值。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拟建项目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

15、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见表2。表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环境要素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拟改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声环境拟改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3水环境拟改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中小桥所跨溪流上游200m至下游1000m。4生态环境拟改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区域,施工期包括取土场、弃渣场、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等临时用地。5社会环境拟改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敏感点主要为沿线集中居民点,项目直接影响区麻阳县拖冲乡。(三)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主要污染物1、设计期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合理选线,减少占用耕地,与规划相协调。选线时对

16、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尽量绕避不良地质地段;路线布设应尽可能与沿线自然人文景观协调。在桥涵及排水设计上,能满足原有水系排洪、泄洪的需求,不淹没农田,不冲毁道路和民用建筑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进行绿化设计、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设计;对取土场、弃渣场进行环保设计等。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教育;少占耕地、林地;合理施工;绿化建设等。位于桩号K12+200路左15m、树龄约90年的苦栗树应采取保护措施,严禁砍伐,树冠投影内土地不得动土,防止破坏其根系影响生长。社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沿线自然人文景观及人为构建物;合法征地,按国家、省市有关标准补偿等。项目工可尚未明

17、确混凝土搅拌站选址,环评建议混凝土搅拌站初选址于K9+900路左约30m处。拟选场址土地利用现状为荒地,地表植被主要为灌丛和荒草,周边3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场址位于拟改建公路沿线的中间区域,混凝土运输距离设计较合理。水环境保护措施:科学施工、加强管理;对施工期污水进行处理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维护好设备,必要时设临时声屏障等。水土保持: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以及临时防护措施,减少沿线水土流失。3、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及时恢复植被和土地复垦,补偿耕地等。噪声污染治理:当行车速度为40km/h时,建议规划部门在距本公路中心线40m以内不要新建居民集中住宅区、医院、

18、学校等对声环境要求高的建筑。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应参考本环境影响报告关于公路两侧噪声影响控规范围,并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确定相应的防护距离,尽量远离公路。加强公路沿线绿化。水污染治理: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行,以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沿线水体污染。定期检查公路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2、环境保护目标拟改建公路推荐方案评价范围内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表3 主要生态保护目标一览表敏感目标位置详细情况工程可能污染或破坏行为农田沿线涉及农田为6.32hm2,其中基本农田为4.27hm2,主要分布在K2K6和K13K16路段。永久占用,人为践踏。植被沿线植被占用林地约12.89 hm2

19、。沿线植被以针、阔叶林、灌木丛为主。永久占用林地,砍伐林木古大树桩号K12+200路左15m,苦栗树一棵,树龄约90年,胸径约0.7m。施工期破坏动物全线野生动物及其活动区域永久及临时占地,公路施工与营运。水土保持全线重点是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弃渣场和施工场地。永久及临时占地,影响时段为施工期和营运初期。取土场全线设1处取土场,位于K12+750处,临时占地0.3hm2。周边300m范围内没有环境保护目标。取土场开挖造成植被损失、景观破坏。影响时段为施工和营运初期。弃渣场全线设1处弃渣场,临时占地3亩。周边300m范围内没有环境保护目标。弃土堆置造成植被损失、景观破坏。影响时段为施工期和营运初

20、期。拟改建公路线路推荐方案中共设中小桥93m/7座,。桥梁所跨河流为拖冲溪。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4。表4 水环境主要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位置水体功能水质标准工程环境影响1拖冲溪及其支流跨越农灌、撇洪III类建筑材料运输和存储;路基挖方、填方工程等;污水排放及危险品运输风险;路面径流等。拟改建公路推荐方案评价范围内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包括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居民、沿线乡镇规划、土地利用、地方经济、基础设施等,详情见表5。表5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对象位置主要保护内容具体说明1被征地拆迁居民沿线生活质量、基本生产条件保障原有的居住条件受到影响,耕地被征用2两侧村民出行阻隔沿线村庄日常交往、居住环

21、境质量重点保护村庄居民日常生活及劳作出行条件3农村基础设施(电力、电讯设施、农灌渠)沿线保障区域农村基础设施安全选线避让主要电力设施和农灌设施,减少对电力设施的拆迁和农灌设施的占用;避免施工人为破坏沿线农村基础设施4拖冲乡经济沿线农业经济的损失、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造成农业损失,但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利大于弊5沿线村镇规划区沿线确保与沿线城镇规划相协调根据调查,公路符合沿线拖冲乡规划拟改建公路推荐方案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详见附图及表3-4。表6 公路沿线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敏感点名称起讫桩号与路关系敏感点环境特征环境空气/声环境执行标准1拖冲居民点K

22、0+600K1+50穿越正向或侧向,大多为23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约420人。二级/4a类、2类2桥冲居民点K2+900K3+200穿越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耕地。约70人。二级/4a类、2类3峰火屋居民点K4+200K4+420穿越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林地。约70人。二级/4a类、2类4下小王居民点K7+200K7+400穿越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林地。约50人。5姚家屋场居民点K8+200K8+350路右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林地。约70人

23、。二级/4a类、2类6现合居民点K11+600K11+850穿越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耕地。约170人。二级/4a类、2类7油坊湾居民点K12+400K12+550路右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林地。约35人。二级/2类8皂角田居民点K14+300K14+400路右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林地。约70人。二级/2类9荒湾居民点K14+900K15+100穿越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林地。约100人。二级/4a类、2类10大房居民点K16+50K16+200穿越

24、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林地。约70人。二级/4a类、2类11二房居民点K16+400K16+550穿越正向或侧向,大多为12层楼房,房屋质量部分较好。周围环境为林地。约50人。二级/4a类、2类备注:保护目标均位于老路段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社会环境影响a、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沿线各类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及生态经济的发展。b、本项目的建设将对被征地和拆迁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c、项目建设期间会对交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并会影响交通安全。d、工程施工会对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带来一定的影响,必须

25、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e、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沿线农林业资源开发,不会对沿线矿产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a、项目占地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的要求,属于节约环保型用地项目,不会对当地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产生大的影响;b、本公路的建设对区域内动植物的影响较小,不会减少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种类,只要加强施工监理工作,对沿线的动植物影响较小;c、本工程施工对沿线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小;d、本公路桥涵的建成一般情况下对防洪工作不会带来影响,也不会影响到当地的农田灌溉;e、本公路对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从生态保护角度看,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水环境影

26、响分析a、拟改建公路施工对沿线水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只要在施工中采取严格的管理、保护措施,如施工生活垃圾妥善处置,施工建筑材料妥善保存堆放,将施工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避免或减小废水对沿线水体水质的影响;b、根据同类工程调查与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营运期对沿线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c、施工废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d、本项目路基路面排水对地下水影响甚微。 声环境影响分析a、施工期噪声影响由于受施工噪声的影响,距本工程施工场界昼间约160m范围以内、夜间约500m范围以内的声环境敏感点,其环境噪声值可能会出现超标现象。施工场地的布设应尽量避开距离本公路线较近的主要居民集中点,

27、如确实无法避让,应在敏感路段设置必要的临时隔声护板或屏障,确保施工期沿线声环境质量达标。b、营运期噪声影响按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限值评价,在近、中、远期,本工程推荐线两侧昼、夜间噪声达标距离中心线均为10m;按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评价,在近、中、远期,本工程推荐线两侧昼间噪声达标距离中心线分别为:10m、10m、20m,夜间噪声达标距离中心线分别为10m、20m、40m。预测结果表明:拟改造公路沿线11处居民点(执行4a类标准限值声环境敏感点9处、执行2类标准限值声环境敏感点2处)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2类标准。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a、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公路

28、施工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TSP和沥青油烟污染。扬尘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前期路基填筑过程,以施工道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和施工区堆场扬尘为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突出。在料场远离居民点并遮盖、路基填筑时及时洒水、对施工道路和运输材料道路洒水、及时清扫路面、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蓬布的情况下,扬尘的不利影响可得到一定的控制。环评建议混凝土搅拌站选址于K9+900路左约30m处。拟选场址土地利用现状为荒地,地表植被主要为灌丛和荒草,周边3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搅拌站作业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b、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根据同类工程类比,拟改建公路营运近、中期在沿线200m范围内NO2和CO的小时平均浓度均能满

29、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而远期由于车流量的增大或处于静风、E类稳定度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在距公路较近的区域NO2将可能出现超标,而距公路较远的区域基本可以满足2类标准的要求。目前,本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保的重视,机动车辆单车污染物排放量将进一步降低。尽管远期交通量加大,但汽车尾气污染可以通过加强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进步,以及采用清洁能源加以缓解。预计营运期汽车尾气对公路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a、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间,各类施工人员较为集中,产生的

30、生活垃圾按1kg/人日计,在施工场地常驻施工的人员最多以50人计,因此在建设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为50kg/d。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建筑垃圾等尽量分类收集,能够回用的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集中收集,并及时联系当地环卫部门清运,统一送附近垃圾填埋场或处理场。b、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沿线车辆散落的物品、乘客丢弃的垃圾以及沿线居民堆放的生活垃圾。如处理不当会破坏沿线景致,造成视觉污染,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对该部分垃圾建议公路管理部门加强环卫,及时清运该部分垃圾,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4、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及效果 设计期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合理选线,减少占用耕地,与规划相协调。选线时对工程地质和

31、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尽量绕避不良地质地段;路线布设应尽可能与沿线自然人文景观协调。在桥涵及排水设计上,能满足原有水系排洪、泄洪的需求,不淹没农田,不冲毁道路和民用建筑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进行绿化设计、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设计;对取土场、弃渣场进行环保设计等。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教育;少占耕地、林地;合理施工;绿化建设等。位于桩号K12+200路左15m、树龄约90年的苦栗树应采取保护措施,严禁砍伐,树冠投影内土地不得动土,防止破坏其根系影响生长。社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沿线自然人文景观及人为构建物;合法征地,按国家、省市有关标准补偿等。项目工可尚未明确混凝土搅拌

32、站选址,环评建议混凝土搅拌站初选址于K9+900路左约30m处。拟选场址土地利用现状为荒地,地表植被主要为灌丛和荒草,周边3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场址位于拟改建公路沿线的中间区域,混凝土运输距离设计较合理。水环境保护措施:科学施工、加强管理;对施工期污水进行处理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维护好设备,必要时设临时声屏障等。水土保持: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以及临时防护措施,减少沿线水土流失。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及时恢复植被和土地复垦,补偿耕地等。噪声污染治理:当行车速度为40km/h时,建议规划部门在距本公路中心线40m以内不要新建居民集中住宅区、医院、学校等对声环境

33、要求高的建筑。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应参考本环境影响报告关于公路两侧噪声影响控规范围,并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确定相应的防护距离,尽量远离公路。加强公路沿线绿化。水污染治理: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行,以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沿线水体污染。定期检查公路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5、环境风险分析根据计算,拟改建公路通车后,在道路沿线跨河路段营运期每年发生有毒有害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属小概率事件。为防止万一发生的危险品运输的污染风险,环评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6、环境保护措施投资本公路工程环保投资估算为2214.54万元,详见表7。表7 本公路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表序号投资项目(工

34、程措施)单位数量投资(万元)备 注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声环境污染治理1.1施工期降噪措施设备减振1.0 1.2临时隔声屏障若干5.0沿线若干1.3营运期降噪措施绿化美化工程km全线190.0按10.0万元/km2环境空气污染治理2.1施工期降尘措施洒水车(6000L)台262.025万/台旱季洒水费用月1228.8旱季为9月次年2月,洒水费用为400元/台天,1.0年3地表水污染环境治理3.1施工期生产和生活废水处置施工营地临时化粪池处812.0租用民房。1.5万元/处施工生产废水隔油、沉淀池处812.01.5万元/处本部分小计310.8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1.水保措施1858.74含水土保持设

35、施补偿费2.本部分小计1858.74三环境管理、监测与监理1.环境监测费用施工期年1.5年10.0项目环境监测计划营运期年20年20.02.工程环境监理费用年1.5年10.0工程环境监理计划3.工程环境管理年1.5年5.0工程环境管理计划本部分小计45.0四总计2214.547、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1)无论从国民经济角度,还是从财务分析角度来看,拟建项目都具有良好的效益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2)环境损益分析结果表明,拟建公路环境正效应大于负效应,说明拟建公路所产生的环境经济的正效应占主导地位。从环保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可行的。(3)本公路工程总投资10257.37万元,环保投资

36、估算为2214.54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1.59%。扣除水土保持投资后,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为355.8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47%。8、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根据本次环评的预测和评价,本项目不设置环保拆迁。所需拆迁均为工程拆迁,根据本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工程拆迁拆迁户数大约49户。拆迁安置必须充分保证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确保安定团结。因此必须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和采取合理的安置补偿措施。建议所在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与拆迁户逐一签订拆迁补偿合同书,补偿费一次性直接发放拆迁户,减少中间环节,保证受影响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工程拆迁由S312娄底至涟源公路(

37、金子塘至秀溪段)改建工程项目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由娄星区和涟源市人民政府负责监督管理。由于公路呈线状分布,对沿线各乡镇的耕地和房屋拆迁影响比较分散。拆迁安置补偿遵从如下原则:(1)坚持乡镇、办事处为工作主体的原则。本项目的拆迁人是娄底市公路管理局,被拆迁人是规划拆迁红线范围内房屋及附属物的所有人。市农业局、各乡镇政府等单位是本辖区拆迁工作主体,要牵头做好本次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区房产局、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协助做好拆迁安置补偿工作。(2)坚持“拆一补一”安置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原则。本次拆迁范围为S312娄底至涟源公路(金子塘至秀溪段)改建工程,具体以规划红线图为准。拆迁红

38、线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附属设施、坟墓等均属拆迁对象。拆迁对象部分拆除的,拆多少补多少。因部分拆除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补偿。按规划只作部分拆除,而被拆迁本人要求全部拆除并接受异地安置的,只要将拆迁地自愿移交给政府,则由政府对房屋进行补偿并安置用地。对自愿按规划改建的,一切手续费用从优办理。(3)坚持统一规划,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安置的原则。本次拆迁范围内的拆迁户,按属地管理,统一规划,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原则上以村组为单位统一规划,按就近后靠的原则分散安置,本组无地的按规划集中安置,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实行按规划集中安置。安置地的选址不能在主干道的150米以内和已规划好的重点项目、行政单位

39、用地范围内进行安置。(4)坚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阳光操作的原则。房屋拆迁实行听证、公示、监管制度。拆迁人实施房屋拆迁前,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必须全部到位。9、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根据项目不同施工阶段的不同环境影响,制定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计划见表8。表8 环境管理计划表潜在的负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监督机构设计期:设计单位环评单位环保局地方政府部分居民的拆迁和再安置制定补偿方案损失土地资源采纳少占耕地的方案公路对居民的阻隔设置位置和数量恰当的通道交通噪声设置降噪隔声设施水土流失制定水保方案施工期:承包商项目业主监理公司环保局施工现场的粉尘污染定期洒水施

40、工现场、施工营地垃圾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采取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宣传、管理和监督,落实临时水保设施。干扰沿线公用设施协调各单位利益取弃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时平整土地、表土复原。施工噪声在设备上安装消声装置,沿线居民点禁止夜间施工,在敏感路段设置临时声屏障。社会影响施工前规定施工界线,禁止越界施工;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对征地拆迁进行补偿;施工时加强对现有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确保设施畅通;筑路材料运输和施工机械噪声对附近居民有影响,施工方应与地方协商后进行。人群健康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在施工人员的居住区举办有关疾病传播的专题宣传。对在高噪声和灰尘浓度较高场

41、所工作的工人应注意加强劳动保健。野生动植物保护禁止施工人员捕食受的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沿线周边区域植被,禁止砍伐沿线树木。营运期:拟改建公路运营管理机构环保局政府相关部门阻隔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抑尘措施,设置隔声装置。桥面、路面径流污染采取措施,不使其直接排入河流、农田等敏感水体。各类交通工程设施的固体废物污染提供处理设备,制定相关规定。事故风险制定和执行交通事故防范和处置应急预案。本工程环境监测计划分别见表9。表9 环境空气监测计划阶段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时间环境空气施工期拖冲乡小学、现合村居民点TSP随机抽样1天混凝土搅拌站1次/季沥青摊铺沥青烟2次/季环境噪声施

42、工期拖冲、峰火屋、姚家屋场、油坊湾、现合、大房等居民点等效连续A声级Leq 随机抽样1天营运期拖冲、峰火屋、姚家屋场、油坊湾、现合、大房等居民点2次/年1天地表水质施工期7座桥梁桥址下游200m处SS石油类CODcrNH3-N1次/年,枯水期采样。1天备注1、实施机构:市、县环境监测站。2、负责机构:监理公司或建设单位。3、监督机构:市、县环保局。(四)公众参与麻阳拖冲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规定,进行了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按照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向公众介绍本工程建设地点、建设规模

43、、建设内容和有关的环境影响问题,让公众真正了解工程的实情,广泛征求公众与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公众的切身利益,以便尽可能降低工程建设对公众利益的不利影响。1、公众参与调查方式与范围公众参与调查采取向公众发布环境信息公告、个人访谈随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和征求团体意见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评价区域内可能受本工程影响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征询他们对本工程建设的意见和态度,以及他们对工程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调查范围包括麻阳拖冲乡至芷江张家界公路沿线的单位和居民。 2、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参与公示第一次信息公示为进一步征求公众意见,环评单位与建设单位一起于2012年7月在拖冲村、桥冲村、

44、大王村、现合村等居民点张贴公示10份,进行第一次信息公示,征询当地居民对本项目的意见。到送审稿完成时,环评单位尚未接到电话或信访有关本项目的申诉、意见和建议。第二次信息公示本次环评于2012年9月28-29日在怀化日报、环评爱好者网进行第二次公示(图9-2),将项目情况、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信息进行告知,同时告知公众在何处可以查阅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截止至2013年1月17日,未收到电话反馈意见、电子邮件反馈信息。公众参与问卷调查情况本次环评于2012年7月和12月二次进行公众参与调查,对团体和个人均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进行,

45、团体调查对象包括拖冲乡各辖村有关部门、拖冲乡政府等社会团体,发放4份调查表;个人调查对象主要为项目所在地受工程建设影响区域内的居民,共发放30份调查表,其中直接受影响对象4人(拆迁户),间接受影响户26人(道路两侧非拆迁户),了解他们对拟建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34份(个体公众30份,团体4份),回收调查表34份,回收率100%。3、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个体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共收到个体意见30份,调查的个体公众均为当地村民。调查对象大专及本科文化程度的占16.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0%,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3.3%。调查对象中有4名拆迁户,占总人数的13.3%。调查对象中表示了解该公路的建设的人占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