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在时代边缘的苦行僧.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705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匿在时代边缘的苦行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隐匿在时代边缘的苦行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隐匿在时代边缘的苦行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隐匿在时代边缘的苦行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隐匿在时代边缘的苦行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隐匿在时代边缘的苦行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匿在时代边缘的苦行僧.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隐匿在时代边缘的苦行僧 摘要:傅查新昌把自己所处的时代看成百废待业、万象更新的觉醒时代,是为完整的未来作准备过度的时代。他一方面重笔描绘锡伯族族各个历史阶段的中短篇小说,写大量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另一面他又认为自己不能局限于锡伯族,对自己在小说中偏重于揭示现代人心灵感受的探索,也同样持否定的态度,承认有些作品显得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甚至过于灵化而缺少物质感。这种清醒的自我估计,使他对写作有了一种人文态度和情怀,显示了他着眼于未来的自我牺牲精神,开始表现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同时他没有把自己视作新一代锡伯人的天神,却冷冷地指出:他只不过是顺应历史趋向的思想者,他承担着破坏、探索、开拓和创作的责任与使

2、命。 在中国作家中,傅查新昌无疑是一个特殊类型的作家。出生在伊犁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从小就会说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语和俄罗斯语等多种民族语言的他,长大后从事过教师、警察、记者和税收等工作,这对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厚的个人经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大量文学作品都是在业余时间创作的,不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文艺评论,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引起了国内读者和学者们的关注。 傅查新昌创作足迹涉及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诸多领域。其中小说创作成就尤为突出。短篇小说父亲之死、愤怒的南瓜、跟着夕阳去、荒原上的欲望、我们的祖先、寂静的雪野、市场街上的老夫老妻、迷迷蒙蒙的田园梦、有比没有好、父亲和我,中篇小

3、说黑土地、倾斜的风景、人的故事、河边的尴尬、解决、最后的萨满、面临他杀的绝望、可能的错误等受到读者好评和评论家的关注。他致力于追求塑造自己民族世代相承的系列人物形象,以丰富中华民族文学的人物画廊,并且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傅查新昌曾说:“请你允许我走向阳光地带,”“请你允许我的灵魂在风雨中闪光。”的确,他作品中的人物,正是带着这种与作者同样的渴望心境走向读者世界,并焕发着读者的激情。 傅查新昌的先锋性、学识、探索精神和文学能力,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是鲜见的。他的小说为理想激发,对边疆移民遭受的苦难,做了明晰而透彻地描述,并以深刻而同情的人文态度,洞察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焦虑。正是这一点,使他的书具有了普遍

4、意义和史诗的气派,甚至是书名也令人值得回味,超越了地理和主题的现实局限。在他的书中,你能读到一股坚硬的边疆人承负生活的严峻和残酷,感受到世俗的人性冲突,悟出几代边疆人的忧患、孤独和坚执。在当代长篇小说中,还绝少看到这样不可屈服的精神,以史诗般的力量洞察移民的流动性使得一些底层的人进入高层的游戏圈,把原始的、魅惑的、感受丰富的人性,放在美丽的江南之外的边疆熏陶,使狂暴的力量转化为柔顺的爱情。 傅查新昌在首届中国西部文学研讨会上这样说道:“作家对心性经验进行阐释时,不是依赖地域概念,而是靠心灵在场的写作状态。写作纯属个人的事情,不需要任何人给作家施加来自现实人事的压力,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本身分歧就

5、很大,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地域和教育阶层,他们各自的信仰、信念与趣味都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某种统一的思想强权,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合起来。就文学共同体而言,最大的差异在于作家与评论家之间的文学观和审美趣味大相径庭,他们之间很难找到批判精神,这不仅仅代沟问题,是源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和利益期待。”这说明他是直接以心灵来感受世界,而不是从原则信条中认识世界的作家,他后来的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都表明他不仅关注文学这个大的概念,同时还关注社会哲学、生命哲学、人类文化学,他近几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甜蜜的家园、父亲之死、人的故事,散文集我就这么活着

6、、地皮酒,长篇小说明净的地方、毛病、时髦圈子,文艺评论集零点思维,曾在文艺界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尤其在新疆文艺界,他的散文作品曾蒙受过极其不公正的猛烈抨击。这种被抨击的现象本身就象征着一种、现代文化。在他走向创作的高峰时期,他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文学斗士,一位雄辩家,激烈地批评传统的创作方法,并为新一代的中国作家辩护。 由物理空间、情感空间和思想空间支撑的,这三大空间基本上概括了他对新疆人文历史的解读与阐释。傅查新昌总是赋予文学以一种普遍意义,并使他的作品直透生命的含义。秦尼巴克也不例外,使得生命变成了一种人性的审判和审美的历险。傅查新昌的感觉和知觉,似乎既悖理性又本真性,使作品像实际经验那样

7、充盈着边疆人的心灵。他习惯于后现代性的视角观察世界,并用独特的语言来审视新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揭示这个不可言的人性世界。所以,这部小说通过傅查新昌的文学理想,为边疆人寻找历史之根,寻找人类家园的原初意象。 由物理空间、情感空间和思想空间支撑的,这三大空间基本上概括了他对新疆人文历史的解读与阐释。傅查新昌总是赋予文学以一种普遍意义,并使他的作品直透生命的含义。秦尼巴克也不例外,使得生命变成了一种人性的审判和审美的历险。傅查新昌的感觉和知觉,似乎既悖理性又本真性,使作品像实际经验那样充盈着边疆人的心灵。他习惯于后现代性的视角观察世界,并用独特的语言来审视新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揭示这个不可言的人

8、性世界。所以,这部小说通过傅查新昌的文学理想,为边疆人寻找历史之根,寻找人类家园的原初意象。 他一年四季埋头于书海,乐于追寻和反射中国文化的精华,能在澄清通明的思维中,毫无保留地为传统文化点出诠释的爝火,他据理力争地向陈腐的趣味挑战,为人们提供了亲切的启示。这种坚忍不拔的信心,来自于他对边疆人灵魂的把握,使他对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以梳理,边疆人民一度生机盎然的民族精神,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民族精神再次觉醒,但还存在其它因素,民族精神还是未能实现时代的转换,这是他的思想空间,他习惯于把社会的、制度的和善恶的人性符号,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去领悟。我一直认为,他有鲁迅的风格,“出淤

9、泥而不染”,以挑战的姿态完成了这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仿佛琴弦乐章久久萦绕于心悸,成为耐人寻味的一种审美动力。傅查新昌是沐浴中国现代变革的黎明之光成长起来的作家,毕生笃情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求索,他耐得住清贫与寂寞,这些都表现了他朴实的纯净气质,他始终把探索的根置于边疆文化历史情境中,表述生命体验和思想探索的语汇或范畴,而秦尼巴克倾诉了他心灵所感受的生命检验,独特的空间世界,使读者感到这不是灰色文学,而是韵着色彩斑斓的生命的深挚浓情。他以倾诉和祈祷的情怀,让读者解读边疆移民生活的困境,开辟文化精神的新境界,以人性审美方式解决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危机。 透视傅查新昌的小说,发现他的文学的美感让人看到他承

10、载的精神资源,他的意识和思想是发自灵魂的。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对他的做人风格、处世风度、如诗如歌的文字、如气如虹的思想做一些简短的概括,他的情怀极其纯洁,他有许多辅助爱好,他能画一手好油画,对绘画艺术有着很深的研究,他会用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唱一口好歌,他深邃的文化幽思,具有罕见的穿透力量,这使他有了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这是无法抗拒的人格魅力,使我乐于去对他的学术思想和人生境界加以详细的探讨。他是天才作家,他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憧憬,这些足以证明他的才气卓越超众。傅查新昌的这部小说让我们重新审视民族命运,并加深对现代文学历史的理解。 读完秦尼巴克后,感到十分震撼,这本书打动了我的灵魂,手捧这本“中国花园

11、”,一口气读两遍之后,写下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我初次尝试写文学评论。秦尼巴克寓社会政治于边疆移民的悲欢离合之中,将战争、灾难和普通人的苦难巧妙穿插,成功地再现了边疆地区的世事沧桑,描绘了各个阶级、各国野心家和各阶层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错综复杂的经历心态(小说内容简介)。特别是小说主人公德英阿这个嬗变的戏剧人物,小说始终围绕着心灵的漂泊与迷乱,欲奋然前行却又疑惑彷徨的少数民族翻译官,这一奇特的人物牵引读者心灵,他用戏拟、反讽和篡改等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新疆自晚清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历史嬗变。秦尼巴克更让我们感受那些身负苦痛的边疆人的遭遇和心灵纠纷,让人倾听那个时代边疆移民在利炮铿锵、烧杀

12、抢夺、喋血流泪、苦魂的悲鸣,让人们今天依然感到那回肠荡气的悲情与无奈,他能从生命情调来塑造人格命运,即把个体的自由和文学化的人生融贯起来,加强民族性价值理念的优越性和独特性,从而进入民族文化立场。比如小说中对母亲形象的描写,赋予了坚强的母亲们不惧屈辱人格,捍卫着灵魂个性。傅查新昌无不被女人肉体之痛、灵魂呻吟的遭遇经历而感到震惊,对一个富有文化良知、具有承担道义的知识分子而言,实在是可堪忧心的关怀,在他完成第五次对秦尼巴克修改之后,那是2008年10月15日在北京鲁迅文学院203宿舍,他痛快淋漓地大哭一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哭一场,是文学的终结还是新的开端?然而,他对小说中安娜这个人物的描写,

13、始终是处在安顿中国人灵魂的价值秩序中,安娜这个人物对每个读者的灵魂产生极大的冲击,这位母亲的描写极其成功,构建地球是一个村,世上所有生命都能浩然同流,共同享受和平幸福,人类的母亲是没有种族血缘的,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类和谐的生命节奏和圆满的生活周期被搅乱了,生命呈现出一种被焦虑、漂泊、迷乱、恐惧所淹没的景象。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气质,每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都有个性差异,傅查新昌对文学探索显示了现代变革中的精神脉息,获得了宏观的思想价值体系。尽此而言,傅查新昌是具有浩荡气质,值得人们尊敬的作家,他活得纯粹而孤独,给人亲切和善良的力量。 “在当代中国,那些垃圾作家和垃圾作品在我们眼前堆积如山,

14、这会让我们的后代感到世界上未曾有过美好的东西,而那些垃圾作家却渴望一夜之间将成为独特的精神领袖。那么,对我的写作来说,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命运呢?我只能给自己提出自我扩大的写作任务,渴望成为一个从来不重复写作技巧的作家,并且梦想成为一个天才,写一部天才的作品。如果没有这个梦想,如果我没有超人的智力资源可供自己支配,我就不会选择文学来无情地折磨自己,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他把一些现实主义作家贾平娃、余秋雨、周涛极尽嘲讽之能事,界定为垃圾作家。从文学理论来讲,这些批评的确公正客观,富有学术性和挑战性。事实上,傅查新昌确实具有“问题意识”,当他以现代性的目光审视这些作家的作品时,把他们的创作成就视为

15、“特殊的时代错误”,是特殊的抒情时代成就了他们。但在另一方面,他也承认这些作家本身仍有其辉煌的传统价值,只是犯了一个集体主义乌托邦式的时代错误,他们所持的文学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已经无法表现现代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尽管他的批评很尖锐,或者说是针锋相对,毫不客气,但他对老一辈现实主义作家仍然保持了来自文学方面的敬意。他评价巴金是“人生态度最富有魅力的中国作家之一”,对老舍、林语堂、胡适、梁实秋等作家都不无崇敬,尤其对同时代作家莫言、余华、格非、张承志等作家特别关注,称赞他们的探索精神,这些评价使人们领悟到,傅查新昌对文学传统并无势不两立的仇恨,他骨子里所厌恶的,只是妨碍了他的文学探索和自由书写与

16、言说的当代的“虚假的文学权威的作秀之样态”。 傅查新昌是理智地对待这一时代问题的,他对自己这一代所面临的时代使命十分清楚,他在长篇小说毛病中借主人公之嘴说,“这是一个直奔主题的时代”,正因为他意识到这种时代变迁,所以对新的时代充满着感情,这种感情是错综复杂的,充满了怀疑、愤怒和反思。他常说“一个真正的作家不能没有愤怒”,但他没有像那些头脑发热的探索者那样,无边地夸大自己的使命感和历史功绩。为了准确地把握新时代的世道人心,他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手法,他的中短篇小说,除受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影响外,还受了乔依斯、罗布-格里耶、克络德西蒙、安部公房、迪伦马特、卡尔维诺等作家的多元影响,但他把这些作

17、家的探索精神与新疆多民族文化融会贯通,独辟蹊径,直达人类黑暗意识的深处,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中人性的本质。作品就是以这种内心独白方式,揭示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意识流动的感情世界。作品的情节与结构完全在主人公的独白中给予完美地组织起来。 傅查新昌把自己所处的时代看成百废待业、万象更新的觉醒时代,是一个朝着更为完整的未来作准备过度的时代。他一方面重笔描绘锡伯族族各个历史阶段的中短篇小说,写大量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另一面他又认为自己不能局限于锡伯族,对自己在小说中偏重于揭示现代人心灵感受的探索,也同样持否定的态度,承认有些作品显得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甚至过于灵化而缺少物质感。这种清醒的自我估计,使他对写

18、作有了一种人文态度和情怀,显示了他着眼于未来的自我牺牲精神,开始表现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同时他没有把自己视作新一代锡伯人的天神,却冷冷地指出:他只不过是顺应历史趋向的思想者,他承担着破坏、探索、开拓和创作的责任与使命。 有人这么评价他的作品,洞察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焦虑,超越了地理和主题的现实局限。也有人这么说,你能读到一股坚硬的边疆人承负生活的严峻和残酷,感受到世俗的人性冲突,悟出几代边疆人的忧患、孤独和坚执以史诗般的力量洞察移民的流动性使得一些底层的人进入高层的游戏圈,把原始的、魅惑的、感受丰富的人性,放在美丽的江南之外的边疆熏陶,使狂暴的力量转化为柔顺的爱情。更魅人的是,这本书以异常深沉的残酷

19、之美,期待着有悟性的读者。在这些评价中,我们坚信不稳定的人性,现代人的孤独、困惑、失落感和空虚感。新一代作家们早已放弃固步自封的特性,以另一种崭新的态势和阵容,创造着心灵深处的一幅幅堪为典范的作品,他们几乎各自为阵,放弃了昔日那种一心想集体出名的白日梦,渐渐地走出不公正和不合逻辑的境地,从而进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着正在发生变化的经历和思想,这些鲜为人知的经历和思想,是他们以自身的生存体验,对这个时代中发生于文学的危机进行分析而得到的感受。主要参考文献:(一)参考书目(1)作品类1.甜蜜的家园傅查新昌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2.人的故事傅查新昌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年3.父

20、亲之死傅查新昌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年4.我就这么活着傅查新昌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8月5.地皮酒周军成、黄毅、傅查新昌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年5月 6.明净的地方傅查新昌著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2年6月 7.毛病傅查新昌著 花城出版社 2003年 8.时髦圈子傅查新昌著 花城出版社 2004年 9.失衡的游戏傅查新昌、黄向辉著 学林出版社 2005年9月 10秦尼巴克傅查新昌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学林出版社 2006年6月(2)理论类1.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夏冠洲、艾光辉、阿扎提苏里坦主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年5月2.新疆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王堡、雷茂奎主编 新疆人民出

21、版社 1986年3.中国锡伯族之星郭美玲主编 天马出版社 2005年11月4.锡伯族史贺灵佟克力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3年5月5.锡伯族百科全书贺灵主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年8月6.锡伯族研究文集第一辑 永志坚主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年8月7.锡伯族研究文集第二辑 永志坚主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8.新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王刚、金永辉著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9.锡伯族民歌集关宝学主编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0年9月10.锡伯族民俗文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编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和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8年3月11.西域锡伯人佟加庆夫著 新疆大学

22、出版社 1992年12月12.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2002年5月13.锡伯族简史简志合编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新疆少数民族社史调查组编 1963年14.中国民间文学概论黄涛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15.历史 民族 文化贺灵佟克力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年4月16.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郎樱扎拉嘎主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年17.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西北多民族文学韦建国、吴孝成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18.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丁帆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19.中国西部文学论肖云懦著 青海人民

23、出版社 1989年5月20.当代东北作家论张松魁、李作祥主编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9年10月21.小说历史心理人物周英雄著 东大图书股分有限公司 1993年10月22.当代小说与地域文化樊星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23.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贺仲明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年24.文化心理学李炳全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25.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 志文出版社 1983年26.创作家与白日梦弗洛伊德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27.心理学与文学荣格 三联书店 1987年11月28.孤独心理学箱崎总一 作家出版社 1988年29.文学创作心理学王克俭著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7年6月30.写作心理学张天定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31.文学心理学钱谷融、鲁枢元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32.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33.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陈晓兰著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9年 34.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林丹娅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5年 35.女性主义文论张岩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