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探讨技术传授教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714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探讨技术传授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探讨技术传授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探讨技术传授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探讨技术传授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探讨技术传授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探讨技术传授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探讨技术传授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高练习密度,提升教学效果 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探讨技术传授教学摘 要:球类教学技术性要求高,练习密度不容易提高,但是可以通过周密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中分层次教学,利用精炼的语言提示等方面来提升练习密度,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我从教学设计这个方面切入,用一节足球教学课对提升课堂教学密度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提升练习密度的方法。关键词 : 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密度 试教体育课要有运动负荷,要有练习密度,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体育教学中,一般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一堂课有

2、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而这当中,学生的练习是课堂的核心,各种不同的练习内容决定不同的练习密度。没有运动负荷就不可能会有学生运动技术,也不能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更使体育学科丧失本质的属性和特点,体育也将不是体育了。因此,东莞市体育教研室的冯伟华老师在2013年第一次体育教研会上强调,体育课要不要运动负荷是不需要讨论的,需要讨论的是体育课需要怎么样的运动负荷,如何评价运动负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这个学期上的一个课例,谈谈这几次试教中,对提高课堂教

3、学密度的一些看法。足球技术中脚内侧踢球的课堂教学,是单纯的技术传授,练习密度不容易提高,运动负荷就体现不出来,这个学期,我前后在不同班用不同的设计去上了三次这个课例,我自己对这节课感到比较满意,在达到课堂目标的同时,更加体会到精密的设计,对提高练习密度,有明显的帮助。一、利用学科技术特点,提高练习密度。 第一次试教:讲解完脚内侧踢球动作要领后,让学生做徒手练习,不用球,上前一步做虚空踢球动作,每人踢五次。这样设计,我本来是想让学生体会踢球动作,并且对脚内侧踢球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但是学生由于没有体会,很难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没有球给他们做标志物,所以导致学生在练习时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4、,反而动作变形,导致下一步练习不能更好的实施。 第二次试教:讲解完动作要领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踩着球,另外一个原地做脚内侧踢球,踢球的中后部,练习三分钟后,教师发现问题,指出易错动作,再让他们做虚空踢球动作,加强动作概念。这样设计,是根据第一次试教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先对正确的动作概念进行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然后在做辅助的虚空踢球动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但是这样一来,我又发现,学生掌握了正确动作后,由于两人一组,一个同学练习,另外一个同学则是观摩学习,没有体会,个人的练习密度就提高不了,导致整节课的个人有效练习密度不高。 第三次试教:讲解完

5、动作要领后,每个人一球,放在墙脚下,学生原地踢球,球不动,练习三分钟后,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同学纠正错误动作。然后把球拉远一米,对墙踢球,然后停球。随着对动作的熟悉程度,逐步拉大踢球距离,一米,两米,三米。这样设计,使学生不仅能体会正确的动作概念,也能随着球性的熟悉,加大练习密度。而且随着技术的提高,球逐步从不动到动,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也提高的很快,由于同学们练习的较多,教师就可以多点针对掌握动作较差的同学进行指导,让更多的同学掌握这个技术动作,使整节课的有效练习密度大幅度得到提高。 由于体育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运动技术,因此,在设计运动密度时,就应该注意运动密度要能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需要,

6、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就应该采用不同的运动密度练习。刚开始练习时,不能有太大的密度,相反在技术熟练时,就应该有较大的运动密度。 二、利用场地的特点,提高练习密度。 第一次试教:在拓展练习时,把学生分成四列纵队,一个学生在在球门旁边,用脚内侧踢球给排队的同学,排成纵队的同学一个接一个上前,把球踢进球门。如图: XX X X (踢球) 球门(传球) 由于球门是没有球网的,而且不管传球和踢球的同学,对技术掌握都不是很好,所以就出现:1.传球的同学,球传不到位;2.传到位了,踢球的同学踢不进去;3.踢进去了,球跑的很远,捡球要花比较多的时间。 第二次试教:在拓展练习时,把学生分成四列纵队,对着球门,自己拿

7、着球,然后把球放在固定点,踢球进门。X X X (踢球) 球门 这样设计,减少了学生传球不到位的环节,自己踢球进门,几率大了很多,练习的次数就多了,练习效率提高了。但是还是会出现捡球时间过长的现象,而且由于只有一个学生踢球,其他同学都在排队,等待,这样,练习密度也是提高不了。 第三次试教:把上课地点改在篮球场,球门放在靠墙的地方,四列纵队的同学都在原地做拨球练习,最前面一个同学运球上前,到固定点,停好球,然后踢球进门,由于球门放在墙边,球不会滚的太远,同学们就省去了捡球的时间。X X X (踢球) (运球路线) (固定点)球门 (墙壁)这样设计,使每个同学都能在队伍中进行球性的练习,减少了学生

8、搞小动作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练习密度。 三、利用精讲多练的特点,提高练习密度。 讲解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第一次试教:讲解动作要领时,把整个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要领完全讲完,内容枯燥繁琐,又怕学生听不明白,重复一些讲解过的内容,更没有直观的示范动作,学生听的一头雾水,所以在主要教学内容这里用了近25分钟,且大部分学生动作的掌握不到位,导致后来的教学事倍功半,影响了教学效率。第二次试教:我把动作要领提炼成口诀:助跑、支撑、摆腿

9、、击球、前随。根据这个口诀简单讲解脚内侧踢球动作要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由于这五个口诀我是分开讲解,所以在后面完整动作练习时,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在练习时,把五个动作分开练习。但是其实这五个动作是一气呵成,分开练习的话,动作不完整,没有连贯性,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第三次试教:根据上一节课的经验,我继续提炼口诀,一撑、二摆、三踢、四随,学生更容易记住,我直接用一张纸,把口诀写在纸上,让学生读一遍,并且讲解完口诀后,立刻做动作示范,然后直接过渡到练习,并且在练习过程当中,注意巡视,关注个体差异,针对易错动作进行纠正,以及个别指导,突出这些重点,提醒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能和旁边的同学探究学习,提高练习质量的同时,更能提高练习的密度。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因素,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而每一个体育教师在上课时都要重视练习密度的设计,并根据体育课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以保证体育课的顺畅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