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727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武术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华武术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华武术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华武术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武术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武术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武术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 摘要: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学校为地方教育特色所开发的课程,实现课程决策自主化。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外聘教练、体育教师组成了项目实施组,组内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调,分头实施。学校在认真开展武术特色项目“太极拳”与“咏春拳”的同时,还着重进行“武德”教育,配合大课间进行推广和普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通过武术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武术成为我校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 关键词:校本课程武德太极拳 咏春拳 1.前言 校本课程早在 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提出:“

2、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6 月8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学校可根据本校特点与特色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体现自主性与实际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本校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由任课教师使用。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决定实施方式去完成。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

3、形成了自身的运动特点,它具有强身、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娱乐观赏等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良好手段。学校开展武术教育可让学生从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和掌握传统强体健身方法,同时对发展灵敏和协调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重大的意义。 2.研究目的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开发相关武术校本课程,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磨练意志,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武育德来弘扬民族精神。武术校本课程体现了我学校的办学特色

4、,最大限度挖掘我校教师资源,帮助我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本文探讨武术文化如何通过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进行更好的传播,并针对学校武术教学的各环节实施专门的研究,为学校武术教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收集国内有关武术教学现状的文献资料,收集有关体育校本研究方面的资料,从网上和相关的理论书集上查找大量的指导性文献,以便促进我校对本课题的开发与研究。3.2实践研究法 针对自身实践中的技术动作与问题,在创编研究中不断地实践、探索、改进,解决实际问题。3.3多媒体教学法教师通过多媒体了解、学习和创编武术课题的研究。学生通过多媒体学习好技术动作、表情、队形等,从中提升教学效

5、果。 4.结果与分析 4.1实施方法 4.1.1武德教学 现今社会较为重视武术的“形”上教育,只传授学者应该如何去把套路动作打的流畅、优美、刚劲、有力,而忽略了中华武术一整套思想意识方面的武德修养教育。武德,是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是长期以来在习武群落中所形成的对习武者生活及其行为的道德规范的要求。为武之道,要以德为本。良好的道德不仅能协调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指导习武者的各类活动。武术的所贵之处不在术而在德。武德高尚,武术才有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渗透武德教育,例如:在练习少年拳时要求学生舒展大方,眼神到位,可借机教育学生要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在解读太极拳的以

6、柔克刚、急缓相间时可借机教育学生为人不能的浮躁、狂躁、狂喜、狂怒,以柔和的方法处理困难。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挖掘学生难能可贵的思想品质。4.1.2师资力量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我校现有体育教师7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武术特长与爱好。恰好我校有三名老师有着武术研究的爱好,其中一位教师更有着六年陈式太极拳的丰富经验,该教师对待武术有着自己一套深刻见解,在这六年内多次参加省级以上的太极拳比赛,还在每一年的暑期培养一批学生到

7、省参加少年组的太极拳比赛,多次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其余两位是咏春拳的爱好者,两年内自费淘钱到咏春培训班去学习咏春拳,两位老师家中还购买了咏春拳自学工具木人桩。在这三人老师的影响下,我校有着一股很浓的武术氛围。4.1.3专家指导教材的编写学校在认真开展武术特色教育的同时,也邀请了东莞市马国相太极武馆馆长马国相、东莞市梁康咏春拳梁康馆长到学校进行指导与教材的编写。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武术教育的思路。学校成立了武术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外聘教练、体育教师组成了项目实施组,组内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调,分头实施。4.1.4结合大课间普及武术教育学校大课间与武术

8、校本教材相结合,使大课间活动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发,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挖掘武术体育教师的资源,以本校教师传统武术为蓝本,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学校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的项目时,通过武术基本技术动作、武术套路、太极拳、咏春拳和器械武术技术动作自编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武术操,将武术的精神传承并普及,使每位学生都能练武术、打套路,体会武术的乐趣,将大课间打造成武术的展示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施展的空间。4.2分析4.2.1武术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影响通过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纠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形态。同时通过武术校本教材的实施,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9、武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转化起到了作用,让学生清楚武术并非打架,使学生们能抑制爱动手爱动脚的不良习惯,使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强健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4.2.2武术校本教材对教师的影响武术校本课程能够促进体育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武术教学,着力课程整合,在不断的研究、实践探索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丰富自己的学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解决传统体育课无标准、无内容、无目标的教学模式。对待教师来说武术的养生功能也是健康的本质和基础,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与武术相互融合形成了武术的养生观。太极拳更是武术养生重视内炼精气,导引形体,讲究动静结合、内外结合、炼养

10、结合、形神结合,太极拳有着养生之术、健身之术、修身之术的功能,因此吸引着我校教师的喜欢。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5.1.1武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意义 我校明确了办学理念,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作为校本课程,作为阳光体育的落脚点,发展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武术成为我校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与窗口。小学阶段是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开设武术课程和武术活动,协调身体的全面发展,消除大脑疲劳,更有助于文化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武术训练进行武德教育,使学生建立自信、自强、自立的崇高精神。同时武术使人体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对外利关

11、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脉、调精神等功效。5.1.2编写教材过程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5.1.2.1教师的能力与工作量影响校本教材的质量。 体育校本课程的编写主要落在体育教师的头上,而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部分体育教师又缺乏教材编写能力,就算编出来的教材容易出现语法错误多,文字错误多,标点符号错误多。他们只好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梳理,编入教材,大大影响了教材的质量。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先组成编写小组,外请专家对所有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专家介绍编写教材的经验,总结好程序步骤,让编写的教师少走弯路。每小组配有语文教师针对错字、标点符号进行纠正。5.1.2.2武

12、德教育不够重视造成学生武德观念淡薄 武德教育不能忽视,单纯的武术动作是不能完全承载武术文化的内涵。武德教育能教会学生做人,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而对于小学武术课上武德观念淡薄现象应高度重视。 礼仪礼貌来源于生活,授课教师更多应在生活上感受学生的武德思想,着重在跟学生相处中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武德教育。5.1.2.3课程内容单一枯燥,造成了学习兴趣减少 小学武术课的教学是以简单的拳术小套路为主,经过反复的练习后有些乏味,又要求手眼身法步的在外配合,注意精气神的内部统一,还要求考虑身体的协调,这些足以给小学生出了一个难题,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喜欢新异的知识,长时间练习复杂

13、的动作、单一的套路,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减低、疲劳、厌倦等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授课教师内容要有多样性:可把太极拳、相形拳、散手博斗中的单个动作和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武术。传授与练习的内容、方法、手段要不断更新和变化,要充分利用环境、形象生动的启发;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来变换教学与练习的项目和形式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5.2建议5.2.1学校加强对武术校本课程的政策干预, 加强宣传教育, 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5.2.2加强武术校本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实际操作性。5.2.3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武术教学。5.2.4合理安排课程的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探索更有趣的学习方式。5.2.5建立科学合理的武术考核与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中华武术M.2005,7。3刘彩平.体育院校武术套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武术理论基础编写组.武术理论基础.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3。5彭福栋.论武术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6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