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826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挑战科普说明文教学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意想不到的灾害课堂设计及实录这是浙教版十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具体内容如下: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你也许想不到,这些餐桌上的“横行将军”也会“闹事”。1980年,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了一次蟹灾。不计其数的螃蟹,在26000公顷稻田上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损失。1964年,在中东也发生过一次蟹灾,几百万只青蟹不但咬死庄稼,毁坏农田,而且成群结队地侵入人们的住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蟹灾不光外国发生,我国历史上也曾有发生。一千多年前,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兴一带,就发生过螃蟹大吃水稻的灾害。螃蟹爬得田里都是,水稻被咬得精光。蟾

2、蜍是捕食害虫的好手,保护庄稼的卫士。几十年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为了消灭甘蔗田里的害虫,特地从墨西哥千里迢迢地引来了一些蟾蜍,放在甘蔗田里。可是没想到,蟾蜍到了澳大利亚,没有天敌威胁,就大量繁殖起来。今天,蟾蜍已经在澳大利亚成灾。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1983年2月,在日本的大岛地区也发生过蟾蜍灾害。几百万只蟾蜍在当地的公园、马路和住宅区乱蹦乱跳,它们分泌的毒汁对人和家畜造成伤害。为了平息这场蟾蜍灾害,当地政府组织了两支消灭蟾蜍的“特种部队”,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才控制了蟾蜍的蔓延。本来对人类有益的螃蟹和蟾蜍,为什么会成

3、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疾病等,这使得动物的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一旦失去某一种制约因素,动物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泛滥成灾。在西班牙“闹事”的螃蟹,是从美国引进的。人们只引进螃蟹,却没有引进它们的天敌。在西班牙,蟹的食饵丰富,使它们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大量繁殖,酿成蟹灾。生态失去平衡,其他动物也会泛滥成灾。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草原上,还出现过野兔大量繁殖的兔灾。这些意想不到的动物灾害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设计意图和课堂实录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这类课文的共同特点是用简洁

4、而精练的文字介绍科学知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类似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这一类文章的教学,老师们一般都按照“一、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科学知识;二、研究作者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生动准确”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的板块大致可划分为“整体感知了解知识研究写法联系生活”这四块。这样的教学固然能完成任务,但是久之则成了固定的模式,老师教得没激情,学生学得无兴趣。本来并没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被老师肢解得只剩下条条杠杠;本来叙述简洁的课文,被老师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这样的课堂,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

5、缺失了魅力,情感游离了文本这样的教学,没有很好地发挥科普说明文的功能。如何上出科普说明文的特色,让科普之花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绽放呢?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去年下半年,邻县的一个朋友邀我去为他们市里的老师上示范课,我尝试着为他们作了两节科普说明文的公开课,反响还不错。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课堂录象,现在只好根据教学设计和自己的回忆,简要叙述课堂的过程,供大家解剖。教学过程记录(两课时连着上)一、谈话引入,建构话题师:(板书课题中的“灾害”两字),同学们,你见到过或听到过哪些灾害?它对我们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威胁?生1:水灾河道决堤,冲垮房屋,很多人被淹死,很多人无家可归。生2:火灾烧毁房屋、森

6、林,有些人被烧死,更多的财务被烧毁。生3:地震一刹那,山崩地裂,陆地下沉,房屋倒塌,酿成悲剧。生4:海啸海水灌到陆地上,淹没庄稼,冲倒房屋,卷走很多无辜的生命。生5:旱灾庄稼枯死,人们没有水喝,没有粮食吃,活活渴死或饿死。生6:蝗灾蝗虫到处是,咬死庄稼,颗粒无收。生:还有台风,火山爆发,雪灾师:是啊,神秘莫测的大自然随时会给人类带来数不胜数的灾难,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同大自然灾难搏斗的历史。有些灾难,是可以预料的;有些灾难是无法预料的;更有些灾难,让人觉得非常的意想不到。这些意想不到的灾害,甚至比台风、地震、沙尘还要厉害,它们不断地破坏我们的家园,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你相信有这样的灾

7、难吗?生:(有的说相信,有的将信将疑)师:好,请大家看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意想不到的灾害(板书,补充课题),请大家把拿到的课文好好地读一两遍,读后请告诉大家你的感受。(这里特别说明,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我在教学的时候故意分两次印发给学生,第一次发一至四自然段)生:(兴致勃勃地读起了课文)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灾害”入手,打开话题,然后引出世界上还有一些更为厉害的意想不到的灾害,学生的阅读期待被强烈地激发。(因为课文是十册的,我放在九册上,学生根本不知道上什么内容,因而他们很好奇,老师也正是利用这好奇来建构阅读话题。)“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则需要一个话题。

8、本环节,就是为对话的深入开展拉开序幕,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先声夺人的效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师:(在学生读了一遍书之后提示)在同学们读书的过程中,老师看到大家的表情是非常凝重的,也感受到了大家心情是非常沉重的,那么课文的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呢?请大家用波浪线把这些句子划起来。生:默读,划波浪线。师:同学们划了好多,这一道道波浪线,就是我们的心灵一次次震颤的轨迹。好,下面请大家交流,读完了书,你有什么感受?一定要说真实的话。生: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因为师:请把让你感觉到不可思议的句子读出来,读出你独特的体验。(学生有读破句或者有读错音的,老师纠正并让他们练读,特别留意生字的读音,下同

9、)生读:1980年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生:我读了这篇课文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因为师:请读读相应的文字。生读:蟾蜍是造成了威胁。生:我感觉太可怕了,因为这样的灾害说不定也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师:你认为我们身边最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是什么?生:蟾蜍灾害。师:请读相应的文字,把你害怕的感受融进去,让更多的同学也感到的确让人害怕。生;读第四段。生:我替科学家感到难为情!因为他们好心办坏事。生:太让我吃惊了,因为(然后老师请学生读感到惊讶的句子)生:我感到很震惊,因为螃蟹和蟾蜍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好朋友居然会带给我们这样严重的灾难。(读相应的句子)(学生的朗读有重复的地方,但是他们的感悟是不一样的,老师同样让他们

10、读)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最深切的感受,确实,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灾害的确出乎我们的意料,这的确是(生接读课题)意想不到的灾害。设计意图让学生初读后,谈谈自己的感触,在个性化的交流的过程中检查读书,纠正字音,了解梗概,一举多得。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师:这些意想不到的灾害,究竟有哪些呢?请同学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可以从:时间,地点,灾情这几个角度去概括。生:(默读课文)师:请大家说说,课文举了几个灾害的例子?生1:1980年,西班牙螃蟹咬稻根稻杆破坏庄稼。(学生概括不简洁,老师帮助提炼,训练语言的概括性,下同)生2:1964年,中东地区青蟹咬庄稼,扰

11、乱人们的生活。生3:1000多年前,绍兴螃蟹吃水稻。生4:几十年前,澳大利亚蟾蜍毒害家畜威胁人类。生5:1983年日本大岛蟾蜍伤害人畜。师:大家概括得很好!那么请大家对这些例子再概括,能不能把他们概括为两方面呢?生:螃蟹灾和蟾蜍灾。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师: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所写的这五次灾害,哪一次最严重,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最大?(这一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从课文的词句中去琢磨,去比较,然后确定哪一次灾害最严重。学生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选择的段落也是不一样的,一、二、三、四几个自然段都有同学选择。最后大多集中在西班牙蟹灾、澳大利亚蟾蜍灾、日本大岛蟾蜍灾)师:

12、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这样吧,我们根据选择,把同学的座位调整一下,认为西班牙螃蟹灾最严重的坐在一起,认为澳大利亚蟾蜍灾最严重的坐一起其他依次类推。(学生分成了三大组六小组,因为有几个小组太庞大,又分两组)下面我们要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竞赛,三大组同学分别钻研自己认为这次灾害最严重的相应段落,然后我们来个汇报比赛,比赛的方式是:一读:通过朗读,通过你的声音让老师和同学们觉得这次灾害的严重性;二说: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分析,让大家感受到觉得确实是很严重的灾害;三讲,模拟电视现场直播,把灾害的情况向全世界直播(如果有些小组觉得有困难,这项任务可以不用完成。请大家分工合作,准备开始。)生:(

13、分工之后分头准备,有的练习朗读,有的品评重点词,有的当记者解说,场面热烈而有序)据事先了解,该班学生平时比较活跃,所以这些任务他们基本能完成,老师在他们准备的过程中,重点指导练电视直播的学生师:(五分钟后)看来各组都准备得很充分,我们请最有信心的小组先汇报。(由于以下内容太多,节选叙述)第一小组:澳大利亚蟾蜍灾小组他们的汇报方式是:先读,组长确定由一个朗读最好的领读,其他同学配合读,读得很不错,(教师指导个别句子);接下来,由几个同学品析词句,他们抓住“到处、毒害、威胁”等词语谈严重性;第三步,直播解说: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为大家直播澳大利亚蟾蜍灾害。我现在正站在农田里,我

14、的四周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蟾蜍,别看这些蟾蜍黑不溜秋的,他们的威力可大了,他们分泌的毒汁使这里的牛羊等家畜受到了毒害,死了好多呢,对澳大利亚的其他动物也造成了毒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灾害呢?原来哎哟!我的脚上爬上了很多的蟾蜍!再见(老师插话:呵呵,很有现场感,不过要说明记者是谁,谢谢收看等!)接下来的环节依次为其他小组汇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或指点朗读,或穿插提问,或指导说话。师小结:其实,这些灾害,都给当时当地的人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都可以称作大灾难。请大家各自把感受最深的段落再读一遍,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灾害的严重性。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教学组织形式是开放的

15、;教学活动的推进是有序的学习的机制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有序竞争;学习活动的指向是明确的那就是直指语言的学习:读,让学生把体会到的“严重”读出来,这其实就是通过感情朗读积累语言;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这是领悟语言;讲,这是语言的积累和创造性运用的和谐结合。而这些学习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你觉得哪一次灾害最严重,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最大”这个阅读话题进行的,问题只有一个,但是容量非常大。四、拓展视野,引发思考师:其实象这样的意想不到的灾害,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数不胜数,下面请大家来看一则材料大屏幕滚动展示: 骇人听闻的动物灾害世界各国频繁引进或输出各种动物,有的为了发展经济,有的

16、为了增加欣赏动物,有的为了繁殖更多的猎物,有的为了防止某些自然灾害,等等。短时间内,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益,然而,在得天独厚的“新家”中,引进物种由于缺少天敌,有的过量繁殖,破坏了这个地区的生态平衡;有的甚至酿成了骇人听闻的动物灾害。麝鼠灾麝鼠原产于北美洲,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毛皮动物之一。19世纪初,有人把3只雌麝鼠和2只雄麝鼠引进捷克斯洛伐克。到了“新家”后的麝鼠繁殖很快,不到4年时间就繁殖到数百万只。它们到处挖洞筑巢,造成堤坝漏水,铁路路基和桥梁松动,并大量毁坏农作物。人们从其毛皮获得的价值,比之它们所造成的损失实在是太少了。鹿灾.新西兰从欧洲引进了红鹿,北美洲引进了长角鹿。由于它们大量繁殖,

17、破坏了高山森林,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政府不得不雇佣大批猎人,四处捕猎,避免造成更大的灾害另一方面,即使是有益动物,如果繁殖过度,也会成灾,损害人类的利益。家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家兔,1859年,英国人将家兔引入,那里自然条件适宜,又缺少天敌,家兔得以大量繁殖,并且摆脱人类的控制,成为野家兔。野家兔愈来愈多,破坏草场及生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成为主要的害兽。当地人想方设法消灭而不能奏效。大瓶螺俗名福寿螺,是动物由有益变有害的另一例子。20世纪80年代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从南美引进,因螺肉鲜美且产量高,人们普遍饲养,获利可观。福寿螺繁殖力极强。时隔数年,大量繁殖的福寿螺越出人

18、们设置的藩篱,潜人农田菜地,吞噬农作物,造成灾害,挥之不去,问题至今没有解决。野生动物如果数量过多也会令人伤脑筋。欧洲许多城市都有大量自由生活的鸽子,在人们的保护下,数量越来越多,鸽粪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市容卫生,而且损害古建筑及文化遗址以致人们对其不得不采取绝育的办法,来减少鸽子的数量;野鸭也有同样的问题。德国波恩市郊野鸭太多,鸭粪污染了供波恩市饮用水的水库,使市政府和居民大伤脑筋。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生活的非洲象繁殖量过多,象群所过之处,农田、森林遭殃,政府最终允许适度捕猎,才使情况有所好转。(内容由教师课前在网上下载整理)师:看了课外补充的文章,大家对动物灾害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生

19、(略)师:大家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略)师:是啊,好多同学都提到,这些灾害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呢?那好,就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答案。设计意图课外拓展材料的适时补充,让学生通过屏幕阅读了解更多触目惊心的动物灾害,既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的触动与震撼,又巧妙地引出了探究的问题:造成这些意想不到的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又一次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探究文本。五、探究原因展望未来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一回科学家,研究一下造成这些严重灾害的关键原因。(第二次下发教材余下部分)生: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思考造成这些意想不到的动物灾害的原因(学生回答略)。师:抓住“

20、制约因素”这个词组,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因素包括“天敌,气候,疾病等”,只要某个制约因素失控那么这些动物就会泛滥成灾。因此,要想治理这些灾害,关键还是维持生态平衡。师:我们已经研究清楚了造成这些动物灾害的原因,那么大家能不能再去研究一下,面对课文中的这些动物灾害,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很快地平息灾害呢?下面,我们就召开一次“模拟动物灾害国际科学论坛”,同学们都是未来的科学家,请把你的治理方案在论坛上发表。(板书“模拟动物灾害国际科学论坛”)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大家都来动笔写一份发言稿,发言稿要写清楚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动物灾害,治理以后会有哪些效果,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本课学过的词语。生:按小组

21、分头讨论,然后每个人都执笔写发言稿子,写好后小组再次交流。师:我看大家准备得都差不多了,下面有请各位科学家上台发言,我们这次“动物灾害国际论坛”的主题是“如何让意想不到的灾害迅速消失”,请各位科学家发表见解。要讲清楚治理方案和治理效果,在谈治理效果的时候,可以对照课文描述的情景,活用一些词语。生:每组派代表上台谈设想(学生发言具体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他们的回答大致围绕着“引进天敌、治理环境、接种疫苗、建立隔离区、切断食物源、变灾为宝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谈,虽然幼稚,但是不失童趣和想象力。比如一位学生大致是这样说的:“各位科学家,我们可以大胆地展望,用不了多长时间,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再也不会出

22、现螃蟹灾害了,家畜也不用担心会受到毒害,其他动物和人类也不用担心受到威胁,我们可以在美丽的地球上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师:是啊,同学们谈得真好,人类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勇敢地面对,那么,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意想不到的灾害永远消失。(擦去课题)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教学的又一兴奋点。让学生当科学家探究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让他们面对现实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孩子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以“科学高级论坛”的形式,为他们搭建发表见解的舞台。这是一项颇有挑战性的智力话题,既能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水平。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们乐说,敢说,而且很有创意和童趣,他们的科学萌芽在论坛的过程中“偶露峥嵘”,科学之花开在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也开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此外,推荐学生代表发言之前安排写的环节,这一环节是对语言的又一次创造性的运用,而且降低了说的难度,促使人人动笔。这一环节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六、布置任务课外探究1、要求学生课外查找有关动物灾害和生态平衡方面的资料,编制一张手抄报。2、以第一人称来写一篇短文XX自述,把某种动物起先泛滥成灾并给人类带来灾害,后来在科学家的治理下消除灾害的过程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