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五随笔 书信展览的余音.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844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启五随笔 书信展览的余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郑启五随笔 书信展览的余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郑启五随笔 书信展览的余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郑启五随笔 书信展览的余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郑启五随笔 书信展览的余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启五随笔 书信展览的余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启五随笔 书信展览的余音.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书信展览的余音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1-19 15:08:52 / 个人分类:环境散记 查看( 542 ) / 评论( 18 ) / 评分( 55 / 0 ) 我积极参与主办的“把一切献给厦门大学郑道传教授/陈兆璋教授伉俪赠书展”尽管已经在厦门大学图书馆落下了帷幕,但余音绵绵,不仅有浙江大学图书馆发来征稿函,要求介绍展情,还有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也发来邮件,希望征集书展展出的老先生们交往的亲笔信函。郑启五老师:您好! 我是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的爱人是戚国淦先生的博士生(他曾写过一篇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的记念文章,其中有“那时先生的故友每年托人捎来漳州水仙,在寒冷的北国,盛开

2、的水仙花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暖意,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写得就是先生们之间的交往),从寿纪瑜先生那里我也知道了郑先生/陈先生及两家的交往历史和友谊。在网上收集戚先生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您的博客,因此也开始关注您的博客。从您的新浪博客中得知厦门大学举办了“把一切献给厦大郑道传教授/陈兆璋教授伉俪赠书”的展览,其中有郑先生/陈先生与戚先生/寿先生的通信。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也正在做本校的文库,征集建院元老的一些资料,您能否给我们提供他们往来信件的电子版(图片或扫描件),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是老一辈友谊的延续。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帮助!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部 看完来信我心潮起伏,责无旁贷,立即

3、应允,并全力配合。我现在正在参与的中国科协“老院士老科学家成长足迹资料的征集工程”,相关会议透露出的信息,名家的书信,特别是教科文卫圈内的名家书信,目前极为珍贵难觅,“家书抵万金”在数码时代有了新的隐含,集邮者若有此收藏,势必功德无量。 值得一提的是戚国淦/寿纪喻教授伉俪与我父母亲多封书信落款,往往只有月日,而无年份,幸好其中不少信函细心的母亲是连信封一起保存的,8分的“长城”、20分的“上海民居”、50分的“古北口”和80分的“山西民居”等普通邮票邮资的变迁,记录了大致的年段,一些清晰的邮戳更是确切地记录了日期,书信的保藏,封票戳信四位一体,更显历史价值和保真分量。 我把母亲悉心珍藏的部分书

4、信扫描后发给了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该馆立刻回复道:郑老师:您好! 收到您的书信扫描文件,很高兴。昨天我将您的博文及扫描的信件打印出来,送给寿先生看,她很高兴,并让我向您表示感谢! 从信的内容看,您的母亲陈先生参与了戚先生门下的博士生如刘新成、刘成、夏继果的博士论文评阅工作,更感到亲切。许多过往的历史再次得以呈现,这也许就是留存这些信件的意义了。 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始注重手稿、信件等实物的征集,因为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及应用,人们手写的技能很大程度上减退,“字如其人”等将很难再看到,所以能保存一些老一辈学者的实务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我特别高兴我能为前辈们尽点气力,记得2008年夏天,我赴京参加国家汉办的孔子学院院长选拔考试,被安排住在首都师范大学招待所,考后一阵轻松,漫步校园,凭着老信封给我的印象,依稀记得父母亲的老朋友就在这所大学任教,于是果敢尝试打听,问了又问,结果如愿以偿。我代表病中的母亲登门拜会了戚先生/寿先生伉俪,对我的从天而降,老夫妻可谓又惊又喜,回厦大后我也贴耳相告,让重病中的母亲发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两年后我从土耳其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位置上期满凯旋,家母和戚先生却不幸已经先后离世了,老一辈在绚丽的夕照里渐行渐远,留下的一卷手写的书信悄然记录了流金岁月。 2012/1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