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7.N《琴瑟之音乐在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67.N《琴瑟之音乐在生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音乐论文琴瑟之音 乐在生活小议音乐课拓展手段的应用摘要:“自主”“体验”“对话”“合作”等理念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 生命活力,但事物都有一个“度”,适度应作,自然会产生理想的效应,若过度的滥用,便会适得其反。语文、数学课堂如此,音乐课堂的变革也应如此。“非此即彼”会导致“顾此失彼”,只有“亦此亦彼”方能整体地看问题,全面地解决问题。音乐课堂中的拓展手段就要界定一个适当的范围,做到收展有度,伸缩自如。本文结合音乐课堂的实例,就拓展手段的有效应用加以论证和阐述。关键词:拓展 有效应用 内涵和外延 基准点 泛音乐 非音乐因素随着音乐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成为了一个点击率很高的关键词,它作为一
2、种教学方式广泛应用到音乐课堂中来。拓展让课堂从单一性走向了丰富性。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验,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正如新课标所说:“要注重跨越领域的学习,拓展音乐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音乐综合运用能力。”课堂中,有效的拓展点也许就是这节课的生命线,但盲目地认为音乐课堂中的拓展都有效并大量应用,这样的观点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理性对待,在大量拓展材料为音乐课服务的同时,我们要把握它的度。一、正确构建音乐拓展的有效生成案例1:大河之舞是爱尔兰著名的大型舞蹈,也是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的经典之作。一位老师在执教此课时,先通过播放踢踏舞录音,让学生猜声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简介了踢
3、踏舞的发展后,这位教师播放了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又播放了杨丽萍的雀之灵,让学生观察并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在整堂课中,教师运用小提琴作为课堂乐器,既尊重了原曲本身就是弦乐演奏的,也便于师生之间更加密切地交流。最后这位教师播放西藏的踢踏扎西德勒作为拓展,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随着音乐拍击节奏,教师在小结时,还为学生提供了“踏破铁鞋”的网站网址:案例:在一节梦幻曲的课上,一位教师通过自弹钢琴曲梦幻曲让学生沉浸在梦幻般的意境中,学生手托雾气,在音乐的起伏中上下徐徐飘动,给听课老师带来了美的享受,最后她给我们呈现的拓展教学是:聆听各种版本的梦幻曲(不同乐器演奏的梦幻曲),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带来的不
4、同美感,并适当介绍了这些乐器。我认为以上两位教师的拓展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本身,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西藏踢踏舞的欣赏更能激起学生对踢踏舞的兴趣,并且更能激起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现代教育进入了网络时代,教育信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越发明显,它为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网址的提供打开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我们应该知道,音乐的本身就是音乐,它的拓展是建立在音乐本位上的创意性扩散。音乐的内涵是一个圆心,音乐的主旨是一条红线,牵着这条红线才能画出音乐外延这个圆圈。“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该有无限的空间。对于音乐教学,更需要在课
5、堂教学中立足课本,又跳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二、正确界定音乐拓展的内涵和外延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她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雄壮、神气的进行曲风格,体会歌曲刻画的少先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创“英雄造型”,这原本是个很好的课堂亮点,但是教师却反复让学生进行造型,很长时间都脱离了音乐的感受,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精神面貌及爱国主义教育,给听课的老师造成了一种错觉:这不是一堂音乐课,而是一堂综合实践课了。案例:又一堂下蛋罗,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她为了让学生体
6、会母鸡下蛋后的愉快心情,在引导学生模仿母鸡的叫声时,通过学生模仿母鸡的样子教师模仿母鸡的样子一起模仿母鸡的样子教师模仿母鸡的叫声,并且大量时间花在念歌词上,而问题:“大母鸡为什么在叫啊?大母鸡是怎样下蛋的啊?在什么地方?表情怎样?大母鸡下了蛋后要做什么?”等问题的大量提出,给我们听课的老师的感觉是:非音乐的东西太多了,有点趋向于语文课了。大家可曾记得把鸡蛋立起来的这个幽默故事?鸡蛋能立起来的唯一条件是打破鸡蛋,这就是“不破不立”这个词意的形象说明。音乐课好比是这个蛋,我们要打破这个“蛋”以求得这个“蛋”的立,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破的还是这个“蛋”,其实并没有跳出这个“蛋”的圈子。音乐教学要打破学
7、科本位,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并不意味着要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身来取消音乐,替代音乐甚至成为音乐学习的内容。“泛音乐”的实质就是把新课标中关于打破学科本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论述,理解为关于音乐本体的论述,认为音乐学科以外的东西都是音乐。这是极大的误解,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十分荒谬的。它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本质性内涵了!三、正确把握音乐拓展的基准点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晨景一课时,她在进行歌唱教学中,虽然发现了学生在音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由于想到后一个环节要进行拓展教学,于是放弃了音准这个难点的解决。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想
8、像中体验音乐的丰富,在创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利用打击乐器及声势动作,敲击身边物体为朗诵伴奏,在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中插入说唱,体验说唱的不同感受。但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这首歌曲的风格是比较宁静的、柔和的,插入说唱音乐后整个风格与原曲大相径庭,给人一种唐突的感觉。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成的,是一个富有变化的时空主题。客体、媒体等关系会随时处于不断变换之中。我们不可能原原本本照着预先设计的思路开展教学,应该做到随机应变,我们的音乐课堂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非要有怎样的拓展环节才可,也不能说缺了拓展与延伸就不能称之为好课,我们的教学需要的是“真醇”,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拓展,在课堂需要的时候拓展。如果过分追求拓
9、展,反而会适得其反。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从一滴水中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服务。如果因为拓展而冲淡了教学的主题,忽略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和解决,这样的手段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新课标所强调音乐课的拓展,其用意在于让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手段在原有的目标要求上加以创新。所谓的“非音乐因素”或称之为“非音乐资源”其实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外延部分,它们与音乐课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传统的音乐课堂注重于学生乐感和乐理知识的教学,具体的操作程序是让学生学唱一首歌,欣赏一段或一首乐曲,因此课堂的音乐内涵是非常浓重的。新的教学模式不但让多元的科技产
10、品走进音乐的课堂,而且注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来,让学生在音乐课上不是用单一的“乐音”来体味音乐课的美感,而是发动学生所有的感官来享受课程教学过程中蕴含的音乐美。如用语言来阐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来演绎音乐的有效外延。“千钧霹雳升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我们的教学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行进在教改征途上,面对着林林总总、新鲜高深的理论和独特诱人的方法,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钻研透彻,明确目的,投身实践,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握好“度”,这样才能在课程改革中游刃有余,走向成熟。参考文献:1.吴锐淼主编.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吴钢平主编.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张向葵、吴晓义主编.课堂教学监控.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金亚文主编.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