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家》的味道.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4089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尝《家》的味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尝《家》的味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尝《家》的味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尝《家》的味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尝《家》的味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尝《家》的味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尝《家》的味道.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 代 文 学论文学院:新联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0909174168姓名:xxxxxxxxx浅尝家的味道“门口是一对石狮守门,屋檐下挂着一对大的红纸灯笼,门墙上挂着副木对联,红漆上现出八个隶书墨字国恩家庆,人寿年丰。”这,便是高公馆了。手执书卷,我翻阅了时间的界限,信步徜徉在这个不甚平静的年代,走进这个四川豪门贵族的庭院.一、家的时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啊,“五四”运动的硝烟弥漫着整个街道,中国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历史时代,人民大众顽强而英勇地与帝国主义抗争着。然而故事从不但线行驶。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向革命力量进行猖狂反扑。封建势力和

2、资产阶级怒买办相互勾结,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竭力提倡尊孔读经,拼命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继续以“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桎梏束缚,摧残着广大青年男女。另一方面,由于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核心的革命知识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不妥协的揭露和斗争,促使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不断觉醒。二、家的印象走进高公馆,廊腰缦回,檐牙高喙、曲径通幽、亭台水榭、邀花赏月,一派歌舞升平、暖意融融,但我又分明有一种别样氛围笼罩在公馆的上空,使我不由自主地去读它,渴望去拨开这一层面纱。三、家里的人也许应该从他开始吧,家中的大少爷-觉新他

3、,家里的长房长孙。 他善良、待人诚恳,受过新式教育,在他心中善恶和是非的界限是清楚的。但他不敢反抗,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对待一切。觉新与表妹钱梅芬恋爱,就因为两位母亲在牌桌上斗气,钱母用拒婚来做报复手段,便扼杀了这段恋情。对此,觉新并不反抗,父亲为他订了李家的亲事,他只能点头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他不反击,也不想反抗,只悲悼自己的命运。然后结了婚,忘掉了另一个少女。在这个大家庭里,谁都可以在觉新身上出气。两个弟弟做了祖父、叔伯父不高兴的事,便责骂觉新,命令他去管教弟弟,他便按长辈的话去做。如觉慧参加学生运动,被祖父训斥,觉慧分辩了两句,祖父便叫来觉新,加以训斥,并叫他看管弟弟。

4、觉慧对此不眼,依然要出门去,觉新也没有办法,只是说:“结果不过是我多挨几次骂就是了。他的不抵抗,再典型不过的是瑞珏的死。祖父死后,陈姨太为了“复仇”,造出了“血光之灾”的迷信说法,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虽然觉新觉得是“一个晴天霹雳”,但还是和平地接受了,没有一句反抗的话。尽管两个弟弟极力反对,多方劝阻,觉新还是把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去,不敢承担“不孝”的罪名。瑞珏就是这样死了,被封建迷信断送了生命。经过人生中重大的打击以后,觉新的性格也彻底发生了改变。觉新性格中的两面性,一方面,他是封建社会下的牺牲品,受旧制度所熏陶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他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他所爱的

5、梅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苦。另一方面,他又在封建专制主义者的压迫下,不得不充当他们的帮凶。他也是青年,也曾为新思想所触动,但他背着因袭的重担,长期的封建教育和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对旧家庭、旧制度抱着留恋、存有幻想,懦弱的觉新缺乏新人的勇气和力量,面对封建势力的压迫,他痛苦伤心,却又无可何,只好逆来顺受。他既是旧制度的牺牲者,又不时充当着旧制度的维护者。在他的身上,我读出了悲哀与无奈,也曾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原谅。但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却是封建专制的腐朽、旧家庭礼教的罪恶。然而除了让我抑或鄙视,抑或同情,抑或钦佩的大少爷之外,另一群人的命运让我更加为之动

6、容,更加为之震撼。她们让我仿佛一同受苦,一同挣扎,一同欢笑,一同哀哭,一同体验生活的悲欢离合和辛酸苦辣,那就是令人亦悲亦悯的封建女子。从因反抗嫁给年已花甲的冯老太爷作小妾而投湖自尽的鸣凤到为其作替身而受尽凌辱的婉儿;从被拆散姻缘远嫁他方,守寡抑郁而死的梅到为避“血光之灾”这种荒谬理由而逼至郊外分娩难产而死的瑞钰,无数个被摧毁生命与灵魂的悲惨女性让我不仅为之呐喊一声“不公平”!不公平的命运让她们连最基本的做人的权利都无法享受,那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鸣凤、梅、瑞珏她们都很爱梅花,她们的命运也都从不同的方面和梅花联系着。鸣凤是含苞未放既遭摧残的花骨朵,梅是乍放即败的碾入泥土的花瓣,瑞珏则是含苞怒放突

7、遭风雨的香魂。她们都正逢青春而又都没有青春,这就是她们共同的悲剧。梅本来与觉新相互爱慕,却要屈从家长的意志嫁与另一个陌生的男人。守寡以后,她在封建节烈火观念的束缚下,以恪守封建礼教为己任,陪着顽固的母亲过着尼姑庵似的生活。她虽身为大家小姐,生活却异常孤寂,她在精神上饱受着打击。在家丝毫得不到母亲的关心,只有找最亲近的表兄妹倾诉衷肠。瑞珏虽为人温和,善良,却还是逃不过封建专制的魔掌。在爱情上,她算是幸运的,虽是以抓阄的方式获得婚姻。但却碰上了一位心地善良的丈夫。由于她的善良和温顺,获得了高家上下的欢心。在高老太爷死后,陈姨太、四太太、五太太提出所谓“血光之灾”,认为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有人生小孩,

8、死者身上会出许多血为由,将瑞珏迁出家庭,到城门外生产。最后瑞珏在生小孩时却因难产,乡间缺少应有的医疗条件,悲惨的死去。另外一个特殊的女性鸣凤,这个十六岁的婢女爱上了三少爷觉慧。然而也正是从这儿,种下了悲剧的种子。不同的阶级出身成为爱情的不可逾越的障碍。鸣凤是外表非常温柔平静,然而内心却是激荡起伏的女性,她始终处在极其矛盾的状态下。鸣凤性格中的柔顺正是专制制度长期压抑的结果。爱得胆怯而又强烈。正是这一内心与外表的矛盾构成鸣凤的悲剧美。当高老太爷要把她当礼物一样送给冯乐山作姨太太时,她无力违背命运,只能苦苦哀求大太太周氏。她说:“我宁愿在公馆里做一辈子的丫头,服侍太太,服侍小姐,服侍少爷。太太,只

9、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在公馆里事情还没做得够我才只做了八年”这些话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八年的奴隶生活在她的心灵和肉体上都留下一斑斑伤痕,她从内心诅咒这种生活,但把这一切与冯乐山的霸占相比,又是多么“美好”。正因为如此,充当了封建制度下的一个替死鬼。鸣凤的自杀集中反映了高公馆的阶级压迫。从这三位沉睡中的女性生命中,我们看到了封建制度酿成的悲剧。从她们的口中,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封建制度的残酷,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伦理观念对人性的麻痹和毒害。对善良、纯洁、美的摧残。但正是这种象牙般的监牢,这种表面和平下的倾轧、斗争与悲剧,终让下一代产生了反抗的情绪,成为了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们找到了新的天地,给快

10、要闷死的旧家庭带来了一点新鲜空气。觉慧便是其中的代表。觉慧,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是黑暗之“家”的一线光明。他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家庭的疾恶如仇,大胆叛逆,追求光明。他具有以解放人群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当他接受了五四时期新思想的冲击之后,他的这“一点不太清楚的概念” ,就开始化为实际行动。他贪婪地阅读着新书新报,经常和同学朋友谈论着改造社会的大是大非问题。他不顾大哥的劝阻,不惧爷爷的训诫,他勇敢地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沉重的请愿示威,他走上街头撒发反军阀政府的传单;他和同学们一道进行罢课斗争。后来他还和许多年青朋友一起,创办黎明周报,介绍新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

11、旧思想。“这一群二十岁左右的新的播种者已经感染到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甚在这些领会聚谈中,他们就已经夸大地把改革社会,解放人类的重任放在自己的肩头上。 他极端憎恨封建制度,厌恶封建家庭:他不顾爷爷的反对,参加学生的社联活动;不停爷爷的训话 敢于把封建家庭的“圣书”撕毁,这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他对于封建婚姻制度深恶痛绝,认为这种制度是在强迫青年人“为了现实的可以改变的环境,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牺牲“不过把旧家庭的寿命多延长几时罢了。”他认为梅可以重新再嫁,这连梅自己也没有想到,也不敢想到。他坚决支持觉民逃婚,并且喊出了这样的嚎言壮语如果现在还有牺牲的必要,那么就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罢

12、。他痛恨旧制度,他幻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制度象捏碎花瓣一样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他向旧制度的统治者宣告“等着看罢,你们的末日就要到了。”他同情被压迫者,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童年时代,就常常躺在马房里或轿夫的床上,听轿夫讲故事。这种与下人的接触,无形中打破了主奴之间俨然的阶级界限,沟通了他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他大胆地向鸣凤提出要接她她的三少奶奶。他不仅对鸣凤一人有深厚的感情,他对所有的仆人都从不喝斥,从不打骂。他出门从不坐轿子,他在大年之夜施舍二个半元银币给冻饿中的讨饭的小孩。这些行为无不闪烁这人道主义的光辉。 他敢于冲决封建网罗,掌握自己的命运。高老太爷是高公馆至高无上的君主

13、,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命令,全家上下没有一个敢冲撞他的,而觉慧就敢于顶撞。觉民逃婚后,当觉新叫觉慧代替他接受这门亲事”时,觉慧并不怕这一威胁,他只是冷笑两声。心里得意地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这说明,觉慧的反抗性格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他胸有成竹,根本不怕开除“家籍”。当觉新不听觉慧劝告固执地要把瑞珏搬到城外去生产时,觉慧气愤地说“无论如何,我不跟他们一样,我要走称自己的路,甚至于踏着他们的尸首,我也要向前走去。”当瑞珏被迫害致死时,觉慧脱离封建家庭的决心,最后再下定“到上海,到北京,到任何要方去。总之要离开我们这个家!”通过认识这些家里的人,我对家有了一些了解。品味着这些人的故事,我仿佛经历了另一场人生,终于带着冷静与理智学会了一句话:想要光明,得自己去造!我们拥有青春,拥有年轻,拥有人生最大的资本。新时代的我们虽然不再处于那个黑暗而令人悚然的时代,却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和挑战。我从觉慧的身上看到一种信念: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要像他一样,靠着“不顾及,不害怕,不妥协” 走出不崩溃的家庭,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你,因为青春是美丽的,因为生活是要靠自己创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