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4165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枢纽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交通枢纽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交通枢纽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交通枢纽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交通枢纽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通枢纽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枢纽调研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调研报告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本课题为大连轻轨三号线火车站枢纽区域交通系统分析,调研方式为在互联网、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1.来源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枢纽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主要是研究交通运输

2、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包括工业运输和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一般来说,交通枢纽多位于几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或几条运输干线的交叉点,有大量客货流集散,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大连经过力和长期的建设,已基本形成全方位的涵盖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和民航综合运输体系,但大连在全国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中尚处于末梢地位。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新一轮交通建设的要求2.意义

3、交通枢纽是带动交通经济带发展的坚实基础。交通经济带是以综合运输通道为发展主轴,以轴上或其紧密吸引域内的大中城镇为依托,建立在沿线经济部门技术联系和生产协作基础上的,由产业、人口、资源、信息、城镇、客货流等集聚而成的幅带状空间地域综合体。交通枢纽的人流和物流,促进了沿港、沿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会给沿路、沿港的地区带来经济的繁荣,并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给沿线、沿港和枢纽节点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无限机遇。交通枢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世界经济继续快速地向亚太地区转移,按照大连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要求,交通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交通网络

4、形成以后,对产品的进出有很大的带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处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间交通运输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转变为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线路或通道连接的建设上。城市和地区之间主要以铁路、航空和公路为主, 高速公路和铁路客运专线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尤其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的引入, 对处于通道节点位置的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效率能否发挥, 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及其周边成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 也成为城市副中心, 因此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理念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二、国内外发展状况1国外发展状况国外大城市的对外客运枢纽主要为包括多种客运方式的综合换乘枢纽,

5、国外许多大城市的机场或火车站已成为“交通综合体”,在同一建筑物内集中了机场、铁路,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小汽车等交通方式,相互之间通过垂直或水平的自动步道相互换乘,旅客下了飞机或高速火车等交通工具,足不出户就可以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在这方面有很多经典的范例。如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国铁东京新宿站、华盛顿区与纽约市的联合车站。城市内部换乘枢纽则主要以轨道交通的交叉点为中心形成城市主要换乘中心,在这些换乘中心除了轨道交通方式自身(城市铁路、地铁和轻轨等)之间采取最便捷的方式换乘,并且轨道交通方式与地面交通方式(常规公交、小汽车和自行车等)换乘也十分便捷,有的甚至在同一建筑物内完成,做到了无缝换

6、乘,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其中典型的代表有日本的东京和法国的拉德芳斯。国外有关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设计、机场设计以及智能运输系统在客运交通枢纽中应用等方面内容。前苏联在这方面进行较早的研究:50年代起,KIO斯卡洛夫撰写的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论述了城市交通枢纽的合理布局、各种城市运输方式的采用范围、运输管理自动化及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问题。80年代末,HB,普拉夫金和B涅格列依在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阐述了统一运输体系发展的基本规律,对运输枢纽的结构及其主要特征、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介绍了运输枢纽内各种

7、运输方式协调优化的计算方法和能力的最佳匹配,总结了八十年代原苏联国内运输枢纽在协调运输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国外一些学者还从城市综合客运换乘枢纽与城市其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入手,对换乘枢纽的优化设计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MdShoaib Chowdhury等人从城市交通网络的宏观角度出发,对城市换乘枢纽总量换乘最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SnehamayKhasnabis等人结合土地利用与换乘枢纽布局设计的关系探讨了二者的互动影响作用。国外在综合换乘枢纽的设计建设方面十分领先,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枢纽的布局、运输方式间的协调等方面。公路客运枢纽方面的研究较少,对其客流特性、交通组织和班线组织

8、方法仍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2国内发展状况国内对交通枢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枢纽布局规划相关技术、场站交通影响分析、场站设计等方面,尤以场站选址模型的研究为多。西南交通大学对公路客运枢纽的研究较早也较为全面。早在1995年,晏启鹏等就提出了以系统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将站场、通道和出入口视为一个大联动系统,以系统消耗费用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公路枢纽站场总体最优布局的数学模型和算法”J。之后晏启鹏、熊巧、王忠强、叶怀珍又对基于GIS的公路枢纽布局规划、客流交通特性、布局优选模型、场站运营系统模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近期,罗霞、霍娅敏、李德刚提出了公路主枢纽后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成都公路主枢纽调整规划中J。其研究集

9、中于中观层面的场站布局规划,主要是就公路枢纽谈公路枢纽,缺少对枢纽的客流特性、交通组织和运营等方面的研究,且与大城市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的趋势不相适应。长安大学的张三省、陈涣江引入优度的概念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等方法提出了枢纽布局方法,并参与95和04版的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行业规范的制定。规范有效的指导了公路客运的规划建设实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规范缺乏变通性,对不同区域、不同形式的场站的具体情况缺乏全面的考虑,同客流集散特性的变化,公路枢纽发展的新趋势等因素适应性不强,从而影响了其实际指导意义。东南大学对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还对大城市综合客运换乘枢纽的规划设计方法进

10、行了探索,对枢纽的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同济大学在客运站交通影响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在客运枢纽综合评价体系,清华大学在综合换乘枢纽布局方法,华南理工大学在班线组织理论,吉林大学在选址技术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一体化客运交通换乘系统建设和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构筑城市客运综合枢纽等一些新理念相继提出。然而这些理念较为零散,缺乏整合,而且对其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的研究还十分欠缺。在实践方面,国内大城市客运枢纽正朝着一体化、综合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如北京的六里桥公路客运枢纽,在国首次实现了长途客运、公交、地铁和社会车辆的立体换乘。而上海规划建设的长途客运南站和北站也是多种方式联运的综合换

11、乘枢纽。总体来说,国内的理论研究没有能跟上枢纽规划建设的新动向和新需求。而且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观层面的布局规划,而对枢纽交通特性、交通组织、班线配置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1)研究目的:交通运输枢纽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多种运输设备组成,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或运输设备在交通运输枢纽中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与作用,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具有统一的功能与引示。这就是完成枢纽内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与地方作业,确保客货运输全过程的实现及运输生产的连续性,满足统一运输网及枢纽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对运输的需要。(2)研究内容:研究

12、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运输设备的配置原则、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协调。(3)研究方法:采用解析结构模型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4)进度安排日期计划完成内容。第1周确定题目为大连轻轨三号线火车站枢纽区域交通系统分析。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第2周写进度计划,了解所要用到的资料,调查程序,以及区域确定。第3周查阅文献查询相关外文文献完成报告编写终稿完成外文翻译。第4周需求分析过程,确定大连轻轨三号线火车站枢纽,区域交通特性系统对道路功能的需求。第5周根据所调查的资料,整理出论文的思路,并且继续查找资料。第6周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进行课题的相

13、关调查,并且检查完成1万英文字符,3000汉字的外文翻译。第7周根据课题的内容,搜集有关数据和资料,以抽样调查以及查阅资料的方式调查,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第8周继续调查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第9周继续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工作,并且开始着手建立模型。(继续上周的工作)第10周完成交通系统分析需求模型的建立,并进行简单的预测、校验和调整、完善第11周完成所有的前序工作后,开始按照毕业设计工作手册上的要求撰写论文。第12周调试数据和模型的分析,检查和修改论文,进行校核。第13周整理资料,完成论文,进行最后的修改和核查。项目验收并接受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工作。第14

14、周总结,准备毕业答辩.参考文献1 袁振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分析.科技导报,2001(06)2 覃煜,晏克非.轨道交通系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03)3 覃煜,晏克非,赵童.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中换乘研究.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02)4 周立新,李英,缪和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枢纽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04)5 罗雁云,董国鹏,陈薇萍.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几点思考.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03)6 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7 Centr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 Transfer Penalties in u

15、rban Mode Choice Modeling. Travel model improvement programM .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 1997 : 30 - 45.8 David A Hensher. Influence of vehicle occupancy on thevaluation of car drivers travel time savings : identifying important behavioural segment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2009 (43) : 56 - 60.9 Elisabetta Cherchi , Juan De Dios Ortuzar , Mixed RP/ SP models incorporating interaction effects J . Transportation ,2002 (29) : 41 - 47.10 关宏志. 解析结构模型交通行为分析的工具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 15 -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