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4172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目 录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11 综合说明11. 1项目建设规模11. 2项目类型11. 3项目性质11. 4项目建设地点11. 5项目所在地区和项目区地貌类型21. 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21. 7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及新增耕地率21. 8项目建设工期21. 9项目投资预算21. 10公众参与情况32项目区概况42.1自然条件42.1.1地形地貌42.1.2气象42.1.3土壤42.1.4植被52.1.5水文与水文地质52.1.6工程地质52.2社会经济状况62.3自然灾害72.4土地利用现状72.4.1土地权属72.4.2土地利用结构72.4

2、.3土地利用程度8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93.1基础设施条件分析93.1.1道路工程设施93.1.2电力设施状况93.1.3农田保护设施9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03.3土地适宜性评价104工程规划134.1总体布局134.1.1土地利用布局134.1.2工程平面布局134.2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155土地权属调整175.1土地权属现状175.2权属调整方案175.3方案编制说明176环境影响评价196.1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主要有利影响196.2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206.3 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影响206.4 施工期环境影响216.5 社会影响216.6 综合评价与结论217 效益分析

3、227.1社会效益分析227.2生态效益分析227.3经济效益分析237.4经济评价247.5综合效益分析288项目实施措施与工程管护288.1实施措施288.1.1组织机构288.1.2管理制度288.1.3控制措施298.2工程管护308.2.1管护主体308.2.2管护措施308.2.3经费筹措31第二部分 工程设计321工程设计321.1工程设计任务、依据321.1.1工程设计任务321.1.2工程设计依据321.2主体工程设计321.2.1土地平整设计331.2.2田间道路工程设计352投资预算372.1预算编制依据372.2编制方法372.3 取费标准372.4投资预算413施工组

4、织设计473.1施工条件473.1.1对外交通运输473.1.2场内交通运输473.1.3场地施工条件473.2施工进度473.3 主要技术供应条件483.3.1主要建筑材料供应483.3.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供应。493.3.3供电、通讯493.4工程施工503.4.1平整土地工程施工503.4.2田间道路工程施工503.5质量保证措施523.5.1主要工序质量控制523.5.2土方工程质量控制53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1 综合说明1. 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属于昭通市彝良县荞山乡安乐村民委员会所有,项目建设总规模为127.6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13.69公顷,占项目建设规模的89.09%;其他农

5、用地面积8.44公顷,占项目建设规模的6.61%;未利用地5.49公顷,占项目建设规模的4.30%,均为荒坡地。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达到124.95公顷,新增耕地11.26公顷,新增耕地率为9.0,项目实施后的耕地全部规划为旱地。项目区未利用荒坡地及坑塘地得到整理,土地垦殖率和土地利用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项目预算总投资352.79万元,单位面积投资为2.76万元/公顷。1. 2项目类型本项目类型属于市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1. 3项目性质本项目性质为新建项目。1. 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区所在地位于彝良县东北部的荞山乡安乐村民委员会境内。1. 5项目所在地区和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地势较平,自然坡度102

6、5度,海拔1620m1840m,属于丘陵地貌,位于荞山乡政府驻地,土壤多为冲积物形成的黄壤,土壤值在6.0-8.0之间。该区域土壤肥沃,地块集中,交通方便,经济条件较好。1. 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土地属于荞山乡安乐村集体所有,土地权属定界以彝良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村组界线协议为准,权属合法,界线清楚。各村民小组之间现状界线核定清楚,无土地权属纠纷。1. 7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及新增耕地率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5.65公顷,建设规模为127.62公顷。通过对项目区现有土地综合整理、改造与治理,项目实施将新增耕地面积11.26公顷,新增耕地系数为9.0%。1. 8项目建设工期项目计划3个月建设

7、完成,实施期限为2011年9月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初按照相关标准验收。1. 9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3527886.17元,单位面积投资为1843.83元/亩。其中工程施工费3110911.97元,占工程项目总投资的88.18%;其它费用347799.96元,占工程项目总投资的9.86%(其中前期工作费为139991.04元,占项目总投资费的3.97%;工程监理费46663.68元,占项目总投资费的1.32%;竣工验收费为93327.36元,占项目总投资费的2.65%;业主管理费为67817.88元,占项目总投资费的1.92%)。不可预见费69174.24元,占工程项目总投资的1

8、.96%。1. 10公众参与情况彝良县荞山乡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土地整理难度不大,实施后可增加耕地11.26公顷,耕地的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结构达到进一步优化,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有力促进了荞山乡的新农村建设。本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受到市政府、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中,市、县两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参与项目的组织策划工作,相关领导、专家及技术人员亲自到项目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广泛听取了村社干部及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为项目申报立项和实施创造了条

9、件。该项目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于一体,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解决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最佳选择和根本保证。项目实施后既可适于规模经营,也可适合农民家庭承包。通过适当的经营方式,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对科学种田、规范化田间管理、新农村建设等,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当地群众对项目实施盼望已久,愿为项目建设投工投劳,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公众基础。2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形地貌荞山乡属高原湖积盆地,项目区地势较平,自然坡度1025度,海拔1620m1840m,属于丘陵地貌,位于荞山乡政府驻地,土壤多为冲积物形成的黄壤,土壤值在6.0-8.0之间。该区域土壤肥沃,地

10、块集中,交通方便,经济条件较好。2.1.2气象项目区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温差不大,干湿季节分明。多年平均气温26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7C,极端最低气温-2.0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4C,极端最高气温37.0C,10C的积温3160C,无霜期218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降雨集中于主汛期510月,占全年87.3%,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日照为1702小时,日照率38%,年太阳总辐射量112.41千卡/平方厘米;多年最大风速22米/秒。项目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而集中,适宜多种粮经作物生长。2.1.3土壤经实地调查,项目区内土壤属潮土和水稻土,土层厚度大于1

11、米,土壤成分含量丰富,熟化程度高,耕性较好。光热条件好,肥分释放快,有效肥力高,通透性和渗水性较高,整理利用后,适宜种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见表2.1-1。表2.1-1 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名称层次深度(cm)颜 色结 构质地PH 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ppm速效磷ppm速效钾ppm潮土A017黄色粒状轻粘6.42.640.1180.1341.10745197P17-38褐黄块状中粘6.32.880.1320.1560.99663.1189B38100棕黑块状轻粘6.23.340.1560.1060.98512.2182水稻土A019浅黄粒状轻粘6.72

12、.360.0930.0471.73754.897P19-42黄色块状轻粘6.85.060.1730.0781.84972.9118B42100褐黄块状轻粘6.54.510.1950.0781.511323.71222.1.4植被项目区平均海拔1750m,具有较好的地质、地形、光、热、水、土壤、日照等自然条件,适宜多种粮经作物种植,多为一年一熟或两熟;粮食作物以玉米、荞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马铃薯等。周围山上植被完好,植被覆盖率较高,彝良县森林覆盖率为35%,荞山乡森林覆盖率为33%。2.1.5水文与水文地质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mm。气候特点是:两头低温突出,冬春季干旱严重,一

13、般要5月下旬或6月初才能进入雨季。68月光、热条件优越,雨量充沛,进入9月气温急速下降。根据项目区地层岩性,地下水类型可分为裂隙水、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砂岩、砾岩为孔隙型含水层;砂岩为裂隙含水层;碳酸盐岩为岩溶含水层。2.1.6工程地质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荞山乡中部,地形地貌为剥蚀残丘和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山顶浑圆,地形坡度较平缓。属新生代以来地壳长期急速上升所形成的湖泊沉积高原盆地中部。受多条东北、南北及西北断裂拗陷而成,呈东北向展布,西北沿断层由三迭系的砂岩,灰岩形成的山地分界清楚,山前堆积2040余米厚的黄、棕黄色粘土类碎石坡洪积物。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条件:出露为中生代三迭系,岩性为:中

14、统,泥岩、砂岩;上统,泥岩、灰岩夹砂岩。灰黑色泥岩夹砂岩,灰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灰紫、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砂砾岩夹泥质岩、砂岩。第四系残坡积砂壤土和粘土,冲洪积的碎石、砂卵砾石和壤土。项目区范围较小,地质构造简单,没有断裂、褶皱通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域所在的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映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本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设计烈度为7度。2.2社会经济状况彝良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共辖15乡(镇), 137个村(居)委会,2921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县总人口569616人,其中农业人口538843人,占总人口

15、的94.6,少数民族人口75943人,人口密度203.74人/km2;有耕地面积603120亩,粮食总产量157731吨,人均粮食产量553.81斤;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23325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4.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10元。荞山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227个村民小组,10875户,43817人,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四种民族。该乡镇土地贫瘠,基础设施滞后,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以烤烟、畜牧、天麻、竹子、核桃、劳务输出、中药材等为经济支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2010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1.19亿元,财政总收入为233.29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67万元,支出2

16、19.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32.56元。安乐村全村国土面积17.3km2,耕地面积5236亩,林地面积8680亩,全村总人口4942人,居住着汉、苗、彝三种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86人,主要经济收入烤烟、外出务工,人均有粮320kg,人均纯收入2446元。2.3自然灾害项目区内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其次是洪涝灾,还有低温、霜冻、烂冬雨、冰雹及大风等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4土地利用现状2.4.1土地权属项目区土地属于荞山乡安乐村集体所有,土地权属定界以彝良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村组界线协议为准,权属合法,界线清楚。各村民小组之间现状界线核定清

17、楚,无土地权属纠纷。2.4.2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已利用土地有灌溉旱地、荒坡地、建设用地、坑塘等4个三级地类。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5.65公顷,结构如下:1、耕地113.69 hm2,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83.81%,全部为旱地,产出率较高。2、其他农用地6.77hm2,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4.99%,其中:农村道路0.13 hm2; 坑塘4.11hm2;居民占地2.53hm2。3、项目区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5.19hm2,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11.19%,其中:荒坡地5.49 hm2,天然水沟2.12 hm2,裸岩石砾地7.58 hm2。天然水沟、裸岩石砾地属于不动工范围,

18、面积不进入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4-1。表2.4-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地 类项目区总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建设规模(hm2)占建设规模比例 (%)农用地耕地灌溉水田旱地113.69 83.81 113.69 89.09 菜地小计113.69 83.81 113.69 89.09 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0.13 0.10 1.80 1.41 坑塘4.113.03 4.113.22 农田水利用地0.00 居民占地2.531.87 2.531.98 小计6.77 4.99 8.44 6.61 合计120.47 88.81 122.13 95.70 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

19、坡地5.49 4.04 5.49 4.30 天然水沟2.121.56 0.00 裸岩石砾地7.585.59 合计15.19 11.19 5.49 4.30 总 计135.65 100.00 127.62 100.00 2.4.3土地利用程度项目区土地利用率为88.81%,表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较高,由于缺乏资金投资开发,未能将全部的土地资源开发出来,且该项目区均为坡耕地,农作物产量低,通过土地整改,可增加11.26hm2耕地,改善113.65hm2耕地。从以上几个指标可以看出,土地利用布局及结构不合理,丰富的光、热、积温、气候、降雨、太阳辐射、土壤等自然条件和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地开发潜力较

20、大。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基础设施条件分析项目区基础设施是指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道路设施、电力设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是实施土地整理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3.1.1道路工程设施乡村公路及连接线从项目区中间通过,各乡各村、自然村已基本通路,项目区所在地对外交通便利。3.1.2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电力设施完备,电力供应充足,各村委会已开通程控电话,电信线路四通八达。3.1.3农田保护设施项目区周围植被较好,形成天然防护屏障,项目区周围有成片林地分布,现有耕地无需专用防护林体系。项目区地处坝区,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项目区周围有一座层工加工厂,规模较小,污染很小,总体环境质量良好。项目区不属于湿地,

21、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无需专用环境保护设施。荞山乡政府设有国土所、农科所、林工站、水保站等站(所),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项目区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项目区土地建设规模为127.62公顷,荒坡地5.49公顷,坑塘地4.11公顷,占项目建设规模的7.52%,处于撂荒状态,加上基础设施不配套,限制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经营。2、耕地113.69公顷,占项目建设规模的89.09%,但土地不平平整,年均亩产值仅900元左右,生产水平较低,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3、由于县、乡两级地方财政困难,无资金来源,致使土地整理

22、得不到有效整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未能充分发挥出当地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项目建设采取工程与生物相接合的措施,实施田、路、沟渠的综合整治,通过土地平整,修筑机耕道路,集约规模经营,上述这些限制性因素将不存在。整理后的耕地将成为“三保”农田,产出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此外,结合项目实施,完善了区内农业基础设施,为荞山乡安乐村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3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彝良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彝良县荞山乡安乐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西部大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的

23、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项目区内地势起伏不大,大部分区域地面坡度1025之间,土层平均厚度大于1.0米,土壤质地良好;PH值为6.08.0之间;温度和积温条件满足农作物生长要求,年降雨量1300毫米。依据项目区水资源保证程度、土壤质地、地形坡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积温及预测土地整理后农作物产量等状况作为定量参评因子,对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土地适宜性类型和土地质量等级。地适宜性类型:主要反映土地利用上的适宜性种类,共分为宜农类、宜园类、宜林类、宜牧类、难利用类五个大类。土地质量反映土地构成要素对各种土地类型的适宜程度,共分八等,一至四等为宜农地,五等为宜农宜园地,六等为宜农宜牧地,七等

24、为宜牧地,八等为难利用地。参评因子的选取及指标的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因素的选取及指标的确定是评价的关键,经过对项目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植被、生物产量等诸因素的综合分析,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选取能够数量化的对土地质量起主导作用的水资源保证、地形坡度、土壤类型、降雨、积温、水土流失、利用现状和粮食产量等9个因子作定量参评因子,并确定各因子的指标和指数。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见表3.3-1。表3.3-1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表因子及满分指 标指数取值因子及满分指 标指数取值水源保证10分完全保有量10坡度12分6有保证615有一定保证51525无保证2535海拔10分1000103510001

25、500m9积温10分640015002000m845006400920002500m62510451082500m42510土壤类型8分水稻土、冲积土水土流失强度12分轻 度12燥红土、紫色土7中 度9红壤、黄壤、盐碱土6强 度7亚高山草甸土极 强 度棕壤、黄棕壤剧 烈土地利用方向15分平 田15粮食亩产量13分500kg梯田、菜地13300500kg2梯 地11300kg8坡地、望天田9降雨量10分1000mm10园 地8001000mm8林 地600800mm牧草地、荒地600mm裸土地、裸岩石砾地从表中可看出:项目区的现有耕地评价分值为90分,为一等宜农地,适宜农业生产的要求。项目区内土

26、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属宜耕类中高度适宜等。4工程规划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现状和土地整理相关规定的要求,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主导思想,将田块、耕作道路等进行有机结合,合理配置道路工程、土地平整工程,以达到田、路、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目的。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由土地平整、田间道路两项主要工程组成。4.1总体布局4.1.1土地利用布局集镇建设场地平整的总体布局主要包括确定田间道路线路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规模,以及田地块的形状、大小和布局。在项目的总体布局时必须注意土地整理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4.1.2工程平面布局彝良县荞山乡安乐村集镇

27、建设场地平整总体布局的主要依据是:彝良县荞山乡安乐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以及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坡度、外围基础设施现状、气候、降雨量、土地的利用方式、土壤性状等自然条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各项工程的规划布置。1、土地平整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土地平整对节约用水、合理灌溉、发挥机械作业效率、提高经营水平和土地生产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土地整理后项目区新增耕地11.26公顷,耕地面积达到124.95公顷,全部为旱地。为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排灌、机械化和集约化耕种等需求,田块布置以高标准园田化网格状布置

28、为主,以生产路、沟渠的布置方向布置田块的方向,并考虑按“大弯就势,小弯截直”的原则,尽量使田块规整。经现场踏勘,根据本项目区的地形情况,并考虑到资金等方面因素,决定了本项目进行全部平整方案。对项目区内的124.95公顷的土地进行平整,土地平整土方则采用内部平衡原则,根据地形采用田块内部局部平整和部分田块间区域平整。2、田间道路农村道路是乡镇道路网的延伸,沟通乡镇、村庄与地块之间的联系,一般农村道路分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项目区内现有道路多为村社路和人行便道,路面窄、路况差,运输、通行能力不能满足实施后的产品运输和耕作需求。因此,必须对项目区交通道路系统进行统一规划、配套完善。根据项目区的

29、地形条件和道路设施状况,项目田间道路配套完善以满足土地整理后的交通运输和机耕需求为主,形成规范路网并与外部道路相通,整个项目区共规划新建田间路2条,沿田块中部布置,总长2560m(其中1#新建田间道长度900m,2#新建田间道长1660m);在1#新建田间道上新建1条生产路,在2#新建田间道上新建7条生产路,总长2700m(1#新建生产路长390m,2#新建生产路长400m,3#新建生产路长265m, 4#新建生产路长415m, 5#新建生产路长267m, 6#新建生产路长638m, 7#新建生产路长325m),为泥结碎石路。通过对区内道路配套完善,形成主次突出,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提高了区内

30、道路通达度和交通运输能力。项目区农村道路用地由实施前的0.13公顷,增加到1.80公顷,有效改善了项目区道路条件。道路及其配套设施布置详见项目规划图。项目区具体工程内容见表4.1-1。表4.1-1 项目区建设工程一览表 工程及设施名称计算单位数量长度(米)备注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公顷124.95田间道路工程新建田间道条22560泥结碎石路面、宽4.5米新建生产路条72700泥结碎石路面、宽2.0米4.2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建设规模中含耕地面积113.69hm2,占项目建设规模的89.08%,全部为旱地;其他农用地8.44 hm2,占项目建设规模的6.61%,其中农村道路1.80hm2,坑塘

31、4.11hm2,居民占地2.53hm2;未利用地5.49 hm2,占项目建设规模的4.3%,为荒坡地。项目实施主要对区内集中连片的荒坡地统一开发,并对区内现有低产耕地全面整理,通过对田、路、渠、沟的统一规划布局,可新增耕地面积11.26hm2。土地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详见表4.2-1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表4.2-1 土地整理前后分类面积对比表地 类土地开发整理前面积土地开发整理后面积地类面积变化备注(公顷)(公顷)(公顷)农用地耕地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0旱地113.69 124.95 11.26 菜地小计113.69 124.95 11.26 园地果园桑园小计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小计牧草

32、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小计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0.13 1.80 1.66 坑塘4.11-4.11 农田水利用地田坎00.870.87 小计4.24 2.67 -1.58 合计117.93 127.62 9.68 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2.53-2.53 空闲宅基地0.00 小计2.53-2.53 特殊用地墓葬地0.00 小计00.00 合计2.53-2.53 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坡地5.49 -5.49 天然水沟2.12 -2.12 裸岩石砾地7.58 -7.58 小计15.19 -15.19 总 计135.65 127.62 -8.04 5土地权属调整5.1土地权属现状项目区土地属彝良县荞山

33、乡安乐村集体所有,权属界线清楚无争议,项目区外围界线四至清楚无争议。5.2权属调整方案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11.26公顷,耕地面积达到124.95公顷,农村道路1.80公顷,田坎为0.87公顷,仍属荞山乡安乐村集体所有,土地原权属关系保持不变。项目区内整理新增耕地纳入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加以保护。为保持地块经营管理的完整性,防止人为的割裂,促进土地经营管理的规范化,保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整理后的土地必须进行土地权属的调整。5.3方案编制说明简述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制定过程中各部门、相关组织和权属主体的参与形式、方法和所达成的意向,以及不同意见的处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参照国土资发

34、2003363号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87号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执行。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合理使用土地。注重土地清查、土地产权登记的情况,核实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及各单位、个人使用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用途,查清各土地使用者的权属状况。土地整理后,要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使用权,以土地整理前后土地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土地的再分配,保证土地质量的提高。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根据有关土地管理政策,采取如下措施:(1)组织成立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由彝良县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项目区

35、涉及的荞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2) 土地整理前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乡政府、村委会相关人员进行勘测定界、面积丈量、土地清查和统一的确权登记。(3)坚持整理前后面积不变和尊重沿袭传统、集中连片的原则,按项目区内各组织的原有土地比例,沿田间道路、沟渠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认四至边界,埋设界桩,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各村民小组土地面积布置田间道路,使新的权属界线沿规划道路一致。(4)土地权属调整实行公告制,公告期限为15天。(5)由土地主管部门进行土地权属变更登记。(6)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推动土地资源的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结合县、乡两级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整理后的土地由

36、其所属村委会分片分块统一调配给愿意承包的村民自主经营,其中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见表5.3-1,项目实施后的权属调整情况见表5.3-2。表5.3-1 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情况表 单位:公顷权属单位名称地 类面积(公顷)权属类型分布位置备注彝良县荞山乡安乐村民委员会农用地、未利用地127.62集体所有荞山乡安乐村民委员会合 计127.62表5.3-2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后情况表 单位:公顷权属单位名称地 类面积(公顷)权属类型分布位置备注彝良县荞山乡安乐村民委员会农用地、未利用地127.62集体所有荞山乡安乐村民委员会合 计127.626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依据:采用江河

37、流域环境规划影响评价规范(SL4592)、云南省环境保护暂行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进行本规划的评价。项目区影响范围内无特殊景观、无矿产资源,也不存在有需保护的文物古迹。本项目的实施旨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对低效耕地进行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缓解项目区人地紧张的矛盾。通过项目区内田、路、沟、等配套工程综合规划设计与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6.1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主要有利影响(1)工程修建后,将新增耕地面积11.26公顷,新增耕地系数为9.0%。可使灌区的复种指数提高,使大、小春作物提高单位产量。

38、(2)工程修建后,可因地制宜在项目区范围内发展种植果木等经济林木。(3)项目区工程建成发挥作用后,将平整124.95公顷耕地,大大改善当地经济现状,有力地抗御干旱这种自然灾害,使受益区农户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综上所述,荞山乡安乐村集镇建设场地平整的实施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6.2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1、工程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工程施工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弃碴、水质、粉尘、噪音以及人群健康等方面。(1)弃碴:项目区内工程的修建将产生大量弃碴,若弃碴不当,势必占用农田,造成人为水土流失,所以必须加强防护措施。(2)水质:施工期间,机械设备、

39、车辆、砂石料的冲洗,砼养护等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会造成河道水质的浑浊及恶化,必须加以处理。(3)粉尘和噪声:由于施工区地处乡镇边缘,周边人口稠密,加之地势开阔,声波传播较远,因此粉尘噪声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4)人群健康:施工期施工区内人群集中,生活设施条件简陋,如不加强人群健康管理,有可能会给一些传染病菌提供滋生和传播的机会。2、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施工时,由于土石方开挖、渣料占地等一系列生产、生活设施的修建,将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原地表植被和地貌,使原有林草覆盖的地表变成裸露,使原坚硬板结的土壤变得松散。应加强保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危害。6.3 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影响田间

40、道路的建设,将占用一定耕地。基础工程开挖会破坏局部地表植被覆盖,短时间内会造成小范围的水土流失。工程区无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和重要的政治、军事及经济设施,也无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景观、珍奇物种及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6.4 施工期环境影响工程施工期间,工程开挖将破坏一定的植被。另外施工人员集中,环境卫生条件反应敏感,易发生流行性传染病。这些问题均有时间和范围局限性,只要针对其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即可减轻其影响程度。6.5 社会影响荞山乡安乐村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方案,是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该规划方案的实施将显示人们征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能力,工程建成发挥作用后,将大大改善当地经济现状,有力地

41、抗御干旱这种自然灾害,使受益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6.6 综合评价与结论综上所述,工程项目区影响范围内无矿产资源、无文物古迹,无珍稀动、植物。工程建成后对局地气候、环境地质,陆生、动植物、土壤以及人群健康等方面的环境影响都较小,对水质,水温影响也不大,工程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当地人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建成后,对土地整理区域内草丛植被虽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形成水土流失,结合科学的规划,科学的耕作、科学的管理,该区域的集镇建设场地平整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通过项目的实施,完善了田间道路工程设施建设,改善了小区域环

42、境,有利益项目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暂时的,并且这些不利影响可通过工程措施和环保措施得到减免和改善。因此,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无制约本工程施工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建设规模,工程选址都是合理的,是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要求的,利大于弊,是可行的,宜尽快兴建,早日发挥社会、经济环境效益。7 效益分析7.1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将新增耕地面积11.26公顷,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将达到124.95公顷,新增耕地系数为9.0%。新增耕地面积增加不仅可以补充退耕还林等减少耕地数量,而且土地整理后均为高稳产农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面积11.26公顷,按照人均耕种1亩耕地计算,可解决169个农民的耕地问题,就业效果为每万元投资可增加就业人数3.5人,社会意义十分显著。项目实施后,安乐村委会对整理后的耕地进行重新分配,当地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