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4176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保局编号:第20140012号年 月 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 建设单位: 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开发实业公司 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一四年四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

2、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建设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开发实业公司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志斌联系人李阳标通讯地址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九塘路八号联系电话13600019211传真邮政编码510900建设地点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

3、(大华三路与龙珠路交界地块)立项审批部门广州市花都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140114589010165建设性质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延期补办行业类别及代码F5820 其他仓储占地面积(平方米)2000建筑面积(平方米)922总投资(万元)2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1.2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2014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况及任务来源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开发实业公司和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拟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大华三路与龙珠路交界地块)拟建广州启程出租车有限公司仓储楼项目,主要为花都区新能源电动车提供充电场所,以及新建1栋3层的充电桩仓储楼。充电停车场共

4、设65台充电桩设备,其中快速充电桩约5台、慢速充电桩约60台。新建1栋3层的充电桩仓储楼主要存放充电桩设备,年储存量约为60台。项目占地面积2000m2,建筑面积922m2,总投资2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8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11.2,预计2014年10月投产。本项目已获得广州市花都区发展和改革局的备案证,项目编号为14011458901016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中相关规定,该项目需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现受建设单位委托,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该

5、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为花都区新能源电动车提供充电场所,以及新建1栋3层的充电桩仓储楼。本项目充电停车场共设65台充电桩设备,其中快速充电桩充约5台,额定工作电压为DC380V,充电时间0.5小时,每天充电车辆约5台;慢速充电桩约60台,额定工作电压为AC220V,充电时间68小时,每天充电车辆约60台。本项目新建1栋3层仓储楼,年储存量为60台,运输量根据各充电站的需求提供,运输设备为汽车,平均每日进出约2次,每次约4辆。1栋3层的仓储楼采用钢筋水泥混凝结构,18.5m跨度,高度14.3m。仓库生产类别为丁类,耐火级别为一类。本项目技

6、术经济指标见表1所示,本项目组成见表2所示。表1 本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值1总占地面积m220002仓储楼m28673配电房m2554综合容积率0.295总建筑密度11.5表2 本项目项目组成类别序号项目名称建设规模主体工程1充电桩65台2充电桩设备仓储年储存量为60台公用工程1给水工程市政自来水供水,年用水量为60m32供电工程市政电网供电,不设立备用发电机,年用电量为1500万kWh环保工程1化粪池1座,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办公室以及生活设施等1办公室1间3、总平面布置本项目总平面布置总体为东西走向,厂区主出入口设置在项目用地北侧,本项目布置从北往南依次有充电桩仓储楼、配电房、充电

7、停车场。项目平面设计布局合理、用地节省、分工明确、管理方便。本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所示。4、主要能源消耗本项目主要能源消耗见表3所示。表3 本项目主要能源以及资源消耗表名称年耗量来源新鲜水60m3市政电1500万kwh市政5、主要设备清单本项目的主要设备见表4所示。表4 本项目主要设备清单序号名称数量型号规格1快速充电桩5台TERRA53A2慢速充电桩60台VCS2010B-G23轴流风机4台5.5KW4拖车5台5变压器2台6叉车5台6、公用工程(1)给水本项目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接入。施工期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施工人员人均生活用水系数取50L/d,施工工程用水量系数取3.28L/m2

8、d,则本项目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量为2.5 m3/d,施工工程用水量为2.84 m3/d,施工期间总用水量为5.34 m3/d。排水量以用水量的90%计算,则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为2.25m3/d,施工工程废水为2.556m3/d,施工期间排水总量为4.806 m3/d。营运期本项目营运期用水主要为员工、充电运输车辆司机以及乘员生活用水,用水量参考广东省用水定额,员工生活用水量按50升/人日计,充电及运输车辆司机和乘员生活用水主要为洗手间用水,用水量参考广东省用水定额中室内公厕用水,按1100升/坑位日计。则本项目员工生活用水量为0.2m3/d(60m3/a),充电运输车辆司机以及乘员生活用水量为

9、8.8m3/d(2640m3/a),营运期总用水量为9.0m3/d(2700m3/a);排水量以用水量的90%计算,员工生活污水量为0.18m3/d(54m3/a),充电运输车辆司机以及乘员生活污水量为7.92m3/d(2376m3/a),营运期总用水量为8.1m3/d(2430m3/a)。(2)排水施工期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工地建设的临时化粪池进行预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再经市政污水管网排放至新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天马河。施工废水通过沉淀、过滤、隔油隔渣处理回用至工地用水,不外排。营运期本项目属于新华污水处理厂的集水范围

10、,现阶段项目所在地市政污水管网已建成,本项目员工、充电及运输车辆司机和乘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2430t/a,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新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天马河。(3)供电系统本项目用地由当地市政电网接入,年用电量约为1500万kwh,不设立备用发电机。(4)供热系统本项目不设立锅炉等。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定员4人,均在外食宿。项目投入生产后24小时营业,每天3班8小时制,年工作300天。8、项目进度安排本项目拟用场地南侧为停车场,共有停车位73个,其中机动车位8个,电动车充电

11、车位65个;停车场北面为配电房,隔配电房为空地(拟建仓储楼)。项目拟建仓储楼现状为空地,预计2014年4月建成投产,施工期为2014年4月2014年10月。施工期间日进场施工人数有50人,不在施工场地食宿。施工期间设置一个临时堆土场,占地面积为50m2。项目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状况本项目拟选址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大华三路与龙珠路交界地块),项目用地东侧为空地;南侧为空地;西侧紧邻四角围驾校;北侧约10米处为龙珠路,隔龙珠路约30米处为阳光家园小区。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四置图见附图2所示,四至照片见附图3所示。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拟用场地南侧为

12、停车场,共有停车位73个,其中机动车位8个,电动车充电车位65个;停车场北面为配电房,隔配电房为空地(拟建仓储楼)。本项目现有主要问题是来往运输车辆及叉车工作时产生的噪声、配电房噪声,来往运输车及叉车工作时产生的尾气,员工、充电及运输车辆司乘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通过现场勘查可知,本项目周边环境问题主要是项目西侧四角围驾校产生的少量汽车尾气、噪声,北面龙珠路产生的少量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等,西侧距项目50米处的铁路来往火车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以及所在区域纳污水体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均可以满足相应的功能区划要求。本项目污水进入新华污水处理厂,纳污水体

13、天马河水质已受到一定的污染,目前不能满足其类水质目标的要求。天马河水质现在超标的主要原因为该区域大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另外,还有少量工业废水未能达标排放。为使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花都区政府已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河流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花都区政府实施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程,责令65家排污企业全面达标排放,使水污染物排放得到较大幅度消减。推进河流流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分区规划建设工作,编制了花都区污水处理系统分区规划,拟建设新华污水处理厂(48万吨/日),狮岭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主要收集河流流域内的新华街、花山镇、狮岭镇、雅瑶镇的生活污水,总服务面积

14、为419km2,预计总投资269098万元,规划期为2005年至2010年。目前花都区新华污水厂已完成了10万吨/天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工业及生活污水截污及污水收集管道工程正在进行中。待该工程全部建成使用后,花都区的生活污水二级处理能力可达到10万吨/日,二级处理率将提高到60%。同时,花都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污染或轻污染的产业,将产业重点由原来的纺织、水泥等行业迅速调整为无污染或轻污染的汽车制造业、皮革皮具制品业,金银首饰加工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上。花都区环保局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理,对企业排污设施运行的管理,以日常监督管理为主,夜间、节假日检查为辅,切实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

15、发现非法排污行业,依法严肃处理。花都区政府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施行后,天马河的水质现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信随着措施的持续实施,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天马河水质一定会得到改善。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广州北大门,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花都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清远。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105、106、107三条国道和机场高速、广清

16、高速、京珠高速、广州北二环、北三环高速五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处。京广铁路线穿境而过,广州火车北站就位于花都。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大华三路与龙珠路交界地块),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四置图见附图2。二、地形地貌花都区地形呈东北向西南倾斜的长方形。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阶梯式倾降;北部丘陵绵亘,海拔在300-500米之间,属南岭九连山余脉;中部是浅丘台地;南部位于广花平原,最低处海拔5米左右;境内最高峰牙英山,海拔581米。依形态划分,花都地貌有平原、岗地、低丘陵和高丘陵4类;按形态成因划分,可分为12个类型,没有高峻崎岖的山地,也没有低洼的湿地,所有地貌类型均可利用。全境大致为“三山

17、一水六平原”。三、气候气象花都区地处北回归线两侧(北占2/3,南占1/3),北区中部偏南处(花都区回归线之南占1/3)。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量充足,温暖湿润。花都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根据花都气象站22年的资料统计,花都区年平均气温21.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1。年降水量为1699.8mm,最大日降雨量185.3mm,最大年降雨量2416.7mm。最小年降雨量1074.8mm,最大月降雨量640.4mm,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37天,降雨量为773mm。降水集中在每年的410月,降水量年均14002000mm。根据花都气象站多年的观测统计资料,花

18、都风向季节性明显,主导风向秋冬为偏北风,春夏偏南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常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频率为20%,夏季SSE风次频率24.3%,冬季北风频率36-37%,静风频率为16%,地面年平均风速1.5m/s。日照时数为1936.5小时,无霜期为342天。四、水文花都区境内有中小河流8条,分属珠江支流白坭河、新街河、流溪河三大水系,并有中、小型以上水库十七座。区内主要是新街河及其支流天马河、田美河、铁山河。白坭河位于花都出白坭圩与国泰水汇合;在赤坭段汇入大官坑水,在新华段又汇入新街水,最后流经广州白云区鸦岗汇流珠江。白坭河干流长53km,流域面积788km2,平均坡降0.1%,其中花都干流长3

19、2.55km,集流面积628.58km2。五和断面河宽150m,中水位河槽水深22.3m,历年平均流量60.40m3/s,90%保证率流量为4.33m3/s,平均流速为0.20m/s。白坭河已成为赤坭、新华地区的重要交通航道,在赤坭以下可通航300t级船只。流溪河流经市域东南,是本区农田水利灌溉主要水源。此外,流溪河、白坭河每年还有过境客水22.5亿m3。全区有大型水库11座,总库容量为1.06亿m3。新街河旧称横潭水,是白坭水下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是花都区与广州市白云区的界河,发源于梯面羊石顶,主要支流有天马河、铁山河、铜鼓坑、田美河等。其干流由铜鼓坑、铁山河汇合后算起,由东向西流经莲塘、

20、新华镇、于珠江水泥厂附近汇入白坭水,干流全长33.4km,集雨面积428.68km2,历年平均流 量16.8m3/s,平均坡降1.43。天马河是新街河主要支流之一,位于花都区新华镇,是由大径河与大布河汇合而成,属白坭水系。大径河发源于狮岭分水,经军田、狮岭、乐同与大布河汇合,上游建有红崩岗水库;大布河发源于花都区北部与清远交界的马牿跳墙,经旗岭、乐同与大迳河汇合,上游建有芙蓉嶂、六花岗水库,中游建有洪秀全水库。两水在乐同汇流,蜿蜒流经三华、毕村、大陵、岐山、罗溪等地汇入新街河,干流全长22.1km,积雨面积180.43km2,历年平均流量6.94m3/s,水深0.52m,流速约0.40m/s,

21、平均坡降1.46。本项目附近水体为兴华涌,纳污水体为天马河,本项目区域水系图见附图6所示。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花都位于广州北大门,是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花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在改革春风吹拂下,花都焕发蓬勃生机,从一个欠发达地区一跃成为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繁荣、初具现代规模的城市,被外界誉为“花之都”。花都区全区总面积969.12km2,下辖新华、花山、花东、赤坭、狮岭、炭步、新雅、梯面八个镇(街)。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新华街,距广州中心城区22km。户籍人口63万,是著名侨乡,有港澳

22、台及海外侨胞约30万人。花都区的社会各项事业随着经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第三次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模范区”和“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区”等荣誉称号。新华街是花都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对外交流的中心,中共花都区委、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花都区南部。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107国道、106国道贯穿全街南北,紧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建有花都港、广州火车北站和高铁北站,广州地铁九号线、广清城际、广清高速等重点工程正建设中。全街总面积111.03平

23、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33.18平方千米。2013年,新华街户籍人口约27万人,外来人口约17万人,辖社区38个、行政村24个。1、社会经济经济初步核算,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00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一产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494.69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275.91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7:61.8:34.5,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1和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0.9%、45.8%和53.3%,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1、2.9和3.3个百分点

24、,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二产。2012年,全区从业人员68.91万人,比上年增长2.9%,增加1.97万人。从业人数排前的经济注册类型依次是:私营企业、集体单位、个体经济和有限责任公司,从业人员分别为20.92万人、12.5万人、11.11万人和8.8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30.4%、18.1%、16.1%和12.8%。按行业分,居前三位的是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的从业人数,分别有34.02万人、11.28万人和9.62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49.4%、16.4%和14.0%。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依然占据半壁江山,比重却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

25、员增长最快,增幅分别高于一产和二产3.7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2012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9.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种植业产值24.21亿元,增长1.4%;林业产值0.27亿元,下降0.6%;畜牧业产值15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6.74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5亿元,下降0.4%。 2012年,受钓鱼岛事件影响,汽车产业受到重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90.3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工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46.7%,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15.72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4.6

26、:85.4,轻工业占比有所上升。大中型企业对产值拉动作用较大,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35.6亿元,同比增长3.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5%。2、教育花都教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从建县初年至清末共有书院13所,此后社学、义学、私塾、学堂、学校星罗棋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花都英才,名震中外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洪仁玕、冯云山,还孕育出清代探花商衍鎏和文字学家商承祚、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等文人学者,以及徐亨、胡应湘、邝准、黄侣文等社会知名人士皆出自这片沃土。我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发展教育为了人民,发展教育惠及人民”的宗旨,秉承“以人为本,建设和谐花都,造福子孙后代”的理念,确立“追求

27、公平,在公平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的教育发展思路,把发展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打造“人才之都”的“固本工程”,作为关注民生、提高市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心工程”来抓。2012学年,全区现有公、民办幼儿园110所,公办中小学校116所,民办中小学校3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区成人教育培训中心1所,电大1所,高等院校10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所,党校1所,各类教育培训机构41个;在园幼儿33324人,中小学在校学生14933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7197(不含技工学校)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

28、8.2%,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残障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97.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06%,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0.6%,中等职业类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公办在职在编教职工7854人,其中专任教师7106人,高级职称教师616人,中级职称教师4817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花都教育在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花都教育正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3、文化近几年,我区以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花都广场为龙头,以镇(街)文化站为支撑,以村(社区)文化室为依托,围绕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

29、的目标,大力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洪秀全故居纪念馆为省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景区,广州民俗博物馆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七镇一街文化站有3个省特级文化站、5个一级文化站;全区共建有228个文化室、223家“农家(社区)书屋”。2010年,我区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称号。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秀全故居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景区的评定。作为区重点文化建设

30、项目,洪秀全故居纪念馆从2006年始立项建设,总投资4490万元,2010年10月动工建设,2011年7月主体馆土建工程竣工,2013年内新馆落成并向游客开放。广州民俗博物馆2000年2月成立花都区资政大夫祠管理办公室,2006年立项筹建广州民俗博物馆,于2010年获批成立,更名为广州民俗博物馆,2011年6月揭牌。广州民俗博物馆是“十二五”期间广州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和战略性基础设施文化类项目,列入2013年广州市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包括新征用地54.54亩,建设一座面积9000的主展馆,以及其它室外民俗展示和配套设施。目前完成了粤剧、灰塑、瑞岭盆景、中彩珐琅和木版年画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

31、产项目展览,主展馆将于2013年年底前动工。该馆于2012年被授予广州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区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市科普基地,建筑面积8630.3平方米,藏书量达46万册,各类报刊700多种。2011年1月开通数字图书馆, 同年6月建成开放面积2000平方米、藏书10万册的区少儿图书馆,这是全市目前唯一的区(县)级少儿图书馆。2011年区图书馆获“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先进单位”称号,少儿馆获2012年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区文化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是开展各项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晚会的策划、组织及演出及举办各类型美术、摄影展览以及艺术人才的培训的文化事业单位,馆内设有文学、美术书法、音乐

32、、戏曲、舞蹈、摄影6个专业门类,长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送戏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文化站我区共有8个文化站。目前,新华街、赤坭镇和花东镇文化站为省特级文化站,炭步镇、花山镇、狮岭镇、梯面镇和雅瑶镇文化站为省一级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近几年,全区掀起了全覆盖建设的热潮,目前全区共完善或新建行政村(社区)文化室228个、“农家(社区)书屋” 223家。按要求,文化室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藏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15种,音像制品不少于10种(张),配有电脑2台、电视机1台、DVD播放机1台,可由祠堂、闲置的村委会房舍改建,与农家书屋、绿色网园、星光老人之家、党员活动室、科普

33、室等共建共享。花都广场1998年3月正式动工兴建,占地29万多平方米,是市民休闲、娱乐和进行大型文体活动的场所。现在,区文化部门每周7个晚上在花都广场开展文化活动,设有广场舞会、广场健身操等,每晚广场舞台霓虹灯闪烁,舞影缤纷。从落成开始,每年的大年初一,都在这里开展贺新春大型文体游园活动。4、文物保护花都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之一。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新华官禄布村),有省级旅游景点芙蓉度假村。其它名胜古迹、游览地有:冯云山故居、花县城遗址、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花县农会旧址等。本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文物保护目标。5、新华污水处理

34、厂(1)建设进度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7年1月开工建设,2007年11月30日污水厂正式通水,2007年12月28日试运行,2008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使用。新华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已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6月建设完成,2010年12月试运行,2011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2)处理规模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总投资为 40790 万元,处理规模为10万m3/d,二期工程新增处理能力9.9万m3/d,远期总规模扩大至48万m3/d。(3)处理工艺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均采用改良 A/A/O 工艺为主体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4)管网配套情况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主

35、要收集新华镇新街河以北区域的污水、新华镇白 坭河以北区域污水,总纳污面积为126km2。二期工程服务范围主要包括新华街、雅瑶镇、新华镇白坭河以北区域污水及花山镇铁山河西侧、花山镇平石东路以南区域,总服务面积为 197.4km2。(5)进出水设计标准新华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排放水体为天马河,天马河水体规划为类水体。参 照关于花都区新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一期)及配套污水管网系统工程环境 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函(穗环管影2006245 号)对现有工程的执行标准,同时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环境质量现状,鉴于水环境的敏感性,二期工程扩建后尾水排放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36、)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的严者。本项目拟选址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表5 项目所属功能区区划分类表序号功能区类别功能区分类及执行标准1水功能区本项目纳污水体为天马河,水体功能为类,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环境空气功能区二类区,环境空气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3环境噪声功能区2、4a类区,东、南、西三面边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北面边界执行4a类标准4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水源保护区否6风景名胜保护区否7水库库区否8城市污水

37、处理厂集水范围新华污水处理厂(目前项目所在地的市政污水管网已建成)9管道煤气干管区否10是否允许现场搅拌混凝土否11是否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范围否环境质量状况本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大华三路与龙珠路交界地块),本报告选择纳污水体天马河作为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目标。根据本项目排放污水的特征确定评价因子为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氨氮。根据关于同意调整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的批复(粤府函2011162号)、广东省地表水

38、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201129号),同时根据相关的规定,天马河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限值。本次评价根据广州市花都区环境监测站2013年枯水期在天马河口断面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与评价标准指数如表6所示。表6 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水质项目pHDOCODcrBOD5TPNH3-N监测结果(mg/L)天马河口7.253.6322.74.120.3041.15标准限值6961530.10.5由以上数据可知,天马河口监测断面水质因子中,除pH达标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氨氮浓度均不同程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9、(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其中溶解氧最为严重,说明天马河附近水质已受到一定的污染,水环境质量较差,已不能满足该水域功能的水质目标要求。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评价根据花都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本项目所在地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监测时间为2014年4月4日4月10日,监测位置为项目所在地,监测结果如表7所示。表7 本目所在地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项目监测值(g/m3)GB3095-2012标准(日平均)(g/m3)超标倍数SO219301500NO22562800PM1052891500从上表可知,环境空气中污染物PM10、SO2、NO2的监测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40、)中的二级浓度限值,说明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穗府(1995)第58号文),花都区属于未划定适用区域范围,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划分依据,建议本项目东、南、西三面边界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本项目北面靠近龙珠路边界执行4a类标准。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选址边界外1米包括线以内的区域,本评价委托花都区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4月10日沿建设项目边界共布设了4个监测点进行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监测结果如表8所示,监测布点图见附图2。表8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点及

41、编号昼间监测值dB(A)标准值dB(A)夜间监测值dB(A)标准值dB(A)1#(东面)55.66044.8502#(南面)56.26045.0503#(西面)56.56045.3504#(北面)59.17046.955从以上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东、南、西三面边界1米处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北面边界1米处能够达到4a标准,说明本项目所在区域周围声环境质量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 保护天马河的水环境质量,不因本项目的营运而明显恶化;(2) 保护该区空气质量,使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3)

42、保护该区声环境质量,使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表9 本项目主要环境敏感点环境要素敏感点方位距离规模环境保护目标空气环境松苑居小区东120m约500户15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松园小区东南30m约300户1200人阳光家园小区北30m约192户480人声环境松苑居小区东120m约500户1500人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松园小区东南30m约300户1200人阳光家园小区北30m约192户480人水环境天马河西1500m小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

43、量标准1. 本项目纳污水体为天马河,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见表10所示。2. 本项目所在地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见表10所示。3、本项目位于2、4a类声功能区,东、南、西三面边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标准,北面边界执行4a类标准,见表10所示。表10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要素分类标准名称适用类别标准限值(日均值)评价对象污染因子浓度限值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SO2150g/m3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NO280g/m3PM10150

44、g/m3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pH69天马河CODCr15 mg/LBOD53mg/LDO6mg/LNH3-N0.5mg/LTP0.1 mg/L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等效连续A声级Leq昼间60dB(A)夜间50dB(A)东、南、西边界4a类昼间70dB(A)夜间55dB(A)北面污染物排放标准1、本项目所在地市政污水管网现已完善,外排废水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见表11所示。2、本项目营运期东、南、西三面边界噪声均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北面执行4类标准,见表11所示。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见表11所示。表11 本项目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要素分类标准名称适用类别污染因子排放限值废水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PH69CODCr500 mg/LBOD5300mg/LSS400mg/LNH3-NLAS20mg/L动植物油100mg/L噪声施工期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建筑施工等效连续A声级Leq昼间75dB(A)夜间55dB(A)运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