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XX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1 工程概况11.1.1 项目名称11.1.2 建设地点11.1.3 项目业主11.1.4 可研编制单位11.2 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过程11.2.1 县域概况11.2.2 城市道路现状及规划21.2.3 城区现状排水及规划21.2.4沿线建筑物和公用管线31.2.5项目建设背景3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52.1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52.1.1 项目建设地点52.1.2 交通条件52.1.3 自然条件52.1.4 工程、水文地质62.1.5 施工条件6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62.2.1
2、 是完善地区路网,改善地区交通的需要72.2.2 是改善现状交通拥堵状况的需要72.2.3 是发展地区经济、旅游、方便地区居民出行的需要72.2.4 是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改善地区环境的需要7第三章 工程建设方案93.1 设计原则93.2 设计依据93.3 工程建设规模103.4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113.5 工程建设方案113.5.1 工程范围113.5.2 道路工程123.5.3 交通附属设施123.5.4 桥梁工程123.5.5 排水工程133.5.6 给水工程163.5.7 管线综合213.5.8 交通工程223.5.9 照明工程253.5.10 绿化工程27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29
3、4.1 环评分析294.2 环评依据294.3 环境影响因素304.4 环保措施及建议314.5 环境评价334.6 水土保持33第五章 项目招投标及实施方案345.1 项目招投标345.1.1 实施原则345.1.2 项目执行单位的选择345.1.3项目招投标方案355.2 项目实施进度36第六章 征地拆迁及主要工程量37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工程投资估算387.1 编制范围387.2 编制依据407.3 人工、材料、设备价格采用407.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内容及费率标准407.5资金筹措41第八章 效益分析与社会评价428.1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的社会效益428.2 经济效益428.3 环境效益42
4、8.4评价结论42第九章 结论及建议449.1 结论449.2 建议44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工程概况1.1.1 项目名称XX县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道路工程1.1.2 建设地点XX县县城1.1.3 项目业主XXXX族XX自治县交通运输局1.1.4 可研编制单位XXXX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2 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过程1.2.1县域概况XXXX族XX自治县位于XX省西南部,隶属于XX省XX市。其境东邻XX、XX两县,南接XX县,西靠XXXXXX族自治县、北抵XX市,南北长76.1km,东西宽57.6km,总面积2283.7km2。XX县城距XX市公路里程为67km、XX市176km、
5、XX74km、XX111km,县境内南北向有209省道、东西向有309省道在县城交汇呈“十”字形通过。2010年县域总人口36.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5万人,占6.39。县域城镇人口8.8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4。全县辖5个镇,7个乡,22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1999个村民小组。XX县是XX省的贫困县之一,现有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76元。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6.83亿元,占45.2%;第二产业2.27亿元,占15.4%;第三产业6.01亿元,占39.76%。三次产业结构构成由2009年的48:1
6、3:39调整为45.2:15.4:39.76。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18元;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亿元。1.2.2城市道路现状及规划老城区由于受历史原因影响,现发展局限性很大。主要受城中村的制约,牛车、马车于城区造成交通混乱、阻塞。为改善城区交通态况,现于区北部规划一新城区,为使两城区有机、紧密联系,新建一条城市道路势在心行。根据规划,位于XX县城北部的规划新城区,道路路网布局主要采用方格网的路网形式。按规划的意见划分为三级: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道路。整个新城区路网骨架由“五纵四横”组成。在对外交通方面:(1)规划建设西环路、南环路重点解决
7、南北向XX至XX公路(即209省道)的过境交通,现209省道在XX城区由新东路过境。今后随着新东路逐步成为城区的生活性主干道,规划209省道在城区过境道路西移,穿越城区段具体走向为:教场路西环路南环路新东路。(2)309省道穿越城区段具体走向为:西环路南环路新东路三号路。1.2.3城区现状排水及规划城区现状排水体制为合流制,区内雨、污水经排水管(沟)收集后排入穿过城区内的自然排水沟,由西面排除规划区。由于污水未处理,已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城市发展及规划要求,新城区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污水经区内污水干管收集,终汇入市政污水处理厂,雨水经区内雨水干收集后就近排入附近水体。1.2.4沿线建筑物
8、和公用管线本次拟建的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为新建市政道路,沿线上无文物古迹,路线所经过的地段多为山地丘林与耕地,在途经椅子山垭口与格凸大道时涉及部分房屋拆迁,主要为13层民宅及商业用房,有一定的拆迁。1.2.5项目建设背景XX县是XX省的贫困县之一,现有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促使区域内交通条件建设和衔接都得到极大的改善,XX县交通条件得到质的飞跃。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持续,黔中新兴产业聚集机会显现,黔中经济区确定和贵安一体化的构想,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契机。XX省在2010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工业强省的
9、政策,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017号)中明确提出,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以个经济强县和快速通道沿线交通节点为重点,新建个以上省级产业园区,申建个国家级园区,建成个综合保税区、个出口加工区、个加工贸易承接基地和个“无水港”,并根据资源、环境、区位和产业特点,除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外,努力在全省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县县有园区、园园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格局。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契机,结合XX高速公路实施,XX县政府实时调整了规划,修编了XX省XXXX族布衣族自治县总体规划(20112030)修编。规划
10、增加了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的道路,以求改善XX县对外连接的交通环境。在以上建设背景下,2011年8月,受XXXX族XX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委托,我公司对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投资方案,并对项目涉及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2.1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2.1.1 项目建设地点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起点位于XX县松山镇城区西南部松山镇团坡村XX高速XX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出口处,在K1+340与紫黄线平交,经水泥厂、穿椅子山垭口后,在K2+770与格凸大道平交,止于K2+834.07,全长2834.07m。2.
11、1.2 交通条件 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位于XX县城西部,道路沿线有多条公路过境或横穿,交通条件便利。2.1.3 自然条件 2.1.3.1 地形地貌城区位于XX县中部,处于山盆期第一亚期剥夷面上,四周为峰丛谷地,中间为平坦的山间小盆地,地势较平缓,高程11501175m,四面环山,植被覆盖较好,高程13001450m,相对高差100150m,地势三面高西面略低。2.1.3.2 气候水文XX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处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两个农业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气温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照较好、热量丰富,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为14
12、55.3小时,居XX市第一位;年平均气温15.3,平均无霜期288天,县内年平均降水量1337.1毫米,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年干、雨季节之分明显,干季平均降水量为135.2毫米,雨季平均降水量为1201.9毫米。2.1.3.3 地震效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XX幅)、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XX幅)划分:城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2.1.4 工程、水文地质2.1.4.1 地质构造项目所在地城区区域构造处于火烘背斜的北西翼,拉王向斜的末端。地形受构造严密控制,峰谷延伸方向与背斜轴向基本一致,形成一系列平行的山岭与谷地。城区位于总体构造线呈
13、NEE向SN转向的交叉接触部位,岩层平缓,倾向北西,倾角1020左右。赋存基岩裂隙水、溶蚀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浅,含水较均一,地表、地下水自北向南流。区内无大的断裂,区域构造简单。2.1.4.2 水文地质城区地层为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为可溶性碳酸盐类岩和碎隙岩,其地层厚度及分布面积大致相当。其中可溶性碳酸盐类岩地层岩溶较发育,赋存溶蚀裂隙水,富水性较好;碎隙岩地层赋存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较弱。地下水埋藏较浅,运动方向为从北向南。城区内无大的河流通过,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城区内无构造影响,上游河道由于碎隙岩的存在,无渗漏问题,下游河道基岩多为碳酸盐类岩,具一定的渗漏性
14、。2.1.5 施工条件本工程所处场地交通便利,筑路材料丰富,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采用汽车运输,运输距离短,有利于本项目的建设。项目用水可从沿线河道或城市供水管网取用。本区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工程建设条件良好。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2.1 是完善地区路网,改善地区交通的需要XX县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它是一重要的交通结点,北达XX,西至黄果树,南至兴仁、XX,东至麻江,是209、309省道的必经之地。XX县老城区由于受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原因影响,现城区发展空间的局限性很大,加上受城中村的制约,道路上牛车、马车与机动车混行,造成城区交通混乱、阻塞,交通服务水平低。为改善
15、城区交通态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现于区北部规划一新城区,为改善新城区与XX高速XX匝道的交通环境,并使两城区有机、紧密联系在一起,需新建一条城市道路。2.2.2 是改善现状交通拥堵状况的需要XX县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她是一重要的交通结点,北达XX,西至黄果树,南至兴仁、XX,东至麻江,是209、309省道的必经之地。由于现状城区道路骨架不完善,造成城区人车混行,交通阻塞。XX高速XX至新城区联络线的建设将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为沿线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2.2.3 是发展地区经济、旅游,方便地区居民出行的需要XX格凸河景区地处XX省西南部,距XX市 161 公里 、XX市 76 公里
16、 ,总面积 56.8 平方公里。“格凸”一词为XX语,意译为“圣地”。风景区包括大穿洞景区、大河景区、小穿洞景区、妖岩景区及多处独立景点。共有特级、一级景观 5 个,二级景观 11 个,三级景观 14 个。该道路的修建将极大的改善XX县城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带动北部片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为地区旅游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方便城区居民出行,提高城市品味的需要。2.2.4 是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改善地区环境的需要随着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区内排水(雨、污水工程)系统以及其它公用设施系统将有较大的改善,但受开发先后等原因,该区域地块的市政配套设施以及各公用管线设施大都未按规划系统实施。
17、配合本次工程的实施,沿线将敷设雨、污水管道和其它公用管线设施。建成后不仅能带动该片区规划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解决地区雨、污水出路,改善地区环境,而且能推动地区市政配套设施的完善,充分发挥区域工程的总体效益。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对XX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建设将极大改善县城西部及北部片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加快XX县经济建设的步伐。综上所述,XX县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的建设是完善地区路网、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发展地区经济、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改善地区环境、方便地区居民出行的需要。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是可行的,是迫切的。第三章 工程建设方案3.1
18、 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骨架,是城市公共设施的主要载体,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通道,在满足国家相关的规范、规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应遵循以下几点:3.1.1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3.1.2 按照总体规划干道系统确定道路走向、等级、性质、红线宽度。3.1.3 处理好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关系,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3.1.4 根据交通工程的要求,处理好人、车、道路、环境之间的关系。3.1.5 节约用地,节省工程造价。3.1.6 合理利用地形和当地建筑材料,注重环保。3.2 设计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城市道路交
19、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道路交通标线与标志(GB 5768-199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0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
20、81-2006)城市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9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J50028-9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3 工程建设规模本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和雨、污水管道工程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绿化、照明等附属工程、公用管线工程以及征地、动拆迁工程。3.1.1 拟建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起点位于XX县松山镇城区西南部松山
21、镇团坡村XX高速XX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出口处,在K1+340与紫黄线平交,经水泥厂、穿椅子山垭口后,在K2+770与格凸大道平交,止于K2+834.07,全长2834.07m。项目实施宽度39m。3.3.2道路穿椅子山垭口,开挖土石方数量较大。3.3.3 配合道路建设,沿线埋设雨、污水管道和公用管线。3.3.4 配合道路实施标志、标线、信号灯、照明、绿化等附属设施。3.4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3.4.1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指标名称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指标道路类别城市I级道路级别主干道道路红线2m(绿)+5.5m(人) +24m(车)+5.5m (人)+ 2m(绿)=39m计算行车速度(Km/h)50,60
22、50行车道数6道路横坡1.5%设计年限20一条行车道宽度(m)3.753.7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荷载城-A级交通等级重型城市防洪标准25年一遇地震基本烈度度3.4.2 雨水管道设计标准:设计重现期3年,综合径流系数0.6。3.4.3 涵洞设计标准:设计重现期20年,综合径流系数0.6。3.4.4 污水管道设计标准:生活污水q=250升/人日;公共污水q1=0.2q。3.4.5 电力(含路灯)、电讯、煤气、给水等管道均按相关专业标准设计,各种管线均入地下。3.5 工程建设方案3.5.1 工程范围拟建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起点位于XX县松山镇城区西南部松山镇团坡村XX高速XX互
23、通式立交收费站出口处,在K1+340与紫黄线平交,经水泥厂、穿椅子山垭口后,在K2+770与格凸大道平交,止于K2+834.07,全长2834.07m。项目实施宽度39m。3.5.2 道路工程道路平面按城市规划红线布置,路线走向遵循规划红线。道路全线均为双向6车道,断面宽按39m设计;断面划分形式如下:双向6车道:2m(绿)+5.5m(人) +24m(车)+5.5m (人)+ 2m(绿)=39m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按重交通量设计,结构形式如下:上面层为 AC-13细粒式沥青砼(改性沥青) 厚4cm下面层为 AC-16粗粒式沥青砼 厚5cm基层为 水泥稳定碎石 厚35cm垫层为 级配碎石 厚
24、25m人行道采用5cm厚青石板铺装,下设2cm厚M10水泥砂浆,10cm厚C10砼垫层,10cm厚级配碎石垫层。3.5.3 交通附属设施人行道设盲道,路口设过街人行横道,并设指示牌。公交停靠站设站台及垃圾桶。3.5.4桥梁工程1、沿线桥梁工程概况沿线与一条规划河道相交,河道宽度为20.5米,需建造一座桥梁。2、技术标准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3.0KPa。设计车速:50km/h; 交叉口处:25km/h。3、设计方案设计采用2-16m简支梁形式,桥梁与河道夹角90。桥面宽度:0.25米(栏杆)+7.5米(人行道)+24米(车行道)+7.5米(人行道)+0.25米(栏杆)=39.5米。设1.5%
25、 的双向横坡。简支梁桥上部结构空心板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或扩大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3.5.5排水工程3.5.5.1排水体制根据县城现状和专项规划,区域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3.5.5.2雨水管道布置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雨水管道工程主要收集整段道路及沿线两侧地块的雨水。雨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N400DN1000,雨水根据地势情况分别排入新设涵洞及道路沿线规划河道。1、雨量公式雨水量计算采用XX县暴雨强度公式:q=3756(1+0.875lgP)/(t+13.14P0.158)0.027(L/Sha)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暴雨重现期
26、(年)根据规划标准,采用P=3年t降雨历时(min)t=t1+mt2式中:t1地面集水时间((min) 本工程采用5mint2管道内流行时间((min)m管道延缓系数,采用m=1.82、流量公式Q=qF (l/s)式中:径流系数。 服务范围内,采用综合径流系数=0.6建设用地:=0.85绿地:=0.35F汇水面积(ha)。3平面布置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雨水管道工程布设在道路两侧慢车道上,南起XX县松山镇城区西南部松山镇团坡村XX高速XX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出口处,向北经大汉代、水泥厂、穿椅子山垭口后,向东北止于格凸大道。雨水根据地势情况分别排入新设涵洞及道路沿线规划河道。4、竖向布置本次
27、工程雨水干管管径为D400D1000,管线标高及坡度主要依据规划道路及地块的坡度,以及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结合给水输水管线的敷设需要来确定雨水管道埋设深度。3.5.5.3污水管道布置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污水管道工程主要收集整段道路两侧地块的污水。污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N400DN1000,污水根据地势情况分段汇集排入沿线规划排污管道或污水处理厂。1、污水量的预测根据污水量的预测,中心城区污水管道系统总规模为3.5万m3/d,规划区内有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及公共设施及绿化等用地,根据控规不同性质用地规划用水量,进行污水量的预测,按面积比流量分配污水量。 管道设计流量Q=qFKz 式中:Q设
28、计管段设计流量(L/s) q面积比流量(L/s万m3) Kz总变化系统(见表7.4.2.2) Kz=KhKd Kh时变化系数 Kd日变化系数2平面布置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污水管道工程布设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南起XX高速XX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出口处,向北经过大汉代、水泥厂、椅子山垭口、向东北止于格凸大道。污水根据地势情况分段汇集排入沿线规划排污管道或污水处理厂。3、竖向布置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污水管线的竖向布置主要根据地形特点以及整体规划和管线综合的需求。3.5.6给水工程3.5.6.1 供水规划1、用水量标准 根据XXXX族XX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及分区规划,结
29、合XX县实际情况,确定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用水量标准如下: 综合生活用水量:240L/人.d(该指标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建用水之和,是最高日用水标准) 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为100m3/公顷.日,(该指标为一二类工业用地综合值,且包括生产用水和办公生活用水及漏失水量)。 2、水源、水厂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片区供水水源由板母水厂、母猪龙水厂统一供给。母猪龙潭水厂规模为4000m3/日,板母水厂一期为1万m3/日,总规模为1.5万m3/日,占地2公顷。3、给水系统规划 在建设城市道路的同时建设给水管,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管网,以保证供水安全,然后由枝状配水管配至每个地块内部。给水管道沿道路敷
30、设,给水管道在30米以上道路双侧布置,30米以下道路单侧布臵。在DN100管上按不大于120米间距设臵市政消火栓,保证消防供水安全。 3.5.6.2 给水现状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沿线均没有供水设施。3.5.6.3 工程设计3.5.6.3.1给水管网设计方案1、配水管网水质及水压要求出厂水水质按国家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执行,浊度值应不超过1NTU。出厂水残余游离态氯(接触时间30min后)0.3mg/L,以保证配水系统末端0.05mg/L。生活和工业用水满足用水区域内最不利点六层建筑用户的水压要求,即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28m,XX县供水工程配水管网
31、消防系统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供水管网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m水柱。2、供水方式根据规划,本次设计拟从XX县城板母水厂引入DN300供水主管,沿联络线向北方向延伸与新城区供水管网连接形成多水源供水方式。3、管径确定方法在管径确定时,按远期供水规模作为计算依据。4、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根据确定的设计参数对配水管网进行优化设计计算。计算公式:柯尔勃洛克公式计算温度:15,=0.000001局部损失系数:1.20计算软件:鸿业市政管线5.0版5、管材选用在供水工程中,占投资额比例最大的是管材,可占工程投资的50%-70%。
32、合理地选用管道材料是节省工程投资,确保供水水量、水质、水压和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1)管材选择原则选择管材基本原则是:管材能承受设计要求的内压和外部荷载,输水卫生条件好,施工方便,维修工作量少,使用性能可靠,使用年限长,内壁光滑,输水能力基本保持不变,工程造价低,能适应当地工程地质条件。常用的埋地给水管道管材有:钢管、球墨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给水用塑料管以及玻璃钢夹砂管等管材。埋地给水压力管管材的选用应根据管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其作用在管道上的内外荷载,内外环境介质、温度、压力等综合因素确定。在多种管材都符合使用要求时,还应通过管道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选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管材。(2)
33、拟选管材性能比较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供水管道材质也得以快速发展,几种主要管材的比较如下:近几年国内正在推广使用聚乙烯管(PE管),PE管也称超高分子聚乙烯管,该管材分子量极大,拉伸断裂强度大,质轻,耐磨性好,耐低温、耐腐蚀性、内壁光洁,抗拉伸长率大,管道敷设不需设基础,施工方便,综合造价略低于球墨铸铁管,使用寿命远高于钢管和球墨铸铁管,可达50年以上,施工安装方便。该管材目前已可生产DN1000mm以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下面就球墨铸铁管、玻璃钢管和PE管的性能进行比较。各种管材性能参数比较表性能球墨铸铁管玻璃钢管PE管密度(t/m3)7.21.6-2.00.95抗拉强度(G
34、Pa)420250400屈服强度(Mpa)300350弯曲弹性模量(GPa)150-17019.3200抗压强度(MPa)5005300纵向延伸率(%)5-102.0200管壁粗糙系数0.0130.0090.009管道单位长度重量(kg/m)593.7165.884.8耐腐蚀特性较好好好工作压力范围MPa一般2.50.3-1.00.3-1.0长期使用对水质的影响较小影响较小影响无从上表看出,各种管道因材质不同,在强度、自重、水力特性上各不相同,综合比较而言,强度、延伸率、耐腐蚀性等方面,球墨铸铁管和PE管最优,其他依次为玻璃钢管。管道自重是施工中运输、安装方便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表中看出,单
35、位长度管道重量最大为球墨铸铁管,最轻的是PE管,其他依次玻璃钢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对管材价格进行比选,本工程配水管网采用PE管;在穿越河流处及阀门井内管道采用钢管。本次设计沿联络线向北方向延伸与新城区供水管网连接形成多水源供水方式。给水工程设计范围为敷设于该段道路内的中压、低压给水管道。拟从XX县城板母水厂引入DN300供水主管,沿拟建道路向北方向延伸至大道终点。3.5.6.3.2输水管道设计1、总体布置在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一侧布设一根DN300供水主管,在输水管道的隆起点及管桥处设置排(进)气阀,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不使发生气阻,以及在放空管道或发生水锤时引入空气,防止管道
36、产生负压。在输水管道的低点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输水管道在沿线道路节点处均预留分支管,以便其它规划道路实施时方便接入。2、输水管道的竖向布置输水管道管径为DN300,管线标高及坡度主要依据规划道路标高及坡度,并考虑管线综合的需要,来确定输水管道标高。输水管道敷设在人行道内,管顶覆土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3.5.7管线综合3.5.7.1管位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将敷设的市政管线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管、通信管,具体布置为:以人行道外边缘线为基准线布置地下管线。依次向车行道方向布置为:人行道外边缘线向内0.3米为污水管、向内1.85米为电讯管群、向内3.25米为燃
37、气管、向内4.0米为给水管道、向内5.6米为电力管道、向内7.5米为雨水管道。如此方式布置地下管线,可使得快车道上几乎没有管线(除雨水管、电力管位于非机动车道上,养护时对交通影响相对较小),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城市道路因管线井盖引起的“跳车”现象,减少了管线维修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3.5.7.2交叉处理本次排水管线相互交叉,高程上冲突无法避免时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式:1、条件允许时通过调整预留支管标高、错开冲突管道标高。2、采用雨、污交汇井,雨水管道断开,小口径污水管从雨水井中穿越。3、在雨、污水管道管内底标高接近时,且污水管道口径较大时,如采用交汇井,对雨水排水断面受阻较大时,采用雨水支管倒虹的交
38、叉方式。3.5.8交通工程3.5.8.1交通组织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充分发挥道路的功能,道路交叉口应进行交通组织。主干路与主干路、主干路与次干路、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原则上应设置信号灯监控路口,交通量较大的路口应进行渠化处理。3.5.8.2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平交路口的渠化诱导等,设计中按照新建的标准进行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总体原则是以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并结合道路条件、交通安全和环境条件,设置较为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视线诱导、防眩等安全设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车辆运行的安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为原则。1、交通标志设计原
39、则本项目交通标志平面布设严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及有关规范进行,力求做到标志齐全、功能完善。交通标志的布设原则是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全面、正确、及时的交通信息,确保行车快捷、畅通,以完全不熟悉该路及其周围路网体系的外地司机为对象,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畅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交通标志的布设是根据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设置不同种类的交通标志。具体为:(1)在警告车辆需注意危险的地方设置警告标志。(2)在需限制车辆交通行为的地方设置禁令标志。(3)在需指示车辆行进的地方设置指示标志。(4)在需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
40、等信息的地方设置指路标志。(5)在需要对标志进行辅助说明的主标志下方设置辅助标志。交通标志的布设要充分考虑与被交叉道路的交通标志布设相衔接,从整体性角度考虑标志的位置。2、标志版面设计原则标志版面内容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对比书写,主线标志的汉字高度取40-50cm,高宽比为1:1。字间距不小于4cm,行距不小于13cm,字符距标志板边缘最小距离为16cm,笔划粗细按字高与笔划粗的比例为6:1设计。英文高度取为20-25cm。反光膜采用三级反光膜,版面颜色为蓝底白字。支撑方式的确定:交通标志的结构支撑方式分为柱式、悬臂式、门架式和附着式等几种,设计中可依据车型构成、标志板面尺寸及标志布设位置进行选
41、择。本路设计主线上以悬臂(F杆或L杆)的支撑方式为主。3、标志结构设计标志结构主要依据交通标志所承受的荷载:永久荷载(自重)和可变荷载(风荷载)进行设计。设计要求满足相关力学指标的要求。本路的风荷载将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风速资料确定。标志结构的立柱、横梁、法兰盘及各种连接件采用钢材制作,并进行热镀锌处理。标志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在桥梁等结构物上的基础要事先进行基础的预埋。4、标线及突起路标交通标线在道路上是起着管制和引导交通的作用,包括路面标线、突起路标和立面标记等。(1)路面标线路面标线是根据道路断面形式、路宽以及交通管理的需要画定。路面标线形式有车行道中心线、车行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停
42、止线、人行横道线、减速让行线、导流标线、平面交叉口渠化标线、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停车位标线、停靠站标线、出入口标线、导向箭头以及路面文字或图形标记等。 标准路段、各类桥梁车行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线宽20cm,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长6m,间距9m,实虚比为2:3。 在与本项目相连接的被交道路出入口处设平交路口渠化标线。 在平面交叉口中做好路面标线的渠化设计、人行横道标线和人行横道预告标示等标线的设计。 其他路面标线和文字的画法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规定。 标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反光性、防滑性及耐久性。本项目的路面标线材料采用热熔型涂料并预混总质量为15%的玻
43、璃微珠。(2)交通监控设施系统设计思想为尽量运用高新技术,对道路设施全面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充分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力争实现路网系统的优化。根据相交道路建设情况分期实施。近期实施以信号控制为主,辅以交通违章自动拍摄系统,实施全景CCTV系统完善监管,主要交通节点设置大型显示牌诱导交通,保证主线交通畅顺。3.5.8.3无障碍设计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为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过城市道路设施,人行道应铺设盲道砖,人行横道坡道应设置三面坡型式缘石坡道或全宽式缘石坡道,人行道的地下管线井盖必须与地面接平,不使用篦式井盖。在人行横道和缘石坡道处不设置雨水口和检查井,以保障残
44、疾人通行安全。交叉口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3.5.8.4公交站点按照公交部门的意见布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3.5.9 照明工程按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并结合XX县实际情况,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合理性,做到既美观大方,又富有新意,给车辆驾驶员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市民生活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XX高速XX匝道至新城区联络线道路照明路灯两侧对称布置于人行道,路灯间距30m,光源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灯具的选型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比选。变压器的设置应与总体规划相协调,具体位置由建设单位与供电
45、公司协商确定。1、照度标准照度要求参照国家标准并适当提高,见下表。(其中照度计算以照度指标为强制指标,亮度指标为参照指标)照 度 要 求道路级别道路类型亮度照度平均亮度Lav(cd/m2)均匀度Lmin/Lav平均照度Eav(lx)均匀度Emin/EavI主干道1.5/2.00.420/300.42、路灯布置照明布置原则为舒适、节能,兼顾美观。路灯布置形式以双侧对称布置为佳,通过照度计算,确定本工程道路照明布置如下:在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侧安装250W高压钠灯或200W无极感应灯,灯杆中心距车道边0.5米。3、照明供电本路段增设照明箱变,在适当路段设置路灯箱式变电站,路灯负荷约95KW,箱变中预留景观照明、公共系统、交通监控、移动基站等容量,部分地段还需考虑为相交照明预留容量,故箱变设计容量为120KVA。箱变10KV电源由邻近道路箱变环网引来,采用YJV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