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221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年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三个赋予”: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我镇根据政策,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我镇土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一、土地流转

2、的意义正确认识我镇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发展规模经营,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我镇近年来着手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必然会引发其他要素市场包括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

3、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二、土地流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够。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离开自己那块有限收入的土地。例如,我镇招商引资中,众智畜牧养殖场入驻长沟,但在土地征用方面,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土地,致使此项工作未能完成。(二)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各地没有完全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有的流转主体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合同文本还没有统一。还存在土地

4、流转引起的纠纷现象。(三)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和流转形式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换言之,以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为显著标志的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三、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加大宣传,统一思想要在干部群众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贯彻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通过政策宣传和细致的思想解释,让每一个农民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消除农民的惧变心理,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充分认识规范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人口变化引发的土地调整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用市场手段和机制取代和制止行政手段任意调整土地的做法,从

5、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使农村土地关系的稳定由政策、法律强制逐步过渡为农民的习惯。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到规范土地流转是个经常性工作,把规范土地流转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二)转变观念,明确思路乡村一级要从过去“管”、“要”向服务引导转变,认真搞好谋划。1、以产业推动抓流转。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契机,紧紧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农民的承包土地向主导产业和规模基地方向发展;2、规范建制抓流转。引导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是避免土地纠纷,确保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凡涉及到土地流转的农户,在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都要依法引导签订规范的

6、土地流转书面合同,建档保管,以解决农户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促进有序流转。3、培育大户抓流转。把培训规模经营大户作为带动土地流转的关键来抓,形成以示范辐射大户,大户带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吸引大户、孕育大户的良性循环。鼓励干部向农民租田搞示范,通过“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的引导方式,带动农民自愿转租承包耕地。并且政府要拿出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功能全多样化、布局科学、服务多样的要求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大就业空间。(三)建立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土地健康有序流转首先,规范土地流转基本操作规程,实行程序

7、化操作。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指导下,受理农民委托土地流转申请书,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召集农户自主流转见面,对达成协议的农民,指导和帮助按要求签订合同。其次,建立土地租金评估制度。目前,土地使用权的租金多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或基层组织协调确定,缺乏科学评估依据。建议建立农用土地评估机构,以土地流转前的评估作为确定租金的依据;土地流转后的评估,主要是监督土地使用情况,防止土地肥力、地力被破坏。再次,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流转双方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期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涉及承包土地田块变动的,要及时办理承包权证变更手续;有条件的,还可到公

8、证部门办理公证手续。农村基层组织和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流转合同的审查、监督,对合同的登记、立卷、归档,要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四)制定并完善法律政策,提供法律保障1、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相关优惠政策。在优惠的对象上实行双向优惠,既鼓励土地转出方,又鼓励土地转入方;在优惠的内容上实行综合优惠,不光在经济上优惠,在流转方享受集体公益事业服务方面都给予适当照顾;在优惠的手段上实行配套优惠,包括在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在优惠的取向上实行重点优惠。即对“四荒”开发性经营项目、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种养项目以及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2、深化农村社会管

9、理体制配套改革。大力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加大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改变农民的“恋土”观念、为农民“退一进二闯三”创造条件,减少农民对土地的直接依赖。加快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离土的后顾之忧。3、完善法律。通过立法,进一步进行土地确权;明确允许农民拥有土地的抵押权;开拓有关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保险业务等。今年以来,全市“三农”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发展思路的要求,以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

10、势。一、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形势估价从进展情况看,呈现“四个”增长、“一个”平稳。-“三农”投入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投入“三农”资金24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支农资金9252万元,同比增长7.3%;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4.92亿元,同比增长18.3%;银行信贷资金13.77亿元,同比增长9.2%;民间资本投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5.3%。-农民收入增长。据统计部门调查,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46元,同比增加142元,增长12.8%;其中:工资性收入613元,同比增加122元,增长24.9%,占现金总收入的49.2%,拉动现金收入增长11个百分点;家庭

11、经营现金收入489元,同比减少6元,下降1.2%,占现金收入39.2%;财产性收入17元,同比增长3元,增长24.6%;转移性收入127元,同比增加23元,增长21.5%。呈现出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家庭经营性收入略有下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明显的特征。-产业规模增长。上半年,全市新增特色农业基地33万亩,占全年任务43.2万亩的76%,基地面积累计达901万亩。新发展核桃14.1万亩、花椒9.49万亩、油橄榄2.32万亩、苹果2.38万亩、茶叶0.06万亩,中药材、蔬菜、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9.18万亩、57.2万亩和162.48万亩。除茶叶基地建设任务主要安排在秋季外,其它产业基

12、地建设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目标。-农业效益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4.43亿元,同比增长6.05%;其中:农业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5.6%;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6.5%;林业增加值0.5 亿元,增长6.3%。-农业收成平稳。全市夏粮作物播种面积154.46万亩,同比增加1.54万亩;夏粮总产36.82万吨,同比增加0.33万吨,增幅0.91%。夏油作物播种面积32.01万亩,同比增加0.84万亩;夏油总产3.56万吨,同比增加0.03万吨,增幅0.08%。粮油生产呈现稳中有增态势。从发展态势看,凸显“两个”创新、“五个”加快。“两个”创新:-工

13、作方法有创新。建立了“一人一事”工作制度,将112件直接关系全市农业发展的事项分解到市直农口部门112名副县级以上干部身上,靠实责任抓落实。建立了市直农口部门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通报、研究、协调、部署“三农”工作。改变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方式方法,突出抓主抓重,提出了农业农村“十项”工作要点和“六项”推进计划,对建设内容、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思路,对涉及人居环境、生产发展、社会事业、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5个方面的33项具体内容制定了建设标准。注重农业农村调研工作,组织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等热点难点工作调研,为市

14、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针对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了以银杏大蚕蛾为主的病虫害集中防治工作,园艺化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作措施有创新。武都区在花椒销售工作中,采取了举办花椒产销对接暨经贸洽谈会、挺价收购和开辟终端市场等一系列保价增收措施,实现了今年花椒产业的增产增收。为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礼县、宕昌、徽县、两当等县出台了土地流转扶持政策,筹措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激励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西和县财政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信贷担保公司,初步解决特色产业开发融资难问题。文县在马铃薯脱毒

15、种薯繁育推广上,采取了政府提供服务、市场运作及购进原原种进行扩繁、推广模式,有效解决了原原种生产投资大、缺乏技术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康县在整合资源,加快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上探索出了新路子。文县在整合项目资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上有新举措;整合项目资金797万元,在文县中寨白杨坪建设水利、道路等设施配套规模化红提葡萄示范基地一处,规划面积2000亩。成县积极探索推广经济林园种草养畜模式,已发展核桃园种植紫花苜蓿2.2万亩,饲养生态鸡6万只,为全市创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的新路子。“五个”加快:-项目建设工作步伐加快。抢抓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历史机遇

16、,申报和争取了一批“三农”项目。组织上报水利发展项目157项、3.8亿元,已批复105项、2.6亿元;开工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43项,已完成31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万亩;开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54项,解决了5.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开工实施了全省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水保工程项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26 km2。组织上报了20xx年财政扶贫和两州一地扶贫项目,申请资金1.81亿元;开工实施扶贫整村推进92个、整流域推进8个,落实项目资金9722万元;开工建设便民桥9座,落实项目资金433万元。论证上报农

17、牧业项目184个、17.41万元,已批复35个、1.85万元;实施农牧业项目50个,总投资1.78亿元。整合落实油橄榄上水工程项目资金650万元,争取林业贴息贷款项目10项、1.3亿元、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300万元。-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一是组织申报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制定了陇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检测管理办法,组织申报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筛选认定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户。二是发展壮大了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总数达到980个,成员7.23万人,带动农户18.16万户;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个。三是建设了一

18、批示范点、示范园区。建设特色农牧业示范点110个,其中市级示范点40个,县级70个。筹措资金480万元,建设了72个林业示范点,总面积3.87万亩。积极创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点,每个县区计划建设3个以上。四是推广应用了一批农业新品种和新科技。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网棚原种生产1542亩、一级种生产1.3万亩、二级种13万亩,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140.4万亩。引进、试验和推广蔬菜新品种660个、花椒新品种9个、油橄榄新品种55个。创建了200个核桃“两化”示范村,集中开展了以银杏大蚕蛾为主的经济林果病虫害防治工作,推广了山区蔬菜生产、中药材和苹果等标准化栽植与管理等新技术。五是申报认定了一批

19、“三品一标”。上半年,全市共申报“三品一标”32项,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项、产品认证11项,绿色食品认证7项,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地理标志保护认定4个。武都区“红芪”、宕昌“哈达铺当归”和宕昌“党参”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两当县抢抓灾后重建等机遇,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康县因地制宜,高标准规划新农村,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西和县按照省级试点县的要求,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长廊。其余县区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市创建新农村试点村264个,探索形成了以康县阳坝镇宋沟村、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礼县永兴乡文家村等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型,以西和县姜席镇晚霞湖

20、环湖5村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型,以徽县麻沿河乡熊北村为代表的劳务经济型,以宕昌南河乡寺卜寨村、民福村为代表的异地集中重建型,以徽县泥阳镇李磨村、成县城关镇支旗村为代表的商贸流通型,以武都区佛崖乡叶坝村为代表的扶贫整村推进型等六种主要类型的创建模式,为全面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基本目标和重点工作,全市新农村建设紧张有序开展。-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抢抓全国新一轮“民工荒”及市内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强化技能培训,努力扩大有组织输转,强化跟踪服务,积极开展了春季劳务集中输转工作,劳务

21、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全市输转劳动力65.12万人,占年计划任务68万人的95.76%,比去年同期增长7.27%;创劳务收入32.76亿元,占年计划任务63亿元的52%,比去年同期增长17.93%;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8.89万人,其中技能培训6.03万人,占年计划任务6.62万人的91.09%。-农业农村改革步伐加快。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步伐加快。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土地流转改革在全市全面推开,今年新增试点乡镇32个,达到了62个,截至6月底全市流转土地14.2万亩,同比增长32.5%。二是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承办了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暨林业工作现场会,重点抓了“回头

22、看”和纠纷调解工作。全市已完成勘界确权1132.08万亩,确权率100%;颁发林权证413238本,颁证面积1132.09万亩,颁证率100%。三是农业服务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级改革已全面完成,九县区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均已成立了县级机构,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7个县区成立机构。从问题困难看,存在“两个”缓慢、“三个”隐忧。“两个”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上半年,全市农民现金收入上报数据为1246元,同比增长12.8%,全省农民现金收入增速为27.4%,我市比全省低14.6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增速缓慢,既有自然灾害、农资价格上涨和农业收成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等客观原因,也有压数字、

23、“保贫困”等主观原因。-农业增加值增长缓慢。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幅:武都区7.67%、康县5.23%、宕昌县5.02%、礼县4.76%、两当县4.11%、文县3.74%、徽县2.64%、西和县1.25%、成县1.01%。只有武都区完成了增长6%的任务,整体增长缓慢。“三个”隐忧:-“三农”投入整体不足。各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与需求相比,差距较大;我市农村整体贫困,收入低,经济积累不足,加之当前还承受着还债的负担,无力扩大农业投入;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农业劳动力投入明显不足。-特色农业

24、提质增效难。一是龙头企业与基地连接不紧,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品牌建设滞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效益增加难度大。-防灾减灾任务繁重。一是“三农”投入欠账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二是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应急反应能力不足。三是近年来我市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重发,银杏大蚕蛾、马铃薯晚疫病、苹果蠹蛾等病虫害易发、多发,对农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威胁。二、下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走势分析从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今年全市农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农民收入保持增长。主要因素有三:一是在国内企业及市内用

25、工量大增、工资普涨的大环境下,工资性收入将持续增加。二是在特色农业产量整体增加和农产品价格呈高位运行的双重作用下,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加。三是转移性收入和土地流转、征用补偿为主的财产性收入将保持稳定增加。总体来看,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预期看好,可达到或超过年初的预计增长12%目标。-农业收成保持增加。通过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加之气候条件对秋收作物有利,以马铃薯、玉米为主的秋粮可望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3.5万亩,同比增加4.4万亩,预计产量98.9万吨,同比增加约1万吨。特色产业除茶叶受春季冻害影响减产外,由于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等经济林果挂果面积增加、提质增效措施广泛应用,加之今年属生产周期的“大年”,产量均有大幅度增加,其中核桃、花椒、油橄榄预计增长30%以上,苹果预计增长20%以上;蔬菜面积增加2万亩,产量预计增加10%。畜牧业出栏、水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年初确定的出栏牛15万头,猪103万头,鸡420万只和水产品产量2300吨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农业效益稳定提高。通过粮油高产创建、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等措施的落实以及农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整体效益将增加。总体来看,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有大幅度增加,预计超过年初确定的6%增长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