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棚户区改造公示d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4274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棚户区改造公示d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棚户区改造公示d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棚户区改造公示d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棚户区改造公示d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棚户区改造公示d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棚户区改造公示d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棚户区改造公示d环评报告.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乙字第2115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 目 名 称 : 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当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编制单位:安徽中环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115号编制日期:二一六年一月六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

2、、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 给出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建设单位当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法人代表/联系人陈兆斌通讯地址当涂县太白东路与玉湖路交叉口西北侧联系电话13905559728传真/邮政编码243100建设

3、地点太白镇芮港村城郊村地块、太白镇振兴村城郊村地块、新桥村和秦河村地块、秦河村和宁兴村地块、黄池镇老街棚户区地块、黄池镇月亮湖地块和黄池镇稠塘改造地块共7宗地块立项审批部门当涂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当发改函201582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E4890其他土木工程建筑占地面积(m2)改造区域总建筑面积134000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42000环保投资(万元)20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48%评价经费/预期投产日期预计2017年12月全部改造完成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况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共涉及南部新城太白镇芮港村城郊村地块、南部新城太白镇振兴村城郊村地块、新

4、桥村和秦河村地块、秦河村和宁兴村地块、黄池镇老街棚户区地块、黄池镇月亮湖地块和黄池镇稠塘改造地块共7宗地块,现有危旧房面积134000平方米,其中住宅134000 平方米,现有居民户数为1158户。项目区现居住条件、环境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城市和镇区相比还较落后,特别是生活在那些棚户区、危旧住宅区的居民,不仅生活环境差、生活质量不能保障,连起码的住宅安全都不能完全保证。这部分房屋为简易平房,年久失修的老住宅,有的房屋因建造基础不牢等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导致房屋结构发生变形;还有部分住房受白蚁危害较重;甚至有部分住宅建筑在生产区范围内,噪音较大,灰尘严重。根据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

5、改造项目方案,当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拟投资42000万元拟对如上7宗地块实施改造,原棚户区居民规划安置在太白镇安置地块、新桥五组团、新桥二组团和黄池佳苑五个地块,另有少量住户以选购商品房的形式进行安置。7宗地块共计1158户居民搬迁完成后,拟对七地块进行整理,以实现土地出让,宗地规划用途为工业、居住、商业用地;依据本次工程拟定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项目累计完成时间约15年,其中本次项目改造时间拟于2016年1月底开始,2017年12月全部完成改造,并完成全部征迁户的住房分配,拟安排13年完成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地块的规划建设。“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实施并

6、完成后,将具有以下意义:将为当涂县棚户区和当涂县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小环境。项目建设符合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充分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指导思想。该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当涂县的城镇面貌和投资环境。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棚户区居民对住宅环境质量的居住要求;符合国家政策,符合马鞍山市经济适用房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划。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优化和整合土地资源,节约土地使用,提升周边土地价值,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改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建设结构,改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已于2015年11月9日获得了当涂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

7、于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立项的函”(当发改函201582号)(立项批复详见附件一),同意本项目立项。本次评价仅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施工期进行评价,改造完成,土地出让后,各地块具体入驻项目情况另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等文件有关规定,当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安徽中环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2115号)开展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委托书见附件二);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材料,并进行了实地踏勘、调研,和

8、核实了有关材料,根据工程项目有关资料、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有关资料,编制了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并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2、与产业政策相符本项目为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对照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本项目非目录中限制类与禁止类项目,经查询,本项目也不属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淘汰和限制的产业,为允许类建设项目;且本

9、项目已获得当涂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准,因此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3、与当地规划的相容性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中明确提出: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以规划保留村为基础,遵循“先规划、后整理,先建设、后搬迁”的原则,采取“统拆统建”、“自拆统建”或“统规自建”等方式建设农民集中居住新区。合理规划建设农村新社区,坚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开展村庄整治有机结合起来,依据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结合土地置换、土地整治和整村推进,严格控制违章建筑,加大村庄撤并力

10、度。以推进全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抓手,按照产业社区型、集中宜居型、生态田园型等多种形态,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提高公共设施配套标准,高标准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农民思想素质,大力开展农村科普教育,引导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倡导健康向上的新型农村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城乡联网、设施共享、服务功能一体化的格局,使更多的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本项目建设正是以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来建设开发,本项目的建设,极大地配合城镇化建设的进度,形成一个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有利于当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目标的实现。4、建

11、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宗地现状本项目用地范围内大部分为早期建造的棚户区,目前房屋情况较差,布局混乱,使用功能设施不全,道路毁损,生活极为不便,现有形象与当涂县日益改变的城市景观极不协调。项目地块均为棚户区地块,具体现状见下表1。表1 项目现状统计表序号项目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应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34000.00m2共计1158户居民(2)宗地开发目标本项目完成后应达到:用地范围内的 “三通”(通上水、通电、通路)及土地平整,满足建设条件,达到熟地标准。各种市政基础设施管线接至规划红线外。(3)项目建设内容拆迁补偿本项目7宗地块的棚户区改造,对1158户建筑面积共计134000m2房屋进行拆除,1

12、158户拆迁户全部安置在太白镇安置地块、新桥五组团、新桥二组团和黄池佳苑五个地块,另有少量住户选购商品房的形式进行安置。相应的拆迁补偿费用计入项目成本;具体拆迁安置情况详见表2。表2 7宗地块拆迁安置情况表序号地块位置现状面积户数安置地点居住(m2)营业(m2)合计(m2)1南部新城太白镇芮港村城郊村地块青山河东侧3400/340034太白镇安置地块2南部新城太白镇振兴村城郊村地块凌云大桥两侧12838/12838128太白镇安置地块3新桥村、秦河村地块G205国道两侧87322/87322686新桥五组团4秦河村、宁兴村地块扁担河大桥两侧25040/25040234新桥二组团5黄池镇老街棚户

13、区地块食品街两侧3500/350050居民选购商品房25套、自由支配补偿款25套6黄池镇月亮湖地块月亮湖北侧1200/120016黄池佳苑7黄池镇稠塘改造地块稠塘街西侧700/70010政府购买房源10套合计/134000/1340001158/土地开发整理房屋拆迁后,对棚户区土地进行平整,清除障碍物,使得改造后的土地可满足工业、商业及居住建设用地要求。5、建设进度安排棚户区改造项目拟于2016年1月底开工建设,2017年12月底全部完成改造。6、环保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42000万元,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包括项目资本金,银行融资,主要用于居民拆迁成本、环保投资及其他费用,环保投资主要涵盖施工期废

14、气、噪声等治理投资,环保投资约200万元,占总投资的0.48%,具体见表3。表3 环保投资一览表实施阶段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投资(万元)施工期施工扬尘1、加强管理102、洒水、覆盖、围栏20施工噪声1、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加强管理52、噪声机械合理布局、减震、隔声5建筑垃圾定点分类收集,及时清运10水土流失沉砂池、排水沟等防治措施,植被就地保护、移栽,植被修复150合计20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于棚户区改造项目,根据现场踏勘,现状7宗地块内生活环境脏乱差,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对周边水体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

15、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东岸,地处东经11821381185244,北纬31172631 3600。东与江苏省交界;西邻长江,与和县隔江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及宣城市接壤;北与马鞍山市和江苏省江宁区毗邻。县城北经马鞍山至南京70公里,南距芜湖29公里。全县总面积995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9.2公里。2012年9月5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马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2103号),安徽省正式通知成立马鞍山市博望区,管辖原当涂县博望、丹阳和新市三个乡镇。当涂县现

16、仅辖辖9镇2乡(即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石桥镇、塘南镇、护河镇、太白镇、湖阳镇、年陡镇、大陇乡、江心乡)、3个省级开发园区(当涂经济开发区、青山河高新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本次马鞍山市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共涉及南部新城太白镇芮港村城郊村地块、南部新城太白镇振兴村城郊村地块、新桥村和秦河村地块、秦河村和宁兴村地块、黄池镇老街棚户区地块、黄池镇月亮湖地块和黄池镇稠塘改造地块共7宗地块,具体地理位置示意见附图一。2、地形、地貌、地质(1)地形、地貌当涂地形属平原圩区,区域属冲积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呈南北略高,渐向中间腹地姑溪河倾斜。东北和中部有部分丘陵山地;平原圩区占总面积6

17、5%,海拔6-8m;有丰富的水资源,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2)地质条件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没有活动断裂通过,不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条件,表明建设场地是稳定的,适宜建筑物的修建。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分为如下8层:1层表土:灰褐色,稍湿-湿、局部饱和,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局部为水塘、水沟淤泥,夹大量植物植茎,均匀性极差。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200.16m,平均0.62m;层高标高:3.776.62m平均5.51m;层底埋深:0.200.16m,平均0.62m。2层粉质粘土:灰黄-灰褐色,很湿-饱和,可塑-软塑,可见少量腐蚀质及氧化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场区普遍

18、分布,厚度:0.404.00m,平均1.54m;层高标高:2.096.02m平均4.11m;层底埋深:0.804.50m,平均2.16m。3层淤泥质土:灰色,饱和,流塑,夹薄层粉砂、粉土,含云母、腐蚀质及少量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高压缩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2011.00m,平均5.80m;层高标高:-4.983.42m平均-1.69m;层底埋深:1.8011.80m,平均7.82m。4层粉土夹粉砂:灰色,松散-稍密,湿-很湿,含云母、有机层,偶与淤泥质土或粉砂互层,局部地段底部为粉砂,摇振反应较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场区普遍分布,

19、厚度:1.608.60m,平均4.47m;层高标高:-9.361.29m平均-6.10m;层底埋深:7.8016.00m,平均12.23m。5层淤泥质土夹粉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以淤泥质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偶夹粉土,粉砂,含少量腐蚀质及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中午干强度,中等韧性,高压缩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805.10m,平均2.80m;层高标高:-10.386.84m平均-8.40m;层底埋深:12.0016.90m,平均14.65m。6A层粉细砂夹粉土:灰色,稍密-密实,湿-很湿,含云母碎片及少量贝壳碎屑,粉砂夹粉土,或粉土、粉砂互层,为过渡带,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

20、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废水处理池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003.60m,平均2.81m;层高标高:-10.9310.34m平均-10.60m;层底埋深:15.4017.40m,平均16.19m。6B层粉质粘土夹淤泥质土:灰色,很湿-饱和,软塑-流塑,夹薄层粉砂,局部地段分布,含少量腐蚀质及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高压缩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02.90m,平均2.30m;层高标高:-13.4212.26m平均-12.90m;层底埋深:17.0019.60m,平均18.49m。6层粉细砂:青灰色,中密-密实,含云母碎片及少量贝壳碎屑,摇振反应迅速-

21、中等,无光泽反应,中偏低压缩性。该层未穿透。3、气候和气象(1)气候条件当涂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季风明显、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冬、夏温差较显著。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气团影响,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高亚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南风。初夏,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形成降水集中的梅雨期。由于冷暖气团活动路线和力量变率较大,造成年际降水变化不一,导致年际降水变化不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2)气象条件 气温 年平均气温:l5.7(1959年8月23日) 绝对最高气温:39.4 绝对最低气温:-l3.5(1969年2月6日) 降雨量年平均降

22、雨量:1117mm最大年降雨量:1652.4mm(1998年)最小年降雨量:470.9mm(1987年)本地降水不稳定性十分明显。年内降水量各季分配不均,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冬季最少,表现为雨热同步规律。49月平均月降水占全年的70.9,为771.3mm,以67月平均月降水量最多,达343.4mm,占全年降水量的31.6%。9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仅占全年39.1%。降水量的不稳定性是造成县内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多雨的1962年、1983、1987、1989年是全县严涝年,而少雨的1958、1961、1966、1978年则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气压最高气压:1044.3百帕(197

23、3年1月6日)最低气压:990.7百帕(1969年8月2日)一年内以12月气压最高,7月气压最低。一天中最高气压在11时左右,最低气压在17时前后。蒸发量和湿度年平均蒸发量:1458.7mm最大年蒸发量:1767.6mm(1961年)最小年蒸发量:1171.7mm(1985年)历年春季(35月)平均蒸发量392.3mm,每月130.76mm,夏季(68月)平均蒸发量577.2mm,每月192.4mm,秋季(911月)平均蒸发量322.6mm,每月107.53mm;冬季(122月)平均蒸发量167.1mm,每月为55.7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81%(1977年、1985

24、年)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76%(1966年、1968年)年平均绝对湿度:16.3百帕年绝对最大湿度:17.0百帕(1964年)年绝对最小湿度:15.7百帕(1957年、1980年)年内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以7、8、9月最大,均为82%,1月最小,为76%。月均相对湿度最大值89%(1973.2、1980.8),月平均最小值60%(1963.3)。日相对湿度最小为11%(1963.1.22)。霜期本地平均无霜期230天。由于冷空气进退的早迟和强度不同,初、终霜期年际变化很大。最早初霜为10月18日(1963),比平均初霜提早24天。最迟初霜11月30日(1987),比平均初霜期推迟19天;最早最迟初

25、霜期相差43天,最早终霜为2月17日(1961),比平均终霜提前34天;最迟终霜为4月14日(1980),比平均终霜推迟22天,最早、最迟终霜期相差56天。无霜期年际变化也较大,最短期202天(19631964),最长期266天(19841985),最长与最短无霜期相差64天。风向、风速当涂县地处季风区,风向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季多偏东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0m/s。4、水文水系建设项目所在地主要水系有长江当涂段、襄城河、姑溪河、扁担河等。长江当涂段长江当涂段由南向北流经县境西部,从芜湖市横埂头附近入境,至和县养殖场南出境,为典型分叉型河床,

26、主流在西侧,境内长18.6km,支流在东,长20.3km。长江当涂段,属感潮江段,每日两涨两落,涨潮时顶托江水,但不呈倒流。潮涨时内河水受到顶托涌水影响。枯水期潮差大,汛期潮差小,历史高潮水位9.5m。历年平均最高潮水位7.34m,历史平均最低潮水位0.54m,最大日潮差1.34m。长期以来,长江对于调节当涂县境内河、湖泊水位,发展农田灌溉和解决工业和人们生活用水,起了很大作用,但汛期(6-9月),雨量集中,江水猛增,易引起洪涝灾害。长江当涂段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襄城河襄城河源于十里长山和黄梅山、龙王山,上游分两支,至银塘合为一河,再溪流注入长江,全长

27、10km。入江口建中型闸一座,以防江水倒灌,闸内水位最高达10.8m(1983年7月6日)。襄城河主要功能为排涝和灌溉。襄城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姑溪河姑溪河,古称姑孰溪,又名姑浦,为当涂县的母亲河,属长江支流。今姑溪河东起丹阳湖口小花津与运粮河相接,西至当涂城西金柱关注入长江。全长23.4公里,是水阳江下游入厂长江的支流。全河可分为上下两端,上段自小花津至商家渡,下段自芮家渡至入江河口。姑溪河为当涂境内之重要河道,主要功能为排涝、灌溉、航运、生活饮用水及工业用水水源等,目前姑溪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扁担河扁担

28、河,全长约30千米,河床平均宽约50米,南起永安桥泵站连接青弋江,东傍万春圩、一五圩,西靠东河圩、鸠江圩、流经军滩、罗渡、王拐、永镇、官陡、大桥、犁头尖、北到双摆渡进入长江,扁担河主要为内部排水河;扁担河目前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2)地下水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赋存于2及3层土中,水量一般,透水性不均。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影响。随季节性变化,地下水位埋深0.30-2.40m,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0.50m,雨季上升约0.2m,旱季下降约0.3m。粉细砂层为主要含水层,为承压水,区域上承压水位与潜水水位基本一致,赋存区域大,含水量丰

29、富。5、生态环境当涂县农业丰富,有优质耕地5万hm2,盛产水稻、油菜籽、优质棉,是全国重点扶持的500个棉粮大县之一。全县有水面3万hm2,其中可养殖水面1万hm2,盛产鱼、虾、鳖等水产品,被评为安徽省沿江水产开发示范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县水产品产量居安徽省前列,釜山“金脚红毛”螃蟹为古代皇室贡品。地下矿产资源,如铁、铜、金、硫、石膏、叶腊石、重晶石等含量丰富。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当涂县现仅辖辖9镇2乡(即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石桥镇、塘南镇、护河镇、太白镇、湖阳镇、年陡镇、大陇乡、江心乡)、3个省级开发园区(当涂经济开发区、青山河高新园区、现代农业示

30、范区),全县总面积995km2,户籍人口44.12万人。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截止2014末,全县户籍人口47.3万人,较2013年减少304人,其中男性24.3万人,女性2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445人,死亡人口3808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为8,人口自然增长率3.5。(1)经济经济总量实现平稳增长。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3年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88.4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10.4:71.4:18.2

31、调整为10.5:71.2:18.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881元(折合9097美元),比2013年增加4475元。(2)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中小学校75所,在校学生4283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为96.5%;高中升学率为79.3%。全县幼儿园数达61所,在园儿童数9604人。科技事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68.7亿元,增长22.4%。出台培育创新型工业“小巨人”政策,扶持企业科技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39个,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新成立省级产

32、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全年专利申请1485件,其中发明专利1179件;专利授权56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4件。(3)文化和卫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先后成功举办了桃花节、采摘节、马鞍山首届乡村旅游节暨2014当涂(大青山)桃花节、南京都市圈第四届龙舟邀请赛、2014年当涂农民运动会、2014中国当涂第二届姑孰文化艺术节、2014首届当涂大青山运动休闲文化节、大青山自行车趣味骑行赛、大青山“迎国庆”千人长跑比赛、第八届马鞍山李白国际户外旅游节、大青山登山节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和推介当涂县历史文化风采,提升了当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全县卫生机构数48个,卫生机构人员数2336人

33、。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1565人;全县医生577人;执业(助理)医师556人;注册护师、护士715人。(4)社会保障截止2014年末,社会福利事业日臻完善。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为16家,拥有床位3652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6.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4.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8.1万人,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8万人,占应保人数96.2%。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76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942人,农村五保供养2463人。本项目周边1000m范围内无文物保护单位。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

34、、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一、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当涂县环保局于2015年11月3日发布的当涂县2015年10月份大气环境质量月报,2015年10月,当涂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在4164之间,本月实际监测天数31天,根据AQI标准六个空气质量级别的划分,环境空气质量一级优1天,二级良26天,三级轻度污染2天、四级中度污染2天、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均为0天。10月份,当涂县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标天数比例)为87%。10月份,当涂县城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日均值范围在293-43ug/m3之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1

35、0、PM2.5的月平均浓度分别为16ug/m3、1.53ug/m3、113ug/m3、43ug/m3,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的月均值为8ug/m3。根据10月份大气环境质量月报,除PM10外,项目所在区域SO2、NO2、PM10等指标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维持在良好的水平。(2)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当涂县环保局于2015年7月1日发布的当涂县2015年二季度当涂县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省控地表水断面:当涂县境内3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青山河查湾断面、姑溪河二水厂断面、姑溪河大桥断面)24项因子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6、中规定的类标准,达标率为100%,水质状况良好。与一季度相比,断面水质污染指标浓度略有降低;饮用水源地水质:当涂县饮用水源地(首创水务取水口)监测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及特定项目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类标准要求,达标率为100%,水质良好。(3)声环境质量城市区域环境质量和达标区环境质量均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交通干线区域达4类区标准。二、周边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声环境及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当涂县棚户区2016年改造项目共涉及南部新城太白镇芮港村城郊村地块

37、、南部新城太白镇振兴村城郊村地块、新桥村和秦河村地块、秦河村和宁兴村地块、黄池镇老街棚户区地块、黄池镇月亮湖地块和黄池镇稠塘改造地块共7宗地块,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周围无文物保护、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项目区距离居民日常生活区较远,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目标见表4。表4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表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目标名称方位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空气环境项目改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水环境扁担河/小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青山河/小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长江当涂段/小型声环境项目改造区

38、域/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地区,SO2、NO2、NOX、PM10、PM2.5、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具体数值见表5。表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u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年平均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NOX年平均5024小时平均1001小时平均250PM10(粒径小于等于10um)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PM2

39、.5(粒径小于等于2.5um)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评价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扁担河、青山河、长江当涂段,扁担河、青山河、长江当涂段水质目前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类、类水质标准,SS参照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四级、三级、三级标准。具体数据见表6。表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为无量纲序号污染物名称地表水标准来源类类1pH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2COD30203BOD5644NH3-N1.51.05石油类0.50.05

40、6SS6030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7。表7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非生产性项目,施工期工人均为项目所在区域及附近居民,施工期工人均回家就餐或饭店就餐,施工期废水不在本项目内产生,全部进入了工人自家旱厕等;项目建成后,地块全部出让用于工业、商业及居住用地,土地出让后,各地块具体入驻项目情况另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故本项目仅列出废气及噪声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标准建设项目共7宗地块改造完成后,全部出让作

41、为工业、居住及商业用地,各地块具体入驻项目情况另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本次评价故仅考虑施工期,施工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粉尘、机械设备尾气,污染因子主要为SO2、NOx、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等。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标准,具体见表8。表8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名称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来源排气筒高度(m)二级监控点浓度(mg/m3)SO2550152.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标准NOX240150.770.1

42、2颗粒物120153.51.0非甲烷总烃12015104.02、噪声排放标准建设项目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标准,噪声限值详见表9。表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一览表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注: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非生产性项目,施工期污染物产生量很少,且为间接性排放,待施工结束后消失,故不考虑总量控制。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非生产性项目,7宗地块被平整后的土地被出让作为工业、商业及居住用地,出让后土地具体使用情况另行委托履行环评手续,不在本次评价范围

43、之内,故本次仅列出施工期房屋拆除、土地平整、基础设施施工等相关流程。施工期工艺流程简述:(1)房屋拆除主要对7宗地块内的房屋进行拆除,主要使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砖瓦木料等材料可再利用的收集外卖再利用,该工段主要污染物为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设备尾气、扬尘及建筑垃圾。(2)土地平整平整前先进行测量,掌握平整单元区的高程变化和设计高程,计算平整土方量,通过计算来了解平整单元区土源是否满足平整后的设计高程,土地平整也使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该工段主要污染物为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设备尾气、扬尘及弃土。(3)基础设施工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管网铺设等施工,主要污染物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设备尾气、扬尘及开

44、挖弃土等。主要污染工序:7宗地块拆迁平整改造后的最终目标是将土地作为工业、商业及居住用地出让,故本次土地开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施工期对环境要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废气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场地扬尘、施工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粉尘粉尘的影响范围较广,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沿线道路两侧及施工现场,尤其是天气干燥及风速较大时更为明显,从而使该区块及周围附近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浓度增大。据调查,施工作业场地近地面粉尘浓度可达1.530mg/m3。由于粉尘的产生量与天气、温度、风速、施工队文明作业程度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其排放量难以定量估算。尾气尾气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NO2、CO和烃类等。2、废水项目地块内不设置厕所和食堂,故生活污水不在本项目内产生,施工期废水仅为施工人员的清洗废水,经沉淀预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3、噪声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噪声源主要来自于挖掘机、推土机及运输汽车等设备噪声,另外还有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的敲打撞击噪声,其声级程度详见表10。表10 建设期主要噪声源的声级值 单位:dB(A) 序号声源名称噪声级范围(距源10m处)1推土机78962运输卡车85943挖土机80934、固废建设项目房屋拆除、土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建设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