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282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盘县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评价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环评证书:国环评证 乙字第3314号二零一三年二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工程基本情况11.2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11.2.1工程总布置11.2.2主要建筑物11.2.3工程施工41.2.4水库淹没、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61.2.5工程特性71.3工程分析131.3.1与相关规划、政策、法规的协调性分析131.3.2工程总体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13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62.1自然环境概况162.1.1地

2、形地貌162.1.2区域地质162.1.3气候、气象162.1.4水文162.1.5土壤172.2社会环境概况172.2.1社会经济现状172.2.2人群健康182.2.3景观、文物与基本农田182.3环境质量现状182.3.1水环境质量现状182.3.2空气及声环境现状182.3.3生态环境182.4评价范围20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213.1评价标准213.1.1环境质量标准213.1.2 污染物排放标准213.2环境保护目标213.2.1环境保护敏感目标213.2.2污染与生态破坏预防控制、保护目标223.3环境预测与评价233.3.1水环境233.3.2生态环

3、境243.3.3大气环境283.3.4声环境283.3.5固体废物293.3.6社会环境293.4环境保护措施303.4.1水环境303.4.2 生态环境323.4.3大气环境333.4.4声环境保护措施343.4.5固体废物363.4.6人群健康保护措施363.4.7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373.5环境风险分析383.5.1工程可能发生的风险383.5.2应对风险的对策和措施383.5.3环境风险应急预案393.6投资估算和经济损益分析393.6.1投资估算393.6.2经济损益分析393.7环境监测与管理403.7.1环境监测403.7.2环境监理413.7.3环境管理423.7.4环境保护

4、设施竣工验收424 公众参与434.1调查目的434.2调查区域及对象434.3调查方式434.3.1第一次公众参与434.3.2第二次公众参与454.4公众统计与分析474.4.1环境信息公示474.4.2走访调查474.4.3公众参与表调查信息统计474.4.4公众关心的问题504.4.5反馈意见504.5公众参与结论50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5.1结论515.2建议516 联系方式526.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526.2评价单位联系方式521 建设项目概况1.1工程基本情况乌都河水电站位于乌都河中下游盘县、普安的界河河段上,大坝位于普安县畔河村附近,控制流域面积1220km2,多年平均流量

5、22.9m3/s,年径流量72177万m3。厂房位于盘县岩脚寨附近,距盘县城关镇63.4km。工程区已修建上坝及进厂公路,交通便利。乌都河系北盘江右岸一级支流,位于东经1043510500,北纬25382600之间,河流发源于盘县水塘镇里山岚(海拔高程1949m),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木龙、水塘镇、板桥镇,于南板桥处接纳支流风洞河后转向东流,于英武乡附近接纳支流朱昌河后在三板桥处成为盘县和普安县的界河,再北流至罗细坡经南京桥电站后折向东北流,分别于大河边、窝沿处接纳支流小坝河、普安河经乌都河水电站水库后,在半河落水洞成伏流,在普安田边寨出露地面成为明流,流经乌都河水电站厂房后继续往东北流,最后于水

6、城县花嘎乡牛滚塘注入北盘江。全流域面积1997km2,主河道河长106km,主河道总落差1189m。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拟在已建电站枢纽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水库、大坝及冲沙底孔,在库首右岸非溢流坝段增设一取水口,新建明渠、无压隧洞引水至已建沉沙池、前池后至已建厂房下游岸边建厂发电。工程规模属小(1)型,工程等别为等。工程任务为发电,装机45MW,无其他任务要求。1.2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1.2.1工程总布置工程总布置为:已建一期工程大坝+新建取水口+新建沉沙池+无压引水系统(渠道、无压隧洞和渡槽组成)+已建一期工程前池+新建压力钢管+新建发电厂房。1.2.2主要建筑物(1)引水建筑物新建的

7、引水系统可分为无压引水道和有压引水两部分,无压引水建筑物包括渠道、渡槽和无压引水隧洞;有压引水建筑物为压力钢管。大坝取水口新建大坝取水口布置于已建大坝右岸非溢流坝段,紧靠已建取水口布置。取水口底板高程1179m,与已建取水口同高,顺水流方向设置了喇叭口和闸门井,喇叭口采用四面圆弧形收缩,半径为1.0m;后接闸门井,设置一道平板检修闸门,孔口尺寸5.0m3.0m(宽高),启闭平台高程1188.50m,检修平台高程1185.0m,采用手动式卷扬机控制闸门,取水口井筒采用C20混凝土结构。取水口后为坝内引水渠,需对已建大坝进行改造,引渠采用矩形断面,底宽5.0m,上部采用板梁结构恢复坝顶交通,采用C

8、20钢筋混凝土浇筑。半河沉沙池半河沉沙池位于大坝下游右岸,紧靠下游坝面布置,为一、二期电站共用。为使池内水流平顺、稳定,沉沙池采用等宽布置,过水断面宽14m,池内正常水位1181.85m,轴线长139.177m。为防止多余的水量进入下游引水道,沉沙池首段靠已建冲沙底孔出口处设置了侧堰,堰顶高程1181.85m,溢流堰宽40m。当通过一、二期电站总流量38.2m3/s,池内流速0.384m/s,满足规范要求。在池内末端布置了一座冲沙闸门井,分别设置了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孔口尺寸33m。在冲沙闸处混凝土边墩中布设350生态放水管,长22.5m,末端设置350放水闸阀,同时设置自动在线流量控制仪。沉

9、沙池末端设置了两道拦污栅,每道设置两扇平板式拦污栅,采用一字型布置,单孔宽6m,中墩宽2m,底槛高程1176m。同时,因一、二期电站共用一前池,为防止河道洪水位超过下游明渠顶部高程时,挟杂泥沙进入下游引水道,在拦污栅后新、老引水道顶部均设置盖板。半河沉沙池的新建将拆除已建明渠首段内侧边墙约163m。半河暗渠半河暗渠位于新建沉沙池至1#隧洞之间,沿已建电站1#明渠内侧布置,引水渠道长75.983m,底坡i=0.001,渠道断面尺寸3.5m3.5m,渠内水深2.92m,采用浆砌石砌筑,内侧用C20混凝土护面厚10cm,设计糙率n0.014。因渠线通过地段覆盖层较厚,为防止边坡松动垮塌,泥沙进入渠道

10、,在渠顶设置C20混凝土预制拱盖,厚0.5m,顶拱内半径2.021m,中心角120。1#隧洞进水口1#隧洞进水口布置于已建0#隧洞右侧,距0#隧洞进口约27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岸塔式结构,进口底板高程1177.125m。为便于控制流量,在进水口底板中部设置一道弧形工作闸门,孔口尺寸3.5m5m(宽高),采用液压式启闭机,启闭平台设置于井筒内,高程为1195.724m;井筒顶部高程为1212.0m,高于校核洪水位1211.53m(P0.5%)。取水口后为洞内消力池长38.45m,底板高程1177.125m。1#、2#引水隧洞本工程引水隧洞为无压引水隧洞,全长5028.498m(含两洞出口明渠

11、段),其中1#隧洞长3807.747m、出口明渠长29m、2#隧洞长1181.751m、出口明渠长10m,后接已建沉沙池。渠道和隧洞底坡i=0.001。隧洞断面采用城门洞型,其中,全断面衬砌段底宽3.5m,直墙高3.3m,顶拱半径2.1m;喷C20混凝土衬砌段底宽5.35m,直墙高3.3m,顶拱半径2.81m。在1#隧洞出口明渠段设置宽18m的溢流堰,防止多余水量进入丫口上渡槽,堰顶高程1177.85m。隧洞围岩主要为厚层至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其中1#隧洞需穿越4条断层,2#隧洞出口段约90m为崩塌堆积体,该类洞段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并在开挖过程利用钢拱架进行支挡;类围岩段直墙采用喷

12、混支付,厚10cm,底板采用C20混凝土衬砌,厚20cm。渡槽渡槽由进、出口渐变段及槽身段组成,总长168m,采用简支梁式渡槽。进口为1#隧洞出口明渠段,出口为2#隧洞。槽身段底坡1/600,采用矩形断面,过水断面宽3.5m,靠上游侧堰堰顶最高水位及安全超高后,取过水断面边墙高3.4m。槽身支撑为C25钢筋混凝土排架,高度1037.984m。已建沉沙池改造及压力前池复核2#引水隧洞后为已建沉沙池、调节池和前池,经复核调节池及前池有效容积为0.94万m3,能满足一、二期电站稳定运行要求。已建前池正常水位1175.9m,二期电站建成后考虑突甩全部负荷,其最高涌波水位为1176.397m,低于前池及

13、调节池边墙顶部高程1177.20m;根据规范规定计算突甩全部负荷时沉沙池后侧堰堰上水头(堰顶高程1175.9m),其水位为1176.843m,已超高已建沉沙池边墙顶部高程1176.50m,考虑安全超高为0.6m,需加高沉沙池及进口明渠段边墙1.2m,改造后其顶部高程为1177.7m。同时需新建2#隧洞出口明渠段及需改造的沉沙池渐变段进口外侧边墙顶部高程为1177.70m。新建前池取水口及前池改造二期工程压力钢管进水口布置于前池末端靠山体侧,为减少工程量,避免拆除已建管理房,将其紧靠已建进水口布置。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塔式进水口,顺水流方向设置了拦污栅、喇叭口、事故闸门及渐变段。拦污栅孔口尺寸为

14、6m8.9m。喇叭口后为闸门井,设一扇平板事故闸门,孔口尺寸为2.82.8m,其后为一渐变段,长4m。根据拟定的前池最低水位,并计算二期工程取水口最小淹没水深,考虑有压管道需满足2m压力水头的要求,取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168.30,需改造段前池底板高程为1167.80m。已建前池改造需将左侧弧线段边墙拆除,长度约26m;需新建边墙长29.8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墙体厚0.5m,下部墙体厚0.8m,边墙最大高度9.4m。为满足取水最小淹没水深要求,需拆除原底板约60m2,并降至1167.8m高程,新建底板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浇筑,厚0.5m。压力钢管二期工程压力钢管分明管段和埋管段,

15、供水方式为一管两机方案,中主管段长419.68m,支管总长28.4m。明管段平面及立面转弯处设置混凝土镇墩,并在两镇墩之间设置伸缩节及支撑环;埋管段分为竖直段和下平段,竖直段外包混凝土厚0.8m,下平段为0.6m。压力钢管采用明管设计,管材均采用16MnR,壁厚1228mm,抗外压设计采用加劲环。(2)厂房及升压站二期工程发电厂房布置于已建厂房下游约50m处,采用地面式,利用厂房后坡开挖后回填的地坪布置升压站。采用2台机方案(222.5MW),机组安装高程为949.0m,安装间高程为957.78m。厂房平面尺寸41.226.4m,其中主厂房为41.217.4m,副厂房为41.29。主厂房沿高程

16、共分为5层,从下至上分别为尾水管层、蜗壳层、水轮机层、发电机层和安装间层。主厂房在安装间层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上为砖混结构。升压站的布置于主厂房与后边坡之间,利用弃渣回填夯实至957.60m高程,平面尺寸为33.1215.64m。1.2.3工程施工1.2.3.1施工总布置本工程施工总布置方案遵循因地制宜、交通便利、有利生产、方便施工、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本工程施工区地形情况,施工工厂、设备、设施和施工营地主要沿右岸公路布置,统筹兼顾。具体实施时,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根据本工程枢纽布置特点,施工布置分为首部枢纽施工区、引水隧洞中部施工区、前池施工区、厂房施工区等4个施工

17、区。(1)首部枢纽施工区:该施工布置主要是坝身取水口、新建沉沙池和1#无压引水隧洞前段的施工。该区混凝土由布置于大坝右岸的1#拌和站集中拌制。在1#无压引水隧洞前半段布置1台砼输送泵,承担1#无压引水隧洞前段和1#无压引水隧洞进水口砼入仓运输任务。(2)引水隧洞中部施工区:该施工布置主要是1#无压引水隧洞后半段、渡槽和2#无压引水隧洞前半段的施工。该区混凝土由布置于2#营区旁2#拌和站集中拌制。在1#无压引水隧洞后半段、渡槽和2#无压引水隧洞前半段分别布置1台砼输送泵,分别承担1#无压引水隧洞后半段、渡槽和2#无压引水隧洞前半段砼入仓运输任务。(3)前池施工区:该施工布置主要是2#无压引水隧洞

18、后段、已建沉沙池和压力前池改造的施工。该区混凝土由布置于2#营区旁2#拌和站集中拌制。在2#无压引水隧洞后段布置1台砼输送泵,承担2#无压引水隧洞后段和已建沉沙池压力前池改造砼入仓运输任务。(4)厂房施工区:该施工布置主要是厂房和压力钢管的施工。该区混凝土由布置于一期厂房下游空旷地带3#拌和站集中拌制。在新建厂房旁布置1台砼输送泵,作为压力钢管砼入仓运输任务。在厂房围堰上布置一台塔机,承担厂房混凝土、模板、架管等的吊装任务。1.2.3.2石料场(1)号石料场号石料场位于库尾右岸,该料场至大坝运输距离为0.4km。料场区基岩裸露,地层为二叠系茅口组(P2m)灰色厚层灰岩,岩层产状6717。地表溶

19、沟、溶槽发育,溶蚀带深约24m,料场位于地下水位之上。开采高程范围为12101360m,可开采面积1.3万m2,平均开采厚度48m,开采量62万m3。该石料场主要供应首部枢纽施工区砂石料。(2)号石料场号石料场位于丫口上渡槽右岸下游约300m处,该料场至厂房运输距离为2.9km。料场区基岩裸露,地层为石炭系摆佐组(C1b)浅灰、灰色厚层至巨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岩层产状10633。地表未见较大溶洞发育,岩溶主要表现为溶蚀裂隙,料场位于地下水位之上。开采高程范围为11501320m,开采面积2.9万m2,平均开采厚度68m,开采量197万m3。该石料场主要供应引水隧洞中部施工区、前池施工区和厂房

20、施工区砂石料。1.2.3.3土料场土料场位于已建厂区后坡生活水池处。料场至坝址、厂址有现成公路相通,距坝址5.5km,距厂房0.2km。土料场为左岸斜坡地形,场地高程10001025m,地形坡度2030,为退耕还林地。场内无民用住宅和其他建筑设施。料场土质为C1d泥灰岩地层风化的残坡积红黏土层,土层厚28m。料场范围内未见泉水出露,地下水位低于1000m。料场面积约1.1万m2,平均开采厚度2.2m,开采量约2.42万m3,主要用于围堰填筑,储量及质量均能满足要求。1.2.3.4渣场1#弃渣场地选在首部枢纽施工区附近,乌都河入伏口上游180m处右岸冲沟,占地地貌为坡耕地,主要堆放沉沙池、暗渠及

21、进水口施工弃碴。2#弃渣场地选在麻家冲沟谷内,占地地貌为坡耕地,主要堆放引水系统中部施工区、前池施工区和厂房施工区施工弃碴。1.2.3.5施工进度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分为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完建期。根据总进度安排,本工程筹建期4个月,工程准备期3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28个月,完建期2个月。总工期33个月。1.2.4水库淹没、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1.2.4.1水库淹没由于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是采用现有水库,且水库的淹没范围没有改变,因此,该二期工程未涉及水库淹没区1.2.4.2工程占地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建设征地涉及盘县保基苗族彝族乡40.94亩土地(耕地8.3亩、灌木林15.

22、01亩、有林地5.77亩、草地11.86亩),及其普安的罐子窑镇11.23亩土地(耕地9.42亩、灌木林1.00亩、其他土地0.81亩),临时用地121.30亩(耕地108.50亩、有林地2.1亩、灌木林地10.70亩)。1.2.4.3移民安置规划(1)移民安置人口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440-2009)第4.1.1条规定,以实物指标调查年2011年为基准年,根据主体工程实施计划,本阶段移民安置设计水平年按2013年考虑。生产安置人口: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生产安置人口预计到规划水平年2013年为10人,无搬迁安置人口。(2)安置容量分析移民环境容量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

23、间内,在保证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并保持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按照拟定的规划目标和安置标准,通过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后,该区域经济所能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安置区选择,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地处盘县的保基乡及普安县的罐子窑镇交界处,水源、交通条件较好。工程征地区以外剩余耕地较多,基本不影响现有的耕地格局。根据实际情况征用耕地的采取货币一次性补偿或者调剂耕地进行生产安置,无搬迁安置。根据调查,可调剂耕地共75亩、可开垦耕地100亩,大于生产安置所需耕地,满足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要求。(3)生产安置规划: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建设征地到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总计10人。根据盘县及

24、普安县政府安排,生产安置人口全部在原有村组内,按实际情况调剂土地安置。1.2.5工程特性表11 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全流域km21997坝址以上km212202.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a50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亿m37.8014.代表性流量多年平均流量m3/s24.7实测最大流量m3/s39.81979年实测最小流量m3/s1.421966年设计洪水标准P(%)3.33设计洪水流量m3/s1310校核洪水标准P(%)0.5校核洪水流量m3/s20005.洪量实测最大洪量(d)万m33439草坪头水文站设计洪水洪量(d)万m32747校核洪水洪量(d)万m341946

25、.泥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万t81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1.35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万t6.5二、水库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m1211.53设计洪水位m1199.83正常蓄水位m1182死水位m1180.032.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万m21.893.回水长度km0.44.水库容积总库容万m3398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万m37.2调洪库容万m3390.8调节库容万m34.3死库容万m33.95.库容系数%0.00426.调节特性无调节7.水量利用系数%62.8考虑上游水库调水8、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下泄流量m3/s402频率P=50%相应下游水位m1185.05坝顶高程1185m三、工程效

26、益指标已成电站装机容量MW25二期电站装机容量MW45保证出力kW5273已建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14773一、二期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24263二期电站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万kWh9490二期电站年利用小时数h2109四、淹没损失及工程永久占地1.库区淹没无2.工程占地1)永久占地52.17耕地亩17.72旱地亩17.72林地亩21.78荒草地亩11.86未利用地亩0.812)临时占地121.3耕地亩108.5旱地亩108.5荒草地亩12.8五、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挡水建筑物(坝型)浆砌石重力坝已建大坝地震基本烈度/设计烈度坝顶高程m1185最大坝高m19坝顶长度m87.092.泄水

27、建筑物坝顶开敞式溢流表孔堰顶高程m1182溢流段长度m30单孔堰顶型式WES型实用堰消能方式面流消能3.冲沙底孔型式坝身底孔孔身断面尺寸mD=33进口底部高程m11754.下放环境水设施350生态放水管m22.5350生态放水闸阀个15.取水建筑物1)已建取水口进水口型式坝身取水口进口底板高程m1179拦污栅数量扇1拦污栅形式m半圆形闸门型式/数量平板钢闸门/1(扇)检修门闸门孔口尺寸m22.53BH2)新建建取水口进水口型式坝身取水口进口底板高程m1179闸门型式/数量平板钢闸门/(扇)检修门闸门孔口尺寸m253BH7.引水建筑物1)新建沉沙池一、二期电站共用沉沙池形式定期冲洗条渠式沉沙池边

28、墙顶部高程m1183池内正常水位m1181.85引水流量m3/s38.2总装机引水流量侧堰顶高程m1178.15轴线长m139.177沉沙池宽度m14池内平均流速m/s0.364冲沙闸室数量座1闸室底板高程m1173.045闸门型式/数量平板钢闸门/2(扇)检修、工作门各2扇闸门孔口尺寸m332)引水暗渠长度m75.983断面尺寸m3.53.5衬砌型式浆砌石底坡1/1000进口拦污栅数量前后布置两道拦污栅/每道2扇/一字型布置扇4拦污栅尺寸m67宽高拦污栅底槛高程m11763)1#隧洞进水口及洞内消力池进水口型式岸塔式进口底板高程m1177.125闸门型式/数量弧形闸门/1闸门孔口尺寸m3.5

29、5启闭平台高程m1195.724井筒顶部高程m1212洞内消力池型式下挖式洞内消力池长度m38.45底板高程m1177.125底板宽度m54)1#引水隧洞引水形式无压引水隧洞长度m3807.747含洞内消力池底坡1/1000衬砌型式()C20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衬砌断面尺寸()m23.54.239城门洞型,BH设计糙率()0.014衬砌型式()喷C20钢筋混凝土衬砌断面尺寸()m25.355.25城门洞型,BH设计糙率()0.0255)1#隧洞出口明渠及侧堰明渠长度m29明渠断面尺寸m3.53.674明渠衬砌型式C20混凝土底坡1/1000侧堰段长度m18堰顶高程m1177.85设计下泄流量m3

30、/s13.015)丫口上渡槽型式简支梁式长度m168断面尺寸m3.53.75BH设计水深m2.2056)2#引水隧洞引水形式无压引水隧洞长度m1181.751底坡1/1000衬砌型式()C20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衬砌断面尺寸()m23.54.239城门洞型,BH设计糙率()0.014衬砌型式()喷C20钢筋混凝土衬砌断面尺寸()m25.355.25城门洞型,BH设计糙率()0.0257)2#隧洞出口明渠明渠长度m10明渠断面尺寸m3.54.726明渠衬砌型式C20混凝土底坡1/10008)压力前池正常水位m1175.9最低水位m1174.936正常工况有效容积m390009)前池进水口进水口型式

31、塔式进口底板高程m1168.3进口拦污栅数量扇1拦污栅尺寸m68.9闸门型式/数量平板闸门/1闸门孔口尺寸m2.82.8检修平台高程m1177.210)压力钢管型式明管条数条1管道长度m448.08其中主管/支管长度m419.68/28.4内径m2.8/1.4主管/支管最大水击压力m304.94钢管管材16MnR11)厂房型式地面厂房地基特性炭质泥灰岩、泥质灰岩主厂房尺寸m341.217.4长宽水轮机安装高程m94912)升压站型式户外式面积m233.1215.64长宽13)主要机电设备水轮机型号HL90(A542)-LJ-188台数台2额定出力MW23.2额定转速r/min500吸出高度m0

32、.57最大工作水头m223.2最小工作水头m218.3额定水头m220.4额定流量m3/s11.52发电机型号SF22.5-12/3850台数台2.00额定容量MW22.50额定功率因数0.8额定电压kV10.5厂内起重机型式QD80/20t跨度m15最大起重量t80t主变压器型号SF11-63000/110台数台1额定容量kVA6300014)输电线路电压kV110回路数回路1输电目的地淤泥变电站输电距离km20六、施工1.总工时万工时2312.总工期个月33七、经济指标1.静态总投资万元278992.总投资万元319093.综合利用经济指标静态单位kW投资元6200静态单位电度投资元2.9

33、40动态单位kW投资元7091动态单位电度投资元3.3621.3工程分析1.3.1与相关规划、政策、法规的协调性分析乌都河水电站二期工程的工程任务为发电,它的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2011年)鼓励类中的“水力发电工程”,并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符合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符合贵州省电力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增强了对盘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1.3.2工程总体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1.3.2.1坝址比选合理性分析已建乌都河水电站大坝位于半河落水洞上游

34、约1km处,正常蓄水位为1182.0m,回水长约400m。在不影响原电站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在已建大坝与大坝下游落水洞之间选择坝址进行坝址比选,故本次坝址的选择以延用已建大坝为老坝方案,在其下游新选一坝址为新坝方案。通过从地质、施工、投资等方面综合比较,老坝方案工程量较小,施工期短,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影响减小,对地表扰动较小,且未影响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本次环评认为主体设计推荐的老坝方案具有较好的环境合理性。1.3.2.2厂址比选合理性分析已建乌都河水电站厂房位于伏流出口下游左岸约550m,地处盘县境内,对岸为普安县。经对已建电站调节池及前池容积进行复核,其有效容积(0.94万m3)能满足

35、一、二期工程同时运行,为节省工程投资(利用已建前池),并减小征地工作的难度,将二期工程发电厂房选择在左岸。通过地质、征地、景观等各因素的考虑,该厂址方案既避免了左岸崩塌堆积体的地质不利因素,也避免了跨地区建设的弊端,且未影响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与一期工程厂房和下游梯级电站的衔接,本次环评认为主体设计推荐的厂址方案具有较好的环境合理性。1.3.2.3引水线路比选合理性分析根据拟定坝址、坝线位置和已建沉沙池、前池位置,选择了西线(左岸)和东线(右岸)两个无压引水系统方案。工程区地质构造复杂,左岸发育有乌都河在此入伏的大型溶洞,其地下暗河总体水流方向呈自南向北,与左岸引水系统走向

36、大致相同,在已建大坝至麻家冲寨子之间的隧洞穿越溶洞的可能性极大,无法预计溶洞规模及处理难度;同时,左岸隧洞为绕开乌都河伏流入口和左岸石板寨半坡的两个“天窗”,其洞线较右岸引水系统长约600m。因此放弃西线引水方案。东线引水方案中共列出了三条引水线路,选择的三条引水线路1#、2#隧洞轴线布置相同,仅因选择渡槽位置不同而形成了三个比较方案:表12 引水线路比较表建筑名称(顺水流方向)长度(m)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半河暗渠75.9875.9875.981#隧洞3144.53342.773807.7471#隧洞出口明渠2929渡槽1672311681#明渠295.552#隧洞1800.911691.27

37、1181.752#隧洞出口明渠101010合计5592.945351.025283.98根据各因素比选,方案三环境地质较好,施工难度较小,工程投资省,线路长度最短,对地表扰动相对较小,因而对地形地貌及植被的损坏较小,且未影响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因此,本环评认为主体工程推荐的方案三具有较好的环境合理性。1.3.2.4施工布置址环境合理性分析首部枢纽施工区、引水系统中部施工区、前池施工区及厂房施工区施工区场地面积可满足工程施工布置需要,布置较紧凑,且尽量选择了平缓地形,减少了场地平整和土石开挖量,降低了对原地表的扰动,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占地范围内未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施工期间,需加强

38、施工管理,将工程区施工对居民点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从环保角度考虑,施工区的施工布置较为合理。1.3.2.5料场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1)石料场号石料场位于库尾右岸,号石料场位于丫口上渡槽右岸下游约300m处。两个料场植被以灌木林、灌草丛为主,均为次生植被,在料场周围未发现珍稀濒危动植物,料场开采对植被资源影响较小。料场开采对居民点将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可通过环保措施减缓。通过对本工程料场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分析可知,两石料场的选址合理。(2)土料场土料场位于已建厂区后坡生活水池处,场内无民用住宅和其他建筑设施,开采环境较好,对环境影响小,土料场的选址合理。1.3.2.6渣场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本

39、工程共设2个渣场,1#弃渣场地选在首部枢纽施工区附近,乌都河入伏口上游180m处右岸冲沟,2#弃渣场地选在麻家冲沟谷内。两渣场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没有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1号渣场位于伏流入口,存在弃渣进入河道及伏流,影响行洪的风险,但考虑1号渣场弃渣堆放量较小,通过完善的水保措施,并向远离河道方向后延堆放等相应措施后,可将弃渣堆放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弃渣场选址具有环境合理性。1.3.2.7工程选址与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合理性分析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以乌蒙山顶峰及其东坡高原喀斯特地质为特色,包括两大园区和五大特色景区。两大园区即北盘江

40、峡谷园区和碧云洞溶洞群园区,距离厂房最近的格所河峡谷景区,是北盘江峡谷园区的景区之一。格所河峡谷景区位于盘县、水城县、普安县三县交界处保基乡,主要有出水洞、脚踩洞、古榕树群、万亩红叶、龙天佑墓、千亩天然混交林、箐外高山、姊妹瀑、刀砍山、枪打眼、落水洞、谷中谷、蛤蟆山、躲反洞、峡谷激流、布依村寨等二十余个景物景点。本工程在选址上充分考虑了对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影响,坝址、厂房、引水线路、施工场地、渣料场的选址均未在该公园保护范围之内,对该公园的景观等均无影响。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自然环境概况12344.12.1.1地形地貌 评价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总观全区地势南高北低,地貌以溶蚀峰丛洼

41、地地貌类型为主,局部碎屑岩分布地带为侵蚀剥蚀地貌。2.1.2区域地质评价区出露地层有古生界的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和新生界的第四系地层(Q)等。评价区位于普安山字型构造的脊柱和前弧之间地带,以近南北的格所背斜和格所断层(F1)为主要构造线方向,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成普安山字型构造脊柱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受近东西向的弧顶构造影响,形成了工程区十分复杂的地质构造体系,河流多顺应主构造线方向发育。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好。2.1.3气候、气象流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高原性、季风性、湿润性的气候特点,谷地温热,高山凉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流域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2%,最小相对湿度5%,多年平均风速2.6m/s,常年风向为E、NE风及静风。大风日数25.1d,雾日数74.8d,冰雹日数10.7d。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秋季低温绵雨、倒春寒、霜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