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4287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新区产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爆发式增长态势初显,为及时、准确掌握区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情况,今年新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新兴产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查,现就新区新兴产业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新区新兴产业企业现状建区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镇江新区坚持实施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先后引进中节能、中建材、中航西飞、航天三院、国机等央企重点项目,协议总投资260多亿元,新引进首钢控股柔性复合材料生产系统等新兴产业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138亿元,中节能一期100兆瓦电池片

2、及电池组件、赛锡砂浆回收项目一期;西飞菲舍尔航空零部件及内饰、航天三院复合管道、通用机场等项目竣工投产,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有效促进了地方离地农业的就业,调查中的114家新兴产业企业,现有员工8563人,较2011年相比用工规模增加了2.6倍,企业家数增加了1.8倍。1.从企业家数看,航空装备增加幅度最大。2015年新区人力资源市场动态监控的航空装备企业数为18家,与2011年相比增加15家,增幅达到500%,这主要是中航西飞、航天三院、菲舍尔航空等一批航空企业相继落户新区。(详见图1)(图1.镇江新区新兴产业企业增长图)2.从员工总数

3、看,新能源产业吸纳就业人数最多。2015年新区人力资源市场动态监控的新能源产业就业人数为3445人,占到新兴产业就业群体的40.01%,这主要是中节能项目的投产竣工,吸纳了大批就业人员,并且带动了赛锡科技、大成新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用工规模逐步扩大。(详见图2)(图2.镇江新区新兴产业员工增长图)二、新区新兴产业人才供求现状经调查,2015年至今,进入新区人力资源配置市场招聘的新兴产业企业为305家(次),招聘总人数为2815人,前来进行求职的各类人员中,报名新兴产业企业的共有5993人(次),截止目前,新区各类新兴产业企业招聘到位各类人员1742人,缺口1073人,同时通过走访企业,开展企业

4、人力资源需求调查,113家企业共征集需求892人,加上之前的招聘缺口,新区新兴产业需求将达到195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8%。1.从产业需求看,新能源产业需求较大。以中节能为首的新能源企业受国际光伏产业回暖影响,生产效益逐步提升,与之配套的耐丝新材料、大成新能源等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增加,值得关注的是新区航空产业人员需求较小,主要是由于航空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尚处在筹建或新建期,人才集聚和吸纳能力尚未释放,预计1到2年公司正式投产后,相关人员需求将大幅攀升。(详见图3)(图3.新区新兴产业人员需求图)2.从岗位需求看,技能操作岗位加大。企业对技能操作人员的需求876人,占到总量

5、的44.7%,与现有人员相比,提高了将近38%。主要集中在焊工、电工、车工、叉车工和设备维修工等工种。三、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因1.新区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凸显。随着新区航空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的推进建设,中陆航星、菲舍尔航空、航天海鹰等一批航空类企业竣工投产,急需一批航空复材专业的产业技术工人,而新区人力资源结构中以本地离地农民为主,大约占到新区人力资源资源总量的75%,这部人员整体能力素质不高,技能水平偏低,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2015年至今,新区新兴产业需求2815人,报名的居然达到了5993,录用的只有1742人,成功率不到29%,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员素质、技能水平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6、。2.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目前新区重点发展的航空制造业,镇江本地除1家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设有航空专业外,暂无其他院校设有航空专业,企业主要是通过赴外地飞机制造公司和相关职业院校招聘,人工成本较高。同时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每年毕业的学生留在镇江就业的仅为30%,第一年结束后剩下50%,第二年就仅剩下25%,高校资源难以充分发挥。3.“软”环境仍需改善。一是公共交通不畅通。企业员工上下班时间,出行不便;夜班车次太少,企业倒班人员,交通无法保障。二是配套设施不齐全。企业员工廉租房配套设施不完善,集体食堂不能提供人性化错时供餐;宿舍周边超市、便利店较少,员工日常消耗品不能就近购买;娱乐

7、休闲设施不完备,员工业余生活比较单一枯燥;管理不够精细化,员工使用公共电表,所有电费公摊,企业认为不合理。4.技能培养氛围不浓。政府、社会和企业在技能人员培养上尚未形成合力。一是政府培训水平不高。政府部门主要是围绕颁发有关行业资格证书开展培训活动,此类培训水准不高,以应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同企业所期望的能够提升从业人员实际能力的需求之间有一定距离。二是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层次不齐。主要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培训,但由于目前“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市场化培训机制尚未形成,致使现有各类培训机构层次不高、功能不足,尤其是专业性强、国际化程度高的教育培训资源更加欠缺,难以为提高人才专业技能服务

8、。三是企业内部培训积极性不高。企业组织的培训针对内部员工,但一些企业被“人员接受培训后不久便跳槽”的现象所困扰,培训投入的风险性较大,培训内动力不强。5.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滞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新兴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员配置不足,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不高。二是民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层次不高。目前新区民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数量相对太少,服务形式不能充分满足需求,现有的公开登记的机构中既缺少私营的“猎头公司”,也缺少中外合资性质的人力资源中介组织。就服务形式而言,最多的是提供人员信息,提供档案保管等服务。高端的人力资

9、源服务外包、猎头、管理、咨询等业务开展较少。四、相关建议面对新兴产业旺盛的人力资源需求,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培养步伐。1.加强企业人力资源供需情况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情况的研究,及时掌握企业人员总量、结构和分布现状,把握企业人员需求的发展趋势,并对人员需求提供准确预测,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出科学性指导意见。建立企业人力资源供需预测预警系统,监测就业环境变化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及时收集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编制紧缺岗位目录,建立区内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信息交流机制和定期发布制度。2.组织开展本地系列招聘活动。根据企业用工需求,适时举办公益性

10、就业招聘会,利用新闻媒体、车厢广告、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在全区有条件的镇和村,通过“农村就业集市”等形式,实现本地劳动力资源供需对接。3.引进外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加强劳务基地建设,重点引进外来中介机构,设立劳务基地专项基金,对引进的劳务中介机构在公办场地、后勤保障等方面实现“一条龙”服务,定期举办中介机构企业见面会,畅通供需交流平台。4.加快构筑新区技能型人员高地。着力加强技能型人员的培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技能型人员的培养建好载体。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新兴产业企业与本地职业培训机构的对接,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为技能型人员订单式培养畅通渠道。5.积极营造吸引人员的软硬环境。要围绕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改善,进一步优化新区的居住、购物、休闲、娱乐、电信、交通以及入学就医等条件,进一步营造人文氛围,真正把新区建成适合各类就业群体聚居的新型城区。要积极筹建蓝领公寓,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提供给企业引进的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