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4289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现状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现状分析一、 苏州沿江地区经济发展与工业化水平比较(一)经济实力比较苏州市五个下辖市中有三个临江,分别为常熟、张家港、太仓。该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外向度高,城市化水平高,正以其独特的岸线和水资源优势,逐渐成为基础产业投资、生根的绝佳地区。2002年,该区总人口为233.82万(以户籍为统计口径),土地面积2486平方公里,GDP为910.1亿元,工业增加值483.68亿元,财政收入100.28亿元,分别占苏州全市的40.05%、29.28%、43.75%、43.70%和34.48%。江苏省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为苏州沿江地区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表1 苏州沿江地区经济实力分析

2、及与相关地区比较(2002年)县市名总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均GDP(元)工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出口总额(亿美元)财政收入(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常熟103.62365.0135202189.4739.0119.8341.024.85张家港85.27365.0242783204.0936.9930.2843.084.82太仓44.93180.074009690.1237.0516.6916.184.00沿江地区233.82910.1038923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483.6837.8166.80100.2813.67昆山60.69314.345207819

3、0.9930.8184.7441.5210.18吴江76.94234.5630466118.6637.0536.0722.393.56苏州市区212.40727.1534475387.6337.96176.29126.6320.72苏州市583.862080.34357001106.8737.36363.90290.8248.14江苏临江地区*24092230.17162431066.8837.6184.40181.3914.95江苏省7127.310636.7143974820.137.30703.01483.7108.30资料来源:根据苏州市统计年鉴2003,江苏省统计年鉴2002整理而得

4、。注:1.由于资料限制,*行数据由2001年各县市的资料整理而得。2.江苏临江县市是指:常熟、张家港、太仓、启东、海门、如皋、通州、靖江、泰兴、江阴、江都、仪征、扬中、句容、丹阳15个县级市。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苏州沿江地区总人口、GDP、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江苏临江县市的9.71%、40.81%、45.33%、79.14%、55.28%和91.43%,分别占苏州市的40.05%、43.75%、43.70%、18.35%、34.48%和28.40%,分别占江苏省的3.28%、8.86%、10.03%、9.50%、6.76%和12.62%。人均GDP比苏州全市平均

5、水平高3223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高24526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也分别比全市和江苏省高0.45和0.51个百分点。我们再从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2003年2月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名录看,江苏有14县(市)入围,苏州沿江地区全部都在前十名之列,均高于上海市的郊县。特别是张家港市,列第三位,仅次于广东的顺德和南海。可见沿江地区经济实力无论是在江苏临江县市中,还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工业化进程分析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用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霍夫曼系数(轻重工业净产

6、值之比)、人均收入水平三个指标来综合判断工业化进程与发展水平阶段。见表2,表2 苏州市沿江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2002年)指标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霍夫曼系数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常熟3520256.641.60722.9049.1827.92张家港4278360.120.91117.1250.5932.29太仓4009654.721.34927.6650.2522.09沿江地区3892357.651.22721.7249.8428.44苏州市3570058.231.08519.0449.8531.11江苏临江县市*1624352.9141.

7、0541.0917.86江苏省1439752.10.72941.78*30.45*27.77*资料来源:根据苏州市统计年鉴2003,江苏省统计年鉴2002整理而得。注:由于资料限制,*行和加*的数据由2001年各县市的资料整理而得,“”表示无法查找。从产业结构来看,苏州沿江地区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7.31:57.83:34.86调整到2002年的4.54:57.65:37.8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第二产业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增幅也较快。苏州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1995年为8.9:60.2:30.9,2002年为4.41:58.23:37.36;江苏临江县市2001年三次产

8、业比重为9.48:52.91:37.61,全省2002年为10.6:52.10:37.30。因此,在产业结构上,沿江地区与苏州全市基本相同,但优于省临江县市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但呈“二、三、一”格局分布。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该地区为53.14%,其中张家港最高,达到了60.65%,全市为53.21%,江苏临江县市为47.84%,全省为45.32%。可见本地区对工业经济的依赖程度都高于省临江县市和全省平均水平。从人均GDP来看,按现行汇率(2002年底1$=8.277RMB)计算,本地区人均GDP已达到4700美元,苏州全市、江苏临江县市、江苏省分别为4313、1962、1739美元,按

9、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各区域的人均GDP则相应要高出2至3倍。从就业结构看,苏州沿江地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21.72:49.84:28.44,其中第一产业高于苏州全市2.68个百分点,但比江苏临江县市和全省平均水平低19.33和20.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与全市相当,分别比江苏临江县市和全省平均水平高8.75和19.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市2.67个百分点,比省临江县市和全省平均水平高10.58和0.67个百分点。综合上述指标结果,苏州沿江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相当于台湾20世纪90年代初和日本80年代的水平,而其他地区则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二、 苏州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一)农业

10、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现阶段沿江地区农业仍处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2002年,本地区农业(广义)总产值为76.74亿元,其中农业(狭义)为46.75亿元,种植业29.28亿元,林业、牧业、渔业分别为0.94、12.5和16.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84元,分别高于全省(3396元)和全市(6140元)平均水平44元和2188元。表3 2002年沿江地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一览表指标地区增加值(亿元)农业(亿元)林业牧业渔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种植业常熟15.8710.197.960.761.409.156215张家港10.566.785.050.111.964.1861

11、47太仓14.829.037.030.152.013.626191沿江地区41.2526.0020.041.025.3716.956184占全市比重(%)44.9754.1057.8945.6050.1054.89100.71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03。表4 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变化(2002年)农产品年份常熟张家港太仓沿江地区苏州市粮食(万吨)199449.0830.2228.08107.38262.88200233.9426.0521.1981.18146.42棉花(万吨)19941.151.570.873.593.5920020.3150.3100.1240.7490.75油料(万吨)1

12、9941.050.791.022.868.9620021.081.220.923.227.81肉类(万吨)19941.341.181.313.839.1020022.001.201.134.3310.80水产品(万吨)19943.181.452.106.7323.6020024.371.833.769.9635.72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03、苏州统计年鉴1995。由上表可以看出,苏州沿江地区粮棉油肉水产品结构有一定变化。19942002年粮食产量下降了44.3%,棉花下降了79.1%,油料下降了12.8%,肉类和水产品分别增长了18.68%和51.35%。特色农业发展迅速,重点发展了水产

13、养殖、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品,推进规模农业和产业化经营。苏州全市45个5000亩以上蔬菜基地,有24个在本区,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市的50%,仅常熟就有农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5家,资产总额达17.8亿元。表5 沿江地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一览表(19942002年)(单位:亿元)产业年份常熟张家港太仓沿江地区苏州市19942002年平均增长率(%)常熟张家港太仓沿江地区苏州农业199412.019.189.0530.2374.394.062.027.304.543.04200215.8710.5614.8241.2591.72工业199470.1788.4545.07203.694

14、04.8815.2412.6910.4113.1515.452002189.47204.0990.12483.681106.87第三产业199448.1446.0117.70111.86209.5516.7616.6220.8717.4120.592002142.40135.0266.73344.15777.13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03、苏州统计年鉴1995。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1994年到2002年七年间,沿江地区的农业增加值年增长率都远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沿江地区农业平均增幅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只有张家港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和第三产业总体增幅较快,都在

15、10个百分点以上,但都低于全市的增幅平均水平,其中工业低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3.18个百分点,其中只有太仓市第三产业增幅水平高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将不断减少,工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增加,工业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停止并减少,第三产业继续增长,最终形成“三、二、一”的格局。从1994年至2002年,沿江地区及苏州市农业占GDP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见表7),工业有升有降,第三产业全部是增加的,这些状况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表6 沿江地区各产业占GDP份额变化趋势表(1994年2002年)产业年份常熟张家港太仓沿江地区苏州市农业

16、19948.816.0212.338.349.5020024.352.898.234.534.41工业199451.4758.0061.4056.2356.16200251.9155.9150.0553.1453.21第三产业199435.3130.1724.1230.8829.07200239.0136.9937.0537.8137.36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03、苏州统计年鉴1995。(二)服务业本区服务业增加值和吸收就业人数逐步增加。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7.81%)比1994年(30.88%)上升了6.93个百分点,就业人口比重达到了28.44%,劳动生产率较高。

17、依托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本区商贸流通业得到了很大发展。2002年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64个,其中常熟166个,张家港92个,太仓65个;本区商品成交额397.27亿元,占全市的46.50%。仅常熟招商城1996年至2002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连续七年超100亿元,其中2002年交易额高达138.4亿元。但是,本区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批发零售餐饮业所占比重较大,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表7 2002沿江地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一览表 单位:亿元指标地区总成交额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常熟210.00203.14146.906.866.86张

18、家港114.8191.0519.5923.7621.07太仓72.4649.2924.6423.1712.30沿江地区397.27343.48191.1353.7940.23占全市比重(%)46.5047.7247.9739.9941.65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03。表8 2002年沿江地区服务业主要行业构成 单位:%地 区行 业常熟张家港太仓沿江地区苏州市农林牧渔服务业1.072.072.011.621.2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12.6715.0018.1614.6515.0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43.3340.6841.4641.9433.98金融保险业14.4612.017.

19、4812.1511.89房地产11.8010.5413.7411.6812.50社会服务业5.4410.286.107.479.75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2.712.542.072.522.46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0.480.280.510.410.71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921.944.322.394.91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03。(三)制造业1.传统纺织服装业优势突出通过计算苏州沿江地区纺织服装业在苏州市的区位商,其值为2.15,具有专业化生产意义,集聚度较高。因此纺织服装业为苏州沿江地区的支柱产业,但是其纺织品大多为化纤类产品,属中低档产品,缺乏毛纺织品等高档产品,

20、因而附加值少,效益不高。而且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如无锡的阳光、海澜等大型纺织企业集团。同时,纺织业是外向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全球经济衰退趋势明显,使纺织业出口面临更大压力,且入世后取消了配额限制,同时全球纺织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墨西哥、加拿大、印度等新兴纺织业工业国家与我国展开激烈竞争,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些给苏州沿江地区纺织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服装业凭借纺织业的良好基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较大规模,特别是在常熟和太仓市,形成了一批服装生产基地和大型企业、名牌产品。如波司登羽绒服、秋艳、雅鹿牌服装及张家港妙桥镇羊毛衫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常熟市康博集团,其生产的

21、波司登羽绒服连续7年全国销量第一,是全国羽绒服行业的大哥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苏州沿江地区的服装制品大型企业和名牌产品,较之上海、浙江、无锡等地,还是太少,缺乏雅戈尔、杉杉、红豆等知名度更高的服装企业及产品。且太仓市服装制品业大都为定单生产,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附加值低,成为国外名牌服装的生产基地,自己的品牌较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产品,而且纺织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这对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苏州沿江地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纺织服装业的优势地位,借助原有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企业设备升级换代,加大对代

22、表行业发展方向的前沿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高其产品技术含量与档次。要在巩固规模的同时,培育更多的名牌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并且要通过兼并重组、组建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等渠道,形成若干个大型企业集团,开始新一轮的发展。2.沿江地区七大产业正在崛起沿江地区“七大产业”是指冶金、造纸、化工、建材、汽车零部件、能源和粮油加工业。表9 沿江地区“七大产业”主要指标 (2002年)沿江地区七大产业企业数(户)从业人数(人)现价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资产(亿元)冶金7130446246.66253.7019.1611.55228.86造纸28518426.74

23、24.871.881.3549.69化工14824690113.68104.9811.107.6089.08建材291030426.5825.342.971.7542.96汽车零部件14929236.7536.784.262.4232.72能源14467937.1037.2110.206.2776.00粮油加工13202956.7159.061.671.6031.44合计31786624544.22541.9451.2432.54550.75冶金业:2002年,沿江地区冶金业总产值占苏州全市同业的79.44,销售收入占80.50,利税总额占84.03,利润总额占92.92,资产总额占80.28

24、。可见冶金业在沿江地区集聚度很高,显示出绝对的优势。沙钢、永钢、张铜、联合铜业、益成特钢等大型企业在该区驻扎,苏州全市冶金行业的前三位是沙钢、永钢、苏钢,其中沙钢产出占全市行业比重达46%,其销售收入已达到145亿元,是苏州市唯一的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销售收入、钢材产量和利税在全国冶金行业中分别居第六、第六和第四位,成为全国最大的电炉钢、螺纹钢、硬质高速线、冷扎不锈钢生产基地,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常熟、太仓两市也正在兴建一批冶金项目,常熟生产热冷扎不锈钢板、镀锌卷板等产品,太仓主要生产特种钢、合金钢等。2002年,我国钢材的消费量达1.9亿吨,早已超过国家冶金工业“十五”规划所确定的1.4亿吨

25、的发展目标,且热轧钢板、冷扎钢板、不锈钢板带、镀锌板、特种钢等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钢材消费量之比为1:1.6,据预测,至2010年,我国钢材的消费量将达3亿吨。而且国家对冶金行业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冶金工业将逐步向钢材市场容量增多的区域转移,向利用进口矿条件较好的沿江、沿海地区转移,严重缺水地区及大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的钢铁企业将控制规模,逐渐缩减生产能力,以上这些为沿江地区冶金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苏州沿江地区沿江靠海,港口条件比较优越,完全有理由加快发展冶金行业,接受其他地区冶金行业的转移。造纸业:2002年,沿江地区造纸业总产值占苏州全市同业的27.65,销售收入

26、占26.35,利税总额占24.87,利润总额占35.81,资产总额占28.17。其中常熟造纸业销售收入为21.8亿元,占沿江地区的87.6%,其中芬欧汇川纸业是苏州全市前十强企业,总投资额为10.2亿美元。总投资额为3.6亿美元香港理文纸业正在建设之中,总投资亿美元的白纸板项目也即将动工,届时将形成300万吨的造纸能力,造纸业在常熟集聚度较高,其产品主要是高档文化用纸和高级箱板纸。太仓总投资额10亿美元玖龙纸业正在建设之中,主要生产牛皮纸、白板纸、高强瓦楞纸,届时将形成400万吨的造纸能力。2002,我国人均纸及纸板消费量仅为26.5公斤/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在500

27、至1500美元时,是造纸业高速增长的时期,预计到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总量将达到8000万吨,造纸业需投资5000亿元才能满足需求。造纸业如此大的发展空间,加上现有的发展基础,苏州沿江地区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高档纸板箱生产基地。化工产业:2002年,沿江地区化工产业总产值占苏州全市同业的44.73,销售收入占44.04,利税占46.72,利润占48.53,资产占40.40。其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总产值比重虽然仅占沿江地区化工产业的22.93,但集中了苏州全市同业的95.56,可见该行业在沿江地区集聚度非常高。而且沿江布局初具特色:太仓以润滑油、液化气、再生塑料等加工为主,常熟以氟化学工业为主

28、,张家港以五大合成树脂生产为主。隆力奇、美孚石油、华优尼科、雪佛龙等大型企业在这里集聚。化工产业具有涉及面广、附加值高以及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热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到2010年,全球石化产品需求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长50,亚洲将是21世纪石化市场的主导者。从现在到2010年,也是我过石化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优势产业形成的关键时期。目前,我省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石化产业,如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等企业,在江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苏州沿江地区的化学工业与国际化学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差距,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经济,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29、、加快发展。国外研究表明,由原油、石化产品到轻纺精细化工,其产值按:10:100的比例上升。为此,沿江地区应凭借良好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贴近市场等优势,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石化大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技术进步与规模经营,提高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材产业:2002年,沿江地区建材业总产值占苏州全市同业的43.97,销售收入占44.45,利税占44.46,利润占49.29,资产占39.88。沿江地区建材产业在苏州市的优势并不明显。沿江地区建材产业主要集中在张家港,其产值占沿江地区的77.2,是全国最大的浮法玻璃及深加工基地。海螺集团在该地区形成4

30、00万吨的水泥生产能力。据预测,到2005年、2010年、2020年高档玻璃的市场需求量将分别高达0.65亿、1.5亿和1.9亿重量箱,增势强劲。上海在建设“四大中心”的过程中,特别是举办2010年世博会,各项基础设施和展会场馆建设将全面展开,这必将对各种建筑材料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建材产业又是运输依赖性强的产业,这为苏州沿江地区发展建材产业带来了机遇。而且,建材产业也是上海未来需要实行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之一,沿江地区可以实现“东接”,吸纳上海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资源,大力发展建材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2002年,沿江地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总产值占苏州全市同行业的37.67%,销售收入占

31、37.88%,利税占28.92%,利润占22.27%,资产占36.22%。以牡丹汽车、友谊汽车、东欧客车、江南汽车四家整车改装企业为主的企业,年产整车2.39万辆,占苏州全市的75.5%,其中牡丹牌中巴在全国市场同类产品还占有一定的份额。但其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少,难以与上海大众、扬州亚星、南京春兰汽车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相抗衡。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启动,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们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入WTO后,汽车关税进一步下调直至取消,汽车价格不断下跌,汽车需求量不断上升,使得私家车数量急剧扩大,而且人们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抱有良好期望,

32、信心指数较高,对汽车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从汽车产业本身来看,汽车产业具有广泛的前向效应、后向关联和侧向关联效应,在经济起飞和工业化阶段,汽车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结构升级的载体已被世界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当前国际汽车产业正在向我国转移,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苏州沿江地区汽车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中巴车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作为汽车工业的上游产业,钢铁冶金工业在沿江地区优势很明显。汽车零部件生产本地区也有许多,在太仓经济开发区、张家港乐余、兆丰镇已初具规模,常熟正在兴建的橡胶轮胎和汽车轮毂项目。这些为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可以使配套半

33、径较短,达到节约物流成本的目的。苏州沿江地区产业要真正成为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发展汽车特别是轿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是关键。沿江地区可以借助上述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能源(电力)产业:2002年,苏州沿江地区能源产业总产值占苏州全市同行业的83.39%,销售收入占84.03%,利税占95.24%,利润占97.89%,资产占84.96%,可见能源产业在苏州市具有竞争优势。其中常熟市能源生产占沿江地区的50%,常熟发电厂、太仓华能电厂和张家港华宇电力是苏州市能源产业的前三位,这三户企业的产出占行业比重高达91.9%,可见能源产业在沿江地区集聚度之高。电力能源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

34、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随着供用电矛盾的日趋激化,近年来国家对电力工业尤其是火力发电的调控政策已有所松动。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对电力产生了巨额需求。苏州市从1995到2002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增长15.49%,其中工业用电年增长18.64%,而电源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了电力紧张成为苏州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据预测今年苏州市的供电缺口将达到50万千瓦以上。现阶段沿江地区发展的产业大部分是大用电量的,如钢铁冶金、造纸等,这些对沿江地区电力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沿江地区应抓住机遇,及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抓好电力能源建设,为其他产业发展做好配套服务,在苏州沿江地

35、区形成电力供应基地。粮油加工业:2002年,苏州沿江地区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占苏州全市同业的85.44%,销售收入占87.78%,利税占96.53%,利润占104.43%,85.57,可见粮油加工业在沿江地区集聚度也很高。其中张家港东海粮油总产值就占同行业的78.8%,东海粮油已成为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地。我国粮油加工业发展前景诱人,据预测,今后短时期内,中国食用油人均年消费量将由目前的10千克提高到15千克以上,小包装食用油的比重将有更大的提高。此外,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此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这些为沿江地区粮油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沿江地区应借助现有的良好基础,力争将东海粮油建成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国植物蛋白生产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