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4289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 行)项目名称: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盘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盖章)编制日期:2014年9月2日国 家 环 境 保 护 部 制责 任 表项目名称: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环境影响报告表委托单位:盘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评价单位: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3302号院 长:张 维(研究员)分管副院长:郑明杰(高级工程师)审定:付向阳(工程师)技术审查李敏(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武艺(环评工程师)职业登记证书编号:0005093登记证编号:A33020091200登记类别:输变电及广电通讯类

2、单位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黔灵山路217号联系信息:0851-5533098(兼传真)评 价 人 员 情 况姓 名从事专业职 称证 书 号职 责签 名武艺环境咨询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证编A33020091200项目主持顾会明环境咨询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33020054项目负责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盘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法人代表邹兴林联 系 人李爱中通讯地址盘县红果胜境大道盘县广播电视台联系电话0858-3639102传 真0858-3634610邮政编码553537建设地点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西冲镇大尖山立项审批部门省发改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3、批准文号黔发改社会2014317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G6032占地面积9764.15m2绿化面积(m2)6000总投资(万元)20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8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1 项目背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精神,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体系建设,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11673号)(以下简称规划)、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发改办社会20112390号)(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广播

4、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将作为“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点,同时对建设方案编制、项目申报审批、中央支持资金安排、工程组织实施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五年间,国家计划安排约17亿元中央补助投资,支持全国1229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为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根据规划和办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贵州省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局联合印发了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委托审批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通知(黔发改社会2014317号)(以下简称通知),其中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通知方案中的项目。盘县大尖山转播台的基础设施

5、建设改造完成后,可有效改善机房、电力、信号传输、围墙等工作条件。对巩固中央农村无线覆盖工程成果,提高中央、省、市、县级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能力,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改造,加速地面数字电视的普及,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具有重要意义。但项目的实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2014年5月28日盘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委托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开展项目环评工作。工作人员在研读工程相关资料,并对工程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进行深入、细致

6、的调查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施工期和运行期污染影响分析工作;针对存在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减缓和避免对策措施,编制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进行技术审查,以作为该项目审批的依据。2 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现状2.1 盘县大尖山转播台现状简介盘县大尖山转播台位于六盘水市盘县西冲镇大尖山,始建于1985年,地处东经10435、北纬2547,海拔2038m,覆盖人口80万人。现有发射塔高56m,涉及的高山无线发射台的发射机数量小于10台,总功率12kW,故属于三类转播台。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2.2

7、转播台工作原理及系统参数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发射装置分别为高频广播与电视广播两种。2.2.1 调频广播工作原理调频广播采用无线方式将立体声信号传送至空间,最终到达接收用户。即将由播控中心送来的立体声声音信号送入调频广播发射机激励器,分左、右声道经一系列信号处理,予以立体声编码、合成后,进行直接载频频率调制,将其输出的立体声已调波送入功放机进行放大,最后成为已调立体声信号送至发射天线进行信号的无线传输。2.2.2 电视广播工作原理电视广播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利用光学原理及无线电原理远距离地传送静止图片和活动影像的系统。其作用是以无线方式传送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最终到达接收用户。即从播控中心送来的的

8、图像和伴音信号,送入电视发射机激励器,经一系列信号处理,予以校正、中频调制和射频变频后,将其输出的图像和伴音射频已调波分别送入图像和伴音功放级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双工器进行功率合成,最后将合成后的射频信号送至发射天线进行信号的无线传送。2.2.3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技术参数2.2.3.1 调频广播技术参数调频广播技术参数见表1-1。 表1-1 调频广播技术参数一览表节目名称中心频率(MHz)波长发射功率天线形式天线高度天线增益极化方式播出时间盘县综合频道98.6分米波1kW扁辐翼40m0.9dB水平6.:30-24:0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6.6分米波1kW扁辐翼40m0.9dB水平6.:3

9、0-24:002.2.3.2 电视广播技术参数电视广播技术参数见表1-2。表1-2 电视广播技术参数一览表频道节目名称中心频率(MHz)波长发射功率天线形式天线高度天线增益极化方式播出时间24中央台综合频道647分米波3kW面包天线50m1.2水平6.:30-24:0018中央台农业军事频道559.25分米波3kW面包天线50m1.2水平6.:30-24:0030贵州台综合频道511.25分米波3kW面包天线50m1.2水平6.:30-24:003盘县台综合频道65.75米波1kW振子天线45m1.8水平6.:30-24:002.2.3.3 广播电视发射机主要技术参数广播电视发射机主要技术参数

10、见表1-3。表1-3 转播台现有广播电视发射机主要技术参数一览表发射机型号标称功率生产厂家购买时间使用情况节目名称XG260FT1kW成都新光微波工程责任有限公司2008年8月继续使用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GMEIFBE1kW北京吉兆电子有限公司2008年8月继续使用转播盘县台AGBE3kW辽宁鞍山通用广播电视制造有限公司2008年8月继续使用转播贵州台综合频道AGBE1kW2008年8月继续使用转播盘县台综合频道KFD-33kW成都凯腾四方数字广播电视设备公司2008年8月继续使用转播中央台综合频道KFD-33kW2008年8月继续使用转播中央台农业军事频道2.2.3.4 方向性图1-11-2

11、1-31-4图1 调频广播与电视广播采用天线的方向性图 2.3 工作人员及工作制度转播台每天轮值人员3人,工作制度:24h/d、365d/a。2.4 转播台现场照片转播台现场照片见图2。2.5 转播台现存在的主要问题2.5.1 场区房屋渗漏严重盘县大尖山转播台的维修机房及技术用房总面积为1340m2,存在的问题是房屋年久失修,屋面渗漏比较严重,墙面脱落,保暖防暑效果差。2.5.2 消防设施问题盘县大尖山转播台位于盘县西冲镇的大尖山山顶,交通不便,消防设备是安全工作的重点,目前消防设施不完备,消防水池渗漏严重。需完善盘县大尖山转播台的消防设施。2.5.3 发射塔问题贵州省处于温热带地区,空气较为

12、潮湿,发射台铁塔容易受腐蚀生锈,贵州省雨季雷电较多,发射台处于山顶且进行电磁波的接收和发射,特别容易遭受雷击灾害,因此需对发射台建筑物、带电设备和铁塔的防雷接地进行加强和完善。因当地空气潮湿,铁塔部分出现老化、锈蚀、变形、铁塔垂直度不够等现象,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发射塔需要更新重建。2.5.4 围墙问题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围墙为80年代初修建,目前主要问题是部分围墙因建设年代久远,空气潮湿,冬天雪凝严重,已有部分出现垮塌,部分老化严重,需改造围墙以消除盘县大尖山转播台的安全隐患。2.5.5 监控监测问题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减轻劳动强度,保障安全播出,需建设无线发射台站安防监控系统、安全播出监控系统和动

13、力环境监控系统,对盘县大尖山转播台的设备运行情况和台站安防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监控。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并响应规划、办法及通知的精神,本次拟对对机房、消防、发射塔、围墙、监控监测等进行改造或新建。3 改建工程规模及内容3.1 改建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盘县文体广电旅游局(3)建设地点:六盘水市盘县西冲镇大尖山(4)建设性质:改建(5)建设规模及内容: 改造维修机房及技术用房总面积1340m2 建设安全播出的三级监控监测系统(含安防系统) 增加消防设施 围墙改造 新建80m发射铁塔1座及防雷接地系统(6)建设周期:1年(7)项目总投资:

14、205万元(8)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专项补助155万元和贵州省配套资金50万元3.2 建设规模及内容3.2.1 改造维修机房及技术用房总面积1340m2改造维修机房及技术用房总面积1340m2,使屋面不渗漏、墙面不脱落,保暖防暑效果增强。原有结构重新装修、屋面防渗处理。3.2.2 建设安全播出的三级监控监测系统(含安防系统)3.2.2.1 三级监控监测系统监控监测系统由省监管中心、市监管中心和发射台站监控监测系统三级组成。省监管中心:主要任务是面向发射台的全面监控、统筹管理,能达到对每一个发射台每一个设备的运行参数都可以随时掌控。地市监控中心:是面向辖区内的发射台实现全面监控,进行发射台运行参

15、数的实时监测以及日常维护管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由信源自动处理、发射机自动处理、环境监控、供电系统监控以及远程视频监视等子系统组成。实现信源自动切换、发射机自动倒换、信号监测、供电监测、机房环境监测、视频监视、自动报警等多个功能。3.2.2.2安防监视台站安防监视系统其功能为:监视场区院墙、建筑物外墙、大门的现场情况;具备消防报警辅助功能,能及时发现并判断报警系统失灵、误报等情况;所有的监视画面,均可记录在硬盘上,供管理人员或保卫部门作证据和分析用。3.2.3 增加消防设施发射台站建筑属二类防火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设备按一级负荷供电,采用两路电源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的供电

16、方式。采用集中报警控制系统,消防报警及控制设备。所有消防设备均采用防火电缆,采用专用接地干线与共用接地体联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本项目室外应设置消火栓,室内设置灭火器。室外消火栓系统:本项目场区内设置室内外消防系统,消防水量为25L/s,新建180m3消防水池一个;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灭火器配置:本项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按房间用途、危险等级配置推车式和手提式灭火器。3.2.4 围墙改造在原有围墙基础上加固、加高至2.8m。3.2.5 新建80m发射铁塔1座及防雷接地系统3.2.5.1 新建80

17、m发射铁塔发射塔为广播电视发射的单一功能钢结构塔,包括天线桅杆和塔身。塔身平面为方正的十字形,桅杆部分的截面为正方形。根据高山台站发射的功能要求和发射塔造型,天线段布置方案为:(1)在铁塔直线段顶端,安装UHF电视发射天线,天线四面布置;(2)在铁塔直线段下端,安装FM发射天线,天线四面布置;(3)在铁塔直线段中段,安装VHF电视发射天线,天线四面布置;(4)预留一段桅杆,以便将来安装数字电视发射天线的安装位置。3.2.5.2 转播台发射系统参数80m发射铁塔建成投入使用后,大尖山转播台原有的56m发射塔将停止运行、仅作备用。80m发射塔的发射系统技术参数除天线高度增高外,其余技术参数均与56

18、m发射塔的发射系统技术参数保持一致,无变化。80m发射塔与56m发射塔的天线高度变化情况见表2。表2 80m发射塔与56m发射塔的天线高度变化情况一览表发射塔调频广播天线高度电视广播天线高度盘县综合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台综合频道中央台农业军事频道贵州台综合频道盘县台综合频道56m发射塔40m40m50m50m50m45m80m发射塔70m70m75m75m75m75m3.2.5.2 防雷接地系统由于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特殊要求,无线台站发射塔位于区域制高点,发射塔、机房建筑物和设备防雷接地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在塔体及房顶设置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塔体设专门的引下线,建筑物利用结构柱内主筋作

19、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和塔基础内主钢筋作接地极。由于发射塔与机房建筑物距离在20m内,宜采用综合接地的方式,发射塔与建筑机房共建一个防雷接地网,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安全接地从接地网以不同的母线引出到发射塔及机房,同时接地网与建筑物的钢筋可靠连接。3.3 供电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所需10kV高压电力线路由两河供电所提供,本项目保留原变配电室与柴油发电机房。场区内电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用电量15万kWh/a。3.4 空调和通风(1)发射机房大厅内布置了多部发射机,发射机房内发射机总散热量很大,且发射机本身对机房内部的工作环境如室内温度、洁净度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设置带独立冷源的柜式空调机和

20、机械通风系统。(2)柴油发电机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消除室内设备散热。(3)值班员宿舍及办公场所设置分体空调系统。(4)卫生间等在使用时会散发大量气味的房间,设有通风换气扇。3.5 给排水3.5.1 给水3.5.1.1 水源生活用水来自项目南面100m半山腰处的泉水,杂用水及消防用水来自场内水池蓄水及山下地表水。3.5.1.2 用水量 项目总用水量为305m3/a,其中生活用水量为131m3/a、杂用水量为146m3/a、管网漏失和未预见水量28m3/a。消防用水:一次灭火用水总量为180m3。 (1)生活用水 大尖山转播台常驻人数按3 人考虑,生活用水包括日常用水、淋浴用水和食堂用水等,生活用

21、水量标准为 120L/人d,最大日用水量为0.36m3/d。 (2)杂用水 杂用水包括洗车用水、绿化用水、冲洗道路用水,用水量约为0.4m3/d。 (3)管网漏失和未预见水量 管网漏失和未预见水量按生活用水和杂用水之和10%计,水量约为 0.076m3/d。 (4) 消防用水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的规定,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10L/s、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15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均按 2h 计,室内、外消火栓系统一次灭火用水总量为180m3。 3.5.1.3 排水室内污、废水合流,室外污、雨水分流。站内轮值人员较少,生活污水排放量小、仅为0.306m3/d

22、;全台污水量为0.71m3/d。其中厨房污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与洗浴污水等一起经化粪池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旱作标准后,交由当地农户用于耕地农灌,不外排。3.6 工作制度及人员本次改造工程不对站内人员进行增减,常驻轮值人员仍为3人。工作制度与原来保持一致,24h/d、365d/a。3.7 产业政策相符性本项目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公布,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的第三十六类(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

23、业)中的第11项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3.8 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项目位于盘县西冲镇大尖山,始建于1985年,项目用地性质为划拔。台址与周边村寨相距1km以上(最近的村寨位于项目西南面1km处的河草箐),发射台天线周围500m范围内的环境概况见图3,无珍稀、濒危及国家、省级保护动植物,无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本次仅对台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因此选址合理。项目本次依托台站原址对机房、消防、发射塔、围墙、监控监测等现存的问题予以解决。项目新建80m发射塔位于原56m发射塔南面8m处、比56m发射塔海拔低2m左右,消防水池位于机房东面5m处,其余改造项目均在

24、原址进行。项目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2。80m发射铁塔建成投入使用后,56m发射塔将停止运行;80m发射塔的发射系统技术参数除天线高度增高外,其余技术参数均与56m发射塔的发射系统技术参数保持一致,无变化。项目对周围生活环境主要影响因素为电磁辐射,据贵州铭诚生态监测有限公司2014年5月8日提交的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电磁辐射监测报告(以下简称监测报告)可知:发射塔正常运行时,天线产生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强度,均低于8W/cm2的管理限值。综上所述,项目的平面布置合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六盘水市盘县大尖山转播台现有污染主要为56m发射塔产生的电磁辐射及

25、台内常驻的3名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厨房油烟等。站内轮值人员较少,生活污水排放量小、仅为0.306m3/d;全台污水量为0.71m3/d。其中厨房污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与洗浴污水等一起经化粪池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旱作标准后,交由当地农户用于耕地农灌,不外排。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kg/d,交由两河乡政府环卫部门处理。废蓄电池交由厂家回收处理。站内厨房运行时产生的油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因此,本评价提出需对产生的厨房油烟进行净化处理,安装油烟净化器(目前该设备已购买运送到台盘县大尖山转播台内,还未安装)。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发射机房、变

26、配电室、空调机房外的设备,经房屋隔声及台内绿化降噪,场界噪声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依据监测报告可知:20个监测点中的最大值为6.65W/cm2,低于管理目标值8W/cm2。台址与周边居民区相距1km以上,因此项目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台内常驻3名员工及周边的居民区影响较小。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1 地形、地貌、地质1.1 地形地貌盘县地处云南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部位和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以高原山体为主,其基本特征是地势高、起伏大、坡度陡,地势起伏剧烈,坡陡谷深,地面破

27、碎。总的地势为西北高,一般海拔1900 2400m,局部山脉在2700m以上;东南低,一般海拔1400 1900m,其间河谷地带一般为1200m;中南部隆起,一般海拔为2000m,局部达23002500m,为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地貌形态多样,以高原山地地貌为主体。境内各类地貌均匀分布在不同海拔高程的高原山地之中,其中1700m的面积占72.83%(其中17101900m之间的占45%,19102200m之间的占25.2%,2200m的占2.63%), 14101700m之间占25.4%,1400m的占1.77%。其地貌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多区域多层次性的山地特征突出。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形、地貌详

28、见图3。1.2 地质构造盘县地质构造属扬子地台(级)黔中南台拗(级)六盘水断陷(级),区内构造大致有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两组。2 地震烈度据盘县特区地震站资料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度。3 气候、气象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夏湿春旱温暖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凉都六盘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平均气温15.2,最冷1月平均气温6.3,最热7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7,最低-7.9。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1593.8小时,最

29、高达1930.1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1390.8mm,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7.84%。年平均风速为1.6m/s,全年主导风为NE风,夏季主导风为SSW风,冬季盛行NE,年静风频率32%;年均相对湿度76%。4 水文地质4.1 地表水盘县境内河流分布广泛,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及北盘江支流呈放射状密布全境。干流4条,为拖长江、乌都河、马别河和小黄泥河。大致以老厂、珠东、苍龙、山岚、火铺、平关、石脑一线为南北盘江的分水岭,以北属于北盘江,以南为南盘江。建设项目地处乌都河流域。乌都河属珠江流域北盘江一级支流,全流域集水面积1997km,主河道河长106km,主河道平均坡降11

30、.2,其中盘县境内流域集水面积1721.2km。在盘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朱昌河、小坝河、乌图河等。距项目地最近的河流为西冲河,位于项目东南面1.5km外。西冲河发源于核桃园,途经牛顶冲、右所屯、西冲、四里牌、断桥,最终于城关镇进入溶洞暗河,河流全长约12km,西冲河水体功能类别为水体。4.2 地下水项目所在区域有以碳酸盐岩为主的裂隙溶洞水含水带;以碎屑岩为主的层间裂隙水含水带;以松散岩类为主的孔隙水含水带。地下水的赋存和富集受构造、岩性控制,而不同的地貌又反应地下水不同的运移形式。一般情况下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栖霞组(P2q)地层为主要含水层,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2+3)、法郎组(T

31、2f)、永宁镇组(T1yn)、石炭系摆佐组至马坪群(C1b-C3mp)地层含水次之,泥盆系代化组至罐子窑(D2-3)、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龙潭组(P3c+d+l)、峨眉山玄武岩组(P3)、第三系(E)、第四系(Q)地层含水弱。5 植被项目所在区域原生植被已不存在,现以草类和种植的松树为主,其次为农作物。6 土壤残积层(Qel):灰黄、浅黄、黄、灰褐色粘土、砂质粘土夹少量碎石,分布于斜坡或台地上,一般厚度0.51.5m,局部达3m 左右。坡积层(Qdl):灰黄、灰黑、黄褐色粘土、粘土夹碎石及少量块石,山顶、斜坡地带一般厚度23m,局部达5m 以上,缓坡平台、坡脚、冲沟出口附近一

32、般厚度35m,局部达7m以上。7 矿产资源盘县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资源为主,在全国具有“江南煤海” 之称的美誉,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大、煤种全、煤质优、煤层浅,分布范围广,易开发、低硫等特点。盘县境内富含煤层的地层大致分为6个含煤构造带,28处煤田布满全境,现已探明储量105亿t。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以煤为中心的采煤、炼焦、火力发电等综合性的开发利用基地。盘县境金属矿产种类多,但分布零星,品位不高,已探明的主要有铁、铜、铅锌、汞、锑、铝土、以及镍、钴、钼、钛等;建材及非金属矿主要有石膏、石棉、石英砂、石灰石、白云岩、大理石、粘土、白砂、硫磺、冰洲石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

33、文化、文物保护等)1 盘县概况盘县全县东西宽66km,南北长107km,行政区域总面积4082km2,辖17个乡(11个为民族乡),20个镇,450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委会。2012年末总人口118万人,少数民族占12.7%,非农业人口占10.9%。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64.3亿元,其中一产26.25亿元、二产255.09亿元、三产82.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8.5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4.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5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9.9亿元,贷款余额1

34、48.75亿元,旅游收入完成10.25亿元。2013年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81个、项目总投资2047.6亿元。全县新增地方煤矿产能1000万吨,新增火电装机100.75万千瓦,形成焦化产能320万吨,煤电传统产业不断夯实。2013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9.6%,启动建设24个特色小城镇,基本建成淤泥、羊场、四格、柏果、石桥等14个特色小城镇,建成农村新民居5.8万户,建成通组公路及串户路130km,建设通村油路(水泥路)1079km。2013年完成粮食产量33.69万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289户、910人,全年减少贫困人口8.43万人。2013年全县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6km、二级公路1

35、38km、运煤公路132.08km。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9%,COD减排291.96t、氨氮减排38.3t、SO2减排1455.57t、氮氧化物减排3027.81t。1.2 西冲镇概况西冲镇位于盘县城关镇西边,南与板桥镇、水塘镇相邻,西与红果镇交界,北与刘官镇、两河乡毗邻。全镇总面积58.63km2,其中:旱地14000亩,水田3555亩。森林覆盖率30.9%。下辖8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寨,146个村民组,居住汉、彝、回等族6965户,2.2万余人。境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煤质优、品种全,据省地质局一五九队的初步探明,主焦煤储量4.14亿吨,无烟煤 3.07亿吨;有万亩生态林,千

36、亩经果林,森林覆盖率达38.3%。全镇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移动电话;村村通固定电话,广播电视覆盖8个村。有中学2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学1所),小学8所,幼儿园1所。煤炭生产为全镇支柱产业,蔬菜种植、酿酒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城郊型农业初具规模。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1环境空气台址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无大型工矿企业及交通等大气污染源。台址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2 地表水环境通过现场调查,西冲河附近分布有煤矿及村寨,河水受污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

37、标准。3 声环境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为2类功能区,区域内声环境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4 生态环境根据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考察,项目所在区域无珍稀、濒危及国家、省级保护动植物,无古树名木。台址及周围以人工种植松树、山地草坡、农作物为主。整个场址区的景观质量以中等以上为主。5 电磁辐射由监测报告)可知:11个在场界范围外的最大监测值为0.22W/cm2(发射塔西北方向165m处),低于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W/cm2和管理目标值8W/cm2;9个在场界范围内的最大监测值为6.65W/cm2(发射台东南方向46m处),低于 GB8702-88中的职业照射标准限值200

38、W/cm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是指电磁环境因子可能对其造成环境影响的对象。主要指民房,包括居民区、文教区、医院、办公楼等有人长时间居住或工作的建筑物。本项目位于西冲镇内的大尖山上,远离居民区、文教区、医院、办公楼等有人长时间居住或工作的建筑物,最近的村寨位于项目西南面1km处的河草箐。项目所在区域无珍稀、濒危及国家、省级保护动植物,无古树名木。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39、GB5084-92)旱作;(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6)电磁辐射标准: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的规定,以及本项目调频广播的发射频率范围为96.6MHz-98.6MHz、电视广播的发射频率范围为65.75MHz647MHz,确定其电磁辐射防护限值需满足如下要求: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小于0.4W/m2(即40W/cm2);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电磁辐射场的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在任意连续6mi

40、n内的平均值应小于2W/m2(即200W/cm2)。污染物排放标准(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小型;(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4)电磁辐射标准: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第4.2节的要求,单个项目的电磁辐射影响的管理目标值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为使公众受到总照射剂量小于GB8702-1988的规定值,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1988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对于由国家环境保

41、护总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1988中场强限值的1/,或功率密度的1/2;其他项目则取场强限值的l/,或功率密度的l/5作为评价标准。参考关于界定中“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的复函(环办函2008664号)的相关解释:“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是指在同一个用地范围内建设使用的以下发射设施:总功率在200kW以上的电视发射塔或总功率在1000kW以上的广播台、站。本项目80m发射台的总功率为12kW,因此本项目不属于“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取场强限值的l/,或功率密度的l/5作为作为本项目的管理目标值,即场强为5.4V/m、功率密度为8W/cm2。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无污染物总

42、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建筑材料设备进场拆除旧建筑、开挖、浇筑地基发射塔、消防水池及围墙等修建电、水等安装施工队伍进场临时工棚拆除、清场整地、绿化投入使用工程验收固废、废水、扬尘、噪声固废、废水、噪声固废、废水、噪声1 施工期2 营运期卫星接收机广播或电视发射机电磁辐射噪声图4 广播发射台的工作流程及排污节点图广播电视转播台的工艺流程由以下步骤构成:(1)由天线接收六卫星信号,传输给卫星信号接收机;(2)卫星信号接收机将信号转换成音视频信号后,传输给广播或电视发射机;(3)由发射机将信号转化成高频电流经馈线输给天线发射。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天线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

43、电磁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物理现象。广播电视是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传递社会信息的。它依靠的传播媒介是无线电波,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必须一定的电波场强,通过仅为毫伏/米级。广播电视属于超短波,主要利用可视距离的空间波传播,超短波易受到大气层引起的折射、吸收衰减作用和地形、地物造成的反射、阻挡,传播距离不远,一般只有几十公里。广播电视发射塔的作用是将天线举高,天线辐射的主方向与塔垂直,而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圆的,因此辐射功率的大部分指向空间,只有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才与地球表面相切,由于传播衰减,此时到达地面的辐射场强已很小。在发射塔的近区,距塔几公里范围内,由于塔的高度远高于周围建

44、筑,天线辐射波束的主瓣是经由建筑物上空传向远方的。对塔的近区造成影响到的是天线射束的副瓣场强,通过副瓣场强可以控制,仅为主瓣场强的几百分之一,因此副瓣场强到达地面也很低。主要污染工序:1 施工期1.1施工期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弃石和建筑废料的堆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房改造产生的废弃材料,如油漆、涂料容器、水泥、废砖、废木料等,堆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1.2施工期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1.3工程汽车进出时,汽车尾气、车轮沾带大量的泥土及道路扬尘对周围及沿线大气环境及环境卫生造成污染。1.4施工人员少量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5 施工产生的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 营运期2.1 台站内常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饮食油烟。2.2 广播发射天线向外发射无线电波时,对附近产生电磁环境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厨房(4000m3/h)烹调油烟10mg/m3 0.074t/a2mg/m3 0.015t/a水污染物转播台职工生活污水0.71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