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4406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1.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二0一一年五月目 录 一、 总论1 1、项目概要1 2、项目背景2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三、项目建设的条件5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5 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5四、市场分析9五、技术和设备方案10六、建设方案与内容11七、环境评估与保护12八、组织机构及管理13九、投资概算14十、效益分析15 1、经济效益15 2、社会效益15 3、生态效益16十一、结论和建议16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概况1.1 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500亩草产业开发建设1.1.2.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项目建设单位:兰州蓝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2、法人代表:徐永福建设地址: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1.1.3.建设期2011年3月-2012年5月,共15个月。1.2. 项目背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中西部地区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先进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部大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建设方针,为冰*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2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将发展草产业作为国家熏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同年7月14在国家计委、科技部发布的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熏点领域指南(目录)中,将牧草种子

3、产业化列为农业类高技术产业化熏点发展项日。改善和建设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维护和保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举措。草产业在我国是个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科技优势,积极加快草产业及其制种业的发展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且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熏要途径之一。在饲料作物中,牧草的种植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项目的主要产品苜蓿有极好的饲用特征,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的最大优点是产量高,每亩鲜草产量30005000公斤;利用年限长,一般是68年;再生性强;草质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粗蛋白

4、质含量为1320%,钙含量为1.51.9%,不仅是草食家畜的优质饲料,而且是猪、鸡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饲料。这些优良性决定苜蓿作为牧草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必要性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蛋白饲料作物,有“牧草之王饲料皇后的美誉。因其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世界一些国家已经大面积种植开发,成为一项农业支柱产业。目前苜蓿干草国内价格0.8元/公斤,国际价格1.2元/公斤,草粉的价格则更好,国内价格就达到1.6元/公斤。根据引种栽培试验,一般每年可刈割34茬,干草产量1500公斤/亩,产值在1200元/亩左右,由于投入的劳力和成本较小,收

5、益相对高于传统的种植业。美国种植面积在1000万公顷以上,其产品开发产值已达200亿美元以上,相关产业达1000亿美元以上,称为“黄金作物”、“绿色银行”。在我国种植苜蓿刚刚起步,规模不大,但发展前景非常可观。紫花苜蓿浑身是宝,其可开发的产品之多、附加值之高、产业链之长、拉动作用之强是我们过去没有想到的。因此,苜蓿草的种植与产品开发是一个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于一体的好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凉州区农牧业产业化带头企业,对推动凉州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该项目实施后,变沙漠为良田,锁黄沙为绿洲,增

6、加绿化面积,植被覆盖面积,调节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种植优质牧草,不仅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人畜争粮的问题,节约粮食资源,分散社会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牧草是多年生植物,省工,省种,易收,生产成本较低。对以种粮为主的地区来讲,种植牧草对加快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致富渠道。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近年来,凉州区食草畜禽饲养效益高,给发展种草养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种草养畜,不仅可以实现牧草饲料的转化增值,增加收入,而且

7、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退耕还林(草)工程列为西部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之一,为凉州区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凉州区清源镇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为种植优质牧草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在我区500亩规模种植苜蓿草产业开发建设项目是可行的。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条件3.1自然条件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区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海拔1440-2769m,南依祁连山,北连腾格里沙漠,东西长122公里,南北宽90公里。年平均气温7.9,历年最高气温3

8、9.5,最低气温-26.5;年降雨量161毫米,且多集中于七、八、九月,年日照时数2968小时。日较差15以上,10积温3003 ,蒸发量1800毫米,无霜期158天。生产生活用水靠祁连山积雪、冰山融化后流入的地表水。土壤类别为灌漠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pH值7-8。冬季日照时数长,阴雨天少,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表3-1 主要气象指标序号项 目单 位数值1年平均气温7.02年极端最高气温37.43年极端最低气温-27.84一月平均气温-10.25七月平均气温21.46年平均相对湿度%527年平均降水量毫米137.08日最大降水量毫米46.79年平均蒸发量毫米234110年最大

9、积雪深度厘米1111年最大冻土深度厘米12312年平均风速米/秒2.213年最大风速米/秒2814年最多沙尘暴日数日33 3.2区位条件凉州区清源镇位于城东沙漠边缘,镇域面积16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719亩,辖15个行政村。该镇制种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产业优势。镇政府与区种子公司、农科院、瓜菜研究所等单位联系,引进西红柿、籽瓜、玉米、辣椒等制种项目,发展制种面积6000亩。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形成以蔡家寨村为中心,向周围村组辐射发展的趋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商贸活跃。3.3水电供应水:武威市水资源总量为14.9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297亿立方米。地下

10、水不重复量0.64亿立方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1.438亿立方米,地表水10.602亿立方米,其中区内自产7.727亿立方米,地下水重复量0.61亿立方米。全市共有中、小型水库20座,总库容2.42亿立方米,水利库容1.73亿立方米,调洪库容1.2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价格1.9元立方米,农业用水价格0.11元立方米,生活用水价格1.5元立方米。项目区供水由自备井供给。电:凉州区电源来自刘家峡水电站,由刘家峡110万千瓦输电线路送至变、配电站,降压后分别送到各用户。工业用电110千伏以内:高峰为0.8585元/度、平段为0.5737元/度、低谷为0.2888元/度;1千伏以下:高峰为0.8

11、735元/度、平段为0.8370元/度、低谷为0.2938元/度。项目区供电由10kv输电线路供电,可保证电力供应。3.4社会经济条件武威市凉州区土地总面积50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万亩,人均耕地1.5亩。辖37个乡镇,448个村民委员会,37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2万人。全区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160.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47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68.82万亩,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5万亩,蔬菜总产量115.8万吨,生态养殖小区66个,规模养殖大户2200户,肉类总产量6.89万吨。截止2008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72.11

1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9.86万吨。累计建成日光温室6.7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15万吨。林果业以酿造葡萄、苹果、梨为主,以白皮核桃、软儿梨、人参果为特色。畜牧业以牛、猪、羊饲养为主,2008年,牛、猪、羊存栏量分别达到29.5万头、69.1万口、79.95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8.97万头、66.75万口、41.38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6.33万吨,畜牧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优质作物面积达到100.71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58.5%,高产高效作物面积39.64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23%。而项目建设地凉州区清源镇规模养殖稳步发展,建立了东槽规模养猪示范点,养殖业发展规模日趋扩大。全镇规模养殖户

13、达2560户。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423万元,财政收入12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3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7元。3.5交通、通讯条件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是兰新线与包兰线、包中线的交汇点,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市内流动人口多,市场活跃,商埠气息浓厚,是甘肃省比较繁华的商贸集散地。兰新铁路、干武铁路和312国道、045国道(连霍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区内还有省道211线和通往周边市县区的金(昌)武(威)公路、凉(州)古(浪)公路及四通八达的市、区、乡村公路网络。有武威站和武威南站两个火车站,兰新复线国际列车编组站和干武

14、电气化终点站武南火车站离城区公里,离项目区仅为4公里;武威火车站就在城区南部,黄羊火车站离黄羊工业园区仅为3公里。西北最大的民用航空机场兰州中川机场离武威市230公里,西面还有敦煌国际机场、酒泉机场,离武威市仅有90公里的金昌机场也即将开工建设。中川机场开通了通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40多条航线,并开通有飞往香港的定期旅游包机航线。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80公里,约一小时车程,有班车和出租车接站。项目建设地与金昌市永昌县相邻,距离市区42公里,交通运输十分方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各大通讯网络信号覆盖全区各乡镇。 第四章 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4.1市场分析近年来,发展高产优质的饲料作物是现代世

15、界饲料发展的重点。紫花苜蓿茎叶中蛋白质含量达1723%,是取代饲料用粮、解决蛋白质饲料紧缺、优化饲料组成的理想产品。国内草产品市场已逐步形成,对饲料需求也急剧增加,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苜蓿干草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因此,该项目市场前景十分可观。而紫花苜蓿作为我省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耐寒、耐旱、抗病虫、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广等特性,在我省和内蒙古等地深受种植户的欢迎,未来市场前景广阔。4.2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各项成本费用的增加,销售困难,农民在种粮方面的受益并不大,种植一亩小麦套玉米的吨粮田,亩均纯收入不到300元。以国内外粮食价格看,进口粮食的

16、价格比国内价格低,且今后不可能有大幅度涨价,种植粮食作物的效益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种草的经济效益是比较可观的,以新疆大叶苜蓿为例,在吨粮田种植两年后的大叶苜蓿三茬产鲜草4000-6000公斤(干鲜比为1:4),平均每亩收青干草1000-1500kg,以每公斤0.70元计算,亩收入在700-1050元之间。种粮与种草相比,种草不仅收入可观而且节省劳力。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社会优质牧草需求量在千万吨以上,是市场紧缺的高蛋白绿色饲料。据专家测算,现阶段我国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仅占国内需求量的5%,年均需求量在700万吨以上。同时国际市场对苜蓿草产品的需求量大增,国外对苜蓿等商品草的年

17、需求量达1000万吨以上,市场潜力巨大。第五章 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 5.1 生产设备购置生产甘草捆、干草块、干草颗粒、青贮草设备5台(套),其中进口国外设备1台(套),配套国产设备2台(套)。5.2 生产工艺通过人工干燥法获取干草,之后以干草为原料进行深加工而形成的产品。主要有草捆、草粉、草颗粒、草块等。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5.2规划建设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草业开发与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草业开发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技先行的原则,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平,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加大科技输入力度,提高科技含

18、量。6.2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500亩牧草种植地和牧草加工厂、加工点、收购点。1土建工程在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一个牧草加工厂,建设加工车间300m2、库房200m2、农机具库房200 m2、晒场lOOOm2等。配套必要的牧草加工设备和质检仪器设备。2田间工程牧草生产区规划布局。根据基地类型、牧草品种及数量,对生产基地进行合理布局。结合林网、灌溉设施、道路、隔离工程建设及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将基地按草种生态学性状归类安排布局。第七章 建设环境评估与保护7.1. 环境现状建设地点地处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灌溉区,建设地原为农田,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空气质量较好,冬春沙

19、尘频繁,西北风较多,平均风速4.1米秒,干旱。7.2环境评估牧草种子的生产不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项目的建设改变原有土壤的团粒结构,有利于周边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植被覆盖度,净化空气。本项目主要的污染源及污染物是配套设施建设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种子加工时产生机械噪声、施用农药化肥产生的土壤污染、少量的生产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管理8.1组织机构本项目计划采用直线型组织机构,实行法人负责制。实业公司下设发展计划部、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办公室等管理部门。8.2组织管理项目建成后实行独立核算,项目的管理实行主管部门领导责任人制度,按照项目建设单位所隶属关系,分别由各

20、级生产主管部门领导人负责。苜蓿草种基地项目实行法人管理制,由法人负责项目的建设、生产经营和资产保值。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1 投资估算依据(l)国家计委、建设部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2版);(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3)项目区及与本项目有关的资料。9.2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如下表:项目总投资估算表投资项目投资估算(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工程费171.5设备购置费50.5牧草种子引进及繁育14.7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等其它费用7.5技术培训及技术推广费用15基本预备费用6.8项目总投资2009.3 资金来源与运用本项目总投资为266

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244.2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项目单位自筹166. 00万元,拟申请银行贷款50万元,地方扶持资金50万元。第十章 社会效益、经济、生态效益分析10.1.经济效益分析目前国人工牧草内市场价格600-700元吨,亩收入可达到1000元左右,扣除成本,亩纯收入可达600-800元,比吨粮田纯收入提高l倍。1销售利润。本项目达产年可提供的产品主要为优质苜蓿干草600多吨。达产年总销售利润30多万元。2销售税金及附加。项目正常年销售税金及附加20多万元。10.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的实施可全面推动凉州区乃至全市草产业的发展,无论从产业结构调整还是振兴当地经济都是一件利区、利民

22、的好事,同时,可壮大我省中部地区草种生产企业队伍,繁荣中部乃至全省的草产品生产市场,增加一定的社会财富。因此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10.3.生态效益1可减少水土流失。2可培肥土壤。3可改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4促进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光能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项目建成投产后,必将有力地带动凉州区,乃至河西走廊地区草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可以有力地带动凉州区草业向商品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还可起到强有力的宣传、示范和推动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充分利用了周边地区的各种资源条件,将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项目配套的主要内容,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社会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投资方向正确,发展前景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