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432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名称:2012年度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规 模:0.74万亩总 投 资:691万元财政资金:605万元群众自筹:86万元建设地点:XX乡XX村、XX村项目建设期限:2011年10月2013年4月项目承担单位:XX县农业开发办公室项目负责人: (XX县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河北XX咨询有限公司XX分公司编制时间:2011年10月编 写 人:目 录一 项目概要11.1项目背景1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期21.3项目投资31.4项目编制的依据31.5项目效益41.6组织领导和管理4二 项目区概况52.1自然概况52.2社会经济状况72.3基础设施9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与可行性10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0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1四 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4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44.2水资源利用现状17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8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94.5水资源评价24五 规划设计245.1指导思想245.2建设标准255.3项目规划、布局及规模26六 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设计306.1主要建设内容306.2工程设计32七 工程概算507.1编制原则和依据507.2投资概算557.3资金筹措55八 综合效益分析568.1经济效益568.2社会效益598.3生态效益608.4经济评价60九 组织实施和运

3、行管护629.1组织结构设置629.2运行管护62十 环境影响与评价6310.1环境现状6310.2环境影响与评价64十一 结论与建议6511.1 结论6511.2建议65附录:67一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XX县位于XX市东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长城北侧的滦河流域。地理位置在北纬40174045,东经1181011910之间,东与辽宁接壤,西与兴隆县邻,北与平泉和XX县相连,南面隔长城与秦皇岛和唐山市相邻。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北省移民大县。全县总面积1952km2,有耕地19.68万亩、山场217.57万亩。辖18个乡、镇,206个行政村,总人口24.34万,其中农业人口19.82

4、万。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3万公顷,人均0.99亩,林地面积11万公顷(其中板栗经济林2.7万公顷)。农业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谷子等,果品以板栗、苹果为主。XX山场广阔,物产丰富,素有“中国板栗之乡”之称。1991年被正式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于2005年开始实施生态综合在理项目,共实施生态综合治理5.53万亩,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目前仍有10余万亩耕地和35万余亩板栗需要改造。根据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2年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原则,XX县2012年土地治理项目继续对已经栽植了以板栗、苹果为主的干

5、鲜果品的坡地实施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区确定在:XX乡的XX、XX2个行政村实施。该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但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地进行山、水、田、路、林综合治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调优农业生产结构,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对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行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期1.2.1项目范围、规模XX县2012年度XX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位于瀑河流域的XX乡境内,建设规模0.74万

6、亩,具体分布在XX乡XX村、XX村2个行政村,项目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251.7-1182741.9,北纬403041.9-403355.3。见附图1:项目区位置示意图1.2.2建设内容计划新打井8眼,维修旧井8眼,机泵配套16台套,建井房15座,铺设输水管路40.61km,新建蓄水池15座,蓄水窖1座,架设农电线路1.65km,安装变压器4台套;修农田路2.1km;树下挖水盆21.6万个;科技培训200人次。1.2.3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2011年10月-2013年4月。1.3项目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691万元,其中:水利工程措施投资517.8万元,占总投资的74.9 %;农业工程措施投

7、资145.2万元,占总投资的21.0%;科技措施投资3万元,占总投资的0.4%;其他工作及措施投资22.5万元,占总投资的3.6%。在总投资中:财政投资60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432万元,省级财政投资138万元,市级财政投资35万元。群众自筹86万元,由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工日0.86万个折资完成。1.4项目编制的依据依据冀农开办【2011】111号(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2年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结合XX县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XX县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XX县2011年2015年度农业开发土地治理五年规划和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要、

8、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结合项目区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务求实效的原则,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项目效益项目投入运营后特别是果品生产能力60.4万kg,新增农业总产值366.4万元,新增农民纯收入158.2万元,人均增收769元;项目区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4万亩;增加防护林网面积0.1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9km2,年节约水量29.6万m3,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0.74万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1.6组织领导和管理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

9、步强化多部门合作,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工委、发改委、财政、农发办、审计、农行、交通、电力、国土、农牧、水务、司法等部门和项目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项目设计和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项目所在乡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副乡长任组长,成员由乡农林站、电管站、财政所、司法所部门负责人及项目村村委会书记、村委会主任人员等组成,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协调工作。项目村成立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所在村项目工程施工实施期间的具体协调工作,并负责落实群众自筹。项目实施中,县财政局、农业开发办,按照各自的

10、职能,认真抓好项目和资金管理,全面实施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县级财政报账制。项目建成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确权移交手续,制定管护制度和责任状,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发挥效益。二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2011年度项目区位于XX县西南部,距县城14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251.7-1182741.9,北纬403041.9-403355.3,南北长12km,东西平均宽8km,海拔300-700m。项目区东与XX镇相邻,西与桲罗台镇接壤,南与峪耳崖镇相连,北临塌山乡。2.1.2、水文、气象项目区位于瀑河流域下游,水资源比较丰富,属暖温带

11、、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春季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常造成集中暴雨,产生洪涝灾害。秋冬季节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影响,多北风、西北风,气温迅速下降,秋季短暂。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干燥。全年日照2825h,日均13.1h,日照百分率为54.5%。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32.9千卡/cm,作物生长期间的5-9月份为71.4千卡/cm ,占全年的53.7%。1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量为84.3千卡/cm,占全年的63%。年平均气温9.2,10积温达3650,无霜期170d以上,冻层为1.0-1.2m。该区年降水量600-740mm,在一年中的分配很不均匀,73%降水量多集中在作物生长旺

12、季的68月份,且暴雨较多。水土流失与暴雨有重要关系,植被较好,能够蓄住较多雨水,植被较差,表土流失严重,坡地或山地熟土全部被冲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1588.9mm,以4、5、6月份最大,可达221.1-236.1mm。1月和12月最小,只有34.335.5mm,只有在雨季7、8月份,降雨量才超过蒸发量。由于蒸发量超过降雨量,土壤中水分大量外溢,形成干旱。历年风向频率是:秋、冬、春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7m/s,月平均风速以4-5月份为最大,一般为2.3-2.6m/s。大于12m/s的大风,或瞬时大于17m/s的大风,年平均为19d。2.1.3地形、地貌、土壤项目

13、区所在地,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属燕山山脉沉降带的东南段,阴坡缓,阳坡陡,海拔300700m,属于山区,为片麻岩、砂岩、页岩构成,坡度在2030之间。该区地貌为三大类型:一是构造地貌,面积为42072亩;二是冲积地貌,面积为3067亩;三是洪积地貌,面积为6931亩。该区耕地土壤多数是洪积、冲击母质的水成土,山地自然土壤是母岩风化后就地自然成土,PH值6.5-7.5,土壤种类属于淋溶褐土亚类,土层较厚,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板栗、苹果、杏树等多种果树的生长。2.1.4 土地利用状况项目区总面积41443亩,其中:耕地面积385亩,坡地及坡地果树面积11924亩,林地面积26629亩,荒山、空闲

14、地、村庄等其它面积2505亩。385亩耕地和11924亩坡地及果园,全部为中低产田或中低产园,农业基础设施差,生产条件恶劣,急需进行治理。在坡地上已经大面积栽植板栗、苹果等适宜的经济林木,通过治理可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实现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1.5自然灾害状况查气象资料,近20年来,项目区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有旱、风、雹、低温连阴雨、干热风、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损失。自然灾害主要以旱灾为主,十年九旱成为制约该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旱灾特点是春旱和卡脖旱,且旱情持续时间长。近二十年内仅1996年和2004年两个年度风调雨顺,其它年份

15、都发生过旱灾,造成大部分果树减产,甚至绝产、树木旱死。降水集中时,又经常发生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总人口2055人,其中:农业人口2055人,农业劳动力1253个(不包括在外务工劳动力)。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涉及的2个行政村总面积4.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04万亩(粮食作物面积0.04万亩);林地面积3.86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1.19万亩);河流、村庄等其它等占地面积0.25万亩。2.2.3农业生产状况该项目区平川地少,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人力耕作状态,主要农产品为板栗、苹果,种植面积1.19万亩。项目区内无农田路,生产运输以人扛蓄驮为主

16、。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项目区所在乡2010年财政收入210万元,农业总产值498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为6891元,人均纯收入4355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乡)现有农林水服务站2个,有工程师和农艺师3人,技术人员5人,项目村有农民技术人员47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各项农业常规技术可以进行推广和普及。见附表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2.2.6产品、市场与供需初步研究与分析项目区主要农产品为干鲜果品(板栗、苹果),年产量252万kg,产品板栗主要出口日本,苹果等主要销往京津唐地区。项目实施后,可大幅提高果品的产量,预计年果品总产量可达312.4万kg。产品质量

17、也将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目前,我县已建成栗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板栗加工龙头企业,对板栗精细加工生产。项目区所生产的板栗除一部分自用外,大部分经龙头企业深加工后,主要出口日本。2.3基础设施2.3.1田间工程现状水利:项目区内现有旧井8眼,其中:直径30m,深3m的大口井1眼;直径11米,深4米大口井1眼;直径7米,深4米大口井6眼。但因近年来水位下降、人为破坏等原因,不能直接利用,需要更新改造后使用。有可直接利用的蓄水池1座,可直接利用管路500米。除以上水利工程外,没有其它水利工程。林业:项目区内现有林地面积4.41亩,森林覆盖率为67.5%。2.3.2 农业机械与农机服

18、务现状项目区有配套农机具16台,小型拖拉机7台,农用运输车38台。项目所在乡设有农机站,负责农机具维修与服务,服务状况良好,水平较高。2.3.3 农电现状项目区内现有变压器4台,全部满负荷运行,无农电线路,按项目设计要求需对原有的4台变压器进行扩容更新。因农业开发项目用电的增加,架设农电线路1.65km,才能满足项目区工程用电的需要。2.3.4科技现状项目区农民科学管理树木积极性和对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但由于受环境及信息等因素制约,对现代农业技术更新较慢,农民盼望得到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与培训,以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实现科学管理树木,增加收入。见附图2:项目区工程现状图见附表2:

19、项目区工程现状一览表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3.1.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虽然以前项目村平整地块零星实施过水利工程,但配套设施不完善,工程老化、损坏严重。坡地及果园都没有实施过水利工程,导致项目区农业旱不能灌,全部靠天收的现状。造成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制约因素为: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差,频繁的旱灾造成农业收入降低。二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没有能力改变现有生产条件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实现增质增产增效的目的;三是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项目区如遇到暴雨或降雨集中时,造成地表土被雨水冲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四是田间无标化农田路;项目

20、区村与村之间道路全部已经硬化,且通行方便快捷,但田间没有机耕路,仅有供肩挑、人扛的小土路,遇见雨雪天气,难进难出严重制约向现代农业发展。3.1.2农民缺乏科学管理作物所应有的技术项目区现有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虽以板栗、苹果为主,但还没有形成品种优势和品质优势,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且无科技投入,对发展高产、高效农业造成严重的障碍,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现在农作物管理、施肥、用药等新技术应用上也很落后,农民管理作物主要还是凭自己多年经验进行,不遵循科学施肥、用药、用水,无形中增加了种田成本,降低了农业收益。迫切需要通过项目的支撑,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现有农业管理技术进行更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

21、民增收。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培育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项目区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山场广阔,板栗、苹果栽植面积大、品质优,为我国板栗、苹果等果品的主要产地之一,同时项目区所在地及周边有多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其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产品附加值高。因此,通过实施农业开发项目,对培育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分必要。2、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面临着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和发展。可是项目所在地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甚至多数根本就没有基础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科技水平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

22、发展需求。通过项目实施,初步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与基础条件,促进农田水利再上新台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3、科学灌溉及节水农业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工业、旅游、环境生态及人民生活用水的总量急剧增长,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争水矛盾突出,农业用水被大量挤用,农业可用水量比重逐步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要保证项目区所在地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为了改善灌溉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增产增效的目的,必须对项目区内不配套或基础设施空白的农田进行彻底的改造优化和建设。

23、4、增加农民收入,改善项目区群众生活的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对以水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项目区农民主要靠川地种粮、山地栽果收入,但由于项目区地块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抗灾能力,致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实施农业开发工程,以提高项目区的抗旱、抗灾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5. 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相伴的却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最甚,生态环境安全已严重影响可持续发

24、展。对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显必要,因此,进行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对项目区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2.2项目建设可行性1、水土资源有保证项目区山场广阔,植被好、集雨面积大,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水土资源为项目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2、增效潜力明显项目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使项目区全部实现遇旱能浇、遇涝能排,可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及在市场上的价格,增效潜力明显。3、项目区气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项目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中有机质和适宜所栽植品种的微

25、量元素含量高,有利于糖份的积累和作物生长。项目所在地距北京、天津、XX等城市较近,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宽邦公路通过,交通十分便捷。4、技术、管理上有保证项目设计上,由河北省XX咨询有限公司XX分公司(水利行业乙级设计资质)负责设计;在项目实施上该县开发办具有水利、农业、林业、项目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具有承担农业开发项目实施所具有的技术和组织能力;在项目质量监管上,由XX市农业开发办公室负责,通过政府招投标的形式,择优选择农田水利乙级以上监理单位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可以保证项目按设计高标准、高质量实施。5、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县、乡、村三级领导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各级均将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作为

26、本级振兴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不仅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而且在落实项目资金上予以保障。项目区群众对农业开发项目渴望多年,均将其视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不可多得的机遇,95%以上的项目区群众支持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因此,可以保证项目在该区域的顺利实施。综上述,实施该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四 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通过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对灌溉水源进行调查,项目区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该区平水年地表水可利用水量为75.6万m,枯水年地表水可利用水量为55.3万m,但地表水

27、利用量较小,因此本次设计主要考虑利用地下水资源。该区地下水资源平水年可利用量为321.78万m,枯水年可利用量为280.36万m。4.1.1地表水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该区平水年地表水可利用水量为75.6万m,枯水年地表水可利用水量为55.3万m。由于年内地表水资源分配不均,集中程度较高,80%左右的水资源集中在69月份,而在作物生长灌溉期水资源量较小,可利用程度很低。同时,由于项目区内虽天然沟渠较多,大部分常年干枯,只能雨季用来排水,加之大气降水集中,区内没有拦蓄地表径流的工程,因此地表水利用率低下,不再考虑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4.1.2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指可利用的地下水补给量,主要由降雨入渗补

28、给、侧向补给和灌溉回归水量形成,地下水属孔隙水类型。根据前述水文地质状况描述及成井资料情况,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在2-11m,含水层厚度为5m以上,渗透系数为125m/d,其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及侧渗补给,以及灌溉回归补给量。其含水层岩性以含砾中细砂为主。(一)降雨补给量降雨入渗补给量按下式计算:式中: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年;年降雨量,P=75%年份降雨量589mm, P=50%年份降雨量670mm;年降雨入渗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戚筱俊),项目区为褐土亚类,取0.2;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7.6km。项目区枯水年地下水降雨入渗补给量325.13万m。项目区平水年地下水

29、降雨入渗补给量373.86万m。(二)河流侧渗补给量项目区周边及流经项目区的河流主要为天然沟渠地表径流,河道侧渗补给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W侧地下径流补给量(m);K计算断面含水层渗透系数(m/d),参考农田水利学和水资源管理及XX县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由地下水含水层岩性确定选取125m/d;J计算断面的水力坡度(无因次),补给区内对应边界的地下水坡度,确定水力坡度为I为0.005;h计算断面的含水层厚度,补给区中地下水含水层厚度,根据该区前述水文地质资料,考虑综合因素H取值为13 m/m;L补给区边界长度(m),根据项目区地形图知,天然沟渠补给边界长度为5.6km(双向补给),则计算断面长

30、度为11.2km,因此取L11.2km;t河道或河段过水(或渗漏)时间,(d),天然沟渠不是常年有水,取t330d。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地下径流补给量为3.0万m。(三)灌溉回归补给量灌溉回归补给量计算按下式计算归毛式中:归灌溉回归补给地下水量,万m;毛灌溉毛水量,33万m;灌溉回归入渗系数,取0.05。项目区灌溉回归补给地下水量5.7万m。根据上述分析,项目区枯水年地下水总补给量=325.13+3+1.7=329.83万m。地下水开采系数取0.85,则地下水可供水量=329.830.85=280.36万m。项目区平水年地下水总补给量=373.86+3+1.7=378.56万m。地下水开采系数取

31、0.85,则地下水可供水量=378.560.85=321.78万m。综上,项目区枯水年总可利用水量为280.36万m,平水年可利用水量为321.78万m。4.2水资源利用现状项目区内水资源利用主要考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和区域环境需水几个方面。目前项目区内灌溉用水基本为地下水,(1)生活用水:项目区有2055口人,每人每天平均用水定额为80L,年用水量为6.0万m。项目区内有大牲畜1400头,每头每天平均用水定额为40L,年用水量为2.0万m。所以生活总用水量为8万m。(2)农业用水量经调查项目区内无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仅有2011年度实施的农业开发项目工程及一些小型灌溉设备,经统计计

32、算可知项目区平水年农业用水量约为10万m,枯水年农业用水量约为11万m。(3)工业用水量该区没有有工矿企业,据水资源办公室统计数据可知,工业用水量约为2万m。水资源利用现状见项目区内水资源现状利用表4-1项目区内水资源现状利用表表4-1用水部门年用水量(万m)地表水枯水年地下水平水年地下水农业灌溉1110非农业工业2.02人、畜88区域环境合计2120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根据上述分析在现有条件下,平水年用水量为20万m,枯水年用水量为21万m,主要为地下浅水。据以上分析可知,年用水量无论是在平水年还是枯水年内,远远小于地下可利用水量。需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加大农田规划力度,进行农田灌溉工程建

33、设与改造,提高区内水资源利用率。项目区现状各种年型供需平衡分析表4-2 单位:万m年型需水量合计可供水量合计供需平衡结果P=50%20321.78+301.78P=75%21280.36+259.36见附表3:项目区现行灌溉制度下水资源平衡分析表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4.4.1代表年选择以2010年作为现状代表年,设计水平年为项目建成后。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为项目建成后的年份。设计水平年采用:平水年(P=50%)、一般干旱年(P=75%)进行分析。根据项目区上游水文站降雨资料进行经验频率计算知:项目区50%(平水年)、75%(一般干旱年)代表年分别为1995年、1976年。各种代表年的降

34、雨量见表4-3。设计代表年雨量成果表表4-3频率单位50%(1995年)75%(1976年)设计年雨量mm6705894.4.2灌溉制度确定(1)种植结构农业开发项目区规划改造面积为0.74万亩,其中作物种植面积0.74万亩,规划区种植作物主要为苹果、板栗,其中苹果种植比例为29.7%,板栗种植比例为70.3%。(2)灌溉制度灌溉制度确定可选用参考的资料成果有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1161-2009),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培训教材。依据河北省用水定额,结合当地实际条件、树木情况及灌水需求,苹果、板栗75%保障率基准灌溉定额分别取18m/亩,14m/亩,年灌水次数为4次,灌溉用水

35、定额分别为72m/亩,56m/亩。50%保障率基准灌溉定额分别为18m/亩,14m/亩,年灌水次数为3次,灌溉用水定额分别为54m/亩,42m/亩。依据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培训教材,选取项目区灌溉保证率P=75%,确定项目区灌溉制度见表4-4。项目区灌溉制度表4-4作物名称灌水次数生育期灌水时间灌水天数灌水定额(m/亩)灌溉定额(m/亩)起止苹果29.7%1发芽开花3.13.292918722果实膨大5.106.929183生长期9.19.2829184冻水10.1511.152918板栗70.3%1发芽3.154.152914562生长期5.206.2029143果实膨大8.109

36、.1029144冻水9.2510.2529144.4.3需水量分析计算项目区用水量包括农作物灌溉需水、农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三部分。(一)灌溉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农业生产需水量,m;作物毛灌溉定额,M毛=M净/h,m/亩;作物净灌溉定额,m/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面积,亩。综合毛灌溉定额,m/亩。(1)综合毛灌溉定额根据前述灌溉制,项目区综合毛灌溉定额可按表4-5计算。项目区作物综合毛灌溉定额计算表表4-5作物品种种植比例灌溉水利用系数h净灌水定额(m/亩)毛灌水定额 (m/亩)综合毛灌水定额(m/亩)苹 果0.2930.957275.822.5板 栗0.7030.955

37、658.941.4小 计163.9根据表4-2可计算出,项目区综合毛灌溉定额为63.9m/亩。(2)灌溉水利用系数井灌区计划采用打井配合固定输水和移动输水管路灌溉,将灌溉用水直接输送到每棵树下,由于灌溉井组独立,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灌溉水利用系数=0.95。(3)灌溉需水量根据项目规划成果,项目区治理面积为0.74万亩,其中作物种植面积0.74万亩。根据上述作物种植面积综合毛灌溉定额,可计算在灌溉保证率P=75时,项目区农作物需水量为45万m。保证率P=50时,项目区农作物需水量为33.7万m(二)农村生活用水项目区内现有人口2055人,全部为农业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以7计,则规划水平年(20

38、15年)项目区内总人口将为2128人,人口没有太大变化。由于社会发展,农村人口综合用水将有所提高,用水定额按定额100L/(d人)计算,随着商品的社会化发展,农村牲畜将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据此计算规划水平年2015年农村生活用水量为9.8万m。(三)工业用水本次选定项目区距县城较远,乡镇村组企业发展规模较小。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该区仅有小型工矿企业。据该县水资源办公室统计数据可知,工业用水量为2.0万m,主要为地下浅水。工业增长率以8.0%计,则规划水平年(2015年)预测项目区工业用水为2.7万m。项目区灌溉需水主要利用地下水;农村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下水;乡村工业规模小且分散,主要利用地下水。综

39、上,项目区75%保障率灌溉需水、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三部分共需地下水57.5万m。50%保障率灌溉需水、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三部分共需地下水46.2万m。4.4.4供需水量平衡分析根据上述分析计算成果,项目区建成后枯水年需水量为57.5万m,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80.36万m,满足灌溉用水要求。平水年需水量为46.2万m,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321.78万m,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项目区现状需水量见表4-6。项目区各种年型总需水量汇总表表4-6 单位:万m年型工业需水农业需水生活需水需水量合计P=50%2.733.79.846.2P=75%2.7459.857.53、现状供需平衡分析根据以上可供水

40、量及需水量计算结果,进行现状供需水平衡分析,计算情况见表4-7。项目区现状各种年型供需平衡分析表表4-7 单位:万m年型需水量地下可供水量供需平衡P=50%46.2321.78+275.58P=75%57.5280.36+222.86注:水量供需平衡结果,余水为“+”;缺水为“-”。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实施后,年用水量无论是在平水年还是枯水年内,远远小于地下可利用水量,农业生产用水有保障。苹果、板栗年灌溉4次,灌溉时间为3月、5月、7月、10月四个月份;而人、畜用水和工业用水年内基本相同,月均用水为(2.7+9.8)/12=1.04万立方米。具体分析见表2-2-1 年内水量平衡分析表(75%

41、保证率)表4-8 单位:万立方米月份678910111212345合计可 用水 量27.629.830.928.924.220.818.417.719.219.6620.922.3280.36用 水量1.0412.31.041.0412.31.041.041.041.0412.31.0412.357.52盈 亏盈盈盈盈盈盈盈盈盈盈盈盈盈通过以上计算可知,该区每次灌溉用水量远小于地下可利用水量,农业灌溉用水完全能够得到保障。见附表4:项目区工程实施后水资源平衡分析表4.5水资源评价依前述分析,地表、地下水均有大量盈余,完全满足项目区用水需求。盈余水量可用于项目区下游灌溉、生产生活等用水。根据水资

42、源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该区没有外来地表水,且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水质没有被污染。即该区水质条件良好,无论地上水还是地下水都无色无味,PH值7.7-7.9,矿化度小于2g/L,为级水,适于灌溉用水。项目区相对封闭,农药用量少,耕地、水源有机质含量高,化肥用量少,不会因开发而导致水质恶化。虽加大了水资源利用量,但不会影响本区或临近区域的水质,造成水源枯竭或恶化。基岩埋深浅,不会产生地面沉降现象,不影响该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五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XX县2012年度农业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手段,实施农业

43、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立足该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以改善生态环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为目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优化生产结构;因地制宜,进行山水路林综合治理,培育壮大板栗和苹果优势农产品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施生态措施,采取挖水盆等生态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优美田园特色的高标准山区生态农业工程,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5.2建设标准本项目规划设计标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

44、)、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农业机井技术规范、农田低压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结合XX县2011-201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年规划,等有关规定的要求确定,对项目区灌排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实行节水灌溉,使灌溉用水不超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工程设计执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通过树下挖水盆,使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引水上山,使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3)山、水、林、路工程综合配套,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4)蓄水池容积设计为50m3和100m3,每个蓄水池控制180亩-700亩。蓄水窖容积为30m3控制250亩(5)在治理面积较大的单元地块内,修宽3.0米硬化路,便于农民农业生产。5.3项目规划、布局及规模5.3.1规划、布局项目规划以建设高效农业为目标,合理规划设计水利、农业、林业措施,积极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效果。通过项目改造,项目区将成为山顶戴帽子(蓄水池和绿树林),山坡花果飘香,农路缠腰,小雨不下坡,大雨不下山,到处呈现出绿绿葱葱田园山区农村美景。作物布局规划对项目区集中连片的7400亩坡地进行生态综合治理。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