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4449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xx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xx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xx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xx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一、概论1.1基地名称: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建设单位和主管单位1.2.1建设单位:本溪森澳山葡萄酒厂1.2.2主管单位:本溪县农村经济发展局1.2.3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特产研究所1.3建设地点:本溪县东营坊乡1.4建设年限:2006年-2010年1.5建设规模:基地建设面积5000亩,年产山葡萄酒5000吨1.6主要建设内容:基地建设主要包括整地、葡萄栽植、灌溉设施、田间道路。葡萄酒加工主要包括厂房5000平方米,加工生产线两套。1.7运作方式: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方式1.8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葡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科技含量达到10

2、0%。1.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9.1投资估算示范基地建设总投资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核心区建设投资4577万元。其中:核心区基础设施投资751.44万元。核心区设备投资3623.5万元。其它费用投资192万元。二是示范生产基地投资2355万元。其中:整地投资100万元。篱架投资390万元。种苗投资1000万元。灌溉设施投资825万元。田间作业投资40万元。1.9.2资金筹措计划(1)核心区资金筹措计划银行贷款: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已列为市政府重点龙头企业,通过银行系统的政策扶持,争取贷款1000万元。主要用于核心区的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社会融资: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建

3、造招商引资平台,引进域外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2000万元。自筹资金:通过现代示范基地建设,每年以1000亩的进度发展,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积累资金计划每年投资120万元,五年投资600万元。(2)辐射区生产基地资金筹措计划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已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每年计划投资120万元。计划到2010年累计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60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区的灌溉设施农民自筹1055万元。主要用于示范生产基地的整地、种苗购置和篱架。1.10效益分析1.10.1建设单位企业效益测算基地建成后,年可创产值1.6亿元,销售收入1.3亿元,上缴税金3300万元,利润3100万元。各建

4、设时期随着基地建设面积的增加,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利润累加递增。加工生产能力随着基地建设面积增加,企业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利润同比增加。1.10.2葡萄生产基地效益测算葡萄生产基地达到5000亩,每年农民可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利润2400万元;各建设时期随着基地建设面积的增加,农民收入和利润也同比增加。1.10.3社会效益基地建成后,一方面,可为社会创造2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区域农民1000余户,安排农村劳动力2000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葡萄酒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原来由勾兑酒所占的市场分额将被原汁葡萄酒所取代,对酿酒葡萄需求量迅速递增,酿酒葡萄价格将会上涨,从而可增加农民种植葡萄

5、产品的收入。按照全国葡萄酒产量计算,酿酒葡萄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因此,葡萄生产基地的建设将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最佳产业。二、基地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基地建设背景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以实施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以及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等国家产业政策及规划中提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政府提出的农业“三五”战略、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已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地。本溪森澳山葡萄酒厂经过

6、2002年至2003年对国内的葡萄酒市场进行了考察论证,提出建设以农民种植葡萄建设葡萄生产基地,由公司负责收购加工,形成公司加农户的龙头企业产业链。2004年被县政府正式批准立项。为加快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2基地建设的必要性2.2.1适应新形势,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需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是21世纪农业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发展的保障。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可以应用、示范、推广国内外农业新品种和高新技术成果,让广大农民了解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世界农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从而建立起与世界

7、先进农业接轨的桥梁和纽带。面对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和机遇,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认真实现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不断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和新品种,旨在加快当地农业集约化、科技化、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对加速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和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为农业结构略调整提供动力。对于实现农业发展的新突破,推动本溪农业上新台阶,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径,具有重大意义。2.2.2发展观光农业和绿色食品农业,满足新的市场形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2

8、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总产量增长幅度很大,但同时存在着过量和盲目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现象,使环境不断恶化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国广大消费者对观光农业概念很陌生。发展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产品产业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观光农业和绿色食品农业都要求少施或不施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观光农业和绿色食品农业的地区,农田生态环境普遍好转,各种有益生物群明显增加,农业废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可以说,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将对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与恢复,资源的合理利用

9、和农产品质量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观光农业和绿色食品农业可以向社会提供高品味的新颖观光旅游服务和高品质的健康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观光农业和绿色食品农业受到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可向消费提供无污染、品质好、口味好的绿色食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毒害,而且间接危害也很严重,具有潜伏期长的特点,平时不易察觉,一旦发现,损害不可挽回。发达国家消费者出于自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普遍认可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业,特别是观光农业,不但可以观赏到乡野田园的秀丽风光,还可以自己动手,饮餐顿一味美可口的绿色食品,减少包装、加工、运输等诸多环节。目前,我国消费者也开始认识

10、到绿色食品的好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业必将为全社会所接受。 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具备开发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业的诸我有利条件,适度规模发展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业,开发农村观光旅游服务和绿色食品是切实可行的。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就是引进现代观光农业模式和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结合本溪县旅游城市建设,提高农村旅游观光服务水平和绿色农产品的质量,为该地区农民致富起到带动作用。2.2.3带动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地处本溪县东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产条件较好。面对目前市场上农产品逐步供大于求的形

11、势,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化、多样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满足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是适应未来市场形势,增加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采用高新技术和新品种生产绿色食品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2.4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需要我县目前农作物种植比例为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例为3:2。目前生产粮食旱田占总耕地面积的22.3%,水田占5. 5%。由于旱田粮食作物种植效益低下,有必要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通过葡萄生产基地的

12、建设,推动我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实现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三、基地建设地点及条件3.1基地建设地点选择基地建设地点选择在本溪县东营坊乡,本溪桓仁公路两侧,结合我县提出的高效公路经济带。3.2基地资源条件3.2.1地理位置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东山区太子河上游,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东西长99km,南北宽83.5km,地理坐标为北纬404850 413350,东经1233453 1244542,县境总面积3,344.5km2(501万亩)。东与恒仁县、宽甸县相通,南与凤城市为邻,西与本溪市、辽阳市毗连,北与抚顺县、新宾县接壤。沈丹高速公路,溪田铁路,省、县、乡三级公路的修建以

13、及通讯事业的发展,构成了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具有工业、交通基础的小市、草河口、碱厂构成了三个经济、文化、商品流通中心。3.2.2气候条件本溪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具有湿润、低温寡照、气温日差较大的气候特征。本县全年平均气温为6.2,10积温持续163天,为2,9003,000;15积温持续114天,为2,2002,400,全县平均积温为2,9683,019。本县历年年均降水量797.5mm,降水集中七八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本县年均日照时数为2,411小时,日照率为54%,其中5月居多,为256.7小时,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育; 49月份太阳总辐射量和生物辐射量约在11

14、.115.9千卡,且本县雨热同季,对植物生长较为有利。总之,本县热量资源对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不足。3.2.3植被资源本溪县地处长白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山地面积大,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8%,其中有刺楸、黄波萝、水曲柳、红松、落叶松、云冷杉、天女木兰等13种国家珍贵树种,是辽宁东部山区林业县之一。全县乔木树种比重较大的有柞树、落叶松、红松、核桃楸、桦树、槭树等。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杂粮等粮食作物,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薯类及蔬菜瓜果类以及青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等。3.2.4动物资源主要包括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兽类的有:黑熊(狗熊)、狐狸、水獭、野猪、狍子等出没于

15、森林深处。在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有:松鼠、花鼠、棕背鼹、大林姬鼠、组成啮齿动物群;在阔叶混交林地带有:花鼠、大林姬鼠、大仓鼠、大恩鼠、齐氏鼠组成啮齿动物群。爬行动物大多分布在灌木丛乱石之间,较常见的有龙江草晰、赤链蛇等。两栖动物大多分布在沿河谷地和坡地丛林带,常见品种有青蛙、林蛙、粗皮蛙等。在淡水水域本息着多种水生动物,常见的有鳙、鲤、草鱼、细鳞等。太子河及其支流,野生鱼类可达5目8科27种,其中较为名贵的有鳜、重唇、细鳞、鳗丽(鳝鱼);虾类有四种;两栖类有五种,其中林蛙属名贵,娃娃鱼属稀有。3.2.5土地资源全县土壤划分为棕壤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等四种类型土种,含7个亚类,36个土属,63

16、个土种。土壤属酸性、偏酸性,pH值在5.5-7.5,有机质含量在2.5%左右,含氮量在0.1%左右,速效磷5.6ppm左右。总体而言,土壤质量属中下等。全县土地总面积501万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 16.8亩。耕地面积28.34万亩,且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0%,总体呈现出耕地土层薄、沙石多、坡度大的特征,土地利用构成为“八山厘水分半田”的格局,土地的各种利用途径划分。3.2.6水文资源县境内河流可分为太子河水系和草河水系,其中6公里以上的河流88条,可开发利用的57条,常年流水的34条,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18条,7条较大河流的水文数据。3.2.7环境质量评价2002年,我县通过大气环

17、评,对全县的大气、水质、土壤进行了综合评价。共评价面积300万亩(其中:耕地32万亩、林地213万亩、果园18万亩、水面17万亩、草场20万亩)。(1)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农业产业化基地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采用NY/T391-2000农业产业化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空气质量标准。选择评价的项目有:总悬浮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及氟化物(XF)。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空气的各项指标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农业产业化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空气要求,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求。(2)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NY/T391-2000农业产业化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选择评价的项目有

18、:pH值、总汞(Hg)、总镉(Cd)、总铅(Pb)、总砷(As)、六价铬(Cr)、氟化物、粪大肠杆菌等。评价结果表明,全县水质的各项指标单项污染指数均远小于1,符合农业产业化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农田灌溉水要求,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求。(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采用NY/T391-2000农业产业化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土壤质量标准,选择评价的项目有:pH值、汞(Hg)、镉(Cd)、铅(Pb)、砷(As)、铬(Cr)及铜(Cu)。评价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等于1。按照农业产业化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求。3.2.8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优势(1)生态环境优势

19、本溪县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境内山高林深,河流纵横,虽然距离大城市较近,但县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因此大气、土壤和水源清洁无污染,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在绝大部分地区均低于国家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规定标准,而且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气温日差大,因此特别有利于针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有利于中药材、食用菌和山野菜的繁殖,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2)资源及市场优势全县林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我县野生山葡萄分布广、面积大,农民在历史上有栽培山葡萄的习惯和经验。只要在其生产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规范,具有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的天然属性。本溪周边都是重工业城市,城镇人口比重大,产品市场很有潜力

20、。此外,本县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对于具有劳动密集型和种植多样化特点的特色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3)区位及交通优势本溪县环绕本溪市,随着沈丹高速公路、沈田铁路及省、县、乡三级公路的修建及通讯事业的发展,已初步构成了快捷的物流运输网络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4)政府导向与观念推广优势县政府已将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建设特产县列入本溪县“十一五”计划,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大力宣传和知识普及培训,上至领导,下至群众,都已充分认识到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建设特产县带来的巨大效益,并已形成调整传统农业结构,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努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的

21、共识。在此基础上,县人大通过了生态环境立法,这不仅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有法律保障,也为建设特产县奠定了思想基础。四、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1指导思想根据我县资源、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其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绿色屏障”建设为重点,突出东部山区特色,认真抓好山、林、水、田、路的综合治理,坚持以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为前提,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手段,通过技术示范、政策调动、法律保障和科学管理,把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

22、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农产品开发,逐步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4.2规划目标总体思路:以加工山葡萄酒为主要产品,打造本溪县的绿色牌、特色牌,建设成技术先进,配套能力强,适应发展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高标准、高起点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环境优美、富于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同时以农业科技示范为先导,推广农业新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为全县农业生产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并积极培育优势龙头企业,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他们对示范基地及周边地区具有影响和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合力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农业

23、科技示范示范基地。4.3规划原则(1)统一协调原则充分考虑区内功能、用地、交通、环保等与县城及周边地区的衔接,以保证规划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成山葡萄生产基地目标的实现。(2)可持续发展原则基于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开发建设的自然条件,规划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力求做到现实与未来的良好结合。(3)整体效益优先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原则。(4)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以良好形象、齐全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多功能的技术支撑和优质的服务体系辐射周边。同时,要加强示范基地软、硬环境建设和宣传,增强示范基

24、地的吸引力。(5)“三同时”原则示范区内核心区的建设按照环境保护政策要求,严格控制生产项目环保排放标准,严格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控制生产项目、生活设施,保持六个示范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五、市场分析 市场主要产品以葡萄酒产品进入市场。因此,在市场分析上主要从葡萄酒的市场去研究分析。我国是一个以白酒消费为主的国家,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一直处在很低的水平。新中国成立时,葡萄酒的年产量还不足200吨,直到1966年产量才超过1万吨,1980年的年产量首次超过5万吨。在这之后,我国的葡萄酒工业进入相对较快的发展阶段,1981年超过10万吨,1984年超过15万吨。从1985年起到1993年的九年中葡萄酒的年产

25、量均在25万吨左右(1988年最高达到30万吨)。1994年为调整我国葡萄酒产品结构,促进葡萄酒产品质量向国际水平靠近,颁布了含汁量100%的葡萄酒产品国家标准和含汁量50%以上的葡萄酒行业标准,葡萄酒年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含汁量100%和50%汁以上的优质葡萄酒数量有较大增长。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工业发展迅速。全国第五次工业普查结果显示,1995年底我国共有葡萄酒企业240多家,从1996年至今,全国新增葡萄酒企业200多家,总数已近500家。1997年全国生产葡萄酒的省(市)、自治区达到26个,其中产量在万吨以上的依次为山东(6.55万吨)、河北(2.36万吨)、天津(1.7万吨)、北京(

26、1.64万吨)、安徽(1.57万吨)、河南(1.46万吨)。年产量过万吨的企业仅有张裕、长城、王朝和威龙4家。我国葡萄酒产品结构产生了根本性变化,1995年以前是甜酒、半甜酒占主导地位,干酒较少。近几年来,干酒的生产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干红的比例增长更快。目前干酒的比例在葡萄酒总量中已增加到40%左右,其中干红在干酒中占80%、干白占20%。葡萄酒系酒精度较低的发酵酒种,品格高雅,加上种植葡萄可以开发利用山坡地、砂砾地等不宜种植粮食的土地资源,因此在我国的酿酒政策中一直鼓励葡萄酒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我国大中城市葡萄酒消费热潮的兴起,我国葡萄酒的进口数量急增,根据我国目前酿酒葡萄基地的

27、建设水平和发展速度,社会酒类产品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饮酒习惯改变的过程,预计在近十年内实现平均每年增产5万吨葡萄酒,并相应每年增加酿酒葡萄种植面积5万亩和生产葡萄苗木1500万株(以每亩300株计)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可能的。到2010年时的葡萄酒年产量将达到80万吨。配合国家对烈性蒸馏限制政策,葡萄酒所占比例上升到饮料酒的3%以上。山葡萄为长白山地域性特产,该树种可忍耐零下40度的低温,一般在4月末萌芽,6月上旬开花,9月初果实成熟。适合全年无霜期120天以上、有效积温2500度以上的地区栽培。我国山海关以南由于气候限制,不具备栽培山葡萄的自然条件。本地区为山葡萄的中心产区,建园第二年就可开花

28、结果,三年量产。主要栽培品种有:“双优”、“双红”、“左山1”、“斯诺2号”等。山葡萄酒因其天然、绿色、保健等诸多优势,使其在葡萄酒产业中更是独具特色。山葡萄果皮色素含量高,果实发酵酒色为宝石红色,芳香爽口,浓郁醇厚,酒体饱满,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山葡萄酒中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Ca、Mg、Fe、Zn等微量元素以及Vc、Vb5、Vpp,还含有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单宁、花色苷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山葡萄酒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白藜芦醇”,可以有效地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抵御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29、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山葡萄酒的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活中喝葡萄酒的人越来越多。山葡萄酒酿造集中在吉林通化地区,以通化葡萄酒公司为代表,厂家众多。由于市场好,产量少(受原料不足影响),各厂的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六、建设单位及技术依托6.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本溪森澳山葡萄酒厂属民营企业2004年4月被本溪满族自治县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建设。现已建成厂房2600平方米,1000吨贮酒室一座,引进年产5000吨先进酿酒生产设备一套,与当地259户农民签订了15年的产销种植合同,发展优质山葡萄种植基地1207亩,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项目。项目至开工建设以来,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户的大力支

30、持,累计投资1210万元,项目已经初具规模,酒厂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1207亩山葡萄种植基地2005年产葡萄180吨,生产葡萄酒90吨,产值240万元。预计2006年葡萄产量将达到800吨,产葡萄酒400吨,产值800万元。截至2005年末项目总计贷款610万元,其中:460万元为农户栽植葡萄贷款,150万元为酒厂购置设备贷款。2006年将再投入600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扩大基地700亩;300万元添加储酒设备,达到1000吨的储酒能力。6.2技术依托基地依托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特产研究所,把生产优质高中档山葡萄酒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从建立优质山葡萄原料基地入

31、手,引进“双红”、“哈桑”、“佐优红”、“冰红”等四个优良酿酒山葡萄品种。“双红”1998年审定,该品种植株生长势特强,适应性与抗病性较强,丰产。是我国第一个抗霜霉病的山葡萄新品种,适宜本地区栽培。“哈桑”从俄罗斯远东引进,抗病性极强,在本地区栽培不需要打任何农药,是培育有机食品的首选品种。“佐优红”2003年审定,是现在所有山葡萄品种中的至尊,集抗病、高产、高酿酒品质于一身。它的培育成功,结束了山葡萄不能酿造干红的历史。所酿之酒宝石红色,清高,果香明显,口味舒顺,浓郁爽口,余香长,典型性好,是目前酿造干红山葡萄酒的唯一品种。“冰红”是正在审定的品种。现有的冰葡萄是白葡萄(无色葡萄)品种,不能

32、酿造高档的红酒,并且在东北越冬需要埋土防寒,与采摘葡萄相矛盾。冰红的培育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品种。七、建设规模、布局、内容7.1建设规模示范基地建设规模5000亩,生产加工山葡萄酒5000吨。7.2基地布局基地布局分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区。核心区主要承担示范基地的产品加工,在核心区内建有葡萄酒加工厂以及其它附属设施和服务设施。辐射带动区主要是基地建设,分布在全镇8个村,其中胡里村面积1000亩,红土甸子村500亩,大阳村500亩,荒沟村800亩,洋湖沟村1000亩,东营坊村700亩,新城子村300亩,柳堡200亩。7.3建设内容7.3.1核心区已建工程内容及扩建工程内容核心区已建

33、工程内容:建筑工程已完成山葡萄酒厂主体加工楼。其中包括罐装车间500平方米,储存库300平方米,原材料库400平方米,变电所20平方米,化验室64平方米,办公室160平方米,深水井1眼,输送管线200米,发醇池300立方米,围墙1200米,职工宿舍1200平方米,以及厂区的环保设施和环境设施。扩建工程内容:厂区征占土地30000平方米;扩建罐装车间两处1000平方米,储存库1000平方米,原料库1000平方米,培训中心200平方米,培训设施1套,包括桌、椅、电化教学设施(电脑、投影机、摄像机等设施),车库200平方米,产品检测室100平方米,职工宿舍、食堂500平方米,会议室、接待室200 平

34、方米,以及产品检测设备10台套,水塔1处,日蓄水量100吨,污水处理厂、废弃物回收厂、停车场、运输车辆、厂区环境。核心区已建投资设备:除梗破碎机1台,压榨机1台,转动式发醇罐2台,硅藻土过滤机2台,成品酒杀菌机1台,罐装生产线1条,贮藏罐50个,果浆流量计1台。核心区扩建投资设备:发醇酒罐2套,搅拌机2套,提升机2套,除梗破碎机2台,压榨机2台,转动式发醇罐4台,硅藻土过滤机4台,成品酒杀菌机2台,罐装生产线2条,贮藏罐100个,果浆流量计2台;新增动力电500千瓦,水电配套设施。7.3.2辐射区已建工程内容及扩建工程内容辐射区已建设面积2000亩,完成有灌溉设施:灌渠的输水管道20000延长

35、米,拦河坝4处,深水井10眼,以及葡萄园的篱架。扩建工程内容:辐射区再建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完成灌渠的输水管道30000延长米,拦河坝10处,深水井25眼,以及葡萄园的篱架,田间作业路。八、示范基地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示范基地建设总投资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核心区建设投资4577万元;二是示范基地投资3065万元。8.1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1.1基础设施投资征占土地(租赁)300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罐装车间15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储存库1300平方米,投资104万元。原料库1400平方米,投资84万元。职工宿舍、食堂1700平方米,投资102万元。办公室、会议室360

36、平方米,投资21.6万元。培训中心200平方米,投资12万元。检测室、化验室9.84万元。车库200平方米,投资12万元。发醇池1500立方米,投资75万元。合计基础设施投资590.44万元。8.1.2附属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厂、废弃物回收厂、停车场投资100万元。厂区环境投资50万元。锅炉房投资2万元。围墙投资7万元,变电所投资2万元。合计附属基础设施投资161万元。合计核心区基础设施投资751.44万元。8.2核心区设备投资发醇酒罐2台套,投资20万元。搅拌机2套,投资10万元。提升机2套,投资10万元。除梗破碎机3台,投资9万元。压榨机3台,投资18万元。转动式发醇罐6台,投资300万元。硅

37、藻土过滤机6台,投资15万元。成品酒杀菌机3台,投资9万元。罐装生产线3条,90万元。贮藏罐20-50吨150个,投资3000万元。果浆流量计3台,投资15万元。新增动力电500千瓦,投资7.5万元。水暖配套设施投资50万元。其它附属设备投资20万元。示范基地核心区技术培训费包括培训设施、电脑教学(包括电视投影、桌椅、资料费、聘请教授技术咨询授课费),投资50万元。合计核心区设备投资3623.5万元。其它费用:基本预备费50万元。勘探设计费40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30万元。建设期利息72万元。合计投资192万元。合计核心区总投资4577万元。8.3辐射区示范基地投资整地5000亩,投资100万

38、元。篱架:水泥柱35万根,投资350万元。铁线100吨,投资40万元。种苗5000亩,投资1000万元。灌溉设施825万元。(灌渠及输水管路50000延长米,投资500万元。拦河坝10处,投资200万元。深井25眼,投资125万元)。田间作业路8公里,投资40万元。合计辐射区示范基地投资2355万元。合计示范基地总投资6932万元。8.4资金筹措计划8.4.1核心区资金筹措计划银行贷款: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已列为市政府重点龙头企业,通过银行系统的政策扶持,争取贷款1000万元。主要用于核心区的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社会融资: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建造招商引资平台,引进域外资金

39、。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2000万元。自筹资金:通过现代示范基地建设,每年以1000亩的进度发展,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积累资金计划每年投资120万元,五年投资600万元。8.4.2辐射区生产基地资金筹措计划本溪森澳山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已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每年计划投资120万元。计划到2010年累计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60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区的灌溉设施农民自筹1055万元。主要用于示范生产基地的整地、种苗购置和篱架。投资估算表名称数量单位单价(元)金额(万元)一、核心区4577(一)基础设施590.441、征占土地30000平方米502、罐装车间1500平方米8001203、贮藏库1

40、300平方米8001044、原料库1400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平方米600845、食堂、宿舍1700平方米6001026、办公室、会议室360平方米60021.67、培训中心200平方米600128、检测室、化验室164平方米6009.849、车库200平方米6001210、发醇池1500平方米50075(二)附属基础设施1611、污水处理厂302、废弃物回收厂303、停车场404、厂区环境505、锅炉房40平方米50026、围墙77、变电所40平方米5002(三)核心区设备3623.51、发醇酒罐2台套100000202、搅拌机2台套50000103、提升机2台套50000104、除梗破碎

41、机3台套3000095、压榨机3台套6000018投资估算表名称数量单位单价(元)金额(万元)6、转动式发醇罐6台套5000003007、硅藻土过滤机6台套25000158、成品酒杀菌机3台套3000099、罐装生产线3条3000009010、贮藏罐20-50吨150个200000300011、果浆流量计3台500001512、500千瓦变压器1台750007.513、水暖配套设施5014、其它附属设备2015、核心区技术培训设施50(四)其它费用1921、基本预备费502、勘探设计费403、建设单位管理费304、建设期贷款利息72二、辐射区示范基地23551、整地费5000亩2001002、

42、水泥柱350000根103503、铁线100吨4000404、种苗5000亩200010005、灌渠及输水管路50000米1005006、拦河坝10处2000002007、深井25眼500001258、田间作业路8公里5000040合计示范基地总投资6932九、基地建设实施进度9.1示范基地总体实施进度根据基地建设规模,到2010年达到规划目标。2006年基地建设面积2000亩,葡萄酒年加工能力2000吨。2008年基地建设面积4000亩,葡萄酒年加工能力4000吨。2010年基地建设面积5000亩,葡萄酒年加工能力5000吨。9.2示范基地建设已完成情况已完成示范基地建设及投资2000亩,年

43、加工能力2000吨,已投资1680万元。其中:核心区投资980万元。葡萄生产基地投资700万元。9.3示范基地扩建实施情况2008年基地建设面积4000亩,葡萄酒年加工能力4000吨。核心区计划投资2000万元。生产基地计划投资1100万元。2010年基地建设面积5000亩,葡萄酒年加工能力5000吨。核心区计划投资1597万元。生产基地计划投资555万元。累计核心区计划投资3597万元。累计生产基地计划投资1655万元。十、示范基地建设组织管理10.1示范基地核心区的组织管理示范基地核心区组织管理以公司的形式组建组织机构,即本溪森澳葡萄酒有限公司。下设生产部、经销部、科技部、财务部、后勤部、

44、基地开发部。生产部:负责葡萄酒加工生产和设备安装维修。经销部:负责产品销售和市场网络建设,及原材料采购。科技开发部:负责新产品研制、产品包装、新工艺引进。财务部:负责企业的资金筹措、成本测算。后勤部:职工的福利生活、行政管理、事务接待。基地开发部:组织生产基地协会,落实生产基地任务,签订合同,基地农民种植技术培训。公司总经理基地开发部经 理科研部经 理财务部经 理经销部经 理后勤部经 理生产部经 理企业管理企业核算技术培训协会组织企业服务资金筹措技术引进 新产品研发原料采购市场营销产品生产机械维修安装10.2生产基地的组织管理生产基地组织管理由公司组建的葡萄生产协会。下设分协会,即每个村成立一

45、个葡萄生产协会分会,由该组织组织农民生产,负责日常农民生产的基地落实、技术指导、协调与公司的各种事务。10.3基地生产运作方式示范基地的生产运作方式采取“公司+生产基地+农户”。在产品上,实施订单生产,由公司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在保低价的前提下负责农民的产品收购。在生产上,由公司组织聘请葡萄种植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十一、效益测算及社会效益11.1建设单位企业效益测算基地建成后,年可创产值1.6亿元,销售收入1.3亿元,上缴税金3300万元,利润3100万元。16000 产值销售收入14000120001000080006000利润税金400020001000 2000 3000

46、4000 5000根据坐标显示,基地建设1000亩的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利润累加递增。加工生产能力随着基地建设面积增加,企业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利润同比增加。11.2葡萄生产基地效益测算葡萄生产基地达到5000亩,每年农民可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利润2400万元;其增值同企业效益测算的坐标类同。农民收入和利润随着基地建设面积增加,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增加。11.3社会效益基地建成后,一方面,可为社会创造2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区域农民1000余户,安排农村劳动力2000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葡萄酒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原来由勾兑酒所占的市场分额将被原汁葡萄酒所取代,对酿酒葡萄需求量迅速递增,酿酒葡萄价格将会上涨,从而可增加农民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