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新技术PPT讲稿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4771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治疗新技术PPT讲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康复治疗新技术PPT讲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康复治疗新技术PPT讲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康复治疗新技术PPT讲稿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康复治疗新技术PPT讲稿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治疗新技术PPT讲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治疗新技术PPT讲稿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康复治疗新技术课件,前 言,在经典康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理念与新技术已成为目前临床实践与研究的热点。神经肌肉控制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机器人技术 运动反馈,第一节 神经肌肉控制原理,什么是神经肌肉控制?,神经肌肉控制是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肉系统的控制过程,包含感觉信号的输入,信号的整合与处理,肌肉控制策略的信号的输出,来协调与控制相关肌肉的收缩,从而完成活动、维持关节的稳定。,什么是“三亚模型”,1992年,著名生物力学学者Panjabi提出脊柱稳定性“三亚系模型”。腰椎稳定性的维系依赖于被动子系统(passive subsystem)、主动子系统(active subsystem)和神经控

2、制子系统(neural control subsystem)的协同活动。其中被动子系统承担着关节的结构性稳定,主动子系统与神经控制子系统承担着关节的功能性稳定。,一、关节的稳定机制,二、神经肌肉控制异常的机制,本体感觉输入异常 神经肌肉控制的策略异常关节稳定肌失活,三、神经肌肉控制异常的运动治疗,神经肌肉控制性训练肌肉力量、耐力的训练 整体的功能训练及技巧等专项训练,悬吊运动治疗技术肌肉功能性训练,相同之处,二者都强调对肌肉的控制,完成动作的准确性;无痛的治疗;训练时保持脊柱的中立位;,不同之处,前者强调通过闭链训练增强整体肌肉链来提高多关节的协同;后者强调通过易化下意识和自动收缩,从而增强肌

3、肉功能。,第二节 悬吊运动治疗技术,什么是悬吊运动治疗技术?,以悬吊设备为平台的悬吊运动治疗技术(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也称神经肌肉激活(neuromuscular activation,Neurac)技术,是借助于悬吊设备,通过渐进性的闭链训练,恢复肌肉功能的技术体系。,S-E-T的核心理念 通过激活与增强肌肉链,重建正确的神经肌肉控制模式,以增强关节稳定性,使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得到持久的康复。S-E-T的应用领域 主要应用于骨骼肌系统的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康复。,一、S-E-T技术要点,1.闭链运动 2.静态训练、动态重复性训练3.不稳定的支持面4.无痛

4、原则,S-E-T配件及使用要点,宽带 用于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如腰、臀部,窄带 用于四肢,中分带 常用于头部支撑,绳子,弹性绳 用于减重来减少动作的负荷,非弹性绳 用于提供动作的支点,支持带,二、弱链接测试与渐进性训练原则,(一)肌筋膜链,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人体运动控制策略重视的是如何完成动作,而非如何收缩肌肉,多条相关肌肉通过肌筋膜连接,遵循一定的规律以“肌筋膜链”的方式互相影响,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功能。,Thomas Myers认为人体存在7条肌筋膜链,最常用的5条是:1.浅层后侧线起于脚底,向上延伸,绕过头顶,止于眉骨;2.浅层前侧线起于脚尖上部,止于耳后乳突;3.深层前侧线沿着脊

5、柱和下颌,在深层延伸;4.侧部线沿着下肢、髋和腹外斜肌侧面延伸;5.螺旋线从一侧向另一侧,沿着身体环绕。,(二)弱链接,弱链接(weak link)是肌筋膜链中导致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薄弱环节。绝大部分的人体运动属于多环节协同的运动,薄弱环节是制约系统工作绩效的瓶颈性因素。,在闭链运动中进行,在患者可以完成动作的最低水平上开始,缓慢增加负荷直到患者在无法完成标准动作或者出现疼痛。弱链接评分标准:0分使用弹性带帮助仍然无法完成正确动作;1分使用弹性带帮助才能完成正确动作,或者在2分的级别能够完成动作但产生疼痛;2分不用弹性带帮助即可完成正确动作(正确动作的标准参见每个动作的“判断标准和分级”

6、);3分、4分具体判断标准参见每个动作的“判断标准和分级”。,(三)弱链接测试方法,三、弱链接测试流程,四、渐进式训练方案,五、腰骨盆与髋关节常用动作,(一)仰卧位腰椎中立位放置,动作要领:(1)降低治疗台高度使患者悬空,弹性绳必须有足够的力量,使治疗师可用一中指支撑起患者;(2)治疗师一手放于骶尾骨部一手置于腹部,轻轻地用手将患者腰部向上抬大约25mm;(3)缓慢移开手嘱患者保持住这个位置。患者腰腹部外周大肌肉须放松。,(二)仰卧骨盆上抬,动作要领:(1)窄带里的膝关节伸直;(2)悬空的另外一条腿抬高并且跟另外一腿保持平行;(3)通过向下压吊带来抬高骨盆使身体伸直。,(三)俯卧搭桥,动作要领

7、:(1)抬高自由的那条腿并和负重的腿保持平行;(2)通过负重腿往下压吊带使身体抬高保持在一个伸直的姿势。,(四)侧卧位髋关节外展,动作要领:(1)保持脊柱曲度正常,且下方的髋关节处于后伸位置;(2)上方腿略抬高;(3)下方腿下压(做髋的外展)来抬高骨盆。,(五)俯卧髋关节屈曲,动作要领:(1)抬高自由的那条腿并和负重的腿保持平行;(2)通过负重腿往下压吊带使身体抬高保持在一个伸直的姿势;(3)尽可能地把膝关节向胸方向靠,抬高骨盆以及屈髋关节。,六、膝关节常用动作,(一)俯卧位膝关节伸展,动作要领:(1)通过伸展髋关节抬高不负重的那条腿;(2)通过伸膝关节缓慢的抬高身体在一个伸直的姿势。,(二)

8、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动作要领:(1)把不负重的腿抬高与另外一条腿保持平行;(2)通过脚跟往下压吊带来抬高骨盆使身体保持在伸直的姿势;(3)膝关节屈曲尽可能的把脚跟往臀部方向拉。,七、肩关节常用动作,(一)膝位肩胛前伸,动作要领:(1)保持肘关节伸直;(2)身体前倾直到肩屈曲至90;(3)把身体的重量都放到其中一只手上,抬起另外一只手。,(二)膝位肩关节伸展,动作要领:(1)身体尽量前倾;(2)通过手向下压吊带使身体回到开始体位置。,(三)仰卧位肩关节外展,动作要领:(1)伸直髋关节,肘关节;(2)把手臂向下压吊带抬高身体离开床面(嘱患者避免腹肌收缩做类似仰卧起坐的动作);(3)保持身体在一个位置

9、后,水平移动手臂向头部方向靠近,在外展90时外旋肩关节,之后继续外展,尽可能的把手臂向头部方向移动。,八、颈部常用动作,(一)仰卧位颈部中立位放置,动作要领:(1)治疗师一手的拇指和大鱼际肌置于胸锁乳突肌,把其余手指置于项部;(2)缓慢诱导下压颈椎中部,使颈椎前凸减少约2 mm;(3)缓慢的移开手告诉患者保持住姿势,且颈部外周大肌肉放松。,(二)仰卧位颈部回缩,动作要领:(1)髋关节伸直让整个身体伸直;(2)颈部做“仰卧颈椎中立位放置”;(3)治疗师将手置于患者肩胛间引导患者,做头部向下压(而非抬头)让上半部身体及骨盆离开床面,如果诱发疼痛,骨盆也可不离开床面;(4)不要耸肩。,第三节 肌肉功

10、能性训练,什么是肌肉功能性训练?,肌肉功能性训练是使用弹力训练带(thera-band)提供阻力,通过各种方法激活和促进稳定肌下意识/自动性收缩,从而增加关节稳定的一种训练方法。,研究表明:(1)稳定肌快速、自动地反射性收缩是行使其维持关节稳定功能的重要方式。(2)无意识的反应和收缩速度是功能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并非力量。(3)激活和促进稳定肌下意识/自动性收缩的训练能有效地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一、颈深屈肌群,初始位置:保持颈部中立位(略收下颌,没有仰头或低头),使用弹力带置于枕部。动作:将弹力带向前延长,提供向前的向量,颈部对抗该向量仍保持中立位。,二、前锯肌,初始位置:保持肩胛骨处于中立位(

11、没有前伸、后缩与上提、下降),双手缠绕弹力带。动作:将双手向前下方交叉,延长弹力带提供向前下的向量,肩胛骨保持中立位,对抗该向量不被移动。,三、肩袖肌群,初始位置:将弹力带绕过悬挂的横杆结成环状,肩部放置于弹力环内。保持肩胛骨处于中立位(没有前伸、后缩与上提、下降)。动作:往后外侧迈步,使弹力带落在肩胛平面上(与额状面成30角),延长弹力带提供向前上方的向量,肩胛骨对抗该向量,保持肩胛骨处于中立位。,四、斜方肌下部肌肉,初始位置:将弹力带绕过悬挂的横杆结成环状,肩部放置于弹力环内。保持肩胛骨处于中立位(没有前伸、后缩与上提、下降)。动作:往后外侧迈步,使弹力带落在肩胛平面上(与额状面成30角)

12、,延长弹力带提供向前上方的向量,肩胛骨对抗该向量,保持肩胛骨处于中立位。,五、腰部深层稳定肌,初始位置:将弹力带置于地面双足踩住,双手握住弹力带两端。保持躯干中立位(没有侧屈、旋转、以及腰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没有前屈与后伸),且骨盆保持中立位(没有骨盆前倾、后倾与侧屈)。动作:肘关节伸直,做肩关节前屈或外展,延长弹力带提供回缩的向量,骨盆及躯干保持稳定处于中立位。若想强化训练单侧的腰部稳定性,可作健侧上肢前屈或外展动作。,六、臀大肌,初始位置:将弹力带绕过健侧小腿,系于后方固定物。保持躯干中立位(没有侧屈、旋转、以及腰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没有前屈与后伸),且骨盆保持中立位(没有骨盆前倾、后倾与

13、侧屈)。动作:患侧下肢支撑,将健侧下肢后伸,延长弹力带提供向后的向量,骨盆及躯干保持稳定处于中立位。,七、臀中肌,初始位置:将弹力带结成环状,套在大腿处。保持躯干中立位(没有侧屈、旋转、以及腰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没有前屈与后伸),且骨盆保持中立位(没有骨盆前倾、后倾与侧屈)。动作:患侧下肢支撑,将健侧下肢外展,延长弹力带提供向后的向量,骨盆及躯干保持稳定处于中立位。,第四节 康复机器人技术,一、基本理论,运动控制是指在运动器官(关节、肌肉、神经等)基本完整的情况下,完成特定运动/活动任务的功能。运动控制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康复机器人的应用旨在利用机器人原理,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

14、能运动,通过千万次标准化的重复动作,促进神经功能重塑,从而恢复患者的运动及运动控制能力。,二、全自动下肢机器人使用适应症,适用因大脑、神经、脊髓、肌肉或各种骨科相关疾病造成的患者步行障碍。中风、多发性硬化症、脑瘫、帕金森氏症、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内用假体(如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退行性关节疾病(例如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脊髓性肌萎缩症、缺乏流动性而造成的肌肉无力等。,三、全自动下肢机器人使用禁忌症,非稳定性骨折、严重的持久性挛缩、骨不稳(非接合骨折,脊柱不稳,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下肢和躯干部位的外在皮肤损伤、循环问题、心脏禁忌、不合作或(自)攻击行为,如短暂的精神病综合症、严重认知障碍、患者的双腿和/脊柱发育极其不对称(如骨或软骨发育不良)、严重的下肢血管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